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余馀 〃余〃是第一人称代词,〃馀〃是剩余的意思。在古籍中两个字如果都写作〃余〃,或都写作〃馀〃,许多话就会无法解释。如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中的〃余〃,如果换成〃余〃,〃余马〃就不通了;杜甫〃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如果把〃馀〃换作〃余〃,那就成了〃尽我的杯〃了。
  像这种情况还非常多,我们只能举其一隅。总之,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只有懂得了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这种分合关系,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作品。
古汉语通论(七)
  判断句,也字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系词(判断词)〃是〃字来联系,例如〃我是中国人〃。但是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例如:
  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虢,虞之表也。(左传僖公五年)
  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年)
  而母,婢也。(战国策·赵策)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例如:
  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
  彼吾君者,天子也。(战国策·赵策)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这种用〃也〃字煞句和用〃者〃〃也〃照应的句子,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在先秦时代,有些〃是〃字容易被人误解为系词,实际上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或谓语。例如:
  是吾师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在这两个例子里,〃是〃字用作主语,〃吾师〃〃社稷之臣〃是谓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今天就是这样。)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孟子·梁惠王下) 汤之问棘也是已'1'〃是已〃略等於〃是也〃,〃已〃字也是语气词。①。(庄子·逍遥游)在这三个例子里,〃是〃字用作谓语,〃今日〃〃武王〃〃汤之问棘〃是主语。
  在判断句中,人们所判断的不限於人或物,有时候是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前面叙述过了,然后用指示代词〃是〃字或〃此〃字复指,使意义更为明确。例如: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在第一个例句里,〃是〃字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情,其馀由此类推。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这种用来复指的指示代词往往不用。这样,好像不是判断句,其实仍是判断句。例如: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君之所知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是)君之惠也。(左传成公三年)在第一个例子里,〃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主语,〃寡君之愿也〃是谓语,其馀由此类推。
  有些判断句由於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已经在上文出现,所以省略主语,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对话里。例如: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左传宣公二年)
  子曰:〃隐者也。〃(论语·微子)
  子曰:〃非吾徒也'1'〃非〃字是否定副词,下文就要谈到。①。……〃(论语·先进)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前面常用副词〃乃〃字来加强肯定,用副词〃非〃字来表示否定。先看用〃乃〃字的判断句: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
  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从上面这些例句里,我们不难看出,判断句用〃乃〃字,肯定的意味强,而且往往带有辩白或申明的口气。〃吾乃梁人也〃,这意味着〃吾非燕人〃〃吾非赵人〃等等。这种用法的〃乃〃字相当於现代汉语的〃便(是)〃〃就(是)〃,因此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里,〃乃〃字还可以加在〃是〃字的前面,说成〃乃是〃。
  再看用〃非〃字的判断句: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这种用法的〃非〃字虽然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不是〃,但是,严格地说,它的语法作用是作为一个否定副词来否定谓语的,它不是否定性的系词,不是〃不〃和〃是〃的结合体。
  在讨论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时候,有一个〃为〃字值得提出来说一说: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这类句子里的〃为〃字,很像现代汉语的系词〃是〃。其实古代汉语的〃为〃字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动词'1'关於〃为〃字,古汉语通论(八)里还要讨论。①,在上面这些例句里,虽然可以用现代的〃是〃字来对译,但不必认为就是上古的真正的系词。在上古汉语里,用〃为〃字的判断句非常罕见,而且限於一定的场合。就以上面所举的例句而论,例一〃先生为天下之士〃不是独立的句子,而是全句谓语动词〃知〃的宾语。例二〃为〃字的前后两项,字面相同。例三〃为〃字后面是疑问代词,这句话在上古更常见的说法是:〃夫执舆者谁也?〃不用〃为〃字。《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孟子·离娄下》:〃追我者谁也?〃可以为证。〃夫执舆者为谁〃、〃为孔丘〃,其实都是以叙述句的形式代替了判断'2'当然,从句子的语气说,〃夫执舆者为谁〃是疑问句。②。例四〃为〃字的动词意义更为明显。总的说来,上古用〃也〃字煞句的判断句一般不能用〃为〃字,所以像〃制,岩邑也〃不能说成〃制为岩邑也〃,这是值得注意的。
  判断句是表示判断的,但是在语言实践中,我们会遇到某些判断句,它们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不能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来加以分析。这在现代汉语是如此,在古代汉语也是如此。例如《战国策·齐策》:〃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千金和重币可以构成判断,但是百乘指的是车马,显使指的是人臣,照形式逻辑讲,就很难构成判断,可是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可以了解的。又如《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战,不能说等於勇气,人们只能说作战是靠勇气的,或者说,勇气是打胜仗的条件之一,等等。但是,照字面讲,这句话又只能解作〃打仗就是勇气〃。对於这种内容压缩了的判断句,我们不应该以词害义。
  判断句有一种最常见的活用法,就是采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解释原因。例如: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战国策·齐策)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在现代汉语里,〃是〃字也可以用来解释原因。由此可见解释原因和判断在性质上是相近的;又可以证明语言既有发展又有继承的道理。
  现在讲到〃也〃字。
  从〃也〃字的位置看,有两种〃也〃字:(一)煞句的〃也〃字;(二)句中的〃也〃字。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一)煞句的〃也〃字
  煞句的〃也〃字一般用於判断句的句尾来帮助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这一点,上文已经说过。现在要讲的是由这种基本用法引申出来的用法。第一,〃也〃字常用在因果句的句尾。例如: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战国策·赵策)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前两个例子是由果溯因,说明真相;最后一个例子是由因及果,进行推理:都用〃也〃字煞句。
  第二,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的真实性表示深信不疑,也用〃也〃字煞句。例如:
  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客无好也。(战国策·齐策)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齐策)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由於说明因果关系和确认事情的真实性都带有论断的性质,所以用〃也〃字煞句是很自然的。
  此外,古代汉语表示命令的句子也往往用〃也〃字煞句。例如: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其实〃也〃字的这种用法,和前面所讲的用法仍然是相通的。
  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如果句中有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也〃字似乎也带了疑问语气。例如: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战国策·齐策)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论语·宪问)
  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有人认为这种〃也〃字的作用和〃邪〃(耶)字相同,那是不对的。〃也〃字和〃邪〃(耶)字区别在於:(1)〃也〃字本身不表示疑问,〃邪〃(耶)字本身表示疑问。例如《庄子·齐物论》:〃子知子之所不知邪?〃就不能换用〃也〃字,一换〃也〃字就不是疑问句了。(2)〃也〃字虽然用在疑问句里,但仍然带有一点确定语气,所以〃也〃字后面容许再用疑问语气词。例如《论语·先进》:〃唯求则非邦也与?〃又如《庄子·齐物论》:〃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二)句中的〃也〃字
  〃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作语气词,表示顿宕。
  有的〃也〃字用在单句中的主语(其中有的是主谓结构作主语)之后。例如:
  午也可。(左传襄公三年)
  师也过,商也不及。(论语·先进)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论语·先进)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论语·泰伯)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前四例〃也〃字是用在一般主语之后,后二例〃也〃字是用在主谓结构所充任的主语之后。后面两个句子如果译成现代汉语,似乎可以把〃也〃字译为现代的〃得〃字,例如〃水之积也不厚〃,可译为〃水积得不多。〃但是,这只是词序上的偶合,事实上〃得〃并不相当於〃也〃,因为这两句话古今的语法结构是大不相同的。下面古汉语通论(十二)还要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