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斯福传-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政管理方法而造成的伤痛的责任。尽管他有自己所了解的
弱点,但他能应付总统这一职务带来的挑战。



运筹帷幄


  1941年圣诞前夜,华盛顿的节日气氛依旧。白宫轮廓映
现在火树银花中,两天前抵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参加罗斯
福在白宫草坪上点燃圣诞树的仪式。当缀满缤纷饰物的圣诞
树闪烁出瑰丽的光芒时,罗斯福向眼前3万多〃为自由而奋
斗的同事们〃介绍了他的〃伙伴、老相识和好朋友〃。随即,
首相以其渊博华丽的词藻发表了动情的演说:
  〃从事自由事业的同事们,我能够在我的杰出朋友——总
统用来把美国千家万户连成一体的、由圣诞的友爱和仁慈所
组成的项圈上增添一个小小的链节而备感荣幸。……这是个
奇异的圣诞节,让儿童们畅快地过一夜吧!让圣诞老人的礼
物使他们玩得更尽兴吧!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尽情地和他们
一起畅享无限的快乐吧!然后让我们再重新面对摆在我们面
前的严峻使命和艰难的岁月吧!〃
  圣诞节的翌日,丘吉尔到国会山向两院联席会议致辞,应
对裕如的首相作了他生气最伟大的演说之一。他指出英美在
未来的岁月里,为了人类文明的命运将庄严地并肩战斗。为
唤醒议员们的亲近和认同感,首相说:〃我不禁想起:如果我
的父亲不是英国人而是美国人,而我的母亲不是美国人而是
英国人,那我大有可能凭自己的力量成为诸位在座中的一
员。〃顿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丘吉尔此行的目的在于同罗斯福举行一次〃审议整个战
争计划〃的会议。罗斯福热情地表示欢迎,并希望会议不仅
要协调盟国的战略,而且还要阐明政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
起草一份能号召国内外团结一致的声明。于是,代号为〃阿
卡迪亚〃的会议便在华盛顿召开了。会议进展顺利,在所有
重大问题上都达成了协议。双方重申两国参谋人员早先作出
的决定,确认德国始终是最主要的敌人,打败德国是盟国的
最首要任务,〃先欧后亚〃战略不能改变;双方决定成立英美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英、美、荷盟军联合
司令部,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等5个联合机构,统筹盟国
在军火、船运和原料等方面的经济活动;罗斯福还强调了苏
德战场的重要性,并决定恢复援助苏联。
  阿卡迪亚会议的主要政治成果,是起草一份所有参加反
轴心国战争的国家所必须接受的原则宣言。该宣言是由美国
国务院起草、罗斯福表示赞同、经与丘吉尔和苏联政府磋商
并加以修改后形成的。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等26个
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齐集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
重申《大西洋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并规定:各签字国政府
保证使用品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来抵御与之处于交战状态的
轴心国成员及其附属国;保证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保
证不同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至此,不同社会制度、种族、信
仰和语言的国家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旗帜下,实现了从政治、
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空前大联合,以美、英、苏、中为主体部
分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宣告成立。
  罗斯福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就立即主张大力援助苏联。代
理国务卿韦尔斯在次日发表了《谴责德国侵略苏联》的声明。
罗斯福在1941年6月24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包括苏联
在内的所有抵抗轴心国的国家,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同日,
他撤销了对价值约4千万美元的苏联资产的冻结。次日,他
宣布不对苏联实施中立法,以便美国船舶能驶往苏联港口。不
久他宣布美国将在10月1日前,将苏联要求的物资运往苏
联。罗斯福在7月底派霍普金斯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访问
莫斯科,使命是:与莫斯科〃讨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
我们如何才能够最迅速有效地使美国向正在对希特勒德国的
背信弃义的侵略进行伟大抵抗的贵国所提供的援助,可以得
到使用。〃霍普金斯在7月30日至8月1日的访苏期间,与
斯大林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密会谈。他所代表的诚挚使斯大林
几乎不加设防地让他得到了他想知道的一切。英国著名历史
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对此评论说:“霍普金斯作为一位对盟国
事业贡献很大的杰出人物,取得了这项战争中的一项最重大
突破。他突破了俄国人层层设防的保密措施,从一切资料的
最终源泉取得一份对苏联情况和前景的详细说明。他此次出
访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份。他说服了斯大林这个
生性多疑的人相信美国(和英国)愿意帮助,他还须说服英
美两国政府相信俄国政府有决心并且有能力打胜,尽管英美
政府仍然先入为主地认为俄国的抵抗不久就会崩溃。这是赢
得了这次战争的英俄美同盟的基础。〃斯大林向美国提出要求
援助的性质本身表明,他是从长期的基础来考虑这场战争的。
在随后的几年里,霍普金斯是一个真诚的,甚至无所忌惮的
苏联的朋友,他对苏联为赢得这场战争所作的巨大贡献毫不
怀疑。他力图让罗斯福也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联合国家宣言》使美苏正式地成为战时盟友。1942
年6月11日,赫尔与苏驻美大使李维诺夫在华盛顿签订关于
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定。协定规定:
美国将继续向苏联提供罗斯福总统批准转让或提供之防御物
质、设备和情报;苏联也应以其所能向美国提供类似的援助。
罗斯福清醒地意识到,援助苏联抗德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他
在1942年3月11日对摩根索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让俄国人
被打垮更糟糕的了……。我宁可丢掉新西兰、澳大利亚或任
何其他东西,也不愿让俄国人失败。〃起初,英国人是连结苏
美之间的环节,后来斯大林对英国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丘
吉尔则针锋相对,反倒是罗斯福居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
用。〃先欧后亚〃战略意味着美苏采取某种协调一致的行动的
必要性,但罗斯福决定仅把这种协调行动限于军事范围之内,
而不在政治上或领土上作出什么许诺。并且,他尽量让英国
去和斯大林在外交战线上就这些棘手的问题打交道,而斯大
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强硬的谈判对手。斯大林对
前去商讨加强英苏关系的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刚刚重新出
任)指出,苏联要求盟国正式承认苏联6个月前(即1941年
6月)的边界状态,即意味着要求美英等认可苏联自1939年
以来吞并的拥有数百万芬兰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拉
脱维亚人、罗马尼亚人和波兰人的领土。
  罗斯福对此极感为难。英国是在援助波兰时参战的,而
现在斯大林却坚持要保留在这个国家覆亡之时他乘虚侵占的
领土。尽管斯大林在后来与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一项协定
(该协定规定给1939年9月被红军俘获的波兰战俘以自由,
并把他们编入一支新的〃解放军〃),但协定对战后疆界含混
不清,在伦敦的波兰政府对斯大林的这种处理方式相当不满。
罗斯福就此难题在阿卡迪亚会议上与丘吉尔进行过讨论,认
为如果接受斯大林的要求,“那将同我们正在为之而战的全部
原则背道而驰〃,因此边界问题必须留待和平会议召开时才能
解决。罗斯福指出,在目前讨论斯大林的战后领土目的,不
仅违反了美国公认的、写在《大西洋宪章》上的国际道德准
则,而且也将危害国内的团结和盟国间的团结。因此,从
《同盟国家宣言》产生之日期,几个主要盟国间就产生了不断
困扰内部团结并最终严重损害同盟本身的难题。
  前苏联学者总是故意贬低美国租借援助的作用,称苏联
所得租借援助就评价值来说,“没有超过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
年代生产总值的4%〃。这显然不符实际,美国从1941年下半
年到大战结束,向苏联租借援助的总价值为108亿美元,几
乎占美国所有租借援助总额的14,其中包括1.5万架飞机,B
5.2万辆吉汽车、38.5万辆卡车和3.5万辆摩托、42万部
军用电话机和可环绕地球50多圈的电话线,以及大量的军工
生产的原材料和重要设备。罗斯福希望在这些方面尽量满足
苏联的需求,并试图用品他方法来满足平安全要求,从而使
斯大林同意把边界问题搁置起来。同时,他开始考虑战后和
平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问题。
  珍珠港事件后的将近半年时间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
被动地处于守势。兵分数路的日军攻势逼人,相继占领了泰
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关
岛和威克岛,美、英、荷丧师失地,损失惨重。罗斯福〃先
欧后亚”的战略也使得美军在这期间难有较大作为。1942年
3月,罗斯福将太平洋战场分成两大战区,西南太平洋战区由
麦克阿瑟上将任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由切斯特·尼米兹海军
上将任总司令。为了提高士气,表明姿态,美军只能使用舰
载飞机进行轰炸一阵就飞走的袭击。1942年4月18日,由航
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的—25式轰炸机群执行了对东B
京的空袭,极大地震动了日本朝野,并促使日本最高统帅部
贸然发动攻势以图挽回面子。很快在20天后,日军在珊瑚海
战斗中首遭重创,并被迫推迟入侵莫尔兹比港的计划,澳大
利亚因而得以幸免。6月4日,日美海军航空兵在珍珠港西北
1134英里处的中途岛海域展开激战。结果日本损失4艘航空
母舰、330架飞机,美军仅损失1艘航空母舰和150架飞机。
此战标志着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丧失海空优势的日军由
进攻转入防御,美军则开始由防御转入进攻。双方经过了为
期两个月的预兆不祥的休整后,随即爆发了一场历时半年的
大血战——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拥有优势兵力和火力的美
军取得了完全胜利,日本则充分暴露了其国力有限、战线过
长、海空军备不如美国力量雄厚等弱点。至此,日美两国的
海军力量进一步发生了变化,美国完全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
权。
  阿卡迪亚会议期间,丘吉尔向罗斯福提出在北非登陆的
〃体育家计划〃,罗斯福当即表示赞同,并认为此举意义有三:
(1)在不让德国控制可能对将来反击轴心国有意义的外围基
地方面有评价值;(2)由于该地区只有德军驻守,而维希政
权可能同意不予抵抗,因此可能为美国对柏林作战提供旗开
得胜的绝好机会;(3)此举既可提供一个鼓舞美国和盟国士
气的速战速决的机会,又能以美国的巨大威力挫败德国人的
锐气。1942年7月25日,罗斯福正式批准这一代号改为〃火
炬〃的行动计划。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
北非远征军总司令。11月8日,美英联军在卡萨布兰卡、阿
尔及尔、奥兰三地登陆,其中进攻并占领卡萨布兰卡的是巴
顿将军。美英联军随即占领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