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门-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饶是如此,光是看这些资料,以及上面选拔下来的一些干部的简历,就让叶开有点儿不胜其烦。

作为老叶家的第三代嫡系子孙,叶开从来都是做大事的,一个想法就能够赚上多少亿美金,现在忽然深入到了具体事务当中,要跟人打交道了,确实有些不大适应,但是他又不能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这个新环境。

“从政是不是很累呢?”钟离妤从屋里面走了出来,笑着向叶开问道,“其实以你的能耐,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赚下亿万家财,活得轻松如意,岂不是快事?何必非要走上这条路呢?”

以老叶家现在的权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三位,可以说权势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算是第三代无人从政,这个影响力也足以延续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上,毕竟叶开的父亲叶子平,如今只有四十二岁。

所以在钟离妤看起来,叶开是否从政,对于老叶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反而是如果叶开充分发挥他的商业天才,却能够使老叶家成为雄霸全球的商业家族,这个影响可就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了,甚至有可能对国外的一些地区都构成比较大的影响。

在钟离妤看来,关起门来内斗,算不得什么真本事,如果能在外国人那里玩转,那才叫牛逼呢!所以她对于叶开从政,并不是很认同。

毕竟一旦叶开从政,他身上的外界关注程度就会大大增加,钟离妤跟着他也不是很方便了,进进出出还需要遮遮掩掩的,让她觉得很不好。

“这也是家族的使命,抗拒不了的。”叶开提到这事儿,也有一些感慨,“老叶家的第三代当中,老大叶建欢不喜欢从政,其他的几位也都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才能,所以我不得不挺身而出了。”

叶开看得很清楚,老叶家第三代确实没有什么像样儿的从政人才,如果他不是获得了后世三十年的人生经验,也不可能走上这条路,甚至连叶子平的上位,都是具有很偶然的机会,加上叶开的推动。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老叶家在第二代之后,就全面退潮了,可是现在既然第二代已经停住了,那么叶开作为第三代的人物,就有能力也有义务把老叶家的大旗撑起来,继续在国内政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家多难,百业待兴,在这个大潮起落的时代,叶开自然不能够辜负了这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游戏红尘之中去,他有意作为一根超大的棒子,搅动这一潭死水,让这个国家早日能够强大起来,无惧于外辱,无惧于内忧,无愧于人民,把所有的憾事都给抛进太平洋里面去。

“这个位置不好坐啊。”叶开想着这些事情,不由得又深深地叹了口气道。

第285章 打造中国的洛克希德公司

叶开回到圣王村的六天之后,叶子平打了电话过来。

“怎么样,这个管委会主任好当吗?”叶子平在电话中笑着问道。

元旦这一段儿,叶子平是比较忙的,这两天才算是消停了一点儿,想到了儿子叶开,他就打了电话过来问问情况,看看叶开在这边儿过得如何?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叶开挠头道,“原来当个破主任,竟然有这么多的破事儿要处理,我现在打算聘请管理人才过来,帮我分忧了。”

“呵呵,当领导的,把握住大方向,解决大问题,就可以了,一些琐碎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处理。”叶子平就笑道,“我这里正在建设浦东新区,要不要给你介绍一点儿先进经验?”

“那当然好啊,主要就是机构建设方面的经验,我这里比较缺乏。”跟他老子,叶开自然不需要客气,立刻就提出了要求。

叶子平当然不会有所保留,事实上他那边儿的新区建设确实有很多经验,“我跟宁天和说一声,让他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一下,派人给你送过来。”

宁天和自然就是宁霜的父亲,此时已经是正厅级的官员,浦东新区的区长。

虽然浦东新区跟圣王新区都叫区,可是差别却是很大的,人家那个区是非常完善的行政区划,而圣王新区只是侧重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所产生的一种特殊事物。

所以,宁天和是正厅,而叶开只是副厅。

不过提到了宁天和,叶开就想到了宁霜,倒是有一阵子没有见她了也不知道她在江中大学呆得怎么样,是否能够适应?

上一次去探视她,结果在半路上被人追杀,差一点儿就报销了事儿,现在却又是因为诸事缠身,脱不开身,想去见她也没有时间。

“看起来,还真是得找几个好帮手,才能从这些琐事中脱身啊!”叶开叹息道。

当然了,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响圣王新区成立的第一炮,招商引资!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因其具有高成长性、高收益性、高渗透性、高带动性,充当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与发达度的主要标准。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地的高新区,成为了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世界上第一个高新区(后来发展成为硅谷)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效仿,竞相兴办高新区,许多国家都把兴建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措施。

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以政府制度创新为依托,也建立了自己的高新区。

为了促进高新区的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对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正是在这种政策扶持的环境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或其它各类不同类型的高新区。

为利用高新区各项优惠政策,各地高新区大多存在对高新技术“虚拟化”,园区内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比较少,多是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向上面要优惠政策,而且随着高新区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新区管理机构日益臃肿,高新区管理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

在叶开的印象当中,国家高新区历经了两个发展期,第一个时期是现在这个时代,也就是“一次创业”时代,是以两免三减半等政策和土地优惠为主。第二个时期是十年后的“二次创业”,以内涵增长为主要特征,依靠技术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发展动力,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不过说起来,自主创新的少,挂羊头卖狗肉的多,踏实做事的少,借机洗钱的多,始终坚持下来的少,最后不得不改头换面的多。

基本上,目前国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存在三种比较明显的模式。

一是基于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丰富的科技资源,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衍生出一批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形成企业空间集聚,加速产业集群形成,借助跨国大公司链接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资源,融入全球创新链条,朝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三是承接台港日韩等地区制造业转移,迅速做大园区经济体量,以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和劳动力、区位交通等优势吸引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同时引导本地充裕的民间资本投向为大型制造企业配套的民营企业,以粗放式增长实现园区崛起。

但是从圣王新区的现状来看,除了土地和政策,别的什么都没有,第一种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第三种模式其实就是血汗工厂,也开业不屑去做,所以算来算去,也就只有走第二种模式的发展道路。

可是真的要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好像也并非易事,你荒山野岭的,凭什么来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呢?

就算是现在的明珠市,也是在土地招租政策推出之后,才吸引了一些跨国企业进入的。

可是现在的圣王新区,拿什么来跟明珠市相提并论?

“真是令人头疼啊……”叶开想这个问题,想得脑仁儿都疼了。

没有资源优势,没有人才优势,没有资金优势,也没有关系优势,甚至连基础设施优势都没有,就这种情况,叶开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真是难于登天!

正在头疼的时候,俄罗斯的电话打过来了。

“二少,金鱼的事情有眉目了。”说话的是张三,听起来有些疲惫,也有些兴奋。

“哦?”叶开听了顿时精神一振,这是好事儿啊,“布特少校的动作很快啊!说说看,到底怎么样了?”

“情况比预期要好!”张三回答道,“不仅可以拿到其中四艘的分解材料,还能够拿到五艘可用的,直接就能开回来!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新的收获!”

“什么新的收获?”叶开追问道。

“当初沉没的共青团号,二少你听说过吗?”张三反问道。

“共青团号,好像有点儿印象……”叶开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

原来,布特少校最近利用各种关系,到处搜刮钛合金潜艇的材料工艺、设计方案、用剩的材料等等,撒下了大把的美元,也接触了造船、送船的人员,突然发现可能有几艘处于无主状态的潜艇,其中还有一艘维修完毕的台风级核潜艇(当时确有一艘台风级在船台上维护,后来差点报废退役,一直到98年才重启运作)。

“你的意思说说,船厂的人知道有,但是军方不知道?”叶开听了,感到非常惊奇。

“根据布特少校得到的情报,当时船厂确实在同时打造好几艘塞拉级潜艇,但是军方没钱付款取消了订单。”张三解释道,“但是船厂方面认为这只是临时性困难,他们认为过段时间会有人来接受,把已经装备完毕的潜艇放在秘密水中洞库,军方的大裁员使得没人接管,所以大家都认为塞拉级潜艇只造好了一艘共青团号服役并沉没,因此连苏联的军方也不知道到底二号、三号舰到底造好没有,最近几年,苏联的企业生产实在是太混乱了。”

“那么,到底有几艘能动的?”叶开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假如核潜艇直接就能开动,要运回来可就方便多了。

塞拉级核潜艇的功能其实还是比较强大的,共青团号沉没,只是因为它跟一艘国外最先进的核潜艇撞上了,导致两艘潜艇同时沉没,并非是说本身的技术和设计有问题。

“两艘塞拉级的直接就能开回来,那五艘退役的,就比较有问题了,但是如果有水面舰船配合的话,估计还是能开回来的。”张三回答道。

叶开听了之后,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最多派遣一个舰队出访俄罗斯,顺便把这几艘潜艇给悄悄接回来不就行了呗。

突然之间,叶开就有了主意,既然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源方面都比不过别人,那么自己这边儿也只有玩点儿不同一般的技术了。

把圣王新区打造成国内第一个军工类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个主意应该不错吧?

就像是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年的营业额就有两百多亿美元,叶开也想走这一条道路,将圣王新区变成吸纳前苏联科技人才和军工人才的乐园,把华东神韵也吸纳到圣王新区的体系之内,打造亚洲最大的船厂,以此为基础,全面发展海陆空三方面的军工资源。

到时候,就算是做一个有牌照的军火贩子,也是前途无量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