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痛史-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谈之间,还有降清的不少从前张煌言部将来拜,均涕泣行礼。 
  对这些人,张煌言略微颔首示意。 
  叙谈许久,清朝巡抚张杰终于开劝: 
  “张老爷,您如果肯降大清,富贵功名,即可立致!” 
  张煌言脸色一变,起身斥责:“这等事岂可与我讲,我惟求速死而已!”言毕离席。 
  清官清将,皆离席恭送,沉默久之。 
  张杰下令,将张煌言与被俘诸人软禁于豪宅之中。 
  这些清朝的文官武将之所以不甚坚劝张煌言降清,在于他们学深知这位张先生的大义凛然。因为,早在先前相互往来的书信中,张煌言已经明白无误地表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执事(指清朝总督赵廷臣等人)为新朝佐命,仆(张煌言自指)为明室孤臣,时地不同,志趣亦异。功名富贵既付之浮云,成败利钝亦听天之命。宁为文文山(即文天祥),决不为许仲平(即南宋末降元的许衡);若为刘处士(即南宋末降元的刘秉忠),何不为陆丞相(即陆秀夫)乎!” 
  遭受软禁期间,张煌言欲绝食,其参军罗伦又劝:“大丈夫死忠,任其处置,死得分明即可。张公您该吃吃,该饮饮。” 
  这位罗伦,本是镇江书生,南京之役时,开始追随张煌言。郑成功败走之际,他曾驾一吐小舟追赶海舟,登船苦劝:“您兵势尚强,奈何因小小挫败即奔。清兵胜后必骄怠,如果您现在回帆反击,定破南京。”丧胆落魄之余,郑成功不听,令人把罗伦挟去。罗伦当时在船上顿足号恸,士众感动。有这样的忠贞之士陪伴,张煌言肯定心中更感安定。 
  被俘期间,张煌言终日方巾葛衣,南面而坐,以示不忘故君。 
  临到刑场前,他提笔欣然,作诗二首,表其忠贞之态: 
  其一 
  揶揄一息尚图存,吞炭吞毡可共论?复望臣靡兴夏祀,祗凭帝眷答商孙。衣冠犹带云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 
  其二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 
  这两首诗,诸书皆无,惟载于《明秀南略》一书中。 
  “螳臂挡车”,在文革以后的大批判语境中,皆比喻顽固不化者。但张煌言“姑留螳臂当轮”的悲壮,恰恰显示了百死愁绝之中我们那种勃勃不屈的民族精神。 
  浙江地方政府报告上达北京后,对张煌言的处置,清廷内部研究一个月之久。有人建议把张煌言押送北京处斩,有人建议对他优待释放以招降南明残众,有人建议暂先把他拘押在杭州,议来议去,日久不决。 
  最后,经清廷部议,得出如下裁决:“解北恐途中不测,拘留惧祸根不除,不如杀之。” 
  清廷既怕张煌言押送北京途中有人劫囚车,又怕把他押在杭州给明朝遗民心中留希望,最终只能想出杀人一招。 
  古人云:“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于张煌言来讲,身死天下事,且死而有真成,造就大汉民族士气刚风,求仁得仁,为义赴义,殉节死国,成就了中华烈士又一个千古流传的佳话。 
  张煌言死后,由于其妻子已经三天前早于他死于清军之手,他的尸体由其宁波同乡出资收敛,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的荔枝峰下。   
  一腔忠愤血 飞溅于群虏(3)   
  乾隆四十一年,虏君“赐”谥张煌言为“忠烈”。所以,张煌言的墓碑是“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张煌言的坟墓和碑石皆被捣毁,直至1983年才得以修复。虏君赐修墓,汉人复砸碑。其间辗转,发人深思。 
  一代完人张煌言,时至今日,知者寥寥无几。在他的家乡宁波,旅游者只知有天一阁、保国寺,从不知有“张苍水故居”。即使有人看见这个指示牌,想必也不知“张苍水”为何人也,说不定误认为是哪位红顶商人的大宅院。当然,有人爱看改编自鸳鸯蝴蝶派的影视剧,也可能把张苍水误认为张恨水。 
  在今日中国,言及南明,连妓女李香君、顾横波、柳如是等人,都比张煌言、张名振、夏完淳等人“有名”,毕竟她们是《桃花扇》等剧目的艳丽主角啊。香艳秦淮,妓女红杉,撩动世人遐思心肠。至于张煌言吗,我们伟大祖国的舞台荧屏,皆是大清皇帝的文功武治,我从未看见哪怕有一个单本戏或单本电视剧出现他的身影。 
  可悲!可叹!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波谲云诡、地动山摇的大动荡时期,自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至1664年(康熙三年)的四十六年间,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贰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死于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却多达三千七百八十七人。这个数字,不是明末遗民杜撰,而是乾隆清政府《胜朝殉节诸臣录》的官方统计数字(胜朝,是指被灭亡的明朝)。 
  大汉忠烈,真是不绝如缕。所有这些人,或为封疆大臣,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百屈不挠,杀身成仁。 
  痛呼天地痛,山川草不悲。通过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确确实实能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精神本质的信仰。 
  相较之下,李永芳、孔有德、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许定国、郑芝龙、孙可望、骆养性、冯铨、孙之獬这样的贰臣贼子,屈膝虏夷,同流合污,残杀同胞。他们的低下人格,在张煌言等忠臣义士的名字前,尤显卑污。 
  如今,历史翻案风大起。对于贰臣们贪求富贵荣华偷活苟生的行为,近来不少小文人从“世界主义”、“人道主义”角度,大讲特讲他们的行为是“弃暗投明”,是个人生存权的选择权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如此美化贰臣,如此解析“人性”,真真令人齿冷心寒。 
  历史,是用来提高价值认识的,绝不是拿来“超越”的。 
  国家、疆域、民族的概念因时而易,王朝更迭与政权对峙前因后继,但正义价值和道德标准,纲常伦理,应该是千年不变,历久弥新。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种凛然大义的民族呼声,连同“虏”、“胡”、“鞑子”等等词语,在今天可能也成为敏感的东西。 
  有人会说,“历史上的女真、契丹、匈奴等等少数民族,都已经是中国人了啊。岳飞、文天祥、张煌言吗,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大谬特谬! 
  作为今日的中华民族统一体,满蒙回汉各族同胞,相濡以沫,携手共进。但是,中国历史上,汉族,作为主体民族,我们那些民族英雄在特定历史时期有感而发、保家为国的振聋发聩之声,当然不能被故意忘记或者歪曲。 
  历史上的忠奸、善恶、是非,绝不能因为民族大融炉的烈火而完全消融殆尽。这不是民族偏见问题,而是民族大义和道德价值观问题。 
  如果我们回避历史问题不谈,不分青红皂白,虚幻陶醉于今日的“大一统”,把历史发生过的民族抗争当成民族“内斗”,就一定会堕入忠奸不分、是非颠倒的谬误之中。 
  如果是非不分、不恰当地进行历史类比,我们历史上一切反抗强暴和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都将成为“阻挡历史潮流”的无谓反抗。民族虚无主义的无形恶臭,将会污染我们一代又一代年青人的心灵。 
  南明的历史,是一部民族的心灵痛史。南明小朝廷的腐败与内哄,丝毫不能反衬清朝的“伟大”与“光荣”。南明朝野中的志士仁人,他们为民族为国家的拼死抗争,代表了我们民族勃勃不屈的伟大英雄精神。 
  张煌言等人抗击满清暴政、反抗民族奴役的可歌可泣的英勇行动,必将照耀以后无数世代的中国人的心灵之路!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