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你梦中作梦的时候,你的意识模糊,不知道是作梦,你梦里面有山河大地,有居住的房屋;梦中有很多人与事,很复杂!梦里面有喜怒哀乐,有快乐也有苦难,醒过来之后有没有认真去想一想,在梦里面这事从哪来?梦里面这些人物从哪来?梦里面的山河大地从哪来?梦中的虚空法界从哪来?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全是意识变现出来的,这话讲得没错。我们学佛,梦中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自性弥陀;见到释迦牟尼佛,自性释迦,绝对不是外面的,是我们自己意识心变现出来的。梦中的世界也是如此,梦到极乐世界,唯心净土;梦到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唯心娑婆。整个梦境,心外没有梦境,梦境外,整个心就变成梦中境界,这不就是阿赖耶的自证分完全变成现相了吗?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在哪里?性在相里头,相在哪里?相在性中,是一不是二,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整个宇宙原来是自己,是一体。你要是能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恭喜你,为什么?这叫你证得法身。法身是什么?一切法是自己。证得法身之后,你自性里面的智慧现前,慈悲现前,所以慈悲是性德。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你会尊重,你会敬爱,为什么?一体。就像我们一个人爱惜身上每个细胞、每根汗毛,你都会爱护它,你都不会伤害它,你晓得整个宇宙是一体。
  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就是爱心,同体是原来我们是一体。山河大地是我心变现的,所有一切人物也是我自性变现的。这个爱,这种慈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同体还有什么条件?左手这里痒了,右手去给它搔搔痒,还谈条件吗?为什么不谈?同体,谁明白?佛菩萨明白了,阿罗汉明白了一半,不彻底,算是不错了,算是个明白人,菩萨才真正明白,究竟彻底的明了叫做佛。那我们要问,这个宇宙当中到底是明白的人多,还是糊涂的人多?给诸位说,明白的人多,糊涂的人不多。宇宙太大,我们这个地球上糊涂的人多,你要到华藏世界,都是明白的人,没有一个糊涂,个个都明白,到极乐世界也是个个都明白。所以要晓得,我们这个小地球就像小村庄一样,非常闭塞,对外面的事情知道得太少,我们不可以坐井观天,宇宙太大。
  这里教我们观法,「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中在哪里?中在空里头,中在假里。「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说一就是三,说三就是一,说空也行,说假也行,说中也行;说空是体,说假是相,说中是用。「盖言空则空外无法」,假跟中都在空里头;「言假则假外无法」,空跟中都在假里;「言中则中外无法」,空假都是中;「三皆绝待,即为圆中,是名中观」。我们能这样学习,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穿衣吃饭,在待人接物,常常能作如是观,这是真修行,这是真佛弟子,真正在修行。这天台家讲的,在中国教下非常普遍,但是在近代天台家没落了,没有人信佛。
  我们在此地学的是《华严》,也讲讲华严家教我们怎么修行,华严也有三观,「法界三观」。这是出自华严法界观,「法界三观者」,先介绍一下,「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帝心是杜顺和尚,他是国师,是华严宗的初祖。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是第四代,这是第一代,杜顺和尚是第一代。他教我们修行方法是依《华严经》而建立的。「法界即所观之境,三观即能观之观」。这是把法界观,法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但是它比宇宙的范围大,清楚,因为它包括一真法界,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他讲得很清楚。「此三种观,虽自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之者,但一道竖穷,展转圆妙,非初观外别有二三」。这也就是先告诉我们,这个三观是圆融的,但是给你讲的时候是有次第的。次第也从真空观开始,这个真空观是观本体,本体确实无论哪个宗派说法都相同,体是空的,体不可得。空不是无,它有,为什么说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你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你也闻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你去用想的,想也想不到,所以叫做空。它能现,它能变,这真空观。
  我们看第一个,「真空观,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这把真、空两个字的定义说出来了。由此可知,念头,顾虑、忧虑,虑是念头,只要有念头都是假的。什么叫真?不是虚妄的念虑,有念即妄,无念即真,真心里头没有念。念头一起就迷了,所以念叫妄念。你看那个名词就用得很好,念头是妄,不是真的,真心没有念头。宗教里头,宗是禅宗,教是教下,宗门教下有说「真心离念」,没有念头的时候是真心,有念头的时候是妄心。那我们念头没有,什么念头也没有,是不是真心?不是的,为什么?你还是有念头,有什么念头?「我没有念头」,没有念头还有个念头,这还是妄心;连「没有念头」的那个念也没有,真心才现前。有个我没有念头了,没有念头是堕在无明里头,是没有念头,但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是真的没有念头,什么都知道,那个心像镜子一样,照见,大而宇宙,小而微尘,没有一样不明了,透视,那叫真没有念,这境界就现前了。
  所以有念是妄念,妄把真障碍住,你的明了,明没有,了也没有,明是大光明没有黑暗,了是样样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佛他要学?他不要学,你问他什么他都给你讲,他清楚,什么障碍都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你的本能,佛说了,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念,妄念就生起分别,分别就生起执著。这个虽然是有次第的,那个速度太快了,也可以说这三种东西,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念头才起,分别就起来,分别才起,执著就起了;也可以说是,一念它就圆满具足。一念,我们知道,这一念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这些生灭的是念念成形,形形有识,这叫不可思议的境界,你没办法想像,太微细了。所以你能够离开妄念才叫真,这真就太难了。这真是从真心上说的,能现能变上讲的。
  下面言空,非形碍色相曰空。形是物质,有形状的,有大小、有方圆、有长短、有形相,有形相它就有障碍,色相色法它有障碍。不是形碍色相,这叫空。这些形碍色相到底有没有?没有,它是幻色,它不是真的。形相,形相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梦幻泡影」。我们现在把这形相看作是真的,那是什么?是你的分别执著以为它是真的,其实它不是真的,这是什么?我们看错了。如果晓得所有一切形相都不是真的,你就不会执著它,你不执著它,见思烦恼就没有了;你不分别它,尘沙烦恼就没有了。所以佛教我们凡夫从哪里下手?放下,放下愈多、放下愈彻底,愈自在,为什么?跟你的自性愈来愈相近。《三字经》上的话很有味道,「性相近,习相远」,放下了跟性就相近,你不肯放下,那你跟自性愈来愈远。我们为什么不肯放下?就是以为这是真的,以为这个确实是我所拥有的,我所得到的,这错了。头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身见,认为身是我,不知道身是个幻相,身是假的。所以佛法的入门,大乘佛法入门从哪里入门?你三观功夫得力,知道身不是我。
  《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我是假的,人也是假的,森罗万象也不是真的,然后告诉你时间、空间也是假的。你看,「无我相」,我是假的,知道了,不执著;「无人相」,我是假的,人跟我一样也都是假的;「无众生相」,众生是森罗万象,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那就是属於众生;「寿者相」是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全没有,这就入门了。谁能证得?须陀洹就证得了。这可不是小乘须陀洹,小乘须陀洹没这个能力,大乘,不是小乘,四相空了入大乘之门。大乘之门是什么?叫不二法门,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真妄不二,不二可多!你才真正悟入整个宇宙是一心,是一体,不能分割,不能独立,它是一体,你才真正入了法界。《华严》末后一品叫「入法界品」,那入法界是谁?我们现在学的这一品经十住品,初住菩萨入法界了。所以《金刚经》讲的须陀洹可不是小乘,那是大乘,小乘到不了这个境界。四相空了,再向上提升,四见空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四见空是什么?四见空了是起心动念没有了,真清净,这才真正是到了真空观。
  它下面说,「故简情妄以显真性」。简是拣别,把情妄,情是烦恼障,妄是所知障,把这两种障碍都把它剔掉,也就是把它放下,真性就现前。所以你带著有情,就是你带著有烦恼,七情五欲,这情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叫七情;妄是外面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把这个放下,真性现前。真性在哪里?真妄不二,就在其中,只要你见到真性,烦恼就变成智慧,你那个七情五欲就变成智慧。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你才真正得到解脱,真正得大自在。
  我们用科学家一句话说,宇宙之间科学家肯定相信有许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突破。佛法用禅定,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空间维次就没有了。由此可知,空间维次从哪里来?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就是它造成障碍,障碍了自性。佛教给我们,我们慢慢放,没有能力一下放掉,一下放掉怎么样?上上根人,那不是普通人,我们慢慢来,先从最粗(粗细的粗),最粗的烦恼开始放。最粗的是什么?执著。分别比这个执著微细,起心动念更微细,尽可能的不要执著。佛、祖常常劝导我们初学,可以不执著的就不要执著,这是教给我们什么?就是执著也要慢慢放。先要放的是什么?可以不执著,真正要执著的还是要执著,为什么?凡夫!可以不分别的尽量不要分别,也就是古人所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最后怎么样?「少一事不如无事」。这个无事是什么?无事是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事情来了怎么样?事情来是智慧解决,不是烦恼,与烦恼不相干。智慧解决是根本一丝毫妨碍都没有,为什么?你没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譬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给人讲经说法,实在说,释迦当年在世开口就是讲经,你把它记录下来就是经典。对一个人他也说,对两个人他也说,对几千几万人也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所以他没有疲劳,没有厌倦。我们为什么会疲劳?我们讲经讲了几个钟点,累了,境随心转,我们身就会累。他根本没有个累的念头,没有起心动念,说而无说,一天说十几个钟点,一点不累,没说,说跟不说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说跟不说是二不是一,说不是不说,不说不是说,我们是对待,他没有对待,所以他永远不会疲劳,永远不会厌倦。这是什么力量?这是性德自然流露。
  佛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