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是胜在认真刻苦。

天下多少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脚踏实地之人往往有个不错的前程。

王彦却在琢磨:京城居大不易,春闱不第的举子多在京城择一人家坐馆,三年后也方便再考。她便开口建议道:“这就要入冬了,明年便是大比之年,不如等殿试张榜之后再给外甥们仔细挑选先生?”

现在匆忙间就算找到合意的人选,万一人家第二年中第做官去了,还不得再换个老师?

夫妻俩想到一块儿去了,史骞便写了封回信向妹夫妹妹说明他们的打算,反正这段时日妹夫都得处置他的庶弟,闲暇时光估计也不少,不如让他们夫妻父子多相处一段吧。

与此同时,荣国府外书房里,也有对儿堂兄弟正说着话。

本来贾代善派了亲信去二弟三弟家里拿人,却只见着了帮着传了几回流言的三弟,而他那二弟……据说在外面宴请“贵人”吃酒。

二弟他嫡母,荣府老太太死了才刚满一年!

贾代化看堂弟神色不对,压下心里的幸灾乐祸,开口劝道:“这回不必担心起复了。”因为不孝而挨参,族里再不庇护,今后也没有起复的机会了。

贾代善虽然恼火,却也还沉得住气。

不一会儿,他那懦弱没主意的庶出三弟也进了书房,看着面无表情的大堂兄贾代化,还有眼光冷峻的嫡兄贾代善,心头猛跳,膝盖一软,就把他所知道的全都吐了个干净。

忠顺王府当然没有从荣府庶子家里纳个良妾的意思,但贾代善的二弟与王府中人有些往来倒也是真事儿。

贾代善这个庶弟心比天高,总觉得当年老公爷贾源就很是偏心,这么多年过来,嫡兄贾代善不仅不照顾弟弟们的前程,反而有打压之意。他便赌了口气,立志也要做出番事业来。

这些话,庶出的兄弟俩在分家后,相聚之时可没少说。

贾代善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追问三弟:二弟在何时何处认得那王府里的人……

他三弟还没说出个所以然,就有心腹小厮上来禀告:忠顺王府来人送了封信来。

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贾代善当下撕开信封,展开信笺一瞧……不由眉头微皱;再把信递到大堂兄手里,贾代化脸色也不那么自然了:原来这信上说,京城某酒楼某包厢,请二位将军见识下自家兄弟的口才和胆识。

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就算是鸿门宴贾代化和贾代善他们兄弟俩也得走上一遭。

约定的酒楼离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骑马一刻钟的功夫也就到了。

兄弟俩刚迈进大门,满脸堆笑的掌柜显是早有准备,直接迎了上来,客套几句便把他俩请进了楼上雅间——隔壁就坐着贾代善的二弟和他宴请的那位王府幕僚,也就是刚才给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送信的那位仁兄。

这酒楼的雅间设计得颇为“巧妙”,兄弟俩随意地坐在椅子上,隔壁的声响却清晰入耳:二弟的嗓音已然有些含糊,在语无伦次地抱怨了自己饱受嫡兄欺凌,嫡兄的岳父身为尚书令也从不肯照应他一二之后,又表起忠心道:实在是忍无可忍才转投王爷,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若有机会,更能取嫡兄而代之……

贾代化听到这里,心中不由讥讽道:真是好志向!

贾代善面色依旧平静,心中无喜无悲,只是有些感慨:这个弟弟算是完了。

二弟,你可知道宁国公与荣国公如何与忠顺王结怨的?

忠顺王堪称能征善战,在练兵上更是颇有心得,只是此人有个很要命的毛病:又独又贪,不仅仅是自己贪功,还爱把其他人的功劳硬抢过来,算到自己的下属头上。

此举在当年便惹了众怒。

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兄弟跟忠顺王带兵一起攻占北疆之时,为诸将记功时就起了龃龉。

大家拼着性命,不辞辛劳,跟着太祖爷征战四方,图个什么?不就是立了功劳好封妻荫子,甚至能裂土封疆吗?

抢人功劳和断人前程又有何差别?

怎么你忠顺王属下的将领就能虚记斩首数目,骗取功劳,我们这边的兄弟就只能谦让、退后呢?

一群丘八浑起来那是无理都能搅上三分,更别说这边压根就是理直气壮。

宁荣二位国公论功劳和名声都胜过忠顺王,只是这位王爷占了自己姓氏的便宜,才得以封王。两方互不相让,若非当时监军林侯爷极力斡旋,劝阻住了双方,不然非得弄出场内讧来。

此事毫无意外地闹到了太祖爷的案头。皇帝嘛,总有疑心病,比起从一开始就跟着自己打江山的贾家兄弟,他更要防备那个弟弟忠顺王。

所以结果也是忠顺王被训斥和降职;贾家兄弟也递了请罪的折子,但却没有受到什么实质的惩罚。

当然,也正是因为贾家两位老公爷一直都肯为部下出头,手下众将才忠诚又齐心,贾家也才能拥有今时今日的威望。

所以贾代化三个嫡出女儿,前两个都嫁给了当年老公爷袍泽之中最出挑的孙辈,剩下的这一个大约也要步两个姐姐的后尘。

之后平定四方的大小战事乃至到了朝堂之上,宁荣两位国公和忠顺王府也依旧“不合”,且越发明朗,当然这也是太祖爷乐于见到的:随着自己打天下的将领们若是亲如一家,他这个皇帝晚上可就睡不着觉了。

如今,两位老公爷都已故去,龙椅上坐着的圣上也变成了太祖爷的嫡长子,宁荣两府与忠顺王府虽然不像当年那般针锋相对,但私下里还不是水火不容?

自己的二弟居然就这么异想天开,打算投奔忠顺王府……而且他不仅天真,还这么能舍得下脸面……

贾代善忽然莫名生出了些钦佩之心,又沉默着反复思量了会儿:若是雷霆手段对付他,显得自己这个兄长不悌;想要“温柔”一点,让他自毁前程呢,就得看着他再上蹿下跳一段日子——简直就是癞蛤蟆爬脚面,虽然恶心人,却没什么了不得的危害。

可是忍字心头一把刀啊……

却说,酒楼的掌柜躲在足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密室,墙上有个小窟窿,可以看清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的神情;还配有铜制的喇叭,更听得清他们的谈话。

这兄弟俩早就知道到此难免被人打脸。只是耳光响亮,这两人依旧泰然自若,就算这掌柜出身忠顺王府也不得不承认,雅间里逗着“荣府二老爷”吐露心事的幕僚确有先见之明。

指望那“二老爷”给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难堪……这掌柜正这般琢磨着,余光扫到隔壁雅间的动静不由精神一震。

原来贾代善一脚踹开仅有薄薄墙皮相隔的雅间大门,一把拎起二弟的领子就往外拖……

贾代化笑眯眯地冲王府幕僚点了点头,又一拱手,“有劳了。”言毕,也追着堂弟快步下楼而去。

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都是上过战场,弓马娴熟,又亲手杀过人的铁血汉子,尤其是贾代善刚刚三十出头,扛着个文弱又喝得有些糊涂的弟弟并不艰难。

到了酒楼的前院,贾代善把弟弟往地上一扔,从亲兵手里夺过马鞭便是一顿狠抽,弟弟吃痛蜷身抱头,迭声求饶。

贾代善犹不解气,还抬脚踹了几下,贾代化觉得时候差不多,才上前猛地从后抱住堂弟,又使了眼色,他的长随们才一起扑过来抢下贾代善手中马鞭。

这一通闹剧,酒楼中的宾客还真没有几人错过。

当晚,忠顺王府中世子明明眉目如画,举手投足之间偏就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戾气。

身前幕僚娓娓道来,世子垂眸,悠悠掀开盖碗,轻吹口气,清茶荡起层层涟漪,他吃了一口,才漫不经心吩咐幕僚道:“不愿意回大营,咱们就成全他。不想再当上将军,咱们接着成全他。”

毕竟尊卑长幼都明摆着,责打孝期饮酒的弟弟,没什么不对,但是当众责打……就值得斟酌一下了。贾代善本就打算给言官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够参他一本也就行了。

只是因军功起家的贾家始终与御史和言官们毫无往来,如果他想暗示某位御史参自己一本……恐怕又得烦劳岳父或者大舅哥。

吩咐亲兵们把瘫软的庶弟送回家,贾代善和堂兄贾代化并辔而行,骑马回府。

正好左右都是心腹,贾代化便道:“估计明天朝上就见分晓了。”

贾代善也道:“忠顺王府看中北疆上将军之位许久了。”顿了顿,声音极轻,“能试试圣上的心意也好。”

贾代化会意,亦感慨道:“想两不得罪,太难了。”

话说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打天下靠武将,但治天下却要靠文臣。

像四王八公他们这些勋贵之家的子孙,如果只想着躺在祖上的功劳上吃老本混日子……稍不小心恐怕就是倾家灭族之祸。

原因很简单,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皇帝自然会向以前那些曾经站错了队,或者于国无益的老朽家族动刀,在除掉这些家族后,得来的财富和地盘便可以用来充盈国库,以及封赏助他登基的那些新一代功臣们。

当然,人家也不会毫不反抗地任你杀砍杀,即使是面对皇帝之时。几个站错队的家族拼死一搏,就让安宁了数年的北疆再不太平……

圣上立即停下了屠刀,于是这些年除了派兵守卫北方之外,也尝试着用兵不血刃的法子收拢一些家族和势力。

却说,忠顺王府的政治投机大获成功;而贾家始终做到了不偏不倚,作为手掌兵权的人家行中庸之道的确最为明智。

只是如今皇帝是否能理解并体谅当年贾家的那份中庸……就有些难说了。不过目前来看,圣上对贾家依旧重用,但自家转变念头和家风也势在必行了。

这也是为何贾代善亲见长子贾赦后,被妻子史令仪一劝,就马上答应想办法不回边疆大营,转而留在京里一段时间,好好教养一下长子的原因——俗话说三岁看老,贾赦如今都快十二,转眼就到了该给他准备婚事的年纪,还这么一副浑浑噩噩不知世事的模样,居然还让几个下人几句话就拿捏住了……贾代善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更是愁在心里。

如果长子继续保持,那么贾代善敢打包票,只要赦儿这一代,就能把荣府几十年的基业败个精光。

干脆利落地处置了“胡说八道”的庶弟,回到府中的贾代善还在为儿子和自家未来担忧,自然不见轻松之意。

他抱着女儿心不在焉,自然让擅长察言观色的贾敏一语道破,“爹有心事。”

“爹爹就是有点累,”贾代善不知为何,就是不愿意欺骗他的心尖儿,“心累。”

贾敏连忙挥着小手,按在她爹的左边胸口上,“给爹揉揉。”又歪着脑袋一字一顿,似是在边想边说一般,“车到山前必有路。”

贾代善讶然,“谁教你的?”

贾敏回过头看向微笑的亲娘,“娘教的呀。”

史令仪连忙摆手,“撇清”责任,“这话是我教的,但怎么用可是咱们敏儿自己琢磨的。”

贾代善闻言,托着女儿轻轻颠了颠,跟妻子爆出了同样的感慨,“你这聪慧劲儿,给你两个哥哥匀匀有多好啊。”

这句话害得小丫头面露茫然之色,其实她真的听不懂:聪慧怎么分给哥哥呀……

时值深秋,日落后已经挺冷,一家三口便干脆地挤在一处,又亲厚又暖和。

贾代善搂着女儿,听着史令仪说起大舅哥史骞传来的口信:明年春闱后再给外甥们另择良师。

反正也不差这几个月,正好趁此机会找来武师~操~练一阵儿子也是正经。

第二天,贾代善在外书房静等下朝的贾代化归来,而武师——也就是贾代善最为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