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斯福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的举动给人民以惊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查德·霍夫
施塔特认为,〃新政〃的核心,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哲学,还不
如说是一种气质,一种植根于勇于在未知领域大胆行动而不
惧铸成大错的信心的气质。罗斯福在当总统后举行的首次记
者招待会上把自己比作橄榄球场上的四分卫,四分卫知道下
一次如何打,但超过这一点他就不能预测或硬行安排,因为
〃以后的打法将取决于下次取得的结果〃。因此,不能一开始
就把〃新政〃视为一种宏伟精致、面面俱到的且寓意深远的
治国计划。在〃新政〃实施的6年多时间里,既有一系列临
时紧急措施,更有不少深思熟虑的计划,也有作为迫于各方
压力的折衷或妥协的结果,故从纯粹的经济学角度看,其中
难免有互相牴牾和彼此消解之处,但是从政治策略方面考察,
它们却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或内在联贯性。
  确实不能简单地把〃新政〃等同于一系列权宜之计或急
就章的大棋盘。有些观察家在审视他的各项措施的产生过程
时,过分强调它们往往是极其随便或一时心血来潮的标新立
异的产物,从而得出结论说,罗斯福取得的成就纯属偶然,就
像随随便便地放上几枪也会有可能击中靶子一样。其实不然,
〃新政〃有着极其深远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它与罗斯福的
成长历程、所受教育、个性品格、政治信念、领导作风,以
及进步运动、当时的舆论压力、西奥多和威尔逊的政治主张
等等因素,都有着或隐或显、或疏或密的关联。它在罗斯福
的纽约州长任内已显露端倪。自罗斯福宣布竞选总统提名之
日期,他麾下的那个主要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智囊团〃就开
始为拟定〃新政〃政纲,〃参考了上千种书籍,借鉴了大量以
往政治经验。〃这个人才济济、日益壮大的顾问队伍代表着各
种政治观点和经济主张,罗斯福则是〃万向节、配电盘、变
压迫〃。事实表明,正因为如此,当时两大党的头面人物中,
唯有罗斯福能够拿出一份与经济大萧条作斗争的建设性的进
步纲领。


新政的序幕


  罗斯福的竞选总部设在纽约市麦迪逊大道331号一所不
太引人注目的办公楼里,这个匆忙组建的机构有工作人员
600多人。依照惯例,罗斯福任命法利取代拉斯科布担任民主
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法利和莫利在工作上作了严格分工:法
利负责在全国拉选票,他精通战略,熟悉细节,树立了现代
总统竞选的模式;莫利负责率领〃智囊团〃为罗斯福气草演
说稿和备忘录。〃智囊团〃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即繁荣
的基本前提是消费,因而要设法提高社会购买力。他们殚精
竭虑、共同提炼出来的精华都汇聚在罗斯福的16票主要演说
稿中。
  部分地由于想要证明自己精力充沛,平息关于他的健康
状况的各种非议,部分地由于要利用个人魅力作为资本,罗
斯福选择了巡回旅行的〃树桩演说〃的竞选方法。1932年9
月12日,由6节车厢组成的竞选专列从奥尔巴尼驶出,随行
的有埃莉诺和儿子吉米、利汉德小姐、莫利、法利、沃尔什、
参议员基·普特曼、记者、技术人员、保安人员以及〃纽扣
俱乐部〃的成员马·文·麦金太尔等。罗斯福专列首先横穿
北美大陆,抵达西海岸的旧金山,然后调头到洛杉码、西雅
图、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衣阿华、
伊利诺斯、底特律。然后他又去了南部诸州,还有一次到了
属于共和党势力范围的新英格兰。他总共发表了16次重要长
篇演说和67次短篇演说。作为一名竞选老手,他依旧针对所
在地的具体情况把每一篇演说内容限定于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样,他就等于费尽心力地谈到了各种不同主题:关税政策、
农业计划、公用事业、财政公开、管制证券经营、消除贫困
等。他在很多问题上并不单刀直入地明确表态,而是尽量多
留些余地,以便使自己处于不易受攻击的稳固位置。但是,所
有的演说都贯穿着这样一根红线,即通过抨击胡佛政府来强
调改变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对胡佛政府进行了多方面
的严厉批评:它通过其虚伪的经济政策鼓励了投机活动和生
产过剩;它极力地低估大萧条的严重性;它错误地将经济崩
溃的原因归罪于其他国家,它拒绝承认和纠正国内的弊端;它
迟迟不发放赈济并且忘记了实行改革。
  对此,胡佛展开了有力的反击。他发表了9次重要演说。
他认为促成大萧条的是一些他不能控制的情况和事物——世
界大战后遗症、经济的过度膨胀、投机行为、1931年欧洲经
济的崩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金融的影响和消费的下降。他
重申自己的基本信念:联邦政府职能不能扩大、有秩序的个
人主义与机会均等。他集中火力抨击罗斯福政纲中他称之为
〃激进主义、集体主义和随意的试验〃的那些部分,声称这些
东西将导致灭绝自由、希望与机会的专制官僚主义统治下人
的规范性。他镇静地劝告美国人民千万不要被政治蛊惑家的
口号弄得惊慌失措或病急乱投医。他提醒同胞们注意:〃今后
我国100年往何处去,关键在于是恪守美国传统,还是乱搞
什么新花样。〃胡佛的内阁成员也来帮他掠阵,农业部长阿瑟
·M·海德指责罗斯福是个〃典型的骗子宣传家〃,海军部长
查尔斯·F·亚当斯预言如果罗斯福当选,将有1亿美国人
的身家性命难保。胡佛还请出前任总统柯立芝发表演说,以
壮自己的声威。但这一切努力均无助于挽回日益加剧的颓势。
7月底胡佛粗暴地镇压索取退役金的失业退伍军人,成为大
萧条及其对人民造成危害的一个可悲而发人深思的纪念。胡
佛失当的举措遭到广泛的声讨,这也加深了人们对像他这样
的不顾人民死活且冷酷无情的总统的印象。这位曾在10多年
前成功地向欧洲1.5亿人口发放救济的救星,现在却振振有
词地坚决反对任何直接的政府救助。在举国饥饿的阴晦日子
里,他却让新闻记者拍下了他在白宫草坪上喂狗的照片。外
出竞选的胡佛所到之处,人们报之以嘘声、怪叫、愠怒、木
然的沉默、臭鸡蛋、西红柿,以及〃绞死胡佛〃、〃打倒凶
手〃的口号和标语。他面对听众寥寥的场面显得局促不安,加
之几年来在白宫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明显地迅速苍老
的他面色灰白,皱纹深陷,眼圈发黑,紧握讲稿的双手不时
地颤抖,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
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胡佛在最后一次演说中费力地舞动
着手臂,警告选民们如果罗斯福当选,成百的都市、成千的
城镇将长满青草,杂草还将蔓延到百万个农场的田野上。在
此之前,《文摘》杂志的民意测验预言罗斯福将大胜,赌博公
司赌胡佛会赢的赔率是1∶7。
  罗斯福在竞选期间的演说没有也不可能预告出〃新政〃的
全部内容,只是他在9月23日旧金山联邦俱乐部的演说,却
基本上大体阐明了〃新政〃所将遵循的新道路及其包含的政
治哲学。首先,他表示这次演说主要是谈一谈普遍原则意义
上的政府职能,并强调美国这个崭新而富于活力的国家正处
在飞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在唤起听众对美国民主发展
史和政府对工业的巨大促进的愉快回忆之后,他话锋一转,指
出美国在启发展过程中业已抵达一个新的分水岭:从前,由
人民管理的政府和可供开发的广阔大陆为美国早启发展提供
了无比优越的条件,随后的工业革命又为所有人带来了物质
丰饶的希望。政府在那个人人机会均等的扩张时期采取了有
促于工业发展的不干预政策,但美国的生产力和自然资源被
一些残酷、贪婪的掠夺者所控制和浪费,于是转折在世纪交
替之际发生了,最后的边疆消失了,工业组合已成为巨大的
不受控制和不负责任的国中之国。受到威胁的人民要求政府
加强对经济生活的明确控制,因而就产生了西奥多·罗斯福
的〃公平政治〃和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而目前1932年
的美国已然面临着经济寡头制控制全国工业并统治经济生活
的严峻现实——
  〃显然,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
念。一个要建设更多工厂的人,一个要修筑更多铁路的人,一
个要组建更多公司的人,这样的人既可能有益于社会,但也
同样可能是一种祸害。从前那些大投机商和金融寡头们只要
开发或建设什么,我们就什么都可以给他们的日子已经一去
不复返了。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
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
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国外市场,解决消费
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
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开明管理的政治时代
已经到来。
  〃现在,在更严密的经济结构里,集中的、好大喜功的金
融部门也已不再是众望所归的公平,而成为一种威胁。……
今天,我们就要改造和重新掌握我们的经济部门。在我看来,
政府在它与其业的关系方面的任务就是协助制订经济权利宣
言,建立合乎宪法的经济秩序。……当前的情势表明,建立
这样一种秩序不仅是政府应该采取的正确方针,而且也是保
证我们经济结构免遭风险的唯一路线。现在我们都已知道,如
果不能实现均匀一致的普遍繁荣,也就是说,如果购买力在
全国人民各个社会集团之间得不到很合理的分配,那么这些
经济单位就不能存在。〃①
  罗斯福在这里已经明白无误地指出,美国资本主义已经
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自由放任主义和到处是扩张机会的〃伟
大时代〃已成为过去,〃自然经济力〃的枯竭要求政府介入并
指导创建新的经济秩序。“政治家的任务从来就是根据社会秩
序的变化和发展去重新规范这些权利。新的情况向政府和管
理政府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进而指出,政府必须加强干
预和调节经济的职能,〃必须限制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甚至
金融家的活动,我必须作为必要而接受这种限制,目的不是
妨碍个人主义,而是去保护个人主义。〃
  罗斯福的这篇演说被有些研究者和传记作者誉为〃某种
意义上的'新政'的经典性宪章〃。罗斯福在这里首次从普遍
原则意义的角度阐发了他关于政府职能的哲学思考——政府
职能不能一成不变,而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或历史潮流
作出相应的的调整和改革。
  罗斯福在演说的最后部分郑重指出:“管理政府包括制定
政策,以及应用政治技巧去尽可能实施政策而又同时获得普
遍拥护这样一种艺术;要善于规劝、领导、有所牺牲和不断
的进行教育,因为政治家最伟大的责任就在于教育。〃这就道
出了罗斯福的施政风格和领导艺术的精髓:为了作出明智的
选择,公民们应该受到教育和规劝。〃政治家最伟大的职责就
①《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