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帝国-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在掌印、狩猎、马匹等牲畜的管理与经营、官帐的建筑、军务的管理、军需的供应等方面,成吉思汗都以法定规,从而推动蒙古民族从没有法律的野蛮状态跨入法制社会的文明状态,并在短短的数十年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当时曾到蒙古草原传教的欧洲传教士对这个札撒惊异的描述道:成吉思汗发布的训言,目的是在蒙古人中保持和平,规定十分严厉,以致没有人偷别人的东西,也不伤害其他人……他制定了许多好的法令,以确保和平。   
  在分析这个札撒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强调成吉思汗所创制度的作用,而应当把眼光投向大蒙古国历史的全进程,乃至此后元王朝对漠北的继续控制。千户百户等制度的实施开始了草原氏族制瓦解、不同部族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成吉思汗也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假如大蒙古国在征服中原后很快将统治重心南移,假如漠北草原没有保持50余年的帝国核心地位,那么草原上部族融合的趋势就可能中止甚至逆转。蒙古就可能成为漠北历史上又一个昙花一现的统治民族,继续走着被成吉思汗所灭的那些大汗的老路。   
  大蒙古国统治的意义在于蒙古贵族在这段时间里不仅继续巩固、强化了千户百户等新的制度体系,而且充分利用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财富、劳动力等为漠北草原服务,使这一荒远的亚洲腹地进入一个超正常繁荣的黄金时期,也让蒙古人看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希望。   
  波斯史家志费尼在言及当时草原生活变化的幅度时说:“蒙古人的境遇已从赤贫如洗变成丰衣足食。”这种持续稳定而繁荣的局面,大大促进了蒙古族消化草原各部族的进程,使蒙古族的真正形成更加的稳固和坚韧。        
第三部分 征服欧亚 拉近世界   
  征服欧亚 拉近世界   
  驻马听·吹   
  白 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第一章 花剌子模的杀身之祸   
  草原部落的统一对成吉思汗来说是他人生中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是对他多年的苦难与征战的最好回报。人心思定,统一安定下来的成吉思汗并没有像人们传说中那样大的野心。虽然“天可汗”的称谓足可以让他再接再厉继续征战,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成吉思汗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对客观形势正确的认识。   
  他心里清楚现在的草原需要的是迅速的恢复和友好安宁的周边环境。此时蒙古民族的强大统一对周边地区可以说是一个威胁,其周边的其他势力是不会不知道的,但却又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无暇顾及这个潜在的威胁。   
  西夏自恃没有完全的实力来消灭这个正如日中天的马背民族,于是就和成吉思汗玩起了胶皮糖的游戏,使成吉思汗来了个六征西夏,这自然是后话。按理说此时最惶恐不安的应该是和草原民族打了几辈子交道的金国,他们利用草原部落之间矛盾而采用打拉的手段已经是炉火纯青,但此时金国的实力远不如前了,最主要他们内部高层的你争我夺,特别是皇位之争已经让他们元气大伤,再也没有精力去管“别人”的事了。作为汉民族的代表南宋,此时恐怕除了江南温和的暖风再没有什么可以提起他们兴趣的了。至于中亚以及更遥远的欧洲,更是不会想到这小小的草原部落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就在这其他人无暇顾及,自己休养生息、积聚实力的几年中,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这个相对的安静。成吉思汗的商队被杀了,凶手叫花剌子模。于是,成吉思汗及其他的子孙就是以这个叫花剌子模的国家为突破口。一场席卷13世纪的最大黑色风暴开始了。   
  应该说这个风暴是被逼出来的。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并非成吉思汗的本意,更不是由成吉思汗挑起的。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先生在《翻开看世界历史》一书中曾客观地分析了成吉思汗西征与经商的关系。   
  他说:“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且想要同花剌子模沙拉和平相处。但是沙拉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拉不但没有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害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摧毁了花剌子模。”“沙拉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   
  当时的历史正是像尼赫鲁先生书中描述的那样,成吉思汗试图与花剌子模人建立起一般的商业和政治关系。但是,1218年,一支来自蒙古帝国的商队(商队成员中除蒙古使者兀忽纳外,其余成员全由穆斯林组成)在锡尔河中游的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受到阻止并遭到劫掠,商队的450名成员被贪婪的花剌子模守将亦纳乞克(又称哈亦儿汗)以间谍的罪名处死。   
  成吉思汗得知后气愤至极,但他并没有出兵讨伐的打算,还是以“合为贵”的原则来处理这件事。他又派正使出使花剌子模国,提出要求严惩罪犯并赔偿。在遭到拒绝后,花剌子模居然杀害前来的使节,这直接导致了成吉思汗决定发动战争,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花剌子模人的所作所为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视与侮辱,这种事件即使发生在现代,也会引发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更何况成吉思汗这样的英雄及当时的势力,那更是无法避免了。但它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打破东西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花剌子模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敢于和成吉思汗唱对台戏?成吉思汗西征的对手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本身也是世界征服者,花剌子模国原先是一个仅占有今伊拉克的一部分和呼罗珊(今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的小国,臣属于西辽。   
  公元1200年,阿拉乌定·摩诃末即位后,其国势开始兴盛。摩诃末为了摆脱西辽的统治,于1208年进攻西辽的河中城撒麻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但被西辽击败。当时西辽国内充满矛盾,撒马尔罕王奥斯曼背叛西辽,自立为汗。于是,摩诃末又与奥斯曼相联合,共同夹击西辽,从河中地区赶走了西辽势力。后来,摩诃末又击败奥斯曼,占领了河中地区(指阿姆河与锡尔河间的大片地区),再次向阿富汗进攻,征服了迦色尼王朝。   
  他经过多年战争已经征服了伊斯兰世界的不少国家,并企图出兵征服东方。他之所以敢于杀死成吉思汗的正使,也说明他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狂妄气焰。为了对付摩诃末,伊斯兰教主哈里发曾经派出使者,希望东方的救世主“约翰长老”出兵相救。而他们所谓的“约翰长老”正是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不少历史著作反映了这一事实。   
  这也为成吉思汗西征事出有因增添了砝码。试想,当时花剌子模国如果一直和蒙古保持友好往来关系,而不是杀了蒙古特派的大商队,成吉思汗未必会向西大规模征战,花剌子模国也不会惹上这杀身之祸。这也说明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也不是什么无辜的受害者。   
  从双方实力对比上看,虽然说花剌子模国已成为比较强大的国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花剌子模国给人一种外强中干的感觉。它的内部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国土的大部分,是新征服的地区,统治尚不巩固;军队成员主要由土库曼人组成,而康里人是善人(上等人),又是国王的外戚,享有崇高地位,因此引起了土库曼人和康里人之间的矛盾。   
  1217年摩诃末向报达(巴格达)的哈里发发动战争,军队到达阿撒答巴忒山后,恰遇大风雪,兵马冻死多半。摩诃末的母亲图儿干合敦是康里人,乘摩诃末远征之机,依仗康里将领,别居乌龙格赤(今土库曼尼亚乌尔根奇)另立朝廷,干预国政,造成母子不和。所以,花剌子模国虽拥兵40万,但其战斗力相对比较松散。这也注定了它将成为成吉思汗的“盘中餐”。        
第二章 愤怒射落花剌子模   
  经过几次的交涉成吉思汗认识到只有武力才能解决与花剌子模国的恩怨,才能以雪前耻,消除心中怒火。公元1219年夏,蒙军在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上游集中。成吉思汗待马群肥壮之后,于秋天亲率十几万蒙古军和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和畏兀儿、哈剌鲁首领率领的军队以及大批能工巧匠,翻越阿尔泰山,开始西征,向花剌子模进发,抵达讹答剌。成吉思汗的军队的这种气势让花剌子模吃惊,大军如潮水一般从蒙古草原一泻而下,更让欧洲惊呼:上帝的黑鞭出现了。   
  成吉思汗命令他的最小的弟弟帖木格斡惕赤斤留守蒙古大营;命众妃之一忽阑伴驾,给他在征战中解闷;命在过去的征战中已表现出杰出将才的几位将领率领前队人马:哲别为先锋,继哲别之后是速别额台所率人马,继速别额台之后是脱忽察儿所率部队。   
  面对蒙古军队的威胁,花剌子模帝国苏丹漠罕默德将军队分散部署于位于北疆(锡尔河一线)和东部边界(费尔干纳附近)的主要城市。他之所以如此部署,是因为他不知道蒙古军队将从何处发起进攻。他把其余的军队分别调去驻守河中地区各要塞(如不花剌和撒马尔罕)和原花剌子模各要塞(例如基发附近的乌尔妈赤)。   
  这种分兵御敌的战略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尽管花剌子模军队总人数多于蒙古军队,处于优势,但每一个要塞守军的人数却又少于蒙古军队,处于劣势。据说这一错误策略是因为摩诃末死里逃生的心理后遗症所致,不敢野战。本来应该有的一场狮虎相斗,就这样消失于无形之中。   
  另一个对花剌子模军队不利的因素就是此时的花剌子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军事贵族和太后势力结合,构成对国王摩诃末的严重威胁。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他们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抵抗蒙古军的进攻。   
  成吉思汗从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附近进入花剌子模境内。成吉思汗分兵四路向花剌子模大举进攻。他一面派二儿子察哈台、三儿子窝阔台攻打讹答剌城,一面派大儿子术赤攻打锡尔河下游各城镇,自己则和拖雷统率主力部队,横越沙漠,直趋西南方的不花剌(今布哈拉)城。   
  在察哈台和窝阔台攻打讹答剌城方面,由于守城的是杀害蒙古商人的亦纳乞克,蒙古军异常勇猛。经过5个月恶战破城,曾经杀掉蒙古商人的亦纳乞克知道求生无望,尽管刀枪尽折,仍然用砖头以死相拼。被擒后,成吉思汗命令化银灌其耳目,为被杀蒙古商人报仇。   
  成吉思汗和拖雷的主力部队则攻打不花剌城。不花剌是这个穆斯林世界的最大的城市之一。它包括三部分:城堡(周长一公里半),不花剌本城(狭义上的不花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