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吾同在-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成了大脑中的固化程序,终其一生无法删改了。记得那天布德里斯的表情有点反常,他沉默了很久,最后平淡地说:“你不妨告诉你祖父,非常遗憾啊,他祖先的功业尚未圆满,那些长满寄生虫的、卑鄙肮脏的半兽人还没杀绝哩,这儿就有一个还魂的威廉·兰纳。”

巴拉克吃惊地看看他。布德里斯当然是在开玩笑,不过,他的玩笑里包着一根尖锐的硬刺,它既深深刺伤了说话人自身,也刺伤了巴拉克。他没有接布德里斯的话头也没再谈过类似的话题。而且自那天之后,巴拉克再没喊过布德里斯“还魂的塔斯马尼亚佬”。

8点20分,巴拉克接到电话,说飞机已经降落,贵宾车队马上就要离开霍巴特机场了。巴拉克最后一次检查现场。那个关着袋狼的院子仍然大门紧闭,门外有一架摄影用的升降机,升降笼高高悬于半空,一个摄影记者坐在笼里,用手势向他比了一个OK。巴拉克来到保护区正门,众多记者分列两旁等候,有《太阳报》、《堪培拉时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塔岛电视台和众多国外媒体。巴拉克和熟识的记者打了招呼,站在队伍前等候贵宾车队。突然他注意到,那个封闭院落的院门开了一道细缝,一个人挤出来,随手关紧院门,向这边招手——是那位园工哈里斯,表情惊惶失措。巴拉克情知有异,撇下这边的人群快步迎过去,低声问:“怎么啦?发生了什么意外?”

哈里斯脸色苍白,喘息着说:“全死了,二十三只全死了!”巴拉克像挨了重重一击,脑袋一下子变为空白,“肯定是被毒死的,我一刻钟前投放鲜肉时还好好的呀!肯定是肉中被下了剧毒!”

“能不能救过来?布德里斯呢?”

“投食时他还和我在一起,这会儿突然失踪了!”

巴拉克心中叫苦,知道今天的剪彩似肯定要完蛋了,在众多镜头和贵宾面前,他必得度过一段尴尬的时光。但那倒是不值得担心的小事,对他打击最重的是二十三只袋狼的死亡,那可是保护区的至宝,是他一生努力的结晶——袋狼的复活从技术上是布德里斯的功劳,但巴拉克为后勤保障也耗尽了心血!他思考片刻,先返回大门口交代一个下属,说贵宾们抵达后先领到办公室稍事休息,至于以后怎么安排,他苦笑着说,等他通知吧。然后,他撇下惊异的记者们,跑步返回那个关袋狼的院子,让哈里斯打开门,两人闪身进去,把大门重新关好。

院里果然是一片狼藉,袋狼横七竖八躺了一地,口鼻处都挂着血迹。很多已经不会动了,有几只还在地上抽搐着、喘息着,用失神的目光看着天上。墙外升降机上的那个记者已经发现了异常,这会儿隔着院墙向这边猛劲儿拍照,巴拉克看见了,但无暇制止他——也用不着制止了,袋狼全部横死的消息肯定会马上传开,瞒不住的。院里找不到布德里斯,打他的手机,只有单调的提示音: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巴拉克只好先打通霍巴特动物园兽医的电话,让他尽快赶来,兽医说即刻就到。巴拉克打电话时,园工哈里斯忽然想到一点,但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说——此刻说这件事,无疑表明他怀疑布德里斯是嫌疑人。这怎么可能呢,袋狼之父竟然是杀死袋狼的嫌犯?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

他谨慎地说:“主任,有一点情况,布德里斯先生让我在揭幕前保密的。在那儿,他今天早上做了一些改动,具体改动内容他没让我看。”

他指着门口蒙着彩色绸布的大理石碑,那原是等贵宾们来揭幕的。绸布下面,在原先的“塔斯马尼亚袋狼保护区”的名称上方,用花体字新增了“真正的”这个定语。相信所有人在亲眼看到活袋狼的同时,对这个定语都要会心一笑。这个小花絮是布德里斯提议的,巴拉克很高兴地同意了。现在布德里斯做了什么改动?巴拉克走过去,狐疑地掀开绸布。上面的文字的确变了,大理石面全部被白纸覆盖,白纸上是几行粗大的黑字:

致屠杀者的后人:

小善难抵大恶

还魂的威廉·兰纳

巴拉克心中猛然一震,忽然想起布德里斯说过的一句话:“那些长满寄生虫的、卑鄙肮脏的半兽人还没杀绝哩,这儿就有一个还魂的威廉·兰纳。”那个玩笑……也许并非玩笑!他在这几行文字前呆立片刻,一个令他难以接受的阴冷真相在心中慢慢成形。

他回头苦笑着说:“不管怎样,我得去迎接贵宾了,去熬过我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哈里斯,你马上报警吧。”

哈里斯吃惊地看着主任——主任无疑已经确认那位袋狼之父就是凶手了。巴拉克没有多加解释,点点头算是回答哈里斯的疑问,又摇摇头,叹息着匆匆赶往大门口。哈里斯也不再耽误,跑回办公室,打通了警局的电话。

第三章

1

姜元善小组的第一次隐形实验是在中原基地的地下试验室进行的,时间是他们“十一位圣斗士”进入基地九年之后。他们先是花了三年时间学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之后,何世杰做了一个相当大胆、不循常规的决定:不把这群孩子分派给其他资深研究者当助手,而是把他们单独编为一个小组,以姜元善为组长。他认为在这种全新的研究中,飞扬不羁的想象力可能比经验更重要。

幸运的是,这个赌注下对了。九年之后,正是姜元善小组率先取得了突破,虽然只是初步的阶段性成果。

地下室的穹顶有四十米高,一个银色球体悬在离地板三十五米处,被三根细细的绳索固定着。为了尽量减少吊绳对隐形性能的影响,他们使用的是碳纳米绳,非常细,肉眼几乎看不到。所以在众人眼中,这个银球是静静地凭空悬浮,就像悬浮在梦境里。一台吊车升起吊臂,严小晨坐在吊篮里,被缓缓送到银球前。银球门打开了,是类似照相机快门的旋开式舱门,当它打开时,银球像极了一只眼睛,一只明亮圣洁的天眼,幽深的黑色瞳仁居高临下,静静地俯瞰着尘世。身材玲珑的严小晨因为距离较远而变得更小了,像一位拇指仙女,正轻盈地飘到那只天眼中去。吊臂缩回,严小晨回过身,探身到“瞳孔”外,微笑着向大家挥挥手,然后又进去了;那只天眼也合上了眸子。

这只银球是由姜元善小组的十一个人亲手造出来的,对于他们原本毫无神秘性可言,但在此时此刻,它突然被赋予了梦幻般的美,神话般的美,美得让人屏息和敬畏。银球不大,直径只有两米。它那层能让光线绕行的由超材料制成的外壳相当厚,所以,直径两米的银球内部只有很小的空间,只能容纳身材玲珑的严小晨。

参加此次试验的有姜元善小组的十一个人,还有研究所里的其他小组:何小组(由何世杰亲任组长)、刘小组、金小组和胡小组,共五十多人。他们都分散守候在主控屏幕或各个观察点上。虽然银球的上下左右前后布置了很多光学摄像机、红外摄像机以及各种雷达(毫米波、厘米波、微波和米波,双基站和单基站),但姜元善还想以肉眼观测作为补充,他认为这才是最可靠的。

现场指挥是朱郁非、九年过去,这个小胖子瘦多了——姜小组繁重的工作起到了有效的减肥作用。此刻他正按照程序,依次询问各观测点和银球中的严小晨是否已做好准备。二十六岁的姜元善与五十六岁的何世杰站在他身后。今天的姜元善完全没有成功的喜悦,反倒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他指指天上,沉重地对老何说:“今天是咱们的第一次试验,我估摸着它八成也赶来了,此刻正悬在咱们头顶上呢。”

他说的“它”,当然不是指眼前的银球,而是指九年前遭遇的隐形飞球。那以后,飞球再没在中国出现。当然它不可能没来过,只是没有显形罢了。这九年来它显然没闲着,从国外传来的情报中,时刻能嗅到它遍布全球的踪迹。中国的蚩尤工程,虽然执行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但恐怕难以躲过它的眼睛。

在第一次专业会议上,主席曾估计,发现飞球应该比较容易,而制造它则比较困难。但研究的实际进程恰恰相反:在姜小组中,严小晨主要负责“制造”,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姜元善是负责“发现”这一项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真正的突破。

从姜的这句话中,何世杰能触摸到小伙子的沉重心情。他笑着拍拍姜的肩头,“不要急,相信你这边也很快会取得突破,揪住那个隐形魔鬼的尾巴。”

朱郁非完成了询问程序,回过头征求两位的意见,两人都点点头。小朱回过头,郑重宣布:“试验现在开始。严小晨,启动可见光消隐功能。”

五十多双眼睛和二十四个镜头紧紧盯着银球。银球慢慢变得虚幻,变得半透明,然后突然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看看各种雷达的屏幕,那个球体还好端端地停在原地。指挥大厅的工作人员都安静地工作着,没有人发出欢呼,但无形的兴奋在人们的心里跃动。只有姜元善摇摇头,向老何指指银球的背后,“可见光隐形有缺陷,没能完全解决。”

何世杰点点头——银球虽然消失了,但其背后的一个圆形范围内的景物有畸变,注意观察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试验总指挥下达第二道命令:“严小晨,启动雷达消隐功能。”毫米波和微波雷达屏幕上的图像也消失了,米波雷达屏幕上的球体变得模糊但没有完全消失——显然雷达消隐功能也不太完善,不能做到全波段范围内完全隐形。不过,米波雷达本身也不能精确定位,所以屏幕上只是一边界模糊、似是而非的亮斑。

“在场人员戴好墨镜。”大家都戴上墨镜,“启动探照灯。”

地面上一束光柱突然射出,极为强烈,把巨大的地下试验场淹没在强光中。强光罩住银球所在的位置,那儿仍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在银球的轮廓之外有模糊的闪光,闪光时断时续,组成了一个大致比银球大一倍的球包络面。

“熄灭探照灯。启动激光。”

强光熄灭,一束明亮的蓝色激光随之射出,在所经之处烧出淡淡的青烟。激光罩住银球所在的位置,人们依然看不到银球,但银球之外的闪光仍时隐时现,其方位和形状同刚才一样,只是广度更强一些。

“熄灭激光。”

地下试验室回到普通的照明灯光下。银球所在位置仍然一无所见。

“严小晨,关闭所有消隐功能。”

突然间,银球在原来位置出现了,也同时出现在各种雷达屏幕上。在场人员爆发出喝彩声。银球的瞳孔旋开,严小晨在瞳孔处出现,笑容灿烂地向大家挥手,然后坐吊篮下来。何世杰急步迎上去,同她热烈拥抱,“好样的小晨,祝贺你的成功,祝贺你们小组所有成员。”

其他四个小组的成员虽然免不了失落,但兴奋情绪是主流,也都过来向他们祝贺。严小晨和姜元善互相看看,俩人当然都很欣喜,但欣喜是有限的。由卝文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

姜元善维着眉头说:“所长你知道,这次并不是完全成功了。它的光学消隐还不彻底,刚才你看到了,它后边的景物有畸变;在米波范围内的雷达消隐功能也不完善。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飞球一旦被探照灯或激光罩住,虽然它仍然不可见,但不知为什么,会在银球范围之外出现微弱的闪光。我们一直想办法消解,但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