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得一些疾病,那都是他在报复。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在这些年来遇到许多人提出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我们怎样把这些业障忏除?我在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我没有问,老师就把这个答案告诉我了。因为我的业障很重,自己不知道,老师看得清楚。前世没有修福,所以这一生贫穷下贱,是个什么样的命?是个要饭、叫化子的命。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贫贱到极处,前生没修,就是没有修财布施,待人苛薄,贡高自大,命里就贱;没有修无畏布施,不懂得照顾别人,对待别人是增加人的痛苦,不是给别人欢乐,所以果报是短命。好在还有一点善根,这大概是多生多世累积下来的,有一点智慧,接触到佛法能生欢喜心,所以老师教我要认真去忏除业障。怎么忏除法?我那个时候刚进佛门,对佛法里面的规矩什么都不懂。老师告诉我,真正忏悔,这些仪式、规矩不重要,他老人家在那个时候告诉我,这我第一次听到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以后我们学了多年,这才明白,形式是什么?形式是表演,表演给社会大众看的,目的是接引大众入佛门。实质呢?实质那是提升自己境界,那是忏除自己业障,这才是实质。我们才懂得仪规真正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够疏忽,你要做出样子给别人看。在寺院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模有样,团体里面大众欢喜,外面信众看到也欢喜,不信佛的人看到对你也尊重,这叫自利利他。所以实质是自利,形式是利他。形式里头要有实质才产生摄受的力量,这有摄受力。形式里面没有实质,它不产生摄受力量,人家看到很好,很好看、很庄严,看完之后不会感动,看完就完了。如果有摄受的力量,看完之后他受感动,他念念不忘,他还想继续看,继续来追求,这就不一样了。
  真正忏悔是什么?佛家讲的跟儒家讲的是完全相同的,叫「后不再造」。我知道错了,从今之后不犯同样的过错,这叫真忏悔,绝对不是今天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了,明天还照干,那这就不灵了,也就是真正的改过自新。所以天天要反省,要检点自己的过失,发现之后就真正肯改,这叫真的忏悔。真改,那就是真心决定相信佛的标准。佛的标准很简单,入门,教导我们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你看看十条,三十个字,第一「不杀生」。每一条都是举一个例子,这要知道。不杀生,里面讲究的很多,《沙弥律仪增注》里面说得详细,不但不能杀一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人,包括所有的动物,连微生物都不能杀他;不但不能杀他,不能恼害他。恼害都是杀业的一分,我叫他生烦恼,我叫他不痛快,这都是属於杀业的一分。所以「不杀生」这一条要做到不恼害一切众生。那众生看到我他就不欢喜,菩萨怎样?菩萨一看到他就避开了。菩萨守住佛陀的教诫,「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看到你不欢喜的时候,就应当避开,不必他赶你,自动赶快走,他看到你走了他就高兴,这是菩萨。久而久之,你就能感动他,感动大家,也感动了冤亲债主。所以要懂得化怨为亲,就是感化冤亲债主,把他变成和自己亲人一样;化敌为友,敌对的人要感化他,变成自己的好朋友,这是真正修忏悔法,真正在忏除自己的业障。这是第一条,我们举这个例子来说,细说在戒律。
  第二讲「不偷盗」,偷盗的范围非常之大,所以经上讲,什么叫偷盗?叫「不与取」。事物虽小,它有主,你要想取得,主人没有同意,你就取得,那就叫盗。我通常解释是用很浅显的话,就是占便宜的念头,无论你是对个人、对团体,甚至於对国家。我们国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我们怎样想个方法我少缴一点税,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是盗心,我想少缴一点税,钻法律的漏洞,这都是不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什么?学佛的人修布施,我怎么会占便宜?我巴不得多布施一点,对国家纳税也是布施,对全国人民的布施。所以菩萨缴税是非常欢喜,为什么?他修福。所以他没有盗心,决定没有占人一点便宜的念头。占人便宜的念头,我们命里面的福报就亏折,打折扣了。
  一个人一生的受用,在中国人讲禄,禄是财富上的受用,物质上的受用,你命里面有多少。命里面很多的话,如果你还是有盗心,有占便宜的念头,你的禄就会减损。譬如你命里面该有一百亿,这大富,用不正常的手段去赚钱,用欺骗的手段,大概你一生赚下来可以得五十亿,你想想看,已经打了对折,命里本来有一百亿,你一生只能享受五十亿了。如果你用心很毒、很恶,不顾别人,那个折扣就打得更大,可能你这一生只能到三十、二十亿,打了二折、三折,这不是八折,二折、三折了。这世间人不懂得,自以为聪明,我赚了多少多少,不晓得已经打了好大的折扣。所以中国人常讲「傻人有福」,这傻人有傻福,「吃亏有福」,这有道理。他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他没有盗心,别人占了他的便宜,他会不会有损失?不会,他只会有增长,他不会损失,所以他的福报就愈来愈大,是这么个道理。有占人便宜的念头,他的福报就愈来愈小,这是事实真相。这世间人不懂,世间人不相信,亏吃大了,吃亏的不是别人,是他自己。
  所以施,布施,那个时候老师教给我,真的,他是教给我改造自己的命运。老师慈悲,并没有直接跟我讲,讲了是怕我们年轻听到难过,教给我们这些方法全是改造命运,就跟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一样。了凡先生遇到云谷,那个时候大概四十岁,四十多了,云谷禅师可以跟他讲明白。我刚刚学佛才二十六岁,什么也不懂,所以老师对我的教诲非常含蓄,教我了,我并不知道老师的苦心。到以后,讲经多年,才恍然大悟,所以对於老师非常感恩,一生都不会忘记,念念都不舍弃老师的教诲。所以施财得财富,你不必问,他骗你,你还是得福。他造业,他命里财富亏欠,我不造业,我命里财富还是继续在增长。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积财,布施是愈快愈好,果报迅速的现前。
  这桩事情,从老师教导之后,他教施法,布施法得聪明智慧,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我们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难,自己饱自己是勉强维持,这一个月当中拿的这一点薪资,我们现在讲工资,能不能到馆子里面去吃一餐饭?大概只够上馆子一餐,你这一个月工资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从来没有上过馆子。待遇非常微薄,哪来的钱布施?老师就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可以,这个没有问题。一块钱行不行?一块钱行。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布施,要养成布施的心。那一毛、一块,因为那个时候刚刚进佛门,看到寺庙里面常常有人拿了一个单子,在邀集大家我们放生、印经,大众出钱,多少不拘。我们看到印经,印经属於法布施,我们舍个一块、二块。放生,放生是好事情,属於无畏布施,救命,那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们就真学、真干。
  以后学佛,看到印光大师的行谊,就死心塌地了。因为印光大师一生他就印经,他不搞别的,四众对他的供养,他就一个开销,就是印经。钱多了,你看他自己办了个印刷厂,苏州报国寺的弘化社,那是佛经流通处,自己印刷,自己可以印。他用铅字排版,印得都很好,字又大又清楚,纸张装订都很考究,可以称得上是近代的善本,这个功德无量。所以我们舍财,这是财布施,但是这个财是印经,同时就是法布施,一举两得。我们真的从一块、二块去附印,参加印经。到现在五十七年了,这开始到现在五十七年了,五十七年我们居然能够赠送一万套《大藏经》,这是从前作梦都不敢想的,连想得一套《大藏经》都不敢想。那一套《大藏经》,我在那个时候的工资需要多少时间?三年。三年把所有一切开销全部都省下来,三年才能够请到一部《大藏经》,多么困苦!请《大藏经》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每个月的零用钱不超过十块钱,最节省的时候八块钱,过一个月,为了要拿去请经,你说多艰难。老师讲的话真的是兑现了,愈施愈多。
  现在,我们听说台湾的商务印书馆要再版《四库全书》,我听到很欢喜。它那个时候,出《四库全书》的时候,我没有能力买。到最后,有个居士他要供养我一笔钱,数目字也很大,我就告诉他,你把这笔钱去买一套《四库全书》给我。所以他就送了一套《四库全书》给我,是商务印书馆第一次印的最后一套。这一套书现在放在澳洲净宗学院,不容易!世界书局印《四库荟要》,我那时接受人家供养,有钱就买,有钱就买,还不错,陆陆续续我一共买了五十多套,分送给国内每个省、自治区、特别市(像上海、北京市),大概一共有将近三十个单位,三十一个单位的样子,我选择每个省市最好的一个大学,我送一套,所以送了三十几套《四库荟要》。那个时候用美金计算一套是两万美金,也不少年,先后总共五十多套,就是一百万美金,做了这个事情。现在商务印书馆再印再版,我现在有这个能力了,所以我就跟他买了一百套。他预约的定价,用美金计算一套是五万六千八百多块钱。我订的这个数字很大,我一下就要一百套,所以他对我特别优惠,大概是五万块钱一套,这一百套就是五百万美金。
  所以布施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去积财,积财丧道。印祖给我们做的示范,我们想想非常有道理。这些法物流通在外面,无论是世间法跟佛法,帮助人开智慧,帮助人破迷开悟,大好事情。所以印祖一生不建道场,为什么?道场真正有道,真正有修行人,这个道场是无量功德。如果这个道场没有道,没有修行人,那就是老师常讲的,「有庙无道,不能兴教」。建造这个道场的时候,如果里头还有心行不善的人想争夺这个地方,那个罪业就更重了,你造的这个地方叫斗争道场,这个过失就大了。所以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人,这个时代的人,建道场建小道场,共修不超过二十个人。为什么?你生活容易维持,有二、三位得力的护法,你就一点都不操心了。自古以来,佛门里面常讲「身安则道隆」,佛法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你生活要安定你才能办道,生活不安定你就不能办道。所以中国古代道场,经济来源是固定的。大富长者们对寺院的布施,他不是布施钱,他是买田地、买山林布施给寺院。寺院有田地、有山林,田地山林交给农民去种植,有收成的时候分一份送给庙里,就好像纳租一样。所以寺院的经济有固定收入,它不靠信徒,它不要化缘,它也不要做这些经忏佛事接待外人。所以寺庙真的是清净道场。通常寺院没有人来,不像现在有观光旅游,从前没有,交通都不方便,所以无事不登三宝殿,寺院清静。
  印祖教导我们的,小道场,坚固、实用就好了。这样的道场送给人,人家瞧不起,都不要。别人都不要,就没有人争了,你的心才能安。建筑得富丽堂皇,每个人都动心,心就不安了。住在里面的人要想到怎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