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96、假如自己曾毁坏过佛像佛塔等三宝的所依,现在应该如何忏悔?
    397、现在有些佛教徒以高价贩卖经书,美其名曰是在弘扬佛法,但实际上将所得利润用来买房子、买轿车,这种行为有过失吗?应该如何忏悔?怎样卖经书才没有过失?
    398、按照《大乘阿毗达磨》的观点,正念的对境、形相、作用分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第五十二节课
    昨天讲了没有护持正知正念的过患,今天分别宣说没有护持正知的过患、没有护持正念的过患。
    如果没有护持正知正念,就像是病人一样做任何善事都无能为力,尤其在产生烦恼的时候,假如没有以正知正念来对治,那简直跟发疯了没什么两样。前两天有个佛教徒非常痛苦,也是给我打电话(我都快变成心理咨询医生了)。在他倾诉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听起来很无聊,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但有些听起来挺不错的,对修行还是有一些帮助。正在诉苦的人,他们的语言非常真实,将内心的感受全部说出来了,如果刚从地狱出来的众生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能也有如是的深刻。现在世间上的有些人,受到一些心理刺激时,尽管懂得佛教道理,知道要好好祈祷佛陀、观修无我空性,但有时候就是对治不了。后来我跟他说了一句话,还是起到一定作用,我说:“这些道理你肯定懂,但懂得不一定非常深。其实仅懂道理还不行,一定要真正地修持。药只有吃才能起作用,假如没有串习的话,你遇到烦恼和困难马上就想拿起来对治,这怎么可能呢?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将如幻如梦和空性的道理在心里修持,这样才会获得利益。”他听后就稍微轻松了。
    我们平时也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心里特别痛苦,明知道一切如幻如梦,万法没有实质,但就是对治不了烦恼。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修。若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无我空性的理念来观察一切,那遇到困惑或者痛苦时,应该会转为道用的。这一点,我是从别人的痛苦挣扎中体会到的,光是理论上知道还不行,必须要在实际中修。不管讲经说法的人,还是听经闻法的人,谁都会说“空性”两个字,但自己没有修的话,不管是临死的时候还是活在世上,作用都不是特别大。
    因此我希望大家每天哪怕空出极短的时间,也要对无我空性的道理稍作思维,这样思维以后,自己的心才能逐渐趋入正道。否则,尽管你听过很多教言,但在遇到烦恼的时候,自己就像发疯了一样,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这就是因为你没有修。经常修的话,是不会这样的!
    辛二(未护正知之过患)分二:一、失毁智慧;二、失毁戒律。
    壬一、失毁智慧:
    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正知在修行中非常重要,不具正知的人,相续中的闻思修智慧,就像装在漏瓶内的水一样不会留存在记忆中,终将忘失无余。
    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前所未有的知识而产生的智慧叫做“闻所生慧”;反反复复思维其中意义,之后所得的智慧叫做“思所生慧”;不仅仅停留在词句表面上,而是以实际行动专心致志去修持法义,从中得到的智慧叫“修所生慧”。我们无论修学大乘、小乘,显宗、密宗,这三种智慧都是不可缺少的,若没有这三种智慧,所谓的修行人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尤其在思维的过程中,对佛法的道理,不管是胜义谛还是世俗谛,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如果没有怀疑的话,你现在觉得自己的见解非常不错,但到了其他环境中,一旦产生怀疑时,可能就没有对治能力了。所以现在闻思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再三地思维,倘若产生怀疑或者邪见,则应该依靠一些方式来对治。比如说我下完课后要求大家提问题,这时候你有什么疑团就直接说出来,没有必要一直藏在心里面。说出来以后,道友们可以一起探讨,道友解决不了的问辅导员,辅导员如果也解决不了,那还可以问很多上师,直到你获得了正确的答案,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种怀疑了。世间中有种说法:“怀疑是趋入真理之门。”从佛教历史来看,以前也有许多高僧大德先是对佛教存有怀疑,有各种不解之处,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完全解除了疑团,最终才获得了成就。
    这里的颂词是说,我们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以正知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那就像往破底的瓶子中倒水一样,相续中闻思修的智慧会逐渐逐渐漏光的,最后如同从来没有闻思过的人一样,自相续中的功德荡然无存,以前没有的功德也无从产生。
    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能失去正知。这一点从周围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精进,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也相当不错,但后来因为失去了正知,心就像断了绳索的狂象一样,随心所欲地四处狂奔,生邪见、造恶业,将闻思修的智慧良田糟蹋殆尽。尤其是有些修行人,本来智慧出众,也具有强烈的信心,但是到了一定时候,由于经不起外境的诱惑,经常触犯戒律、生起恶念,将相续中的智慧全部都漏光了。而有一部分人,虽然智慧并不太高,但是人却十分稳重,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问“我到底在干什么,口里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身体在做什么”,如果想去街上散乱,马上就提醒自己:“我是个修行人,我是佛弟子,这样做是不应理的!”
    有位上师曾教诫弟子:“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不能忘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应该好好地拜佛,观想以菩提心来利益一切众生;白天工作的时候,始终不离开这种心态;晚上临睡之前,总结一天中到底做了什么,即使没有利益众生,也千万不能损害众生。若一整天都这样来要求,修行肯定会有进步的。”
    因此,智慧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人格的稳重才最关键。过一段时间开“极乐法会”时,本来有些重要的事情,但我不打算出去了,想利用那段时间给大家讲《二规教言论》。因为后来的好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没有学的话,修行很好是谈不上的。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境界很高、已得佛菩萨的授记,但真正遇到烦恼时,行为往往让大家非常失望。因此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倘若各方面的因缘具足,到时候我会讲一下什么叫稳重、智慧、信心、誓言……尽管学佛的智慧很重要,但修行人最基本的素质也必不可少,相信这个法对大家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也是两三年就讲一次,一直有这种传统,所以现在很多人需要这样的知识。
    如果没有正知的话,闻思修的智慧就全部没有了。以前有些居士,刚开始时非常不错,后来因为没有正知的约束,心的狂象没有办法控制,先是逐渐退出了学佛的团体,然后搞一些非法的事情,再过几年,一点智慧和信心都没有了,完全跟不信佛教的人一模一样,非常可惜!所以进入佛教以后,(当然,进入的原因可能各种各样:有些是真正了知佛的功德;有些是以好奇心而进入;有些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别人说很殊胜自己也就去了,到了一定时候,佛教的甚深智慧根本没办法融入相续。)人格最起码要稳重,不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今天想求这个法、明天求那个法,这样的话,自己始终都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修行人应该有正知,知道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抉择好了以后,就不要整天都变来变去,否则对自己的修行的确不利。我始终都认为,在修行的过程中,最大的违缘就是没有正知、心不稳重,这样的人学任何法都不会踏实的。
    在正知这方面,以前的高僧大德就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表率。有位阿旺宗吉上师,是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一位大德,他在十六岁时发过一个誓愿:“我一生中要精进修行,晚上不躺下睡觉,身上的腰带不松。”后来他在七十四岁圆寂时,这个誓言也没有失毁过。以前这些大德们的誓言,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改变。而我们有些人,今天想一个、明天想一个,几乎每天都在换,实际上这样对自己很不利。
    要改变自己的话,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要求。以前弘一大师为了改变习气,当时发了七个愿(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比如身上的法衣要朴素清洁,过午不食,每天念一万遍佛号、或早上起来跪读《妙法莲华经》、或诵《金刚经》、或诵《华严经》,每天都要参加劳动(主要是打扫殿堂,他觉得出家人太懒惰不好,每天应该做一点事情),平时跟人不随便闲谈 。像弘一大师那样的一代宗师,对自己的要求都如是严格,我们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凭什么有傲慢心?克珠杰的十大誓愿,我也给你们讲过,对比一下古代的这些上师,尽管我们完全跟他们一样恐怕有点困难,但有些地方也是可以效仿的。他们没有出家之前,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烦恼、有习气,但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的精进和毅力非常强,而我们学佛以后,经常懈怠懒惰,这样是不太合理的,正知应该不能舍去!
    壬二、失毁戒律: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纵然广闻博学、信心十足、百般精进,可是因为自相续中不具备正知,以此过患终将染上罪业而堕入恶趣。
    我们应该知道,不管学习什么样的佛法,信心、智慧、精进这三者都不可缺少。假如对上师三宝、四谛十二缘起等法没有不共的信心,那你不会进入佛门;即使已经入了佛门,如果没有广闻博学显密经续的智慧,则是盲目的信心,想修行也没有办法;信心和智慧离不开精进,倘若没有精进,尽管你很聪明,也有一定的信心,但整天都在睡懒觉,一直处于懒惰懈怠当中,修法也不会有成就之日。因此这三者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那有了这三者,修行是否就一定能成功呢?也不一定。假如你对三宝的信心很强烈,也有一定的智慧,且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行持善法,但若没有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可能一段时间内信心、智慧、精进还不错,但一遇到不好的环境,自相续就被烦恼占据了,然后造下弥天大罪,非常悲惨地堕入恶趣,这种现象也非常非常多。
    以前有些出家人自认为修行不错,但后来无力抵挡外境的诱惑,还俗变成在家人,养很多孩子,最后自己也非常痛苦。这个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自相续中没有正知。正知就相当于刹车一样,车如果没有刹车的话,你的技术再怎么好,迟早也会出事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修行再不错、智慧再超凡,假如没有观察自己的正知,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犯错误。
    现在的世间人也是这样,有些领导的智慧、能力、口才相当不错,但由于没有正知的缘故,后来犯罪而锒铛入狱或者被枪毙,这种结局实际上也是自己造成的。世间人没有正知非常可怜,修行人没有正知也非常可怜,哪怕犯错误都不知道,已经误入歧途还认为是对的。以前我也讲过这个公案:石渠有位出家人,本来修行智慧非常好,戒律也很清净,后来梦到莲师给他授记说:“你娶某女人为空行母,对弘法利生非常有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