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时代-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啧啧,褚青特意做的,仨小孩都是标准的广东舌头,今天便让他们尝尝别的口味。

北方菜嘛!吃的就是个气势!

“来来,你们可不知道,我为了买这酸菜,跑了多少地方!”褚青撴了撴筷子,热情招呼,又问:“哎,喝酒吗?”

“什么酒?”阿娇道。

“啤酒呗。”

她跟阿Sa对视一眼,道:“少喝点吧。”

“行!”褚青连忙起身,又去拎了四瓶啤酒,呃,以及四只杯子。

“……”

三人顿时想掀桌!

喂喂!你就是拿四只碗,我们都说你有诚意,可你拿四个一次性的纸杯子算什么鬼?

一瞬间啊,他们对这货的印象完全颠覆。平日里,褚青可算老大哥,成熟稳重,不失幽默,还很体贴人,感觉特亲近。尤其拍戏的时候,那眼神一亮,一副高人风范,气场爆表。

这仨孩子,某种程度上,都属于他的小粉丝,把他看作良师益友。谁承想,今儿私下一聚,咋就变成民工风了呢?

褚青却不以为意,给每人倒满,举起杯子道:“先干一个,恭贺我们票房大卖!”

“……”

阿娇等人汗了又汗,好吧,九百多万也算大卖,齐齐举杯响应。

紧接着,你敬我,我敬你,大家先喝了一轮,才开始吃菜。对这种盆装菜式,他们都蛮好奇的,酱脊骨还算受欢迎,酸菜就彻底扑街了。

每人尝了一筷子,死都不肯吃第二口,阿娇最不给面子,硬说有股馊味儿。褚青比较郁闷,啪地弹了下她脑门,痛得她大叫。

俩姑娘都是偶像,不便多喝,主要是嘻嘻哈哈的吵闹。别看这会四个人聚在一块,娱乐圈的随机性太强,谁知道下次见面是啥时候。

“青哥,你怎么不换个好点的房子?”

菜过三巡,黄又南已经吃了七分饱,忍不住问了句。

“我就一个人,住哪儿都一样,何况这也挺好的。”

褚青顺手给阿娇递过张纸巾,问道:“哎南仔,你又接戏了么?”

“冇啊,我最近搞了个乐队,还签了唱片公司,打算去日本学习半年。”他应道。

“嗯?”

另外三人都挺意外,眨了眨眼睛,感觉世事变化忒快。

“我们公司倒是刚签了一部戏,叫《千机变》。”钟欣桐忽接口道。

“你们俩又一起演?”褚青问道。

“是啊!”

“应该分开试试,多接不同类型的片子,这样才能锻炼。”

阿Sa耸耸肩,道:“我们也想啊,但公司不许。”

“师父你呢?你还拍戏么?”阿娇又问。

“拍啊,我下月就有部戏,不过得回大陆。”

“什么戏,也是文艺片么?”

“呃,算是吧,讲矿难的。”

“矿难?”

三个孩子面面相觑,似听到了外星词汇,压根就不在一个次元。

……

范小爷花了近三个月时间,搞定了《倚天屠龙记》,又赶场一样地跑去云南,继续拍《天龙八部》。这一下,又是五个月周期,共计八个月的工作量,她连缓口气的工夫都没有。

所以10月3日,《河东狮吼》上映,她自然不能过来宣传,倒是褚青作为家属,颠颠地去帮忙站台。

像这种商业片,有当红明星,有创新元素,有考究场景,再加上足够高的颜值,已经超越一般水准了。

观众们比较买账,纷纷掏钱捧场,《河东狮吼》也成为了下半年为数不多的,可以用火爆来形容的电影。

至于范小爷在片中的表现,只能说稳定有余精彩不足,毕竟戏份少。不过她凭借超美的脸蛋,还是让众人惊艳了一把,特别是在张柏芝的对比下,完全不落下风。

最终,片子票房达到了一千一百九十万,是今年以来第十部过千万的电影。

而刁亦男那边,《制服》仅用了二十多天就杀青,算上后期制作,也不过四十天左右。褚青看过带子,又原封不动给寄了回去,并附了俩字:重做。

刁亦男用的是35cm胶片,画面拍得冷峻肃杀,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虽不成熟,却潜力毕现。这些尚好,最难以忍受的是节奏和声音,那叫个冗长,那叫个嘈杂,国内独立电影人的那些臭毛病全沾上了。

不是说节奏明快就一定是好片子,但得考虑最基本的观影体验,让观众看得昏昏欲睡百无聊赖,那一定不是好片子。

褚青并未无理取闹,给出了详细意见,一条条地列好。刁亦男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同意的尽快改进,不同意的尽快沟通,争取双方都能接受。

这一来一回,成本又彻底超支了,比预想的多出三十万,而《制服》的总投资,也达到了一百万人民币。

褚青处理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十月末,遂打点行装飞往内地,准备他期待许久的那部电影,《盲井》。

第三百零四章盲井

褚青为了拍《盲井》,提前一个半月留起了胡子,那种上唇有两撇,腮帮子还围着一圈毛茬的,瞅着瞬间大了几岁。

提前十天,他开始不洗澡,不洗头。

提前一个礼拜,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抽烟手势,一定要夹在紧贴烟屁股的位置,因为舍不得浪费半点。

然后,11月1日那天,他飞到山西与剧组汇合时,包括李杨在内,没人认得出他。

“宝哥!”

太原的宾馆里,褚青见到了一票主创,他先跟饰演唐朝阳的王双宝握了握手。这位是老演员了,以前是京剧武生,拍过不少戏,还在那部《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里轧了一小角。

“青子,我就是冲着你才接的这部戏。”

“哎哟,您太客气了!”

王双宝行走江湖多年,话说得特透亮,即便初次见面,也没啥生疏感。

两人方聊了一会儿,那边又凑过来一个年轻姑娘,主动招呼道:“青哥,我叫安静,没什么经验,还请你多多指点。”

褚青一瞧,那姑娘长得挺白净,就是艳粉气略浓,不晓得李杨哪找来的新人,遂笑道:“好说好说,大家互相帮忙。”

在这剧组里,他就是天皇巨星,众人铆着劲地轮番搭话、闲聊、攀交情,就为能博个好印象。

而他关照了一圈,也认全了几位成员:制片人胡晓叶,副导演鲍振江,摄影刘永宏,录音王彧,都是有相当资历的家伙,算组成了团队核心。

至于王宝强,再次看到大哥,兴奋得跟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非要和他比划比划,让褚青一巴掌扇到墙角,训道:“给我看剧本去!”

那熊孩子不敢造次,悄没声地滚回房间。

剧组在太原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前往拍摄地。不知李杨托了多少关系,耗了多少精力,才找到一处愿意提供拍摄的私人煤窑。

大家坐着面包车,驶在歪歪扭扭的土路上,两侧是大片大片的黄绿色荒野,像块破抹布褶褶皱皱地摊开。

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快被颠到呕吐,就见画风忽变,前方地势渐高,远远望去,如同在平地上,极不协调的拔起一片堡垒。

那堡垒的样子颇为古怪,等开到近前,才看清了构造,原是一圈厚厚的土墙,裹着块狭窄区域,仅在中间留出一条坡道供人通行。

车继续往里,只觉天光愈暗,似乎坠得更低了几分。

众人四处观望,满眼都是高矮不齐的土丘,中间被挖空,敞着一扇扇的小门,用粗大破烂的木桩支撑。紧接着,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弯着腰,曲着腿,如觅食的老鼠般,从各个位置各个角度的门里出来,汇聚到两侧的半坡平地,蹲在那儿,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

土径交错,杂草丛生,黑灰色的煤霾浓重得肉眼可见,这里就像一个毁坏殆尽的世界,充斥着野蛮、肆意和毫无规则。

随后,那群矿工中,有一人慢慢上前。

“停车!”

李杨喊了一嗓子,推门下车。

褚青和王双宝对视一眼,迅速跟上,王宝强懵懵懂懂的,但看大哥下去了,也急慌慌起身。

“梁矿长,你好你好,我就是李杨。”他显得很卑微,躬身握手。

“嗯。”

对方眼皮都没抬,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

他又转头介绍,道:“这三位就是我的主演,还蒙您……”

“行了行了!”

梁矿长不耐烦地打断,道:“我就是冲老王的面子,不用跟我废话!你想在这拍,可以,我有俩条件。”

“您说。”

“第一,每天给我一千块钱;第二,你们签生死状,出事了跟我没关系,到时候别他妈讹人!”

“……”

李杨完全怔住,因为他之前托好了朋友,以为一切OK,到了就能拍,谁想到这矿主临时加码。

一千块钱倒不算事,毕竟占了人家地方,但后面那个生死状……

他没权力替别人做主,只好道:“梁矿长,我去跟他们商量商量,过会给您答复。”

“快着点啊!”

对方懒得再说,挠了挠肥厚的后脖肉,转身闪人。

待回到车里,李杨把事情一讲,全体默然。这帮人,当初都是凭着一股冲动才答应加入,可现在,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干的是什么事情,顿时犹豫不决。

“那个,我看要不换一家吧,又不是古代,还签什么生死状,总觉着有点搞笑。”

好半晌,制片人胡晓叶率先开口,半开玩笑地提建议。他是李杨特意找来的,经验丰富,在业内小有名声。

“对啊,肯定还有别家愿意提供场地,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他话音方落,立刻有人支持。

李杨却紧抿着嘴,轻轻摇头道:“没有了,我找了大半个山西,就这一个矿。”

“……”

车里又是一阵诡异的沉默,有的低头,有的望向窗外,有的和导演目光一碰,飞快挪开。

外面,传来拉煤骡子的啊呜叫声,以及各种沉霾喧嚣,无时不在提醒他们,这是个什么地方。

“我签!”

忽然,人声响起,大家纷纷扭头,见王宝强傻不棱登地举着手。

李杨非常意外,忙道:“宝强,你可想好了。”

“不就签个字么!导演,你既然能找我做主演,我就得把这戏拍好!”那小子咧嘴笑道。

褚青也看了看那货,眼神闪动,老实讲,他刚才确实很纠结。并非打退堂鼓,而是在瞎想,万一自己出事了,当场死了便罢,如果不死呢,偏瘫了,截肢了,植物人了,那该怎么办,媳妇儿又该怎么办?

他答应的时候,一腔热血,但现实太牵绊,不由得不考虑。而此刻,见那傻小子直挺挺地举着手,心里就像有根弦猛地断掉……算了,不管了。

“我也签!”

褚青紧跟着举手。

“还有我!”

第三个是王双宝。

“我!”

第四个是鲍振江。

然后是刘永宏,王彧,和仅有两场戏开头就死掉的孙伟……

“呃,我,我也签!”

最后是胡晓叶,撇着嘴,勉勉强强地举起了手。

……

如果不是拍戏,褚青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矿井,更别提真实的下井作业。

这只是全国无数私人煤矿中的一个,没有任何安全标准和防护,在这里干活的矿工,每月能拿到两千块钱,死了,则是三万。

算是条件不错的,据李杨讲,他见过最黑的煤窑,仅有半米高的一个洞,转身都不能转。工人拎着镐头和土筐,跪着爬进去,再倒退着爬出来。一筐煤二百块钱,但死了,就死了。

由于环境特殊,演员不可能马上适应,所以头几天都是试拍,主要为了体验一下。

李杨也特谨慎,忙着给他们普及安全知识,比如一定要戴安全帽和矿灯,严禁烟火和手机,因为井下有大量的瓦斯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