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家讲坛袁腾飞讲述宋史:两宋风云-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徽宗贪图享乐,光在自己的豪华宫殿里修道炼丹、吟诗作画还觉不够,又开始打起美色的主意。徽宗皇帝一朝,宫里有宫女近万人。我们讲,唐玄宗那会儿后宫粉黛三千人,但跟宋徽宗比都不算什么了。徽宗有这么多嫔妃,还觉得不过瘾,说宫里的佳丽都看腻了。这时,奸贼高俅给宋徽宗出主意,说咱们上街逛逛去,听说东京汴梁城有一个名妓,叫李师师,艳名远播,陛下您愿不愿意去看看?宋徽宗当然是欣然前往。高俅引着宋徽宗来会李师师,李师师见高俅贵为太尉,对这位陌生的客人都如此恭敬,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曲意逢迎。宋徽宗非常高兴,在李师师处一直待到天亮,才依依不舍地回宫。 
  李师师的父亲是开染房的,三岁的时候,她被寄养在佛寺里,因为当时称呼佛家弟子为师,所以得名师师。李师师长大之后,父亲因罪获刑,她孤苦无依,被一个姓李的经营风月场所的女人收养,成了娼妓。那时候的名妓,光长得漂亮还不行,还要有一点艺术修养,李师师从小耳濡目染,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所以艳名远播。遇上我们这位艺术家皇帝,俩人就成了艺术上的知音。 
  皇帝逛妓院,这事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悖礼法的,是不光彩的事。所以,宋徽宗虽然还想再会李师师,但是碍于礼法,不方便去。于是,奸贼王黼给徽宗出主意,说您何不挖一条地道,直接通到李师师的家?徽宗听了很高兴,赶紧命人挖了一条地道,从皇宫大内直通李师师家。从那以后,徽宗经常趁着夜色,着青衣小帽,带着几个太监,就往李师师那儿去了。其间,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李师师认识宋徽宗之前,有不少相好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词人周邦彦。一天,趁着宋徽宗生病的时候,周邦彦来探望李师师。不料,他进门刚一落座,就听说宋徽宗不顾病体,也来到李师师家了。周邦彦着了慌,心想皇上来了,我跑也来不及,君臣相见更不合适,只好赶紧躲到了床底下。这时,宋徽宗就进门了。皇帝在李师师这里享用过美酒佳肴,欣赏过佳人歌舞,见天色已晚,就说朕要起驾回宫了。李师师劝宋徽宗说,夜已三更,马滑霜浓,陛下龙体要紧,就别走了。宋徽宗那天大概确实有事,最后还是走了。宋徽宗走后,周邦彦从床底下爬出来,擦着冷汗感叹,好险好险。我们想,周邦彦是文人性情,可能性格也有几分轻佻,再加上目睹徽宗与李师师的亲密举动,有点吃醋,于是他就填了一首词,把刚才在床底下的目睹耳闻写了进去。词里有这么几句:“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后来,宋徽宗又来会李师师,问她近来有没有新曲子唱来听听。我们知道,词就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谱上曲就能唱。李师师就把周邦彦填的那首词唱出来了。她一唱完,宋徽宗脸就变了,心想,这不都是当时李师师跟朕说的话吗?于是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李师师自知失言,但又不敢隐瞒,只好说是周邦彦写的。这样一来,可就给周邦彦惹祸了。徽 宗皇帝听完愠怒,抖衣拂袖,站起来就回宫了。没过几天,徽宗皇帝就对左右的人说,找找周邦彦的茬,看看他写的词里面有没有淫词艳曲。左右的人心想,这太容易了,随便找一首就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婉约派词人一般写的就是两大永恒主题——生命与爱情,所以在当时经常为人诟病,被指为淫词艳曲。宋徽宗拿过左右呈上的“证据” 一看,斥道,就这样的人还配做官?于是将周邦彦贬出了京城。实际上,徽宗皇帝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比周邦彦也强不到哪去。因为一个名 妓,皇帝竟与臣下争风吃醋,这不能不说是荒唐至极的事情。 
  宋徽宗自从结识了名妓李师师,整日沉迷享乐,不理朝政。我们借用《长恨歌》里的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可想而知,皇帝一到晚上就去妓院,天亮了才回来,他还有精力早朝吗?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皇帝逛妓院的事,不久便在整个东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员都看不过去了。 
  【宋徽宗重用一帮贪官佞臣,整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致使北宋国势日衰。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员,看到国家危亡的处境,决定向皇帝进谏。但是,当有忠臣义士大胆进谏的时候,宋徽宗还能够像当初登基时那样虚心纳谏吗?】
  当时,一个名叫曹辅的小官就给徽宗上奏章,说皇上您千万不能这样,您这样对得起天地祖宗吗?徽宗龙颜大怒,又不好发作,就让宰相王黼审问曹辅。王黼斥责曹辅说,你是个小官,这事儿是你该说的吗?曹辅回答得不卑不亢:不管小官大官,爱君之心是一样的,大官不说就得小官说。一句话就把王黼噎回去了。王黼问身边的两个副宰相张邦昌和李邦彦,说你们听说过这种传闻吗?这两个人赶紧回答,我们都没听说过。于是,王黼又对曹辅说,我们做宰相的都没听说过,你这小官怎么听说的,你这不是侮辱圣上吗?曹辅这时大概也豁出去了,慷慨答道,你们是听说了装作没听说,你们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做宰相,国家亡就亡在你们手里了。王黼恼羞成怒,于是把曹辅打入狱中,找了个机会将其发配,最后迫害致死。这样一来,满朝文武,再也没人敢提这事儿了。 
  在这种奸佞当道、忠言绝耳的情况下,宋徽宗这位风流天子整日流连美景、吟诗作画,与一帮佞臣优哉游哉,却没有料到,一场亡国惨祸已经近在眼前了。 
 
                  
 第25节:第五讲 靖康之变(1)
 
  第五讲 靖康之变
  就在北宋上下文恬武嬉,昏君佞臣搅得朝政日非的时候,北国金军开始大举南下。我们前面提到,宋朝联金灭辽是非常不明智的,当时朝中就有人反对。宋将种师道就说过:“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意思是说,这件事情就如同有强盗闯进了邻居家,我们本应该救助邻居,现在不救也就算了,还和强盗分邻居家的财宝,这事儿咱们不能干。咱们应该念及宋辽百年和好,与辽一起抗金才对。 
  另一位大臣说得更有见地,他说:“北虏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意思是说,辽虽然是夷狄,但是一百多年来,已经逐渐汉化了,很懂礼义。我们前面讲过,辽的统治者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而且辽国皇帝铸造佛像时,还命人在佛像后面刻上“愿世世代代生中国”的字样。辽对于汉民族的文明是非常赞赏的,所以才“百余年间,谨守盟誓”,其间119年都没有跟宋打过仗。实际上,宋与辽之所以能维持百年和好,是因为宋辽的力量趋于平衡,辽的军事力量强,而宋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另外,先前辽与宋打仗,主要目的是为了抢点钱,辽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灭掉宋。而且双方议和之后,宋每年给辽岁币,有了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绸缎,辽当然不用打仗了。所以一百多年间,两国边境上“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两国边境上人口增加,牛羊漫山遍野,连白头发的人都没见过打仗。那位大臣又说:“今女直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意思是说,女真人尚未开化,茹毛饮血,且又骁勇善战,同是少数民族的辽都打不赢金,如果辽被灭,宋就与金直接相邻,我们的战斗力连辽都比不上,又拿什么来抵御金国呢? 
 
                  
 第26节:第五讲 靖康之变(2)
 
  这个大臣所讲的非常有道理。事实上,宋辽金三国的局面,与当初的魏蜀吴三国很相像。诸葛亮一直主张东和北拒,就是结好孙权,北拒曹操,两个弱的联合对抗强的。作为弱国,如果与强国联合对抗其他弱国,无异于为虎作伥,自寻死路。但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宋徽宗却琢磨不透,而对于臣下这些颇有见地的建议,宋徽宗也根本听不进去。不出所料,1125年辽国灭亡,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灭辽的当年,金军连气儿都没歇一口,就出兵攻宋了。
  【宋徽宗听信贪官佞臣的谗言,联合金国,灭了和平相处一百多年的邻居辽国。然而,唇亡齿寒,金国灭辽之后,接着就要灭宋。但宋金毕竟曾是灭辽盟友,金军入侵宋国是需要借口的。那么,宋徽宗做了什么事,给金军进攻宋国找到了借口呢?】
  金军之所以能找到借口,是由两件事直接促成的。第一件事,是宋招降纳叛。宋金联合灭辽时,两国曾缔结盟誓,双方灭了辽以后,我占的辽国的地方归我,你占的辽国的地方归你。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谁也不许招降纳叛。但我们知道,辽国有很多汉人,宋朝又是汉人的王朝,金军攻占辽国,这些辽国的汉人肯定愿意投往宋朝。正是为了防着这一手,金才与宋约定,双方都不许互相招降纳叛。但是,宋朝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它外交水平的低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要招降纳叛,也得衡量衡量自己的实力。而结果是,宋一招降纳叛,金人就遣使臣来问罪。这个时候,宋要么把收留的人送回去,要么就把人杀了,把人头送回去。这样一来,不但使金看穿了宋的软弱,就连那些投奔宋朝的辽国汉人,也对宋朝彻底失望了。后来金军南下攻宋的时候,这些辽国汉人纷纷起兵参加金军,去打宋朝,对自己心理上的祖国开战。所以,宋朝招降纳叛这件事实在是不明智。 
  第二件事,就是宋徽宗给辽国皇帝写密诏,这事儿就做得更没水平了。辽国被灭以后,宋徽宗的轻佻性格一发作,居然要招降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当时,耶律延禧正在内蒙古一带流窜,被金军打到一晚上睡觉得换俩地儿的程度。宋徽宗给他写了一封密诏,说:“若来中国,当以皇兄之礼相待,位燕、越二王之上,赐第千间、女乐三百人,极 所以奉养。”意思就是,你如果来宋,朕会像对待皇兄一样对待你,你比我的两个兄弟燕王和越王的地位都高,我给你一千间房子、三百个戏子, 我养着你。耶律延禧看了密诏,当然非常高兴,于是率五万人南下,准备进入宋境,结果被金军劫击,全军覆没。耶律延禧被俘,宋徽宗的密诏就被金人搜出来了。金军持此诏书谴责宋朝,以宋朝背盟为借口,兵分两路,大举南下进攻宋朝。西路军出云中,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在太原遭到抵抗;东路军出燕山,就是今天的北京。金军侵入宋朝疆域,如入无人之境,两路大军很快逼近了东京汴梁。 
 
                  
 第27节:第五讲 靖康之变(3)
 
  【金在与宋联合灭辽之时,就已经看到了宋军的软弱无能,并已生出了灭宋之心。而宋徽宗的行事不慎,更使金军找到了灭宋的借口。于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率领金军,直逼北宋的东京汴梁。那么,在金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宋徽宗是怎样应对的呢?】
  金国大军南下,徽宗皇帝能想到的应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