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楞严经》里面说,「正心住,谓前行相,虽与佛同,心相有异,未名正心」,前面无住,心行跟佛相同,但是心相有异,不一样。「至此则心相不异,方名为正」。行跟相的差别在哪里?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如果契入佛的境界,自然心相同。这是什么人?如果没有见性做不到!佛的相是圆满的相,这个诸位要知道,因为相由心生,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正心住的人,这个菩萨他跟佛所示现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前面行同佛,相不同;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相也跟佛一样,这就说明他修行的功夫成熟。相是自然转,有念转不过来,为什么?念是烦恼,分别是烦恼,执著是烦恼,这要记住,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有烦恼,佛的相不能现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没有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讲细相,佛的三十二相非常明显,转轮圣王有,没有佛那么明显。相是福报,佛现这个相自然的,绝对没有意思,为什么会现这个相?随众生心而应现,众生希望佛来度他,他就现佛相;众生喜欢菩萨,他就现菩萨相,都会现的是圆满的相,这是感与应的现象。不是菩萨有意,所以经上常讲「法尔如是」,就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
  我们看到正心,中国古人也是这样教我们,标准跟佛法当然有差别,可是也很高!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人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我们这种教育,现在丢掉几十年,将近一百年,这桩事情我们要知道。在古代,一个人生下来父母就教,父母会教,他为什么会教?他的父母从小教过他,所以他也要如法炮制去教下一代。教什么?教格物,物是物欲、欲望。格物就是要对欲望一定要控制,欲望有,人皆有之,一定要控制它、要约束它,不能让它扩张。佛法对於欲望是叫你要断掉,儒家不是断掉,儒家讲控制,有限制,自己能克制,这就是格物。致知,欲望要不能克制,智慧不会现前,你所求得的我们现在人讲知识,你可以求得知识,你不可能求得智慧。这都要从小教!格物致知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弟子规》。不但格物致知在《弟子规》里面,诚意正心也在里面,做人的基础。智慧有了,你对人、对事、对物你会有诚信,那就是诚意,没有虚妄,这个心才得其正。诚意,你处事待人接物那个心就得其正,这是中国传统教导的。我们看到佛法里面讲的正心,它是心相不异,与佛一样才叫做正,这标准高。所以这引用经说,这个经是《楞严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我们再看第七「不退住」,清凉大师讲,「入於无生毕竟空性,心心常行空无相愿,止观双运,缘不能坏故」。这是讲的不退,入於无生毕竟空性,这个入是契入,也就是心里面与空性完全相应,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放下起心动念,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说的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菩萨都住在这个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怎么会有分别执著!不退的标准是依这个说的。从现相上,法身菩萨与遍法界虚空界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现相,虽然现相,常行空无相愿。这里头是三桩事情,一个是空,一个是无相,一个是无愿,它这个无字是贯下来,无相、无愿。「空、无相、无愿」,在大乘教里面,小乘教也讲,叫三解脱门。为什么要「住空」?一切法体性空寂,你不能把一切法常常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错了。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读大乘经,知道这桩事情,如果我们常常能够保持空性,这个好!为什么?什么烦恼都没有,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的道业在这一生当中会圆满的成就。如果心里面有,有什么东西?有六道轮回。说老实话,四圣法界没分!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万法皆空」,「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你把它放在心上,不就错了吗?佛法能不能放?不能放。为什么?《金刚经》上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它说的法就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世尊讲得很好,为什么这些法要舍?这个法就像筏喻一样,像我们坐船过渡,过渡在从前用竹筏,或者是用木筏渡过去,现在讲渡船。渡过去之后你就把它丢掉,你就不能再要它,用这个比喻。我们现在是坐渡轮渡河,过去之后我们就离开渡轮,把渡轮舍掉你才能够上岸,你要不肯离开渡轮你永远上不了岸。所以佛经的筏喻是这个意思,你要能舍。坐在渡船上,心里就没有执著渡船的念头,何况到达彼岸你上岸。佛这个比喻说,这个水就是六道,苦海无边,渡船就是佛法,苦海你要舍掉它,渡船也要舍掉它,你才能到彼岸,这个比喻很好。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放在心上,要舍掉;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也要舍掉,你真的达到彼岸。彼岸是什么?彼岸是自性,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可以说我要依佛法,要是依佛法,你就留恋佛法,你就不肯放下佛法;换句话说,你有这个障碍你就见不了性。这种开示才叫真正究竟的大法。我们今天没见性,还没成就,我们得用它,这是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成就了,这个工具不要!好比生病我要吃药,病好了药就不能再吃,再吃就又生病了,就这个道理。所以病好了药就舍掉,我们见性,法就舍掉,不舍掉不能见性。所以说空的义理很深,应当要学。
  第二「无相」,不要执著相,相有没有?相有。为什么不要执著?相是幻相不是真的,现在我们知道刹那生灭。弥勒菩萨讲得很好,念,念头是能现相,相是所现,相里面就有识。他说念、识,实际上它是讲三个字念、相、识,这是阿赖耶三细相,念是业相,相是境界相,识是转相,阿赖耶三细相。极其微细不可执持,它的速度非常快,生灭的时间非常之短,你无法执持。所有一切现象它的体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能变,法性能现,阿赖耶能变,这才真正叫从根拔除!好,这个方法教得好。我们对於一切相,可以受用、可以欣赏,不能够执持。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看电视这是屏幕里面,你可以欣赏,你不能说是我要控制它,我要得到它,我要占有它,那就错了,你永远得不到。所以你要晓得相,佛在经上常常用「梦幻泡影」来比喻,真的是像梦幻泡影,所以你要认识它,你就不执著它。这个愿,「无愿」也叫无作,我们要不要作?要作,作而无作就对,你才真正得到解脱。解是把烦恼化解,脱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烦恼生死,脱这个,这三种解脱门。对於相不执著,对於作也不能执著,作不为自己为众生。菩萨来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为众生,是来帮助这苦难众生,这个人是菩萨。凡夫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谁的?为我,为我的家。所以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他是有作,心里头真有作。菩萨事上有作,理上无作;相上有作,性上没有作。所以在事相上要发愿,在性理上要空寂,这个道理很深!
  止观双运,缘不能坏,缘是境缘,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用这个字,它不能破坏你,它不能够干扰你,你如如不动。止是放下,观是明了,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止观不二叫双运。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教诲那是观,明了!止是不动,不被境界所转,他还是老老实实念佛求生净土,不会被其他法门动摇,这是止。听许多善知识的教诲那是开智慧,他样样明了,样样明了样样都不动心,这样一生圆满成就无上道。特别显示在念佛法门,这不可思议,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学《华严经》你会真有成就。怎么样应用在我日常生活当中?譬如吃饭,吃饭里头修止观,这个饭菜色香味你知不知道?知道这就是观。这个好吃,多吃一点;那个不好吃,少吃一点,你就被境界转。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里怎么样?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止。没有好恶,把好恶止住,没有贪瞋,叫你止这个。你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外面的境界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样样都知道这是观,如如不动这是止。也就是说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是止,一切法了了分明是观,观是属於智慧。
  《华严经》,佛菩萨给我们表演,表演修定,在哪里修?在百货公司、在市场里面。我们现在讲逛市场,市场里面新的产品,他样样都在看,看得很欢喜,这样样清楚,这是观,这修观;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这是修止。如果你看到,这个我也想买,那个我也想得到,那你心被外头境界转,错了。哪个地方不是修行地方?真的在修行。所以宗门大德问你,「你会么!」这句话意思很深,如果会,你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全是道场。道场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离开道场,成无上道!不是说单独一处,没有处所。就是晓得一切法因缘所生,大乘论里面所讲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是佛说,一切法缘聚缘散不是真的,别当真,包括身体,身体四大五蕴众缘和合现的色身,你怎么可以认为是自己?你想控制它,你想占有它,哪有这个道理?它也是刹那生灭,也是《般若经》上讲的「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都得要清楚。真的明白之后,起心动念放下很难,能把分别执著放下,不错了。放下分别执著念佛往生净土,我们冷静观察,这个人肯定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功夫,往生的时候佛光先照他,佛光一照他的功力提升一倍,那不就是实报土!所以修行环境,会修的人不要去选择环境,不会修的人才要重视环境。所以过去中国古代,祖师大德建立道场接引大众,道场都建筑在深山,我们一般人都称之为风水宝地。
  曾经有人问我,是不是从前出家人都会看风水?我的回答很简单:不见得。为什么这些道场都是风水宝地?这个道理不难懂,因为佛在经上讲「境随心转」,这些出家人都是圣贤,他住在那个地方,那个风水当然跟他转,就变成福地。他是三宝之一僧宝,所以地也就变成宝地,应该是这个道理。由此可知,境随心转这是真话,心随境转不是真话。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你的心行不正,你在那里住不上几年,风水就坏了。所以我们古大德常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最重要的,你是不是一个有福报的人?你是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你有德行你就有福报,德行跟福报加起来,你住的这个地方就是福地,不必选择,无论住在哪个地方都是福地。所以佛家讲的这两句话很重要,「相由心生」,我们的心地善良,相貌就善,心正,相就正,相随心生;「境随心转」,居住的环境一定是跟心在转变,你心地善,这风水就善,你心地不善,住的环境风水就不善,就这么个道理。所以祖师大德需要看风水吗?不需要。先正其心,先修其德,哪个地方不是宝地!风水家也说叫风水轮流转,它不是这个地方是宝地,永远是宝地,宝地会变坏,那个坏的风水地方会变好,这才能讲得通,这个与佛经上所讲的它才相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