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这些名词在佛门一般经论里面,大家都很熟悉,名相都很熟悉,这名相里头的意思能不能深解?咱不要说深解,就一般讲解,或者讲浅解,恐怕都不多,只是含糊笼统。所以不求深解那怎么行?这个行就是你怎么能落实在生活当中。
  佛法里头说起行门的纲领,为什么叫人放下?你看这就是没有解,如果有解,哪有这种疑惑?没有疑惑。而实际上这些重要的原理原则佛常讲,尤其是《金刚经》,分量不多,五千多字。在中国过去,无论是儒释道,读书人一生没有不念过《金刚经》的,在从前都有。为什么?它代表了佛教,可以这么说法,行,能代表佛教。佛教讲什么?教你放下,《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对这个真的理解,你还会执著吗?你还会分别吗?分别执著一放下,恭喜你,你就证得菩萨的果位,你虽然没有超越十法界,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你看这种殊胜的利益,不可思议!所有一切现象不是真的,六道不是真的,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从执著来的,也就是见思烦恼来的。有见思烦恼就有六道这个幻相,有尘沙烦恼,就是分别,就有四圣法界的现象,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华严》里面讲的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十法界都不是真的。超越十法界那就是真的,十法界不是真的。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叫一真法界,你看真法界现前,也就是真的我找到了。真我不生不灭,真我是灵性,那个心与直心、深心、大悲心圆满的相应。它是什么心?用我们常常讲的,它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念念都没有离开,纯净纯善。所以它是行愿本。
  愿,愿度众生,在佛法里面通常用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的第一条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条是大乘里面的本愿。度是协助、是帮助,十法界特别是六道里面苦难众生,你要帮助他,你要协助他。帮助他什么?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我们自己得到诸佛菩萨的帮助,我们已经回头,我们已经觉悟,这一觉悟就离苦。所以佛法教学总的目标,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教学目标。一切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你看看《论语》里面第一句话,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说什么?说那个乐,悦是快乐、喜悦,喜悦从哪里来的?从学习来的,学而时习之。你把你所学的完全做到了,那个习就是现在讲的落实,落实在心里、落实在生活、落实在行为,快乐!你没有白学,你所学的全用上了。这种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名闻利养的喜乐,不是五欲六尘的喜乐,这个喜乐是从自性里头往外面流,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在佛法里面讲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是学习。
  愿,我们现在是两个愿,第一愿正法久住,第二愿度一切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实际上,行愿里头就这一条,另外还有那三条呢?有那三条这一愿才圆满,没有那三条这一愿是假的,空愿,你做不到。这就是说,你愿度别人要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要想度别人,佛在经上常讲「无有是处」,无有是处是没这个道理,得先度自己。度自己怎么个度法?第一个「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看你先要把烦恼断掉,这在今天讲的什么?道德的教育、品德的教育,你要先成就。台湾教育部最近提倡的「有品教育」,就是佛法里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看看古时候儒释道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我们学习先学什么?先学品德,然后再求学问,品德是根本。现在社会上也提倡以人为本,品德是什么?是做人的教育,你不能不懂,你不懂,你不会做人。在佛法里面讲,不会做人,那这个问题很严重,不会做人,来生怎么办?来生到三恶道去了,来生人身就得不到,你说这个问题多大、多么严重,先要学会做人。在佛法里面以什么为代表?十善业道。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上品十善,天道,欲界天;中品十善,不失人身,你来生还在人道,来生在人道,肯定比这一生日子要过得好、要殊胜;下品十善,修罗道,这就是讲品德教育多重要。
  有了品德才可以修学技术、才能,所以底下接著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正式可以接受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科目非常之多,绝不是一所大学能够相比的,你喜欢学哪个科目它统统有。我们将佛法介绍给人,通常都是归纳,有人问我,佛经里讲的是些什么?我把它归为五大类,介绍容易。这五大类一分开叫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五大类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道德,第三是因果,第四是科学,第五是哲学。佛法不迷信,科学、哲学都讲到最高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是非常适合科学的,为什么?科学讲证据、讲实证,佛法重视实证。所以你看《华严经》四分,清凉分为四分,信解行证。信解是学校教育,释迦牟尼佛在世,所有的学生跟他,主要是到此地,法门无量誓愿学,得跟释迦牟尼佛学。
  最后一条,那是自己证的,「佛道无上誓愿成」。证有等级,证好比毕业了,有小学毕业、有中学毕业、有大学毕业、有研究所毕业,那哪里会一样?所以佛门里面有学位的名称。现在的学校里面,你们知道最高的学位,博士,再下来有硕士、学士,它有学位的。佛门也有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最低的学位叫阿罗汉。诸位要知道,这个名词术语是佛门学位的名称,就是你证到哪一个阶段。佛法证的标准就是放下,放下一切虚妄,把假的东西都舍掉,所以你要真干才行,你不真干你没法子证得。果然你能够对於这个世间,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从什么地方开始?我讲得很多,讲了几十年,从放下我们跟一切人的对立开始,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身心和谐,从这开始。具体的,我也说得很清楚,我们於一切法里面,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也就是说,对一切法的控制放下,对一切法的占有放下。你在什么地位?这你才真正入大乘之门,你上了学校,你在大乘法里面是大乘法的小学一年级。佛法也是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你看十信是小学,十住是中学,十行好比是高中,十回向好比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
  你明白这些道理,你就晓得,你才能在佛法修学里头,你能够成就。所以对於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这是入门。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有没有放下?没有放下,自己记住,还没有入门,在门外。换句话说,我们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哪有那么容易?说明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为什么没进门?没有肯放下,没入门。入门就快了,入门真得三宝加持,像法慧菩萨在此地,进步就快速了,为什么?你的道路很清楚,你的目标很清楚,你没有疑惑,你没有顾虑,菩提道上一往直前。如果你很幸运,你真的遇到净土法门,能信、能愿、能行,这是个快速道路,是个捷径,你要碰到的时候,你这一生就可能拿到菩萨的果位,我们讲的硕士学位。如果成绩优秀,你这一生可能拿到博士学位,成佛了,一生成佛。有!《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一生拿到;《法华经》里面龙女给我们做了个示范,龙女八岁她拿到了。
  在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典范,唐朝时候有个惠能法师,二十四岁拿到的。他怎么拿到的?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了,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明心见性。他为什么要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你统统受用到了。单讲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刚才归纳的五大类,伦理的、道德的、因果的、科学的、哲学的,全部达到圆满,没学就圆满了,为什么?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惠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的,我们相信了,能大师不认识字,能大师一生没有进过一次讲堂,他也没有在禅堂去坐禅一天,更没有像我们打佛七这样念佛,统统没有,这些形式全没有。他在黄梅八个月是做义工,厨房里头舂米、破柴,做苦工,做了八个月,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虽然是佛经根本没有接触过,你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懂,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你向他请教,他没有一样不通的,全通了,这是什么?这是智慧。道德,他做出来了,神通,他也展现出来了,他知道过去未来,他知道此界他方,这是说明见性的好处。他知道生从哪里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般人做不到。读了《华严经》我们才明了,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想到哪里去就能到那里去,那是他见性的人生活的空间,遍法界虚空界。
  《华严经》往下讲,愈讲愈殊胜,这是真正大圆满的境界,我们有机会遇到了,一生可以能够成就。关键、问题就在自己肯不肯,自己要肯,没有一个人做不到,佛法是平等的。要想起「我过去今生做了许许多多的罪业,恐怕不行」,罪业一忏除就没有了、就消了,问题是你肯不肯忏悔。为什么别人能忏悔,我不能忏悔?忏悔真正的意思,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因为他晓得我业障很重,教我忏悔。我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佛门的仪规什么都不知道,连拜佛都不会拜。所以他老人家给我说,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也就告诉我,你不懂那些规矩没关系,那是形式,最重要是心态,这是实质。什么叫忏悔?实际上忏悔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不贰过」,这真忏悔。知道自己过失,从今以后再不犯同样的过失,那叫真忏悔。我们中国儒家讲不贰过,这是孔子赞叹颜回这个好学生,他有没有过失?有,但是他改得很快、改得很彻底,这叫真忏悔。所以心里一觉悟就明朗,过去所有一切这些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论、不善的行为全部都没有了,这是真忏悔,从心地里头忏。首先不能有不善的念头,标准从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是佛门第一个标准,它包含了全部的佛法。所以你看十善在大乘里面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在小乘里面展开,三千威仪,归纳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里头行门的根本,这个不能不重视。我们今天讲《弟子规》,《弟子规》里面讲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十善能不能把它包起来?能,离不开十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善恶因果讲得非常详细,十善能不能包?能。所以佛很了不起,十条就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心行统统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个解要深解,解得浅不行。愈讲愈深,愈讲愈广,广到没有边际,结果还不出十善。所以这一部经不长,分量很少,你可不能轻视,愈是重要的经典愈简单,决定不麻烦。《华严经》在行愿上,你看这么大的经典,行愿上,在行,文殊菩萨讲的十波罗蜜,十条,在愿,普贤菩萨也讲了十愿,那是《华严》行愿的总纲领。你要能把十愿、十行讲清楚,那就是全部经文,还得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