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时代-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褚青看了一圈,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可以邀请协会参加。像美国电影协会、法国国家电影委员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等,这种由协会统一带领的参展方式,规模将更加宏大,内容也更加丰富。

比如,可以启动专场推介会。类似戛纳的香港之夜、韩国之夜等活动,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并且适合交流。

他一一记录,准备结束后向组委会提出。

话说目前的中美“合拍片”有三种模式:

一是外方主导制作,拍摄所谓的特供版,如《变形金刚4》;二是中方主导制作,邀请外国演员出演,如《金陵十三钗》;三是外方参与投资,内容是纯粹的华语片。

这些作品鲜有成功,因为不是真正的合拍,投资、幕后、演员都不成比例。而经过北影节和中美谈判,很快就会出现第四种:中方参与投资,内容是纯粹的外语片,为的是拓展渠道、从中分账,甚至入侵好莱坞。

最经典的例子便是《聚焦》,拿下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奖,它的投资方是openRoadFilms,归属万达旗下。

褚青盯准的也是第四种,他用不着去找,便有人主动上门,一部是焦点公司的《月升王国》,一部是顶峰娱乐的《壁花少年》。

《月升王国》的质量颇高,有成为分账片的可能,再不济也是批片。《壁花少年》涉及同性问题,不会在国内亮相,但合作嘛,未来才是重点。

……

转眼到了26日,午后。

今天是青年电影计划公布结果的日子,场地还是在会议中心。13点开始,两个小时前便有人聚集。现场没有很正式的包装,二十几张圆桌蒙着雪白的桌布,摆着酒水食物,另有轻悠悠的音乐声,显得轻松随意。

宾客以国人居多,偶有西方面孔。新人都很穷的,飞一趟北京的花费非同小可。而除了参与评选的电影人,另有些亲友助阵,像周公子、范小爷、盖尔加朵、徐可、科斯里克等等。

为此,不得不临时添了两张桌子。

过不多时,忽听音乐一转,几个激烈的音符接连跳动。众人知道即将开始,各自就位,摄影记者连忙对准镜头。果然,全场灯光大亮,褚青快步上台。

他穿了一套西装,没扎领结,前怀敞开,露出贴身的白衬衫。场下目光各异,有激动,有期待,有平静,以及眨啊眨的大眼睛。

“大家好,欢迎来到青年电影计划的发布现场。”

他领口别着麦,身形笔挺,双手自然,道:“我很高兴,我从今天早上就有一种兴奋又惶恐的感觉。512部剧本,34个国家的新锐电影人,这或许是最伟大最美妙的一份责任。而现在,我站在这里,我可以对你们讲,幸不辱命。”

褚青一向不觉得自己的口才很棒,但偏偏意外,好多人喜欢听他讲话。他有一种很特别的让人信服的诚挚感,这是营造感染力的基础。

他用了一分半钟开场,又用了一分半钟介绍顾晓卫、夏刚等评委,然后直奔主题:“我们扶持计划的五个名额已经确定,我一位位的介绍,第一部……”

他顿了顿,道:“《倭寇的踪迹》,自编自导徐昊峰。这是部传统又反传统的功夫片,我有幸能看到它的诞生。”

随着一句简单阐述,徐昊峰起身上台,接过一本草叶形状的证书。这是专门设计的,寓意新的希望。

《倭寇的踪迹》早就谈好了,徐昊峰也没什么激动的,很淡定的致词。底下人拍着巴掌,却忍不住窃窃私语,议论着对方的身份。

“第二部,《柳如是》,自编自导吴奇。剧本改编自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这是份惊喜,我期待它能呈现出应有的古典质感。”

“……”

吴奇怔了片刻,才想起上台。他本身是新影厂的导演,也没抱什么希望,谁知道还真入选了。

“呃,谢谢评审团。《柳如是》大概是国内最后一批胶片电影了,我的同事和同行要么在用数字摄影,要么在学习数字摄影的路上。我希望能通过一种沉静宽容的态度,来讲述那段历史和知识分子的挣扎。谢谢,谢谢大家!”

吴奇致词过后,便退立一旁,与徐昊峰并肩。

第八百二十五章这是最好的时代(6)

褚青继续道:“第三部,《爱若此时》,自编自导特拉维斯费恩。由于有多数人撑腰,偏见往往更加肆无忌惮,而我喜欢这个故事里的勇气和情感。”

嗯?

华语圈的都一愣,还真有老外评上啊!特拉维斯比吴奇更惊讶,这是部在美国都没人理的独立电影,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却获得了认同。

他恍恍惚惚的上台,不晓得说什么:“呃,真的很意外,我完全没想过这个结果。这里的开放与包容让我敬佩,同性恋者在任何国家都受到了歧视与支持,呃……oK,再次谢谢你们!”

五去三,还剩两个名额。场下的气氛骤然紧张,电影是大家共同的梦想,谁也不愿空手而回。

“第四部,《边境风云》,自编自导程尔。难得一见的警匪类型片,章节结构的创意非常不错,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台词,这不是治安问题,是情感问题。”

随着褚青的描述,程尔大步上台。他99年毕业于北电导演系,年纪不算小了,但一直缺少机会。此前只拍了一部毕业短片,和一部剧情长片。

这哥们比较内敛,言辞不多,简单的道了几句感谢。

至此,还剩最后一个名额。如果刚才是紧张,现在就是凝固了。其实当《边境风云》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希望,只有少数人在坚持,默默念着:还有机会,还有机会!

“……”

褚青也停了一会儿,终究道:“第五部,《大圣归来》!”

“哗啷!”

这四个字一出,田小鹏就站了起来,比前面的几位都要激动。

“这是部动画电影,剧本的完成度不高。我们选择它的理由,除了故事立意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还有这个……”褚青一挥手。

轰!

大幕亮起,正在踏台阶的田小鹏直接愣住,只见银幕里闪过一幅幅的原画草图。有古怪的猴子,凶戾的沙僧,笨拙的猪头,俊俏的小和尚,威风的哪吒,大长脸的二郎神……

这些草图并不成规律,显得支离破碎,肖像、武器、坐骑、宫殿等等,前后皆有不同。唯一的共性,便是那笔尖纸上蕴藏的热情与真诚。

老外们不懂,自己人一瞧就是西游记,顿时惊叹连连。

田小鹏低着头,不知怎样上的台。他从褚青手里接过证书,站在讲台后面,颤着声道:“谢,谢谢!我,我从04年左右开始做《大圣归来》,到现在7年了。那时不太懂,想做就做了,上手之后才发现,要克服的困难太多太多……我们的意识欠缺,技术跟不上,市场也不看好,但我就是,就是想做我们自己的动画电影……”

“哗哗哗!”

他一时哽咽,全场却掌声雷动。

……

五个人授奖完毕,场间暂歇,之后是褚青致词。

几分钟后,他再次现身,范小爷和周公子眨巴眨巴的瞧着对方,就像某年金马奖的那七分钟舞台。

他似腼腆似酝酿的沉默片刻,才笑道:“其实我想了很久今天要讲的主题,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讲讲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有一百多年了,太久远的不去赘述,先说说我们的第五代。他们都经历过文革浩劫,动乱结束后重返校园,系统的学习电影知识。他们与当时文艺界的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而这些,构成了第五代的生活积淀和影像风格。简单两个词,挣脱、寻根。

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第六代又浮出水面。文革对他们来讲只是童年记忆,不存在切肤之痛。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变革期,感受到的是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崩溃与建立。所以第六代的风格是,审视、迷茫。

陈楷歌导演说过:所有的一切,都与创作者的经历分不开。我完全赞同这句话,而我要问的是,从第六代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无论影视界还是评论界,为什么没人提第七代这个概念?”

“……”

他给了大家一点消化的时间,继续道:“业内有很多争执,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不会有第七代,更不会有第八代。

首先,你要成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导演,以及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一代。陆川总说自己是第七代,宁皓也被认作是第七代,还有李昱和马丽文,其实都没被广泛认同。

其次,这些作品要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形态。比如张艺某的农村,陈楷歌的知识分子,贾璋柯的小县城,楼烨的边缘群体。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拍过严肃电影,那也归不到一代。

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电影是割裂的,第六代之前是传统电影,之后是新市场电影。

我们以前用胶片,现在用数字,以前用摄影机,以后用手机就能拍了。行业门槛越来越低,我没有发行渠道,我可以扔到网上。我不会剪辑,但我有大把的软件可以自学。我没有化妆造型,拜托,现在cosplay很火的!

这种创作的自由化和普遍化,是未来的趋势。

而且以目前的市场发展,将来会是商业片暴走的大环境。好处是热钱涌入,机会众多,观众盲目,名利只在一夕之间。坏处是意识同化,在电影全球化的熏染下愈发平庸,毫无个性。

我为什么说没有第七代、第八代?就因为我们没有时代特征,并且丧失了思考能力。

以上这些,就是你们要面对的情况。套用《双城记》的一句话,我们在直奔天堂,我们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全凭选择。”

“……”

所有人都在静静的倾听,只有摄影机的细微声响,记录着每一帧的沉默与流连。

褚青从这边走到了那边,依旧身形笔挺,接着道:

“我30岁后再去一些地方,总有人跟我说,褚老师,你给当下的年轻人一些忠告吧。我说我自己还没弄明白,怎么给别人忠告?

不过在今天,我倒真想说说,我也是看了《大圣归来》才想到的。田小鹏,如果《大圣归来》上映后口碑很差,你会不会觉得很委屈?我酝酿了七八年,经受那么多困难,结果你们不买账?”他指了指下面。

“呃……会!”

田小鹏不自然的点点头。

“呵,不用尴尬,这是正常心理。但我要说的是,做电影,千万别沉浸在自己的呕心沥血中,更别指望观众为你的辛苦而吹捧。你的诚意都在作品里面,观众能感受到,那是你的本事,感受不到,说明你不够努力。

我们敬畏这个行业,克制自己的玻璃心,一定要记住,我们靠作品生存,而不是观众的体谅和包容。”

褚青看着下面的一张张或青涩或沉稳的面孔,与外面吵吵嚷嚷、大牌云集的活动相比,这里就像两个世界,简单而纯粹。

187位嘉宾,187位新锐电影人,并没有被群体掩盖,个个特点鲜明。

“也许某一天,你们会功成名就,会站在行业之巅,你们安于现状,亦或志得意满。但不管怎样,当你感到迷茫、困惑、不知前路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今天的这道光……”

“啪!”

全场的灯暗下,一片漆黑。紧跟着,似在这黑暗中滋长,壮大,缓缓汇聚成的一道光线,从褚青的身后传来。

它就像沉夜中的领跑者,孤独而漫长,柔缓的抹过他的轮廓,又悄静的倾泻场中。众人望着台上,一道道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