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希尔伯特-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鼓励下,赫维茨的父亲从朋友那借来钱供儿子继续上学。后来赫维茨在菲 

力克斯·克莱因的门下获得了博士学位。 

     希尔伯特发现新老师的外表“谦恭、朴实”,而“他那双闪耀着聪慧和 


… Page 5…

快意的眼睛,就像是他精神的映照”。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很快就与赫维 

茨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每天下午“准五点”,三个人必定相会“去苹果树” 

下散步。这种学习方法对希尔伯特来说,要比钻在昏暗的教室或图书馆啃书 

本好了不知多少倍。 

     日复一日的“散步”中,他们全都埋头于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他 

们之间相互交换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研究体会,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 

他们以这种最悠然有趣的学习方式,考察着数学世界中的各个王国。赫维茨 

有着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经过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当然的领 

头人,并使其他两位心悦诚服。从那时起,他们之间就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亚历山大曾对人报怨说:“父王将会征服一切,再没有什么留给我们去 

攻克。”但是,希尔伯特他们没有亚历山大的担忧,因为: 

    数学这个世界是无穷无尽的。 



                           三、从博士到讲师 



    希尔伯特在大学度过了整整八个学期,走完了取得博士学位的必经之 

路,他开始考虑该选什么题目来做他的学位论文。起初,他想研究他喜欢的 

连分数的一种推广,但他的博士论文导师林德曼告诉他:很不幸雅可比早就 

得到了这种推广。林德曼建议他做个代数不变量理论中的问题,因为这个题 

目的难度对志愿投考博士学位的人来说是恰到好处,既难而又有希望解决。 

这个题目当时非常热门,希尔伯特在研究中选择了一条和一般人相信能引出 

结果的办法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的创造才能充分显示出他那别出心裁的证明 

道路。漂亮的工作成绩,使林德曼教授感到相当满意。 

    希尔伯特没有忘记将论文的抄件用快件寄给闵可夫斯基。他的父亲新近 

去世,此时他正在威斯巴登陪伴他的母亲。闵可夫斯基以极大的兴趣研读了 

他的论文,并在回信中高度赞扬了他的伙伴。 

     1884年12月11日,希尔伯特通过了口试,等待着他的最后考验是1885 

年2月7日,将在大学里最庄严的大厅里举行公开的晋级典礼仪式。届时, 

他必须面对两名正式指定的“对手”的质疑。 

    希尔伯特选来答辩的两个命题横跨了整个数学领地:第一个是关于用实 

验确定绝对电磁电阻的方法;第二个涉及到哲学。他以富有说服力的论证结 

束了答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希尔伯特已经迈出了他科学生涯的 

第一步,但仅仅是个哲学博士是没有资格给学生们讲课的,为了取得讲课资 

格,年轻的博士还得通过一种国家考试。 

     1885年5月,希尔怕特通过了考试。同年夏天,闵可夫斯基回到哥尼斯 

堡,取得了博士学位,紧接着他就参军服役去了。在大学晋级仪式上,闵可 

夫斯基的正式“对手”之一就是希尔伯特。 

     没有被召服兵役的希尔伯特为了弥补居住在小城市的不足,想去作一次 

学习旅行,赫维茨极力主张他去莱比锡找菲力克斯·克莱因。 

     当年克莱因虽然刚刚36岁,却已是数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23岁时, 

在埃尔兰根当上了正教授。在就职典礼上,他发表了数学史上称作埃尔兰根 

纲领的演讲——他大胆地建议,把许多不同的看起来毫无干系的几何,在群 

的概念下加以统一和分类。 

    希尔伯特选听了克莱因的课,还参加了一个讨论班。这些活动给他留下 


… Page 6…

了深刻的印象。克莱因也很器重希尔伯特——他仔细地保存了希尔伯特在讨 

论班上提出的报告。他后来还说过:“一听希尔伯特的报告,我就知道他是 

一个数学方面的后起之秀。” 

     在莱比锡,相当多的人跟希尔伯特一样对不变量理论感兴趣。在这里, 

希尔伯特很快成了莱比锡数学界内的一员,他结交了几位年轻的数学家—— 

乔治·皮克、爱德华·斯塔迪。本来克莱因特意力促斯塔迪和希尔伯特两位 

到南方的埃尔兰根去访问他的朋友保尔·果尔丹——当时公认的“不变量之 

王”。但由于某种原因,大概是希尔伯特不喜欢斯塔迪和他作伴,这趟远征 

并未成行。 

     1885年12月初,希尔伯特第一篇关于不变量的文章经克莱因提交给了 

科学院。 

     克莱因自己年轻时曾和他的朋友索弗斯·李相伴去巴黎旅行。两个人都 

学得了有关群论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他们的学术生涯中已经发挥了重大作 

用,所以克莱因总是试图把每个有培养前途的德国青年数学家送往巴黎。因 

为赫维茨也支持克莱因的忠告,所以在1886年3月的时候,希尔伯特便踏上 

了去巴黎的旅途。 

     在巴黎,希尔伯特不得不和那位很难相处的斯塔迪协力合作这次由克莱 

因建立的数学访问。因为斯塔迪也是按照克莱因的劝告,先期到了那里。 

     希尔伯特一安顿下来,就给克莱因写信。这封信证明他对这位教授非常 

之敬重。他首先极细心地打了一份草稿,措词适当而优美,然后用罗马手写 

体大字精心书写了一遍,而那时候他给赫维茨写信仍旧用的是歌德体,他遵 

照克莱因的教诲,和斯塔迪一起先后拜访了庞加莱、约当、埃尔米特等数学 

家。 

     埃尔米特知道他的年轻客人最关心不变量的课题,他就把他们的注意力 

引导到这个理论中最著名的,但仍悬而未决的问题上——“果丹尔问题”。 

这使得埃尔米特成了这些法国科学家中对希尔伯特最有吸引力的一位。 

     希尔伯特在巴黎一心扑在数学上,从不作观光旅行。他在走访和听课之 

余,用漂亮的书法编辑并抄写了他为取得讲师资格而写的论文,这件工作进 

展很顺利。6月底,在回哥尼斯堡的路上,希尔伯特特地到了哥廷根,向正 

在那里任教的克莱因汇报了在巴黎的情况。 

     1887年 7月,希尔伯特在哥尼斯堡顺利通过了获得讲师资格的学术考 

试。他对自己决定留在较偏僻的哥尼斯堡任教感到满意和欣慰,因为他可以 

在这里与赫维茨每天去“散步”。 

     人的一生中,20岁到30岁是最富于科学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对希尔伯 

特来说,人生差不多已经过了一半。 



                              四、果尔丹问题 



     希尔伯特果断地决定,作为一名讲师,他所选择的课目除了教育学生, 

也要教育自己。跟许多讲师不同,他还决定不教重复的课,同时,在每天去 

苹果林散步的那段时间,他和赫维茨为他们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系统地 

勘查”数学。 

     第一学期,只有选听他的不变量理论课的学生的数目达到了学校规定的 

开课标准。第二学期,他讲授了第一学期想开设而没能开的课:行列式论和 


… Page 7…

流体动力学。 

     1888年3月,他感到万事俱备,可以进行他期待已久的旅行了。他选好 

了旅行路线,使他能顺路访问21位杰出的数学家,其中有果尔丹、克莱因、 

许瓦尔茨、富克斯、赫尔姆霍斯、克隆尼克等。当然,他首先要去拜会的是 

埃尔兰根的“不变量之王”——果尔丹。 

     一段时期以来,希尔伯特已经熟悉了果尔丹问题;现在,他终于听到了 

果尔丹本人的讲述。他似乎体验到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新境界。这个问题 

唤起了他那几乎无法思议的完美想象力。 

     正如希尔伯特本人后来所列举的那样,一个重大的富有成效的数学问题 

应具备下述的每一个特点: 

     清晰性和易懂性 (“因为清楚、易于理解的问题能吸引人的兴趣。而复 

杂的问题使人望而却步”); 

     困难的(“这才能引诱我们去搞它”)而又不是完全无从下手解决的(“免 

得我们劳而无功”); 

     意义重大 (“在通向那隐藏着的真理的曲折路径上,它是一盏指路明 

灯”)。 

     果尔丹问题使他像着魔一般怎么也放不下手。在旅行访问结束之后,希 

尔伯特回到了哥尼斯堡,但他的思想却终日沉浸在这一问题中,甚至在他喜 

爱的舞会上也没有停止思考它。 

     9月6日,希尔伯特给哥廷根科学会的《通讯》寄去了一份短短的注记。 

在这篇注记中,他完全出人意料地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表明如何用统一 

的方法对任意个变数的代数形式建立起果尔丹定理。这个轰动世间的关于不 

变量系有限基存在性的证明,其基础是一条引理,即关于“模”的有限基的 

存在性。“模”是希尔伯特在研究克隆尼克的工作时得到的一个数学概念。 

这条引理如此简单,看起来极其平凡。而果尔丹的一般性定理又可以从它直 

接导出。这件工作是体现希尔伯特思想之精神实质的第一个例子。 

     即使完成了1890年的那些工作,果尔丹问题仍萦绕在他的心中。作为一 

名数学家,比起存在性证明来他还是更喜欢有一个实际的构造。在其后的两 

年间,他的工作开始发生了变化。代数构成的思想浇灌了他的心田。突然, 

在1892年,希尔伯特用他的结果结束了一直被人们讨论不休的不变量理论, 

整个理论的呼吸随之停止了。 

     随着希尔伯特超凡脱俗地拨开了果尔丹问题的迷雾,他开始认识了自 

己,也找到了他的研究方法——钻研单个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其 

意义将远远超出问题本身。可是,正当大家期望希尔伯特能来重整果尔丹这 

个学术领域,从而使它摆脱一筹莫展的局面时,却出现了人们无论如何意想 

不到的情况:希尔伯特不愿再为承担上述工作而花费时日了。最初引起他兴 

趣的问题被解决了,就意味着他自由了。他将坚决地离开它,迎着更深奥的 

课程前进。 

                                 五、转变 



     紧接着的3年间,希尔伯特在学术界的地位上升了,他做了大多数年轻 

人在这种年纪要做的一切事情:结婚、生孩子、接受重要的任命,他还做了 

一项决定,这项决定改变了他的生活进程。 

     在德国各大学中争夺学术职衔的竞争中,当了8年副教授的赫维茨接受 


… Page 8…

了苏黎世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正教授提名。虽然这意味着那日复一日的数学散 

步即将结束,但赫维茨的位置却为希尔伯特打开了希望之门。 

     1892年8月,教授会一致决议:由希尔伯特接任赫维茨副教授的职位。 

希尔伯特那经济拮据的讲师生活终于到了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