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西列夫斯基-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惠权
      益,恢复租界旅)烦港为苏联海军基地;
          丙.设立中苏合营公司,对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及南满
      铁路进行共管,并保证苏联的优惠权益,而中国保持在满洲
      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交给苏联。
    姑且先不去说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所开具的上述条件及其所持立场已经在很大程
度上侵犯了同为反法西斯盟国的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也不用去说斯大林如何地不喜
欢蒋介石这个人;人们首先就会向,斯大林为什么能这样强硬地提出问题呢?一向
多谋的罗斯福和狡黠的丘吉尔何以能答应苏联的这些要求呢?
    原来,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曾就对日战事提出了一份
相当悲观的估计和设想。按照那些富有经验的高级军官们的估计,德国投降后至少
还需要有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最终战胜日本,而为此美军至少要付出100万以上官兵死
亡的巨大代价。他们认为,最早在1945—1946年冬才能攻占日本列岛;如若欧战延
长的话,那么这个进攻只得推迟到1946年较晚的时候。麦克阿瑟将军曾说:“通过
东京平原攻占日本的工业心脏地区,将会是一场极其激烈的战斗。”当时美英两国
的许多政治家和军人甚至预测说,恐怕在1947年或1948年前不能最终彻底地战胜日
本。既然如此,则不论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他们都希望由苏联人来承担这一牺牲,
哪怕这样做确实对他们在远东的未来利益有着不小的妨碍甚至威胁。他们的心理至
少有两点:一是两害相衡取其轻;二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自然,罗斯福和丘吉尔也不是傻瓜。当斯大林提出上述条件时,他们总是态度
模棱两可,甚至以中国政府和蒋介石不会同意为理由企图变相拒绝。无奈斯大林心
中早已吃了秤砣,他铁了心要取得这些条件,否则便不准备出兵参战。当然外交辞
令不是这么说的。
    关于蒋介石和中国政府的态度问题,斯大林说,他也不反对关于协议内容应该
得到中国的确认,但现在不必急于通知中国人。他只是希望把这些作为会议正式文
件写下来并得到总统和首相的赞同,至于什么时候通知中国人,他相信罗斯福会有
他认为可行又稳妥的办法的。此外,为了平衡蒋介石的心理,在对待中国内部国共
两党关系上,斯大林也接受了罗斯福的建议,同意在最近与蒋介石签订一个正式的
条约,以示对他的政府的支持,而并不支持与他有着共同信仰的毛泽东和共产党人。
    关于美英并不情愿放弃的那份在远东的利益,以及罗斯福提出的把大连等地实
行国际共管而不是苏联一家独占等问题,斯大林干脆不加考虑,他只是坚持自己的
意见。他解释说:如果不接受他提出的那些条件,那么苏联人民将难于理解为什么
苏联要对日作战。德国威胁着苏联自身的生存,因而苏联人对于同德国作战的意义
有很清楚的认识,但是他们不会懂得为什么要去攻打日本。不过,如果能接受他提
出的那些政治条件,这件事就可以较为容易地用涉及国家利益的理由,向苏联人民
和最高苏维埃进行解释了。
    就这样,斯大林的“理由”充分,罗斯福和丘吉尔也表示“理解”。只有中国
不能“理解”,也没有“理由”来做这样的“理解”。可遗憾的是当时中国方面还
并不知情,即使后来中国方面知道了此事,也太晚了。就这样,在反法西斯盟国中
间,确切地说是在美英苏三国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也演出了这种牺牲弱国利益以维
持大国间平衡的悲剧。实际上,这也是一幕丑剧。
    当然,中国人民和当时的中国政府,尤其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
都没有否认过这样的事实,这就是: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及其一举消灭日本关东军的
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它加速了中国人民打败日寇并驱逐其
势力出中国的伟大进程。不仅如此,中国人民对苏军的英勇作战还给予了热烈的欢
迎和积极协助。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包括今天也都一直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同
样,对美英等盟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人民的援助和支持,也非常感谢。但是,
这不等于中国方面对美英苏各大国拿中国的主权作交易是认可并同意的。功是功,
过是过,功过自当分明。
    如果说,美国和英国等对于牺牲小国利益来换取它们的平衡或实际利益已经是
轻车熟路、志于此道的话,那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作为自诩为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的斯大林来说,则无论如何,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为此,当1949年共
产党人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当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并拜会斯,大林的
时候,后者也感到相当难堪,并为他过去对中国革命一系列指手划脚的错误作了道
歉;而且,抗日战争胜利之际苏联从中国得去的那些特殊权益也通过条约形式归还
给了中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但是,在当时,斯大林所更多考虑的确实是怎样才能迅速打败与苏联有着无数
旧怨新仇的日本,怎样才能在对日出兵作战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利益。他确实很少
或干脆就没有顾及这样做会不会损害同是反法西斯盟国之一的中国利益和主权;或
者,在他看来,苏联既然出兵参战了,那么就不能什么报偿也得不到。也许,斯大
林和苏联政府是太实际或过于贪心了,也许是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对他和他的政府用
他们自诩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对此,只有天知道。
    当时,斯大林是太想狠狠地教训一下日本了。也许,从1904年日俄战争以来那
一幕幕历史过深地刺激了他的民族根性,他要彻底地来一次总报复。他决心要让日
本比当年俄国人败得更惨重,他要夺回当年日本人在他的前辈手里夺去的那些东西,
甚至比那些还要多……
    日本政府和军界也明显地感到了这一切。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不久,日本参谋
本部就获得了苏军将在战胜德国3个月后即对日宣战的情报。但是,狂妄好战的日本
军部认为,苏联的对日宣战和出兵时间应该大有疑问。他们觉得苏军的进攻不会那
么快,准备工作也不会在那么早就完成。他们甚至判断认为,苏军一定要等到日军
“瓜熟蒂落、不堪一击”的时候才会真正出兵作战。可是,他们没想到,形势发展
得太快了,那绝好的“瓜熟蒂落”的时机恰好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就到来了。此外,
日本方面的史料还说,此时日本军部并不知道雅尔塔会议期间还有那样一个关系到
中国主权问题的密约,这只是在战后他们才知道的。根据莫斯科1952年出版的《关
于结束战争的历史文件》的披露,还在苏联没有作好最后出兵作战的准备时,曾经
一度帮助日本与美国进行和平试探的艾伦·杜勒斯就已经在私下里把该项秘密告诉
了日本方面。
    1945年4月5日,当朱可夫正领导西线苏军展开总攻柏林的激烈战斗时,苏联外
交部长莫洛托夫把苏联政府不准备延长《日苏中立条约》的决定当面通知了日本驻
苏大使佐藤。在阐述这样做的理由时,莫洛托夫毫不客气地说:“长期以来,日本
一直援助自己的法西斯盟友德国的对苏战争,同时也已同苏联的盟国英国和美国处
于交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认为《日苏中立条约》已经失去存在的意义,
因此完全没有再让它继续存在的理由了。”按规定,该条约有效期为5年,如果在期
满前一年任何缔约国一方不宣告废除的话,它将继续延长5年。
    现在,恰好是第4年。日本人气得直咬牙根:怎么赶得这么巧呢?至此,他们应
该明白,这是苏联方面准备参加对日作战的一个明显步骤,同时也是向他们发出的
一个严重的警告信号。
    但是,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对此并没有特别在意,它仍然相信自己有足够
的力量来对付眼前的时局。于是,日本国内在“无论如何也要胜利”的口号下,仍
然煽动战争的歇斯底里。铃木首相甚至以政府的名义宣称:“我们将毫不退让地继
续前进,并以胜利最终结束战争。”
    自然,日本政府也没有愚蠢到真的相信苏联。它一方面表面上向苏联款送风情,
甚至不断派出所谓“亲苏派”官员赴苏;而另一方面,它也深知日苏战争终不可免,
因之在不断地做着各种战争准备工作。当然,这时与以前所不同的是,由准备入侵
苏联改变成了防范苏联对它的“入侵”。日军军部认为,苏军将首先在中国东北地
区和北朝鲜发动进攻。在4月间,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向各战区和非战区军以上司令部
下达了一份绝密军事文件,即《苏联东部地区苏军后勤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截
至1944年底以前日方掌握到的苏联远东地区的各种经济和军事情报的总汇,它包括
苏联在该地区的人口统计、经济实力(主要是石油、煤和钢材)、军事工业、西伯
利亚铁路运输能力(包括平时和战时)等计算和分析,最后还对苏联出兵作战可能
使用的最大兵力及其粮食、弹药、燃料等补给量做了估计和判断。报告认为,苏军
可能投入的最大作战兵力为55—60个步兵师,这是指在单靠西伯利亚铁路运输情况
下的算法;倘按理论上的计算,他认为最多可以达到80个师左右。
    此后,日本便逐步加强其关东军的实力,并下令所有在满洲的退役军人重新入
伍服役,以扩充其对苏联的防务。同样,从1945年4月份以后,苏联也开始把大量的
西线兵力,特别是那些具有在冬季条件下和森林、山地作战经验的部队,逐步地运
送到远东前线……
    当4月底华西列夫斯基回到莫斯科大本营受命的时候,苏军最高统帅部和苏联政
府国防委员会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据他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此间先后调到远东地
区的作战部队计有4个集团军:柳德尼科夫上将指挥的第39集团军、克雷洛夫上将指
挥的第5集团军、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和马纳加罗夫上
将指挥的第53集团军。其中,第39和第5集团军是直接从东普鲁士战场上调过来的,
这是早在2月间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精神而特别挑选出来的两支精锐部队。
    此间,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还专门为远东苏军选派了一大批富有指挥经验的军事
统帅和高级军事首长。这项工作是在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的亲自把关下完成的。
当时,他们认为,在不打乱远东现存苏军组织的情况下,为加强后贝加尔方面军、
远东方面军和滨海集群,必须给他们派去更多的在西线作战中受过锻炼、而最好又
在远东眼过役的人员。自然,他们还必须具有统帅经验和高超的指挥才能。
    远东方面军司令员的人选没有改变,仍是普尔卡耶夫上将。他是华西列夫斯基
的挚友,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他们两人就熟识了。此人干练果决,富于思考,具
有在森林地带指挥作战的丰富经验。战前,该氏曾经出任莫斯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