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家事-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老三为人豪放豁达更是血性,缺少的是身体力行和任人唯贤。他之死令人怜悯又使人叹息。我们空有辅佐之心同情之意,只是难以越俎代庖,也是鞭长不及马腹。

孩子妈妈再次失业不那么处心积虑了,久经的磨砺使她对就业下岗的轮回已成为司空见惯。几年间,她去过大韩家窝铺的吴家、燕飞里的刘家,为他人作嫁衣裳,倒也没有清闲过。她像个游击队员,神没鬼出的,左邻右舍还以为她在公社的服装厂上班,钱一定没少挣。

1985年,罗家房乡私营企业纷纷停下了脚步开始喘息。这些企业都是靠原来公社趟出来的路子走老关系的。改革开放一活跃,这些关系的链条松动得不能链接在一起了,私营企业局成了无水之源,一天天地枯竭了。

这时,大孩子已经考上了新民省重点高中,其他两个孩子也正沿着这条路向前冲刺。于是,钱又一次对我们警钟长鸣于耳际。

3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更需要钱。我一个月180元的工资怎么能经得起他们的“你争我夺”?我们终于走上了一条异想天开的来钱道——养鹅!

1985年盛夏暴雨连绵,辽河的洪水已淹没了所有的河滩地,水还继续地上涨。既然决定养鹅,就不能再犹豫了,天塌地陷都不会改变,害怕洪水吗?

那天上午9点,辽河又出现一次大的洪峰,我没有理会,带上一些钱独自骑车直奔铁岭。我不知道去铁岭的近路,即使有近路也被洪水阻隔了,只好走大路。走大路要经过新城子和清水台,然后90°大转弯再向北直行,也就是走哈大公路。这条路只听说过但没走过,就边走边问路。中午过后,总算来到了铁岭,单程150华里,还不算在铁岭市内绕来绕去的路程。

到铁岭买鹅?是的,那里有纯种的昌图豁鹅。铁岭的畜牧研究所是昌图豁鹅的提纯繁殖基地。要是在铁岭买不到的话,我就去昌图,狠心了。

还好,经人指点我找到了畜牧研究所,到那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研究所在山上,本来一路疲惫不堪却又要上山,两条腿酸得直打颤。到那才得知,今年最后一批鹅雏还没有孵化出来,但我毕竟赶上了末班车,忘记了劳累。按研究所的规定,当下我交了预付订金,心里踏实多了,没白跑一趟。

本该在铁岭住一个晚上好好地休息一下,一想起辽河发水我还是回去了,立即返回。

回来的路上自己告诉自己,累了就慢些骑。可一上自行车则心不由己了,恨不得一步到家。出了铁岭市区,才觉得饥肠辘辘,只好停下来在路边的小吃部用电便餐。吃过饭,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想起离家至少还有130多里路,没有休息就又路了。

这会则是身不由己了,想快骑也不行了,两条腿比木头还硬,往下一使劲脚和腿还有膝盖无处不酸疼。好不容易过了新城子来到了六王屯,天已经黑了下来。

二妹妹就住在六王屯,我没到六王屯的时候就打算在她家住一宿,实在走不动了。可到了那,我的主意又改变了,转念一想家里大人孩子一定惦记我,涨这么大的水她们能放心吗?掏出烟,抽了一支继续赶路。

过了六王屯,途中有个叫八间房的村子离石佛寺20多里路杳无人烟,一片荒凉。为了预防不测,我下车捡了几块拳头大的石头带上,万一有劫匪也够他招架的。

黑夜和那路一样的宁静,只有自行车和路面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死一样的寂静。天上的星星眨着眼,哆哆嗦嗦的,不是的躲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灌木丛古里古怪的,看不清枝叶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是一个个凸凸凹凹似人非人的轮廓……我不敢想象太多,只是集中目力和听力朝前走。忽地一个小转弯出现,隐隐约约看见了稀稀疏疏的灯光,啊,眼前就是沙岗子了,就是石佛寺东边的沙岗子村,忐忑的心不觉落了地。小时后到姥姥家来玩,就曾经和大舅一起赶着大车来卖香瓜,晚上那里演电影,有买卖做。

真巧了,今天沙岗子也在放电影,可我没有心思去欣赏它,便在人群中挤了出去。

过了石佛寺、马门子,就到了本乡境内的山西孟家,啊,离家不到10里路了。这时,堡子里只能偶尔见到一丝从窗帘的缝隙中露出的灯光来,一忽闪又灭了,大概是上厕所的人开着了,完事又关了。或许是小孩子哭了,大人找些什么东西哄他,孩子睡了,灯就关了。

夜深人静,自行车“刷刷”的响声显得很大。我不爱听这种很是单调的声响,总以为身后有很多骑自行车的人在追赶我。偶尔下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再骑上继续赶路,也看看那几块石头是不是丢了,就放在车子的后货架上,很容易颠跶丢的。不爱听“刷刷”的声音,我就哼唱一些歌曲来掩盖车轮声。

家边上的几个堡子我都很熟悉,唱歌也不会招来麻烦,都知道我是穷光蛋。这样反倒安全,不会吧我误会成有钱的,这也是我经常下乡蹲点的地方,连小孩都认识我。

一阵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到家了,已经是接近半夜了。进了家门,只觉得眼前一阵眩晕,太累了。草草吃了点东西,倒头便睡。

 2 我的一家(历尽艰辛)(7)

2我的一家(历尽艰辛)(7)

从家到铁岭,再加上在市区里绕行的路途,这天我骑车足足走了近400里的路途,创造了我一生“行走”的记录。按预定的日期,十天后再次去铁岭取鹅雏。

我一共预定了60只鹅雏,一个人是很难把它们用自行车运回来的。我不忍心劳累她,毕竟是女人,她不忍心花钱坐火车,只好由她和我一起去了。

记得那是8月11日吧,辽河的洪峰一个接着一个,河水暴涨得很厉害,很少有人出行,都在家里预防洪水可能发生的不测。我对孩子做了一些安排,便按着上次的路线向铁岭进发。这是我那一年三次去铁岭的第二次。

大丈夫有的是体力和勇气,我很担心她的体力是否能坚持下来,别成为我的累赘。但她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浑身是劲一步和我不离。是的,为了孩子和家庭,为了开源节流,就有了信心和力量,什么困难都不那么可怕了。这种精神状态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他们和我们俩一样也在孜孜以求的前行着。

大孩子初中没有复课的过程,一步到位考高中。我们都很担心他考试不会理想,但他自己跃跃欲试,只好顺其自然。

那个年月直到现在,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挤进这条千军万马都要过的独木桥。反反复复地念初三夯实“基础”,可谓广大家长和学校望子成龙及追逐升学率的一大发明。据我所知,不经过复课的几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和中专的。这么做极大地拖延了孩子成长的时间,也延长了人才的培育时限,更浪费了很大的一笔教学上的资源。

就某些家长而言,这种浪费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罗家房中学有一个姓宋的老师,为了让儿子中考得中,竟然让儿子念了6年初三,直到考上个中专为止。我和他有所不同,但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为了让大孩子开阔一些视野,接受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特长,初三时我把他由曹家中学转到了罗家房中学。虽然食宿费用要多花很多的钱,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也在所不惜了。

1984年中考结束了,听老师和孩子自己说,考上重点高中的可能性“很大”,但还不能说十拿九稳。那段日子里,越是接近发榜我们就越是提心吊胆的;越是想知道考试的结果,就越是害怕知道。那几天,我下班走进家门时,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希望和失望混杂在一起,心里很是矛盾,但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那天我到家很晚,太阳早就西落了,家家都亮起了灯。一路上就听说今天中考已经发榜了,但我真的不敢向学校打听任何消息。走进大门时,就听见屋子里有人在唧唧喳喳地谈唠,听声音是孩子的妈妈和我的母亲。我想,她们一定是知道了什么消息,说话的语气不像是平时的闲聊,忽而声高忽而齐声。我屏住气仔细地听着,孩子的妈妈说:“要是考不上,来年就得复课了,光是复课费学校就要收一百五六十元呢。”“哈哈,这回省下了,你们也不用担心了。”母亲朗朗地笑着。直到这时我的心才算落了地,才知道孩子兑现了他说的话。

孩子中考的分数不是很理想,属于“压线”档次的,记得是525分。那年新民重点高中计划录取6个班共300名新生,没有一个自费生,但多录取了60名。多录取的60名等加试完体育,再把体育分和文化课分数加在一起作为总分,最后录取前300名。大孩子文化课的考分在360名学生中排在第295名左右,也就是说体育考得不好他就会名落孙山了。

得知他的考试结果时是很欣喜的,但面对严峻的体育加试又忧心忡忡起来,天知道他会加试得怎样?何况他是个小个子……

喜忧参半的日子更加令人难熬,甚至是夜不成寐。

加试体育的日子到了,我哪能不陪他到新民?为了能省下点住宿的费用,我们住在了离学校不远的气象站,那里的同志和领导都很支持我,对我们十分的热情。

气象站二楼的办公室里,有几张床是给值班人员休息的,让给了我们,但蚊帐只有一个。为了不影响孩子休息,我只好任由蚊子叮咬了。一夜过后,我的脸上腿上无处不是红包,回到家孩子们都不认得我了,成了红脸关公。

大孩子年龄小个子又矮,在班级是个打排头的主儿。加试体育的头一天晚上,我领着他去见我一位很要好的高中老师的家里,询问一下相关的事宜。这位老师姓赵,是从罗家房中学调去的,他的爱人是我初中的同学。本想让孩子得到他的关照与鼓励,但适得其反了。

他听我说了有关孩子考分等一些情况后,又看了孩子的身体现状,直言不讳地说:“我看他够戗。”当时我的脑袋就“嗡”的一声,我这不是弄巧成拙了吗?可我当孩子的面还得硬挺着给他打气:“赵老师,体育加试问题不大,会取得好成绩的。”我还说“自己的孩子我自己知道,他升学后潜力很大,没有什么问题的。”

从赵老师家出来,我又是一番战前动员和激励,孩子也鼓足了劲,决心在明天拼死一搏。可能是赵老师的话把他给激怒了……

体育加试一共三个项目,跳远、800米中跑和引体向上。考试的操场内不许家长进入,我只好在场外“隔岸观火”。

对引体向上我有很大的把握,他果然得了个满分。其他两项他发挥得也很好,三项加在一起一共得了59。6分,满分为60分。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很是兴奋,入学基板上已成为定局。

体育加试的分数相差太悬殊了,最少的只得了20几分。许多文化课分数本来很高的学生,被体育分拉下了马,理想霎时间烟消灰灭。这种不很合理的体育加试持续了许多年,不知道害苦了多少孩子和家长。重视体育是应该的,但高中学校不是体育竞技学校,有哪个必要吗?如此重视葬送了多少“科技”型的人才?断送了多少青少年的美好前程?

和大孩子一个学校的一个女生,原本文化课的分数比他高20多分,但体育分太低了,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考试结束后,她是和父亲一路哭着回家的,我看了心里很酸,也很悲哀,就像自己的孩子落了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