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方人物周刊-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才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和改变。他后来告诉我:“那天我似乎才第一回认识到:天呐,原来这是烟瘾!”——他当然早就清楚自己的烟瘾,只不过那天他第一回感到了烟瘾的疼痛。在那之前,他仅仅是处于一种“我知道我有这么一个东西”的状态,从内心感受上,他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他的问题被玩笑给掩蔽了。 
  今天是一个不缺乏幽默的时代。无论相声小品、漫画、喜剧电影,还是网上的段子,总在挖空心思娱乐大家。其中很多幽默也犀利而直击人心,带着讽刺,带着洞察,带着智慧,让观众拍案叫绝,“不转不是中国人”。我们感到我们的问题有人看到了,然而只是蜻蜓点水地碰一下,立刻就变成了轻快的(也许是别有深意的)笑声。这很过瘾,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些人,板着脸,无比严肃地提醒大家:笑够了?笑够了就认真考虑一下。这事并不好笑,是很多人不容回避的痛——我们可以为它做一点什么呢? 
  我对幽默的态度有点复杂。它毕竟是凝结了聪明才智的好东西,尤其当人面对无法改变的痛苦时,能提供一种苦中作乐的解脱。但它毕竟只是一种麻醉剂,用来和真实的感受保持隔离。我们并不总是用麻醉剂屏蔽身体的疼痛,因为有时我们需要痛感来保持健康。但我们精神上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常常不作他想,而聚集到网上看段子手吐槽。 
  笑得多了,就不疼了——可不疼并不意味着问题真的不存在。大多数时候,我看到那些流行于这个时代的自黑和玩笑,就好像看到那位“我懂我懂”的戒烟者。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困境如果只是哈哈大笑地“躺枪”,他就还没有做好面对问题的准备。所以我暗暗希望,这个时代有时可以不那么轻松。什么时候我们不再用幽默隔离痛感,什么时候问题才会真正获得承认,也才具有被解决的可能。疼痛固然难忍,但有时它比幽默更好。


“马市长”

作者:大姿 字数:1612

  在办公室里最近的一次报警是因为“马市长”。 
  那是个中午,同事们吃饭去了,只剩我和另外两位白羊在拖延。忽然门啪地被推开了,进来一个穿着黑皮夹克的高个男人,他一声断喝:“你们怎么还不给我找对象?!” 
  白羊女同事就怒了,站起来反断喝道:“你是谁?!” 
  黑皮夹克声音顿时高了个八度:“我是谁你不知道?!” 
  白羊女也高了个八度:“这是办公区!有什么事儿你出去说!” 
  黑皮夹克这时火儿明显上来了,第一次亮出身份:“我是马市长!你们就这么怠慢我?!” 
  听到这儿我算有了数,把白羊女推出办公室,低声嘱咐她赶紧到工作群里喊一嗓子,把食堂的同事们叫回来;回头跟另一个白羊女比了一下口型:“打…幺…幺…零。” 
  然后开始跟“马市长”聊天。 
  “您姓马啊?” 
  “你怎么!你怎么不认识我嘛?你们都不认识我?我是马市长!报纸电视的天天见。” 
  “哦哦认识、认识。您今天怎么有空儿?” 
  “我就是专门过来找恁!恁是不是不重视我?我给恁打了多少电话?为什么不帮我找这个对象?!” 
  “您打过我们热线啊?” 
  “我打了多少?每次都有个小嫚说给我找、说给我找!都是在敷衍我!” 
  嗯,我们接热线的小姑娘可真不容易。 
  一边跟他聊着,我一边引着他往外头走,一边打量他。 
  他得有1米8高,不胖不瘦,半长的黑皮夹克,里面是黑白中格子衬衫。脸是深褐色,但不脏,有些烟熏火燎感,说话声音很响,牙缝里有烟渍,牙齿倒整齐。 
  “马市长”其实很有些官派头的。尤其眼睛,放着一股威严的光。 
  走到了办公室外的天台上,他站定了,点上一支烟,问我:“你们为什么不给我找?是不是不重视我?” 
  我赶紧说:“哪能、哪能,来找我们相亲的人太多了主要是。” 
  他立刻不高兴了:“我这么大领导!恁不先给我找?!” 
  我有点儿来气:“我们这不是先给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嘛,领导干部觉悟高,先等等。” 
  他把头一甩:“我不管!我11月9号要结婚!” 
  我掐指一算,那天是11月8号,忍不住笑了:“今天都8号了啊马市长。” 
  他瞪着我说:“我不管恁想什么办法!总之我就是要9号结这个婚!我酒席都订好了!” 
  我好奇:“您订的哪儿啊?” 
  他声音很大:“海天!海天大酒店!就让恁给耽误了!要不我能这么仓促?你们每天都在忙活什么?把我这么大个领导搁一边儿?反正我不管你们想什么办法,9号这个婚我必须结。” 
  我回头看了看,同事们还没回来,只能强换了个话题:“您吃饭了吗?” 
  他立刻说:“没有啊!” 
  我只能说:“要不给您订个盒饭?” 
  他的长脸上好像露出点笑容:“好啊!来个盒饭吧!” 
  看到他的笑容,我不知道为什么,胸中忽然就涌上了一股恶意,于是笑着问他:“要不再给您加瓶啤酒?” 
  他笑意更浓了,那笑呢,说不上是因为听到一瓶啤酒而高兴,还是觉得自己的骗局得逞了、吓到了我而得意,总之他显得非常高兴:“行!来瓶啤酒来瓶啤酒吧!” 
  我对他说:“好的,马市长,您先抽着烟,等一下哈。” 
  他爽快地答应了,右手夹着烟抽着,左手像高校门口都有的大雕像一样,自然地背到了身后。 
  这时候我们领导和男同事已经扔下饭回来了,跟他搭上了话,远远看见,单位保安也带着警察下了电梯。 
  “马市长”毫无挣扎地跟着警察走了。留给我一个恐怕此生也没机会解开的谜团:他到底是疯子,还是骗子?


用爱解决问题的巴巴爸爸的“爸爸”

作者:谢逢蓓 字数:1879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7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2008年的巴黎冬天,圣诞节前下了一场雪,空气略显潮湿,却不是很冷。坐在Zeyer咖啡馆靠窗位置的我,兴奋又紧张地朝着大门和另一处侧门不停张望,巴巴爸爸的“爸爸”究竟长什么样呢?在门被推开那一瞬间,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位同巴巴爸爸一样圆乎乎的老先生。我立即向他挥了挥手,他微笑着挥手致意,轻微摇晃着慢步走向我。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与等待,我终于正式见到经典动画片《巴巴爸爸》原型的作者德鲁斯·泰勒(Talus Taylor)。 
  2月19日,老泰勒因心脏病突发逝于巴黎,享年85岁。依稀记得,1988年《巴巴爸爸》在中国大陆首播时,我已经上了小学,随着一声“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的台词,那体形可爱、五颜六色的一家就能随意变形,轻松解决任何难题。初次见面,老泰勒问我为什么喜欢巴巴爸爸,我没想太多就答道:“因为巴巴爸爸有种神奇的魅力,让我一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

德鲁斯·泰勒在国子监

  泰勒1929年9月18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年轻时当过数学和科学老师,一个人开车游历过很多国家。三十多岁时,他在巴黎遇到了后来成为其妻子的法国建筑师安娜特·缇森(Annette Tison),定居巴黎后,1970年,他们共同创作的以巴巴爸爸为主角的系列图书首次出版,一经上市即获得巨大成功,并于1975年被改编成动画片,从欧洲开始迅速风靡全球。 
  在他们的寓所,我曾亲耳听见缇森回绝法国媒体的采访以及巴黎童书展的邀请,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网上关于他们的照片和报道寥寥可数。不过,但凡参加国际书展,老泰勒都会穿上特意缝制的巴巴爸爸服装——这件衣服的后背缝着巴巴爸爸一家的图案,前面有很多口袋,随时可以变出点小惊喜,“这样就可以让小朋友们少些失望。” 
  老泰勒晚年最关心的,一是中国那么大,小读者们能否方便地买到巴巴爸爸系列图书;一是渴望《巴巴爸爸》动画片在中国完整又完美地播出。2013年,由“金龟子”刘纯燕配音的《巴巴爸爸》在央视播出后收视率不敌《喜羊羊和灰太狼》,他有过失望,但从未想过放弃:“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喜欢巴巴爸爸,因为他们总是一家人在一起面对困难,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相处得很好,他们总是用爱来解决问题。” 
  直到2011年8月老泰勒受我供职的接力出版社之邀第一次访华后,我才知道他有很深的中国情结——其父作为运河专家在“二战”期间被派往上海工作数年,童年时他就对上海外滩、18世纪的中国古船非常着迷。我这才想起,第一次会面后,他带着我去了他的工作室,郑重地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一一介绍我,特地反复强调“She came from China!”。这之后,也许是因为中国情结越发浓厚,不久他就请了旅居巴黎的北京女孩朱思静教他中文,一度还请了一个台湾女孩做助理,嘱咐她们替他直接用中文回信我。 
  我的邮箱里迄今留着一封珍贵邮件,是老泰勒2009年5月27日写给我的,他写道:“仅这一年就有16家中国出版社在联系我们,想要和你们分享中国这个市场。但是我们会信守诺言,我们喜欢你,你也是第一个真正打动我们的人。”这份肯定是我有生以来所受到的最大鼓舞,它将永远激励我勇敢而又自信地前行。 
  第一次来中国时老泰勒已82岁高龄,可短短十几天内,他配合出版社做了多场活动,接受了十几次采访,还逛了故宫、颐和园、国子监等景点。在国子监留影时,他托腮做沉思状,逗笑我们一行人。每到人多或有台阶处,我们总不由自主想要搀扶他,老泰勒却总是微笑着推开我们的手:“I am strong!”此时此刻,我仍难以相信“强壮”如他,怎会如此突然离去。 
  这些天,我收到不少慰问,“巴巴爸爸是我家宝宝最喜欢的一套书”、“我家宝宝爱巴巴爸爸的一切”被朋友们反复提及。于是,我又想起2010年“巴巴爸爸”系列图书第一次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时,老泰勒赠给我们的一句话:“当初那些看着《巴巴爸爸》动画片而爱上巴巴爸爸的孩子们,现在已经是带着孩子看巴巴爸爸的爸爸妈妈们了!” 
  “巴巴爸爸”的神奇魅力一定会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愿更多孩子分享到这份神奇魅力。 
  (作者系接力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巴巴爸爸”系列图书简体中文版译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