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桃李园曲径-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瞎吹牛!不上学,没人教,难道你是神仙?” 
  “神仙,我比神仙还办法多哩。” 
  孩子说话露八分。 
  “周昌锁,告告我,你有什么办法?”一个同学要求。 
  周昌锁脸红了,推了学友一把低头不语。 
  平素,周昌锁是班上的头名状元,智力相当好。但是,霍和谦觉得他以往再好,也好不过现在,他不像是补课,倒像是复习。和谦很奇异、惊喜,为自己有这样的好学生而欣愉。他告诉德良说,没想到周昌锁歇了三个多月,脑筋却歇出十二分的灵敏来。 
  这段时间,教室里也无闹鬼的事了。 
  德良听之奇异而又可笑道:“他兄走了,可能给他留下了好灵感。”他随手指了指六年级班说:“他兄也是个头名状元哪。嗳!和谦。干脆让他再歇三年,可能真会像神仙不学自成材喽!” 
  “哪有那么容易?神仙也得学哩!” 
  “嗨!究竟要少费劲的,你有幸碰上这个神童,能给你争光哩!”说着,二人同时大笑起来。 
  哥儿俩从天上谈到地府,从神话谈到人间现实。正莫明其妙地盲目高兴着,班干部上气不接下气跑进办公室说:“老,老师,地,地道……” 
  “什么地道?慢慢说。”和谦和德良齐声惊问。 
  学生喘息了一气,给老师讲开了周昌锁和地道的故事: 
  周昌锁的兄长夭折后的第二天,昌锁虽然极度悲痛,但是一想起功课来,就想往学校里跑。可是,怎么也跑不脱奶奶的手掌,甩不脱父母的追踪。三四天了,周昌锁虽然看书复习,但新课总是弄不懂。他边哭着想哥哥,边阅读一本写地道战的小书。当看到地道那么神秘和贡献大,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平时听妈妈讲他们家炕火炉灰坑的底下,通着他的教室后墙根,只有两个大砖大的出口,能进到他的教室。那两个砖多年来一直严保秘密,使人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只有老一代知道。生活在和平时代,谁都不注意那些传说了。他的父母很精心,将他家的炉火圪洞的通道,直至教室的后墙根,都清理得干干净净,利用它夏季放粮、放菜,放其他东西,真算上个神仙洞呢。周昌锁想到这个通往学堂的路高兴极了,他趁大人不在之际,不顾一切跳下去看时;黑咕隆咚真吓人。他取了根松脂点着;从通道直往教室墙根走;虽然到达了教室后墙的墙角根,而头顶却是大方砖盖着。多年不揭,被泥土锈实,实在难取开。周昌锁心生一计,用刮铅笔刀子对准砖缝刮起来。墙角后案的学生们;听到“吱吱喳喳”的响声;都以为老鼠在打洞呢。终于在一个上午的讲课时间;砖缝透了明;并听到老师清晰的讲课声。昌锁高兴极了,拿来他上晚自习用的电石灯,坐在洞壁前的一块青石上听老师讲课。可是布置的课堂作业无法让老师检查。 
  怎么办?他用尽吃奶的气力将那大方砖推呀推,搬呀搬的都无用。一来由于工匠修理得精巧严密。二来自己不知道人家开合的方法。经过他仔细观察终于找见了毛病,出口开了门,只能爬上一个人。他兴奋极了,打开同学们的作业本与自己的核对。不便用石板石笔和纸纸张张,就一手端着电石灯,一手用粉笔在黑板上证明得数,练习公式,默写生字词及造句等。写上擦了,擦了写上。有一次,正写得起劲,忽听院里有人走动,一时慌张,吹灭灯就走,却忘了擦黑板。他白天听课在地道。晚上等同学们下了自习,就悄悄爬进教室对作业。有时弄不懂了,还急得哭,泪湿的手绢憋气扔在地上忘了拾。 
  由于学生们莫不关心,对砖缝的深浅不以为然。就这样,周昌锁打着在家钻研用功,不让人进屋的旗号,背着家人在地道里学习了一百天。 
  上学后,同学们越发赞成他是化学脑筋金睛眼,全班无人能跟上。 
  活动时间,学友问昌锁说:“昌锁,你的脑筋是什么构造?为什么不学就会?” 
  “怎不学?还得使劲学呢。我学你没见,唉!地道黑、地道臭,电石灯前真难受……” 
  这下,把真相全暴露了。 
  “地道?地道在哪儿?” 
  “啊!我随便说说,谁知在哪儿。” 
  学友灵机一动,有点不信,揪住昌锁的耳朵追问:“你告不告?我什么都知道了;就看你对我实心不实心?告了,只咱俩知道。不告,我就给你说出去。”其实,学友是在诈唬他。 
  昌锁心想:“他是班干部,肯定发现了我,如果让大家知道了,还会说我冒充聪明呢。如果让爹娘知道了;更要骂我露了他们的秘密。说吧,学友会保密的。” 
  学友听得,为了破除迷信,不顾一切跑去告诉老师。 
  霍和谦与刘德良认为周昌锁和地道的故事,是一桩生动的苦学苦练的事迹,大颂大赞都来不及,还保什么密?所以,大会、小会、班会、晨会、队会,以及校院的黑板报上,一次次登载周昌锁的学习精神,全校掀起向周昌锁学习的热潮。在周昌锁精神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很多勤学好问、苦钻细研的孩子。 
  井勤燕、马理忠同样突出。同学们一见他俩也不由脱口赞颂。 
  有的说:“井勤燕,真能干。勤学好问比无双。三更师傅膝下拜,午时访友讨教忙。” 
  有的道:“马理忠,真能行,蘸黑豆汤练笔锋。扁瓦、砖头、石灰块;练就书法犹如神。” 
  看看!家庭再穷,条件再差,学习再苦,都压不倒他们的学习信心。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苦练、苦学、苦钻。他们还把村上70岁的余聪爷,放牛羊的四愣哥,下煤窑的三黑叔,都当成课外辅导员向他们学习。 
  暑假里,井勤燕的学习小组不但坚持办好事,还帮助农民伯伯劳动。通过实践,弄懂了农业常识课本中不懂的问题。这日,她率领同学们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径中,两边的庄稼青枝翠叶,玉茭已开始出顶绣穗,吐红耍绿,谷子没腰高。 
  哼哧哼哧…… 
  学生们闻声望去,见余聪爷在谷地里挥动大锄正在耧谷,并将长得很好的谷苗连根拔掉。井勤燕看之着急地喊叫:“余聪爷,您怎么把好苗子拔了?” 
  余聪老汉好似没有听见,照旧抡着大锄。一阵又躬身拔苗,并将苗子运送出地头捆成捆儿,又把锄起来的杂草野菜放在箩筐内。 
  “余聪爷,您拿这些干啥?”周昌锁问。 
  “喂牲口,喂猪羊,又是人吃的好菜素嘛。”余聪爷睥了他一眼冷冷说。 
  “余聪爷竟能损公利己;不到山间寻找;倒来集体地里拔谷苗来了!什么模范饲养员?”马理忠高声喊叫。 
  “咦!好怕的小主人,俺老汉为公弯了腰,为集体驼了背,没想到换来个“损公利己”的帽子压扁了头!小主人,你们看看,我还要多多地拔呢,俺可不怕你们这些小猴子。”余聪爷大笑着说。 
  须臾,他又抡起锄头耧起谷来,一阵又弯下腰收拾一气。 
  井勤燕和同学们看着很生气。 
  “走!咱们快报告去!”周昌锁激情道。 
  同学们随周昌锁拔腿就往大队跑。 
  队长看见一群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怔了一下问:“娃子们,又在哪儿办好事来?为甚……” 
  “队长,快!余聪爷真愚,他,他是坏人!”周昌锁老远就向队长大喊大叫。接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告了个一来周遭。 
  大队长听得反而两眼笑成一道缝,然后拍拍这个的肩膀,揪揪那个的耳朵,说他们确实是可靠的接班人。就是年纪小,懂事少,知识浅薄,眼睛还模糊着哩。他说余聪爷是谁都比不了的公而忘私者。 
  “娃们,随我来,叫你们看看余聪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队长说着拽上周昌锁就走。     
  却说余聪爷的一幢小院子里,只住着他老夫妻俩,一个独生女也做了媳妇。本来老俩就够孤单了,饲养处又把余聪爷的魂儿勾了去。他,黑夜白天都有牛儿、马儿、驴儿作伴儿,可老婆子却孤孤单单打盹儿,甚至害怕。特别是夜里,怕得她快要丢魂儿。老婆子着了急,就拄上棍子去找老汉儿。但是余聪爷的铺板躺一个人都够满的,哪能接待老伴儿。所以,老婆儿找来,老汉儿又送回去。有时老俩口耍笑着往返好几次。最后,只好让老婆儿睡觉,老汉儿抽烟。 
  “她爹,你怕瘦了牲口,就不怕孤死、吓死我呀?罢,罢,那咱们就离婚吧。”老婆子逗笑道。 
  “哪能舍得?一夜夫妻百夜恩呗,何况咱俩几万夜了。这样吧,把饲养圈搬到咱西屋去吧。” 
  老婆子一听生了气。 
  “好你个老不死的,那你就和牲口一起睡吧!俺好没被吓死,倒要让臭死、乱死不成?你……” 
  二老吵来吵去,想来想去,还是只有老汉这个办法最妥善。     
  这天下午,大队长带着勤燕、昌锁、理忠等十几个学生,一进余聪爷的大门,就被干牛粪绊了一下,又听见牲口吃草的声音。东边桃树杏树挂满果实,还有几盆时花怒放,有一半院子一尘不染。余奶奶坐在桃树下的一个凳子上,正低头摘野菜,见他们进来,好像来了她久别重逢的亲人。她那热情憨厚的态度,使学生们顿觉这位老奶奶可亲可近。 
  “余聪爷在吗?”大队长问。 
  周昌锁他们向她指的方向望去,那一半院子放着些杈耙锄头,锹镢箩头。他们看着,还有一捆一捆的谷苗和野草。由于刚起过圈,所以撒了一条粪路,一股风吹来,又将草叶和碎粪刮满半个院子。 
  “余聪爷呢?”井勤燕问。 
  同学们摇摇头,他们的目光正在搜寻,突然在牛圈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余聪爷的声音:“哎呀!实不知中大主人带着小主人都来了,抓辫子来了?还是戴帽子来了?” 
  “唉唉!我的余爷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大队长皱着眉头问。 
  “问咱小主人吧,俺正等传票呢?”余聪爷哈哈大笑。 
  大队长瞧着余聪爷的笑态心领神会。知道这群娃娃肯定说了过头话,其实是娃娃和老汉的一场误会和有趣的笑话。 
  “余爷,余爷,您快给孩子们讲清谷草和谷苗的区别,他们保准就不会给您帽子戴了,传票会变成孩子们对您的请教呢?” 
  余爷快乐地点点头,接着给孩子们讲解起来: 
  学生们听得恍然大悟:原来,余聪爷是为谷苗除害,为牲口寻食,为大队耧谷哪!孩子们为学得了课本外的农业知识万分高兴,然而,回想对余爷的态度却惭愧万分。同学们都面面相窥;不知该怎样给余爷赔情道歉,各自正在思索之际;井勤燕突然说:“来,咱们以功赎罪,快给余爷爷清理院子吧。” 
  接着;大家七手八脚;不一会儿,整个院子收拾得清清洁洁整整齐齐。 
  余奶奶乐得满脸皱纹都展平了,又给学生们倒水,又拿六月杏给孩子们吃。高兴呀高兴;高兴了好大一气,余奶奶菊花般的脸儿,又刷地放下来;对孩子们说:“娃咋,长大要干好营生,要会作官儿,可不要像你余爷就知道扛锄头、喂牲口。” 
  余爷抢着说:“不管做甚,只要勤勤谨谨,老老实实地干,就是好娃子。” 
  老伴听得突然满面春风;取笑老汉说:“呀,那你是不是个好娃子?” 
  大家大笑着替余爷齐声回答:“是;是呀!奶奶;余爷这娃子真好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