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大郎别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京接过玉如意一看,不禁恼羞成怒,看着渐渐醒转的应伯爵、谢希大,恨不得一脚踢死。但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堂堂的朝廷要员与地痞无赖为了一个争风吃醋,不但要严重损害本官德高望重的个人形象,而且还会被高俅、童贯等人抓住把柄,被搞下台。老奸巨滑的蔡京干咳一声,将玉如意收入怀中,一脸正气地道:“伯爵、希大,你二人来得正好。老夫微服私访,化装侦察,已探得该店确系场所,立即关门大吉。你二人马上给我把李师师、潘巧云等一干人犯押解进京,听候发落,不得有误!”应、谢二人本以为必死无疑,哪知反而得到重用,马上挺了挺胸脯:“是!”
  “梆梆五更已到、早市开锣喽”
  “梆梆看好门户、小心火烛喽”
  “梆梆天气晴好、无风无雨喽”
  清晨,汴梁的街巷中响起更夫洪亮的声音。
  谢希大被梆子声和吆喝声所吵醒,他一把推醒还在呼呼大睡的应伯爵:“哎,应花子,醒醒。这到底是首善之区,打更还报天气。”
  “他奶奶的!睡个觉也不让你安生!你以为都像俺那山窝窝,只报个时辰?”应伯爵睁开惺松的睡眼,不耐烦地道:“嘛事?”
  “该起啦!你怎么老是瞧不起咱自己的穷山沟应花子,咱那儿有时也报平安的。”谢希大一边披衣起床,一边瞅着渐渐发白的窗纸:“蔡太师那儿还得去问安啦。”
  应伯爵欠起身吹熄了燃得快到根部的蜡烛,又重新躺了下去,笑道:“希大,你当这是你山东老家清河县呀?山人敢断言,老太师正在七楼搂着李师师睡得香哩。这是汴梁,天子脚下的京都你知道嘛?大城市人都这样,夜生活丰富,早上睡懒觉。更何况这是京城。”
  “咱住的就是传说中的人间第一福地逍遥宫吗?”谢希大一边往马桶里撒尿,一面扭头问。
  “有什么不对吗?”应伯爵摸出花手绢擦左眼的眼屎。
  “一点也不热闹!”谢希大提起裤子,一面扭头问。
  “这是达官贵人的休闲场所,朝廷大员经常光顾的地方,偶尔天子也来逍遥一下。因此门禁很严,几道岗哨,普通人根本进不来。哪能太招摇?”应伯爵用花手绢擦右眼的眼屎。
  “我想出热闹!”谢希大已经戴好蓝布头巾,径自往外走。
  “那行,你等我!山人怕你一个人出去又惹事生非。”应伯爵也是好热闹之人,赶紧摸起衣服匆忙穿戴。
  “呸!你也好不到哪儿去!”谢希大戴上眼罩,把玉如意塞进怀中,“这东西是好东西,关键时候好使。”
  “在京城,官多如牛毛,这玩意儿顶个屁。”应伯爵“哗哗”地往马桶里撒完尿,昂头就往外走,“走吧。”
  “走!”谢希大弯着腰跟在应伯爵**后头,活像一只正在捕蝉的螳啷。
  汴梁城是一座古城。大街小巷都是青石板铺的路,到处都是秦砖汉瓦建筑,皇城的城墙是铁锈红的色彩,市民的房屋店铺以白灰色居多。小贩们的高高低低的叫卖声和琳琅满目的商品给这座古城增添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和生机勃勃的喧闹。
  卖洗面汤的店铺早就开了门。应伯爵和谢希大一见有面汤二字,就笑着走了进去。店小二一声高叫:“贵客两位里面请!”店小二将搭在肩膀的毛巾拿下来,将两把太师椅子抹了抹,作了一个“请”的动作,应、谢二位也不客气,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谢希大道:“有面汤吗?”话音未落,两个伙计一人端了一只黄木盆和一条白毛巾放在应、谢二位面前。店小二则取来两个瓷水杯分别放在盆边,另取了两只陶罐放在二人脚边:“二位客官请慢用。”
  应伯爵皱了皱眉,没言语,也没有动。
  谢希大则端起木盆就喝:“啊呸!他妈的!这叫什么面汤?一根面条也没有!”
  几个伙计掩着嘴窃笑。
  “哎呀客官!这不是喝的,这是洗面汤。洗面用的。”店小二忍住笑,耐心解释道。
  谢希大当即愣在了当场。
  应伯爵嘲笑道:“嗨!希大,你说你丢不丢人啊?这才是喝的!”端起瓷水杯“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哈哈哈哈……”众伙计和老板和其他客人哄堂大笑。
  店小二忍俊不禁:“那……哈哈……是……嗽口用的……”
  谢希大反唇相讥:“哟!应花子,你还有脸笑我,你也好不到哪儿去,现眼了吧!”
  应伯爵一张老脸顿时涨得像紫茄子:“他奶奶的!咱们是出来吃早点的,你们怎么让我们漱口洗面?”
  店小二道:“客官是外地来的吧。客官有所不知,咱这京城人,有权有钱的太多,他们都有小厮丫环侍候梳洗。这中等小康之家和一般的市民不雇人,他也会享受生活,他也要显摆,就到我们这摊档店铺洗脸漱口,省得点灶烧水。”
  谢希大道:“这招牌上,你就叫洗脸水得了,偏叫什么洗面汤!这不是蒙人嘛!”
  店小二笑道:“这就叫上档次,又叫讲格调。洗脸水那多俗呀!譬如前街张三家开的一开始叫洗脚店,谁来呀?后改叫足摩馆,还贴出广告:人怕病磨,病怕足摩。得!有权有钱的主儿都来了。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应、谢二人洗了手脸,又漱了口,付了十文钱。
  店小二将二人送到门口,很热心地指点:“您二位要吃早点,就到斜对门的刘记肺店,他家的灌肺、炒肺最有特色,被称为汴梁一绝。”
  应、谢二人来到刘记肺店,果然是名店,座无虚席。白板上写着:早晨供应“灌肺”、“炒肺”、粥饭、点心,每份二十文。
  好容易等到座位,应伯爵要了份“灌肺”,谢希大要了份炒肺,又各要了一碗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正在吃得津津有味,忽然所有的食客都站了起来,他们伸长了脖子朝门口张望,应、谢二人感到好奇,也放下碗筷起身观看。可人群拥挤,人头林立,根本看不见。
  只听有人喝道:“闪开!肃静!”又听有人高声叫道:“蔡大人到”
  应、谢二人闻言赶紧朝前挤去,以便侍候。但见蔡京携一绝色佳人在一行人的前呼后拥下,大摇大摆地跨进店门。
  店老板早已抢前一步,一躬到地:“不知蔡大人驾临小店,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蔡京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大手一挥:“本官一位密友听说你这儿的灌肺、炒肺很有特色,特来尝尝。可有地方?”
  店老板喜出望外,头点得鸡啄米似的:“有有有!您老来品尝,小人受宠若惊,简直是天大的福份。这是花多少万两银子也买不到的活广告啊!太师大人、太师夫人楼上雅间请!”
  “不要乱讲,因外事工作需要,这是老夫新聘的翻译兼外语教师李师师。”
  应伯爵、谢希大齐声道:“恭喜蔡大人喜得人才!”
  蔡京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在一行人的簇拥下,上了二楼。
  应、谢二人要跟着上楼,被人赶出店门。
  正倍感失落,忽然音乐喷泉自由男神像前面有一穿着浅黄色吊吊衫美女向他们招手:“应花子,过来!”
  正是:名花有主隔晓雾,香草无依入心田。
第二十回 瓦舍勾栏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pm)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鹧鸪天》
  “哎呀是巧姐!”二人的不快一扫而光。
  那美女正是潘巧云,她抱怨道:“你昨天晚上死哪去了?害得奴家独守空房。”
  应伯爵心想:他奶奶的,少来骗老子。你和师师陪老蔡,老子边都沾不上。现在老蔡把你抛在一边,又想起老子了。总不能说跟谢希大挤了一宿吧,当下干笑道:“哎呀昨天我和希大逛夜市太迟了。你不信问希大!”
  谢希大道:“是啊,昨天逛得太累了。”
  潘巧云道:“奴不管,花子你得补偿我。”
  应伯爵怕她敲大的竹杠,不如爽快点:“没问题,山人请你吃水果。”
  三人来到东华门。这是皇家的专供市场。桃子、李子、金杏、林檎(现在叫苹果)、樱桃……各式各样的水果应有尽有,清香扑鼻。潘巧云什么都不要,专拣新上市的“茄瓠”买。“我的天啊,那可是八两银子一个呀!”应伯爵心疼得直翻白眼。
  谢希大幸灾乐祸:“花子,巧姐对你的感情岂能用金钱来衡量?不是有么一句名言嘛: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应伯爵对谢希大道:“希大,你别看人家站着说话不腰疼。中午你可得请巧姐下馆子。”
  谢希大笑道:“请就请,多大事啊?”
  东京汴梁的酒楼正店有72户,而小店更是遍地都是,称为“脚店”。正店比较出名的有: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城西宜城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乳酪张家,城北八仙楼、郑门何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
  三人来到城北八仙楼。但见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一楼已爆满,好容易在二楼拣了个靠角的位子坐下。不一会,店小二端了八个凉菜。
  店小二边摆边唱菜名:“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越梅、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饣出儿。客官,请慢用。”
  谢希大皱眉道:“他奶奶的!全是冷菜,没热菜吗?”
  “来了。”一春风满面地端上六个热菜: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鸽子、蝤蛑签、石首鱼、糊炒田鸡。
  应伯爵道:“有没有汤呀?”
  笑道:“有各式各样的热羹: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三脆羹。不知客官要哪一种?还是全要?”
  谢希大道:“上个百味羹吧!”
  店小二叫道“百味羹一煲。”
  应伯爵道:“你是酒博士吧。”
  道:“客官好眼力,奴家是酒博士,也有人叫奴家‘焌糟’嫂嫂。人称顾大嫂。”
  原来汴梁的酒店已出现专门的“茶饭量酒博士”。凡店内卖下酒厨子,称为“茶饭量酒博士”。像这位,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焌糟”。当时的人喜欢把酒烫热了喝,可以让“焌糟”嫂嫂帮你烫着,一定是要热热的喝才好,杯中一有空,她会帮你满上。当时的酒店的价格不菲,一瓶好酒开价最低也要70文。
  应伯爵道:“可有什么好酒?”
  顾大嫂如数家珍:“真珠泉、皇都春、常酒、和酒、浙西产皇华堂、浙东产爱咨堂、扬州产琼花露、苏州产齐云清露、越州产蓬莱春、秀州产清若空、南京产秦淮春。不知客官想喝哪一种?”
  “有安东产的今世缘吗?”潘巧云道。
  “有,只是价格高了点。一瓶要3两银子。”
  见谢希大面露难色,潘巧云笑道:“就今世缘吧,酒钱算我的。”
  三人都是好玩之人,既来到京城,岂能不到最热闹的瓦子勾栏玩耍。“瓦子”又称“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易聚易散”之意。瓦子是城市大中型、综合性的文艺演出场地。它的内部由不同的专业艺人圈成许多小圈子,用栏杆、绳索、幕嶂分开,这种分开的小圈子称为“勾栏”。
  当时汴梁城中有50多家“瓦子”,其中逍遥宫所在的“虹桥瓦子”是最大的瓦子。虹桥是汴河13座桥梁中最富特色的一座。这座桥没有用柱子,是一座木拱桥,桥上用红色的颜料装饰,宛如飞虹,因此称为虹桥。虹桥瓦子就位于虹桥的一侧。三人边走边看,瓦子上下人山人海,勾栏内外,笑语喧哗。有相扑、影戏、杂剧、傀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