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目击台海风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的张学铭平反,推动查清张学思被迫害一案,更重要的是告慰在台湾的张学良。 
  总理经常说,对台工作要有耐心,要多做工作,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每当我想起总理在重病中写下的“托、托、托”,我就禁不住地感到痛心和难过。眼前总是浮现出总理关心台湾问题的那双明眸,好像总理在责备我没做好工作。台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我心里总感到愧疚,对不起总理生前的最后嘱托。总理生前没能看到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他是死不瞑目啊! 
  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挂念着台湾问题。他还嘱告叶剑英等人,一定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并要求丧事从简,遗体解剖,不留骨灰。   
  伤心最是一月八   
  周恩来的逝世对罗青长来说是最难过,最痛苦的,至今回忆还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他满怀深情地说: 
  1976年1月8日,一个极平常的日子却因为一位伟人的去世而平添了几分凄凉悲壮,增加了无限的哀思愁绪。每逢这个日子我就会回想起当年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政治氛围,就会感受到当年那万人空巷送总理的感人场面,就会追忆起当年我手捧着总理的骨灰掺和着悲伤的泪水缓缓地、缓缓地将它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每逢这个日子,我的心就会颤抖,泪眼中浮现出那难忘的往事。 
  1976年1月8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一个不祥的念头在我脑海中掠过,莫非是……我不敢去想,也不愿意去证实那我们亿万人民最不情愿面对的事实,尚未听清对方的通报,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此后几天,我和我的家人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我自30年代起即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40年的风风雨雨,40年的谆谆教诲,40年的关怀庇护,而今一朝失去,悲痛之情难以言表,往事历历在目。 
  我记得,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林彪、“四人帮”的怂恿和操纵下;一小撮坏分子大搞打砸抢;冲击党政军领导机关;残害革命干部;甚至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也受到严重威胁。我实在想不通;跑去请示周总理。当时;总理正忙于辅佐毛主席组织和发动群众的艰巨任务;同时担负着内政外交的浩繁工作;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我从夜里7点钟一直等到次日清晨7点钟;周总理才在百忙中抽空见了我一面。他听完我的汇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心中无他;积极革命;实事求是地揭发。”三句话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周总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品格和光明正大的磊落襟怀。这三句话;使我的心胸豁然开朗。在那非凡的岁月里;正是这三句话;使我和一些同志经受住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 
  我记得,林彪、“四人帮”为了扫清他们篡党夺权的道路;极力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反动思潮。在那种极端复杂困难的环境里;周总理一方面要保证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方面又要花大力气排除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确实很难啊!但是;周总理为了党的事业;无私无畏;旗帜鲜明地为广大干部说话;为广大干部伸张正义。他曾经对我讲过:“对干部就是要挺身而出;该保就是要保。要一分为二;要功过分明。”总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凡是周总理力所能及的事;他都为干部们想到了、做到了;凡是周总理鞭长莫及、爱莫能助的事;他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给那些处于逆境的干部送去党的温暖;鼓舞他们的斗争勇气。傅崇碧同志曾十分激动地跟我谈起;在他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被投入冤狱前;周总理一再叮咛他;要经受住考验;好好读书;注意身体;将来工作总是有的;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他的人身安全;给了他极大的安慰和鼓舞。 
  周总理不仅关心党内同志,他还十分关心诸如张治中、傅作义、卫立煌、李宗仁、章士钊等党外人士,关心他们的生活,也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健康;嘱咐我们要多方照顾。1974年;周总理自己已经身患重病;当他得知傅作义先生病重时,仍要我陪同前往医院探望。总理向傅作义先生亲切问候后;拉着他的手说:“傅作义先生;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是有功劳的。”当时已在弥留之际的傅作义先生;听了这诚挚而温暖的评价;心情十分激动。他虽然已经不能讲话;但他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表示深切的欣慰。 
  我记得,周总理对我个人的关怀与教诲更是一言难尽。他不仅在革命道路上引导我前进;而且在政治上、生活上对我严格要求;并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阶级之情、师长之谊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一小撮坏人对我实行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时;周总理多次出面干预。特别是1969年;有人纠合一伙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制造冤案;诬陷罗瑞卿同志和当时已故的李克农同志以及我们一些同志为“反革命阴谋集团”;背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私设专案审查;使我积愤成疾;又不能得到应有的治疗。这时;周总理将外出巡视;临上飞机前;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派随从医生赶到医院;代表他老人家看望我;并向医院传达了他的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为我积极治疗。这样;我的疾病及时得到治疗。1972年;我因病要动手术。周总理不仅请邓大姐前来看望;而且派他的保健医生和医院主治大夫共同研究了医疗方案。动手术时;周总理和叶副主席商量;委派了一位领导同志临场观察。在周总理和叶副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手术顺利成功。   
  送总理最后一程   
  罗青长说,当时党中央已任命我为周总理治丧办公室副主任,我必须强忍着悲伤为敬爱的总理送好最后一程。 
  那时,仍然是“四人帮”当道,他们肆意横虐,提出种种限制,刁难人民群众悼念自己的好总理。罗瑞卿大将在总理生前关怀下,从监狱里刚出来,正在福建就医。“四人帮”以京外人员不得进京为由,不允许他回京吊唁。他得知我在治丧办公室,便给我打电话请我帮忙。我回答他说:“你是中央军委的顾问,当然是京内的人,可以回来。”李鹏同志当时在水电部工作,他的父亲李硕勋烈士是总理的老战友,李硕勋牺牲后,李鹏母子受到总理多方面的关怀照顾,可是他们也被剥夺了与总理告别的权利。李鹏同志找到我,我当即安排他们母子与总理见最后一面。李鹏同志的母亲赵君陶大姐看到总理憔悴的遗容,当场晕倒过去。长期担任总理警卫任务的龙飞虎同志(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慕丰韵同志(原公安部局长)一个“下放”在陕北榆林,一个尚未“解放”,我设法通知他们,并安排他们向自己最敬爱的首长致以最后的敬意。当时找我的人很多,有我认识的,也有素昧平生的,我都尽量给予安排。其中感人最深的是北京饭店的朱殿华师傅,他给总理理了20余年的发,两人感情至深。总理病重期间,朱师傅多次恳求去给总理理一次发,总理怕朱师傅看到自己的病容难过,宁肯自己的胡须长得很长,也谢绝了朱师傅的好意。如今,谁也无法再阻止这位老人的请求,他饱含着热泪,小心翼翼地为总理理完了最后一次发。事后他告诉我,为了表达对总理崇高的敬意和永志的怀念,他悄悄地将总理的头发屑保存了起来。这就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和一个平民百姓之间感人至深的生死之交。周总理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人民,甚至连自己的骨灰都毫无保留地归还给了养育他的土地,但是,人民留住了他。 
  1976年1月11日下午,根据周总理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将送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火化。这对全国人民来说,不啻又是一声晴天霹雳。连日来,电报像雪片一样飞往治丧办公室,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保留住总理的遗体,以便今后瞻仰。我的办公室里也电话声不断,许多老同志抽泣着希望不要让总理离开我们。我把他们的请求转告给了邓颖超大姐,邓大姐说,“感谢大家的好意,但烧骨灰、撒骨灰是恩来生前和我约定的,这也是一场革命,希望你们理解、支持。”她嘱咐我和统战部副部长李金德同志主管好火化事宜。我随即请来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冯晋臣同志,叮嘱他万无一失。下午3时许,总理的灵车缓缓地离开北京医院,驶向长安街。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扶老携幼,冒着凛冽的寒风,自发地伫立在道路的两旁,秩序井然,象往日迎候着总理的来,今日又迎送着总理的去。灵车所过,哭声四起,撕心裂肺,人们翘首仰望,希望再看一眼自己的好总理,希望自己的好总理再看一眼他心悬不下的人民。灵车最后驶入八宝山,总理的遗体静卧在鲜红的党旗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邓大姐向她的亲人、战友作最后的告别,人们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任其宣泄,一下子扑向总理的棺椁,嚎啕大哭,希望唤醒总理,希望留住总理。最后的告别终于不可避免了,在人们的哭唤声中,身穿崭新制服的殡仪工人恋恋不舍地将总理的遗体送入粉刷一新的火葬炉,熊熊的烈火燃起,总理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 
  1976年1月12日至14日,总理的骨灰安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供各界人士吊唁。14日晚,在蒙蒙的夜色中,邓大姐在总理生前党支部成员的陪伴下,将总理的骨灰盒移往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暂时存放。邓大姐不愧是周总理相濡以沫的知己,她知道总理走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台湾问题,她想让总理再在这里歇歇脚。我自1952年起即担任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长期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分管对台工作。我知道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就是在周总理的亲自提议下设置的,厅内的一切摆设都是按照他的安排摆放的。总理为设立台湾厅曾倾注了大量心血。当时,我具体管理台湾厅从立项到建设的全过程。那时,林彪想要搞个什么他个人的纪念馆,总理力主要建台湾厅,并得到中央的同意。我记得台湾厅的好多石头、砖块都是从台湾运过来的。台湾厅挂什么画,也是总理经过考虑精心挑选的。厅中悬挂的一幅郑成功画像,是总理吩咐我到故宫博物院,向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王冶秋同志调来的,总理同时嘱咐我复制一幅,通过关系赠送给蒋介石父子,暗示蒋氏父子不要卖国。由此可见,总理用心之良苦。还有台湾厅的说明词也是总理亲自拟妥改定的。 
  1975年1月15日,全国下半旗向周总理志哀。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群众代表50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四人帮”千方百计地阻挠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悼词,叶帅和先念等同志据理力争,才使小平同志得以代表党和人民向他的亲密战友致以最后的敬意。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一生,他眼含热泪,情真意切,全场一片呜咽之声。我的老伴杜希健同志当场哭晕过去,从此她的身体便每况愈下。   
  不留骨灰,心系台湾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永别了。就在这一天,邓颖超同志向党中央提出了总理生前的请求:骨灰不要保留,要撒掉。 
  总理留下了对他的骨灰处理的遗嘱,也体现了他对台湾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