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修证佛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定一个人想学佛,想学佛法,把上面列举的这几部经律论,花上三五年的功夫,作比较深入的研读,绝对足够了。至于讲到内容的采用,也不离这几部经论,大家能自悟更好。有些朋友认为,只要修持作功夫就好了,不一定要看经论,那是绝对错误的。要知道,作功夫,如果理不明,见不正,功夫就不会上路。换句话说,功夫作不好,那就是因为理不通达。
  举例而言,一位同学和我讨论一件事,他说,我这两天心里头好象有件事,他说,这是什么?他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他很用功,这些现象大家都会有,这确实是个问题。他说:我看这个东西,找这个东西,找它能不能找得到?我说:当然找不到,这是生理影响心理,这几天气候不对,你有感冒。这就是佛所说的烦恼,这位同学越找越找不到,越找越烦恼,我告诉他,你去找它时,它已跑掉了。等于小偷一样,当你一叫小偷时,他早已走了。有时烦恼在心中,不去理它,因为找不到原因。于是这位同学,就另外换了一个思想、观念来代替。我说对的。
  但这只是普通人的修养方法,高明的人不做这种事情,因为他知道心里头有个东西,找也找不到,金刚经不是告诉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吗?来无影去无踪,你知道它,它已经没有了,最好不去理它。可是你说,现在我们烦恼来时,硬起心来那又变成真烦恼。这种不理的念头就是真烦恼,也就是又加进去一个东西。
  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要注意心理与生理的关系。比如去年年底,有一位女居士,忽然嘴歪了,中风。她倒有信心,问我是不是气通不过。另有一位居士,守戒律多年,眼睛忽然看不见了,是白内障,后来针灸好了,也问,是不是气到那里走不过了。这些都是最近的事情,证明我们学佛的,功夫和身心都有连带的双重关系。这些问题都要详细讨论,如不拿出来讨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大家修持时,哪些是受生理影响,哪些是受心理影响?如何解脱身心两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去年一位朋友去世了,他也学佛很多年,但是解脱仍难,要想离开身体,说去就去,做不到。想做而又做不到,道理在哪里?你真做到,你的身心分离得开,那就差不多了。但是这不算悟道,只能说是解脱。所谓坐脱立亡,盘个腿,或坐着就去了。不仅是出家人可以办得到,在家居士也可以办得到,甚至修养高的读书人也做得到。
  修持作功夫,身心绝对可以分离。但是,做得到身心分离,也不过是能够解脱而已,至于悟道了没有,答案是不一定。功夫要到可以坐脱立亡的境界,虽然不容易,但比悟道就容易多了。过去这一种方法,视为秘密不肯讲,其实佛经上都有。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讲太清楚了会有后遗症。因为人们知道了会去试一试,反而试出毛病。又有些人知道了这种法门,可以借此自杀,可以借此逃避。为此之故,才为大乘密乘戒律所禁止。但若作科学研究来讲,可以知道肉体与精神如何分离,如果光凭我们自己修持,去磨练,几十年中会不会摸得到,还是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所要讲的重点是三个,就是见地、修证与行愿。
  什么是见地?
  拿中国禅宗的术语来说,见地就是见道。见道以后,怎样去修证?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知道以后要如何去实证呢?几十年前我还年轻的时候,开始学佛,当时有一个老牌的心理学教授,他说:非常佩服佛学的理论,但是认为佛学的理论没办法证明。因为佛学说一切唯心,如果现在要心理造出一个金鹅,而且会生金蛋,照理说一切唯心,应该可以造得出来,但是事实上却不可能。见地就是理;行愿同修证是事,照佛学的成语来说:就是“事相”,以禅宗的讲法,就是功用,普通叫功夫。
  大家学佛,首先提到定。能不能定,不去管它,先问能不能盘腿?盘腿不是定,只是习定的最基本方法。你腿都不能盘,还谈什么呢?理到了,事做不到是不行的。事相做得到,行愿做不到也不行。
  现在我们先解释这三件事,并且要确确实实很老实的来讨论。讲修证,这些经、律、论,就包括在修证里面。修证不离禅定,这点是很重要的。
  关于“定”,最初译为禅那,是梵语的译音。以后借用中国文化里的观念——“大学”里“知止而后有定”,故称“禅定”。后期翻译的经典。认为禅那不能完全表达它所涵的意义,于是又翻成思维修。后来又发现这个名词易被误解成心理的思想,所以玄奘法师又译成静虑。不论静虑也好,定也好,都出自“大学”。事实上,这个名词的定义很难下,弥勒菩萨一派,干脆不讲这些,就称“瑜珈”。后来瑜珈是指修这一套功夫的人,而“瑜伽”则是这一套功夫的总名称。
  在印度,瑜伽与瑜珈,本是一个东西的两个定义。如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就是指修持有成就的人,地是次地,论是论述,所以书名的意思就是对修持一步一步境界的讨论。佛法所有的经、律、论,都是告诉我们修证的方法。可是我们现在他是他,我是我,完全合不拢来,理与事两个配不起来。尤其是身与心不能合一,脑子知道这个道理,事情配合起来就做不到,这正是修证功夫的问题。
  普通我们讲修证的三部曲是见、修、行。要见道须有般若大智慧。见道是大智慧,大福报。真正的大福德,也是大智慧,有大智慧的人是大福德。智慧没有开发是因为福德不够。大智慧福德如何来?是“行”来的。所以见、修、行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现在有一个大问题,讲到修,就提到定。一般人不论国内国外,对宗教修持功夫都很内行,修就是修定。大家修定观念的最大错误是什么呢?是以为所谓“定”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义是相违背的。此其一。
  其次严重的是,现在一般人都稿神秘了。灵感啊!神通啊!第六感啊!超越冥想啊!各种神秘名称都加上去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大家要知道,神通与神经是双胞胎,这一点真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是定?一定要认清楚。四禅八定,是佛教修证方法的中心基础,不过佛法不在定上,定是共法。但是佛法也不离开定,历代高僧传中,功夫修证到“定”的比丘及比丘尼非常多。甚至南北朝的皇帝,也是与佛教有关,如刘裕小名寄奴;梁武帝,隋文帝等与佛教关系都很深。
  佛告诉了我们修证的路子,但是我们自己没有走过,反而把听到的这些,当作是自己证到的,这是“倒因为果,倒果为因”。什么奇经八脉、三脉七轮的;这一关打通了,那一关打通了;搞气脉的,搞打坐的,都不是真正的禅定。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搞气脉的,都是受生理感觉状况支配,如果不能超越生理感觉状况,而以为这就是道的话,那就错了。换句话说,这个道在哲学基础上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因为有身体存在,当身体健康的话,才能生起气脉变化,如果没有身体,还会有气脉变化吗?由此可知,气脉变化是由身体来的,是属于生理的,物质的。这样一来,道在哲学上不是成了唯物的吗?这个问题就严重得很。
  如果你说不是唯物,而是唯心的,好,那么你能拿身体以外的那个东西来看看吗?别说拿个东西给人看,你能入定三天给人家看看,也就很了不起了。你一入定,这四大的身体就和你脱离了吗?所以我刚才讲见地、修证、行愿三个部分,包括一切,三位一体,同等重要。
  真正要修证的话,楞伽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等,都非常重要。如果意生身不成就,修持便不会成功,所修持的功夫,还都属于四加行中的初步而已。四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我们讲佛学都晓得四加行,加行就如工厂里的加工品,加工法。四果罗汉、十地菩萨、十地的功夫,每一地都离不开四加行。换言之,初禅有初禅的四加行,二禅有二禅的四加行……。在现观庄严论中,弥勒菩萨提到过;在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过,都对四加行非常重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仅是佛学研究得好,但功夫都不能实证的话,就是没有做到加行的功夫。
  四加行在教理上是暖、顶、忍、世第一法,当然有他的解释,也很合理。我们严格地推开教理来讲,四加行一步有一步的功夫。比如我们学佛学道,动辄谈生理变化、气脉问题,按道家标准来说,奇经八脉通了的人,我还没有看到过。如果真打通了,根本还不算成道。至于四加行初步的“暖”法,还没有达到气脉通。
  气脉真正通了以后是怎样的境界呢?两腿盘着,不但不想下来,浑身软化了,与虚空合一,轻灵得很,舒服无比。真正气脉通了以后,身体内在的光明才可以生起。尽管没有光,内部仍是一片光明。普通一般人眼一闭,前面黑漆漆的,这叫一团无明。
  但不要以为这一片光明是大光明境,那还差得远呢!这还是有相之光。我只告诉你们,这时光明生起以后,拙火(或称灵力、灵能)才能起来,我们这个自性的本能与我们的身体,如“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一样,这一杯清水里,放了一些盐,搅和以后,水是咸的。你能把盐找出来吗?水里加了颜料,也拿不出来了。同样的,我们生命自性灵能,在这个身体脱离不开;能脱离的人也不见得悟了道。这只是修证功夫而已。等灵能发动了,才到达了四加行的暖法。
  修持功夫到了暖法的人,不管年纪多大,便如婴儿般,全身软绵绵的。但这个并不就是道,没啥稀奇!这是生命本能本来具有的。问题是你如何才能修持到这个暖法。这些问题,教理上的解释都不同,我们是以事相来解释的。
  说到“顶”法,并不是头顶开花,而是与虚空一体,如庄子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才是达到了顶法。先做到了暖法,其次才到顶法。顶法修持到了,就是初禅。初禅有初禅的加行,二禅有二禅的加行……,然后才能到达忍法。
  什么叫做“忍”法?就是一切都截断了,这时妄想截断,脱离世间,超然独立。无生法忍,“忍”是行容词,截断了,但这还没有证到空,只不过一切被截断了而已。世间的观念与烦恼都截断了,到达了这个境界,也不过是世间修持的一个最高成就而已,还没有跳出世间,所以下一步才能到达”世第一法”。
  当一个人修到“世第一法”这个阶段时,才能够算得上是个人,做人到达了顶尖,也等于庄子所说的“真人”。换言之,在庄子眼中,未得道的便是假人。虽然功夫到达了这个境界,还是世第一法而已,仍未超出世间。
  那么超出世间的路怎么走?任何一步修证功夫的路线,都离不开四加行,每一步都离不开,包括学净土、学止观、学密等都是一样。都是由四加行的成功和禅定的成功以后,才能谈到修出世法。这也就是修证的程序与次第。
  刚才这些话,是由于提出三步骤,见、修、行的问题而阐明的。首先是见地,有了见地以后,就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