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误。例如〃披靡〃是草木随风偃仆的样子,也用来比喻军队的溃败。《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皆披靡〃,张守节正义云:〃靡,言精体低垂。〃又如〃辟易〃是倒退的样子。《史记·项羽本纪》:〃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张守节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单讲〃靡〃字,则〃披〃字没有着落;〃辟〃字当〃辟〃字讲(开张),〃易〃字当〃更易〃讲,这是望文生义。这些都是不对的。
  总而言之,当我们阅读古书的时候,遇着同义词连用时,不要轻易地看成复音词;遇着连绵字时,千万不要拆开来讲。
  * * * *
  上面我们叙述了关于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再简单谈谈有关辨析同义词方面的几个问题。
  古代汉语里,同义词很多。《说文解字》一书,主要是以同义词来解释字义。但是,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都不是完全相等的;同义词彼此之间,有同也有异,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
  同义词的辨析,对我们正确理解古书有很大的帮助。本书在常用词部分,一般是用同义词间的相互对比相互辨别来解释同义词的词义的。例如〃畏〃和〃惧〃是同义词,《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犹有惧焉。〃《战国策·楚策》:〃犹百兽之畏虎也。〃它们都作怕或害怕讲。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有所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等。它们的差别是:〃畏〃字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字多用作不及物动词;〃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畏),〃畏〃字很少有使动用法;〃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字没有这种意义。又如〃能〃和〃得〃,古代都表示可能的意义,都用作助动词,但它们的使用条件有所不同。〃能〃字用於表示能力所及,《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得〃字则用於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这两个句子里,〃能〃与〃得〃不能互换。我们阅读古书,要注意同义词间这种细微的差别;否则,对古汉语的理解,就会比较肤浅。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於泛指和用於特指,意义是不同的。《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禾〃是泛指谷类;但是在〃禾麻菽麦〃一句中,〃禾〃是专指粟而言。〃稻〃字也有泛指和特指的分别:泛指则包括黏者(糯米)不黏者(粳米);特指则专指黏者,与秔(粳米)相对。泛指则〃禾〃与〃谷〃是同义词;特指则不是同义词。特指则〃稻〃与〃稬〃(糯)是同义词;泛指则不是同义词。泛指,段玉裁叫做〃浑言〃;特指,段玉裁叫做〃析言〃。一般来说,这类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的意义,对举时是特指的意义。例如〃恭〃和〃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用於特指,意义有分别。朱熹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指出了二者的分别:〃恭〃着重在外貌,〃敬〃着重在内心。连用时,如《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就用不着区别了。这样看古汉语的词汇,才是全面的。
  古汉语通论(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汉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汉字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今天我们所能谈的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注: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如〃试〃字。详见古汉语通论(五)163页。),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举例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着〃。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等等。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这使语言丰富化了。
  清代的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等,都非常重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对於彻底了解词义是一种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试看段玉裁对〃理〃字的解释(注: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部。):
  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即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此引申之义也。戴先生(指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曰:〃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郑(玄)注乐记曰:〃理者分也。〃许叔重(慎)曰:〃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古人之言天理何谓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
  这样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都通,而且令人明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往往是环绕着一个中心。比如:朝拜、朝廷、朝向的〃朝〃就都是从朝见的〃朝〃引申出来的。也有的是一环套一环,几个引申义同本义之间的距离有远近之分。仍以〃朝〃字为例,它的本义是早晨的意思(《说文》:〃朝,旦也〃),引申为朝见,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近的引申义很容易令人意识到;例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的〃长〃,尊长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远的引申义就不容易令人意识到,例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不但意义远了,连读音都改变了。其实长短的〃长〃和滋长的〃长〃,意义还是相当近的,因为草木滋长(zhǎng)是越来越长(cháng)了。然后滋长的〃长〃引申为长幼的〃长〃,再引申为首长的〃长〃。本书在讲常用词的时候,近的引申义不另立一义,较远的引申义则另立一义,以便学习。
  文字学家凭什么辨别本义呢?主要是凭字形。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从而有助於了解词的本义。许慎的《说文》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现在有了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的辨认上又有所补充。试就上文所举的〃向、道、理、长〃四个字加以讨论。《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mián),从口〃(注:楷书〃向〃字的宀变为了。)。诗曰:'塞向瑾户。'〃宀〃表示房子,房子开一个口,就是窗。但是,甲骨文比篆文更能说明问题。〃向〃字在甲骨文里是,分明书的是房子和窗口。《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chuò),从首。一达谓之道。〃朱骏声订正说:〃按从辵,首声。〃辵表示走路,因此可以证明道的本义和走路有关。《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理〃字左边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证明〃理〃的本义与玉有关。〃长〃字的问题比较复杂。《说文》:〃长(),久远也,从兀,从匕。亾声。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者倒亡也。〃《说文》这个说法显然是穿凿附会。按甲骨文〃长〃作,像人头上的长发。我们认为可能是当初造字的人用这个字来标志语言中长短的长这个词。长久这个意义是由长短这个意义发展出来的,不可能是本义。
  为了充分证明字形和词义的关系,我们再举出下面的几个列子:
  (1)引。《说文》:〃开弓也,从弓丨。〃《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开弓像是把弓弦拉长了,所以〃引〃有延长的意义。《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勿替,不废)。〃《周易·系辞》:〃引而伸之。〃开弓是把箭导向后方,所以〃引〃又有〃导〃的意义。《诗经·大雅·行苇》:〃以引以翼(引,导;翼,扶助)。〃开弓既是向后拉,所以〃引〃又有引退的意义。《战国策·赵策》:〃秦军引而去〃。
  (2)发。《说文》:〃射发也,从弓,癹pō声。〃《诗经·召南·驺虞》:〃壹发五?br》   。〃射发是箭离弦,所以引申为出发、发出等意义。
  (3)解。《说文》:〃判也,从刀判牛角(按甲骨文从双手解牛角)。〃这是本义。《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解〃,就是用的本义。分解、溶解等义都从此引申而出。解说的〃解〃,意义较远,其实解说就是分析(朱骏声引皇氏说),引申的线索也是清楚的。
  (4)责。《说文》:〃求也,从贝,朿(cì)声。〃王筠说:〃谓索求负家偿物也。〃〃责〃就是〃债〃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动词,兼有讨债的意义。它之所以从贝,因为贝表示财。《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这是〃责〃的本义。不难理解,由此引申,索取已经允许过的钱财也可以叫〃责〃;《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财物)于郑。〃由索取的意义引申出要求的意义;《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这里用〃偿〃字和〃责〃字相照应,显示着〃责〃字仍有讨债的意思,但是已经变为比喻了。《左传》闵公二年:〃修已而不鹑恕保馑际撬敌拮约旱牡赖露灰蟊鹑诵薜隆S烧飧鲆庖逶僖辏褪侵刚У囊馑剂耍弧蹲蟠焚夜吣辏骸霸鹞蘩褚病!闭庑┮庖宓囊旯淌欠浅C飨缘摹?br》   (5)习。《说文》:〃数飞也,从羽,白(自)声。〃〃数(shuò)飞〃是屡飞的意思。《礼记·月令》:〃鹰乃学习。〃这是本义。引申为温习的〃习〃,因为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又为习惯的〃习〃,因为习惯也是由反复多次的行为所形成的。
  抓住一个词的本义,就像抓住了这个词的纲,纷繁的词义都变为简单而有系统的了。对本义有了体会,对於某些词义可以推想而知,而且也可以了解得更透彻。词典里某些词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意义,其实从引申的观点看,许多词义都可以合并。例如〃解〃字,依《辞海》共有四个读音,二十七个意义。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纷繁的。现在试看《辞海》所载〃解〃字的前九个意义:
  (1)判也,剖分也。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左传宣四年:〃宰夫解黿。〃
  (2)离散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