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新篇-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将军,这事可得说清楚,当初咱们说好的,举兵之后奉谁为主?可不是咱们都称王!”陈伟眼一瞪,毫不客气的说道。  论实力,朝廷三分之二地兵力都在陈伟手中,自然不愿意拱手放权。
    “当然是你,这里不就数你力量最强吗?”王炎不满的看了一眼陈伟,转头继续对魏列说道,“魏大人,你人在日本我们还可以有几万军队保着自家性命,可你要是回去了,那有什么事情,可就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万一有什么事情,谁都救不了你。  ”
    魏列听王炎这么一说,心中也没有了底,犹豫不决的看了看两人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依我看,魏大人可以派人将帐册送回朝廷,自己嘛,就称病,病得不行了,朝廷总不能因为大人有病而治大人的罪吧?这样一来大人就可以留在日本静观时局变化而立于不败之地!”王炎想了想回答道。
    “对,这个主意好,朝廷派来的监察使早就被咱们收买了,让他再密奏朝廷将魏大人的病情说的严重些,朝廷必定相信,到时候咱们再看看他王财有什么后招。  ”陈伟哈哈笑道。
    “我只担心范例那一伙情报处的人会不会搞鬼,不过也不要紧,这段时间魏大人闭门谢客也就是了,除此之外,我们的准备也要抓紧进行,”王炎顿了一下道,“不管朝廷有没有疑心,咱们准备充分,总归是有好处的。  ”
    三人计议之后,魏列果然回府闭门谢客,对外一律宣称偶染恶疾,终日卧床,只是派了几个人带着帐册回国应付了事,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地是,在魏列接到朝廷旨意地同时,范例也接到了监视魏列等三人的旨意,因此从魏列离府去码头,又折返回府称病不出,范例都打听地一清二楚,早就派人密奏到朝廷了。
    接到范例密折之后,王财大怒,在他看来称病拒不来朝就说明在日本的这伙人已经决心与朝廷背道而驰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除了武力外,他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了,但是远渡东洋这需要强大的海军,而眼下的帝国水师根本无法承担这个重任,甚至连运送一个师兵力装备的海船都得找洋人租借,加上中英战事目前仍没有定论,从国内抽调兵力远征海外不要说内阁不会通过,就是他自己也不相信远征能够获胜,而且王财明白,陈伟、王炎两人盘据日本数年,兵力、财力都早已不是当年刚到东瀛时那么落魄了,甚至他们现在挥兵南下,进占整个日本岛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如果真要打,那就远远不是一、两个师能解决的,这件事情还是得寻一个法子,兵不血刃的收回关东军兵权才是上策。  王财甚至想到派人暗杀叛党,但是暗杀要冒很大风险,万一失败,那就是把双方的矛盾给公开化了,也就是把叛军逼到不得不反的地步了,这种亏本买卖王财是断然不会做的,拉着王辏г怂慵屏税胩欤詈蠡故峭蹶'运给出了个主意,借口魏列政绩斐然,派人赴日宣旨嘉奖,同时将三人诱杀,关东军失去首领就好对付多了。
    但是这个办法却引起韩寒彰的激烈反对,韩寒彰认为且不说诱杀魏列等三人未必能够成功,就算成功,那关东军也未必会听从朝廷调遣,甚至很有可能会激化矛盾。  韩寒彰提出了一个“离间计”,他认为从范例送回的情报来看,王炎、陈伟、魏列这三个人各自都有一个算盘,魏列贪财,他并不在乎王炎、陈伟割据日本还是归随朝廷,他只在乎站在哪一边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只要朝廷给够向他许下更多的好处,那是有可能让魏列占到朝廷这一边的,而王炎、陈伟两人各自掌握关东军一部分兵力,相互之间又不统属,俗话说“共患难易,同享福难”,若是能从中挑拨,令他们两人自相残杀,待他们元气大伤之后,朝廷再收拾另一个就容易多了,这种例子历朝历代都有过,甚至韩寒彰还直接建议朝廷拉拢王炎,对付陈伟。  之所以要拉拢王炎,韩寒彰认为王炎现在的实力虽然只及陈伟的一半,但是他控制的地盘却是日本西海岸,直接面对朝廷,若是朝廷出兵征剿,他的地盘必然最先受到打击,此外关东军若是割据日本,因为实力的关系,王炎所得的利益也必然较之陈伟要少,若是朝廷能够利用这中间的关系,把魏列和王炎拉过来,就等于斩掉了陈伟的左右手,而陈伟倒台,另外两个人也必然活不久。
第220章:党派
    第220章:党派
    第220章:党派
    韩寒彰的这一招“离间计”让王财听了颇为满意,可派谁去日本办这件事情就伤脑筋了,一连考虑了几个人选王财都不满意,最后他眼睛一亮,干脆就让已经在日本的范例秘密的去办这件事,范例做事情向来果断干练,再说他在日本也有一段时间,对其中的情况也比较了解,由他悄悄的入手想来不至于让叛党起疑心,计议一定,王财马上下了道密旨,命令范例把监视日本皇室的事情暂放一边,先集中精力帮助朝廷离间叛党,甚至王财还开出天价,只要魏列、王炎肯继续为朝廷出力,剿灭陈伟叛逆,那前者加封驻日财政大臣,全权负责朝廷对日本资金往来,后者升任关东总督,节制驻日关东军,全权负责日本关东地区军政事务。
    事实上韩寒彰说的一点都不错,陈、王、魏三人之所以举兵反叛朝廷一不是为了前清复仇,二不是为割据称王的虚名,无非是想借着地位的上升,能够不受朝廷约束的发财而已,眼下的日本暗潮涌动,倒幕派与天皇支持下的幕府矛盾越来越激烈,关东军的加入只不过是在两堆火焰中间横了一根粗木栅而已,根据朝廷的命令,关东军必需暗中支持幕府,但是倒幕派也看到了关东军在日本政治走势中的作用,因此不遗余力的派人收卖、游说,希望他们能站在倒幕派一边,帮助他们推翻幕府统治。  拿了好处的三人自然而然地在兵力部署上就有了偏向,但是他们也清楚,如果朝廷知道了其中的关节,那必定会严厉责罚,加上陈、王两人原来就是清廷降将,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民族大义的意识,经不住倒幕派的游说、诱惑就暗下决心。  要割据称王。  在实力上始终被陈伟压着一头的王炎虽然同意和陈伟一起反叛朝廷,但是他并不甘心陈伟做大。  他自己做小,在他看来,一样都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玩命,凭什么事成之后陈伟做关东王,自己只能做大将军?无奈实力不如陈伟,这口气也就一直被王炎压在心里。  此时担负着离间使命的范例出现,无疑如同催化济般轻而易举的在三者之间挑动起了不安地因素。
    中英之间暂时息兵罢战。  已经步入中年的帝国皇帝才松了口气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当初制订地国内发展计划被一场骤雨般的战争冲击的支离破碎,现在想要恢复就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总算值得高兴的是,近十年时间修筑的江南铁路网、电报网已经有一点点规模,特别是这十年来在洋技师的指导下,一大批本土技术工人也开始肩挑重担了,最新建成地福建“泉漳”段铁路虽然不长。  但是从里到外都是“中国制造”,连总工程师都是当年跟着洋人修筑苏南铁路的技术工人,而英国来顿电报公司和美国马克德电报公司援建的苏州电报学堂也培养出了数百名电报人材,可以说江南各省已经初步进入了工厂+铁路+电报的新时代。  但是这离王财的目标还差得很远,特别是身处京师要地,但信息的获得还不如在天京时方便快捷。  加上北方战事渐渐平息,王财开始犹豫是不是到时候迁回都城天京了。  在他看来,中国的近代化改革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由于国土过于辽阔,想要彻底地把中国由封建落后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一代人的时间基本是不太可能的,而他这一生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为这个庞大的帝国建立一个制度,接下来地事情,就是整个帝国沿着这个制度不断前进。  就算有什么阻力。  也寄希望于这个制度的自我修复来保证社会整体方向上不出太大的差错,这样一来。  他就必需要首先塑造一个样板,这几年的社会发展,基本上已经让皇帝把眼光放在了江南五省苏、浙、赣、闽、粤,回朝天京,更可以就近指导,以保证社会改革的成功。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近一年来,警察部不断接到江南各省密报,每年返回国内的留学生在私下间串连,组织会党,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会党并没有与朝廷过不去的意思,但是这种风气却不得不让朝廷引起重视,特别是有些会党还有朝中大臣参与其中,这让老百姓很容易误解非法的会党有官方地背景,中华帝国本来就是靠拜上帝教会党起家地,对这些会党的潜力还是很有警易性地,因此警察部几次上奏朝廷,建议严厉查办,所有涉案官员尽行革职。
    可事情闹到王财那里又有了转机,王财仔细看了警察部收集的会党资料,发现其中很多文章都有较强烈的民族、民主意识,特别是这些回国留学生还自发的翻译了启蒙运动名著《论法的精神》、《民约论》等等,甚至连包含三百多条目的《百科全书》也被他们弄出来刻版印刷了,毫无疑问,这些西方民主著作都与王财现在所领导的皇权**是绝对抵触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必定将在百姓之中掀起反对朝廷,反对皇室的浪潮,到那个时候,放不放权都是小事,别弄得跟路易十六一样被人押上断头台,所以思来想去,王财还是觉得既然民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那与其花费十倍的力气,事倍功半的压制,那还不如因势利导,主动与这些未来的改革派沟通,最终保证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更何况无论是改革派还是自己所领导的皇权政府,双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心为了国家的进步与富强,大问题一致,那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呢?再说至少目前王财还看不出这些无权无钱的改革者能兴起什么风浪。
    因此王财再次逆内阁而动,否决了严厉打击会党、结社的议案,甚至在皇帝与容闳的直接推动下,立法院修定《帝国会党、结社法》,从法律上肯定了老百姓建立政治党派、个人办报的合法性,只不过凡事都有个度,任何会党都不能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否则帝国政府有权力对这类组织进行打击,此外,皇帝还下诏宣布,欢迎国内持不同政见的党派与个人参于到国家的政策制订中来,而途径就是参于到各省、各县的议政会(见186章)选举。  之所以让他们参与到议政会中,是因为王财早就对各省的议政会整天胡说八道大为不满了,有了这些颇有思想的改革派加入,议政会的性质与职能必然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这对于将来议会制度的完善是有很大好处的。
    皇帝的诏书让内陆各省有些莫名其妙,但在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却掀起一股建党热潮,原先在地下活动的会党纷纷浮出水面,大大小小的会党一下子出现了几十个,负责党派登记的舆宣司整天忙的团团转,但对于王财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帝国皇帝在这些改革派的心目中马上变成一个开明君主,此前一些反对皇权的人也在考虑是继续与朝廷作对,还是采取相对缓和的办法,与朝廷合作来达到他们的改革社会的目的。
    不管这些改革派五花八门的政治理念如何新奇,按照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