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唐春-第6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梦瑶一想,的确是这个理,于是点点头,也不再说话。

刘远自言自语道:“也不知皇上什么时候把禄东赞交与我,不过现在是时候去筹银子了。”

“相公。一百多万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准备如何筹银两?”

“要是长安城水泥路也像长洛高速那样收费就好了,别说区区一百多万两,就是再翻一番,也是肯定能筹出来,唉。”

“那肯定不行,无论怎么样。那路还是得让人走的,要是在长安城收费,那就是在长安百姓的脚底下收钱银,估计要出乱子的,那些谏官也会弹劾相公的。”崔梦瑶连忙劝说道。

“这一点我岂能不知,不过是说一句气话罢了”刘远很快一脸自信地说:“银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想办法,那肯定能行。”

崔梦瑶小声地问道:“那相公准备用什么办法,短时间筹得如此多的银子呢?”

“化缘、拍卖。”

“何为化缘,何为拍卖?”

“所谓化缘。自然就是请城中的王公大臣、名流上层、各行各业出钱出力,而所谓拍卖”刘远嘿嘿一笑:“就是找些名人名流。捐出一些物件,拍卖出来的银子,全部用作修路之用,你就等着看,热闹多着呢。”

一看到刘远面带笑容,眼却冒着金光的样子,相处久了的崔梦瑶知道,自家夫君又在为黄灿灿的金子冒坏水了。

崔梦瑶无言了,有意的岔开这个有些俗的话题,笑着问道:“相公,这扬州一去就是半年,妾身有些日子没有向爹爹问好了,你什么时候方便与妾身一起前往,顺便带一些扬州的土物产孝敬他老人家呢?”

“昨日碰到岳父大人,也约好今晚回去吃饭,要带什么,你看着办好了,其实你不提,我也准备跟你说这事的。”

“相公这般热衷,不会是准备上门化缘吧?”

刘远嘿嘿一笑,也不否认,伸了一个大拇指说:“夫人精明。”

……

华灯初上,作为天下第一士族,崔府一早就灯火通明,一如既往的璀璨,犹如崔氏现在的境况,皇权与士族正处于一个蜜月期,乘着大唐国富力强、欣欣向荣的这股东风,作为第一士族的清河崔氏,益发强大了,而今夜,比往日更是热闹了许多。

姑爷携同小姐回府。

大堂内大摆宴席,刘远、崔尚、崔敬一席,而崔梦瑶和府中的女眷又是一席。

一番客套、相互问候后,就开始吃酒、品菜,酒过三巡,味过五番,在崔尚的要求下,刘远只好耐起性子,把绵山寺遇袭之事一五一十又说了一遍,听得众人唏嘘不已,特别的崔敬,听闻到当时情况如此危险,虽说明知宝贝女儿没事,可还是吓得脸色发白,不时扭头看看爱女,看到崔梦瑶和一众女眷有说有笑,这才稍稍安心,本想责骂刘远几句,可是他还没开口,刘远一早就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还没说,就先把他的嘴堵上。

不仅骂不上,还得好生安慰了他几句。

“看来的确要多加小心方可”崔尚一脸正色地说:“现在两国交战,狗急跳墙,何况人呢?最近要多加小心方可,以免得让吐蕃人有可乘之机,特别是三弟,身为工部尚书,时常要巡视工程,要多带护卫,以保安全。”

“是,谢大哥关心,小弟会注意的了。”崔敬连忙感谢道。

崔尚扭头对刘远说:“侄女婿,听说皇上又给你出难题了?”

刘远苦笑着说:“可不是吗?皇上看到长洛高速的好处,不畏日晒、不惧雨淋,走人过马不扬尘,而长安的道路都是用黄土压实的,雨天泥泞、晴天扬尘,一天到晚都不得安宁,所以就找我商量此事。”

“皇上有些胡闹了”崔尚有些无奈地说:“一百多万两,一点好处也不给你,分明是强人所难,侄女婿你也是的,你是武将,保安卫国、沙场杀敌方是你的本份,怎么接受了这种任务,还立了军令状?小远啊,你经验未足,还得多锻炼啊。”

作为户部尚书,没人比崔尚更了解国库的情况,疏通黄河进行到最后关键阶段,这个可以不能停,免得前功尽弃、大明宫、西线作战,这两项就是两个无底洞,银子再多也不够花,就是皇上都带头削减宫中开销,共渡时艰,哪里有什么闲钱去办这种不是急在眼睫的事呢,现在君臣二人,天天为怎么增加收入伤透了脑筋,在国库不可能拨款的情况下,还给刘远诸多束缚,让他立下军令状,要是李二不是皇上,崔尚都想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厚道了,而刘远还太年轻,得多锻炼。

崔敬也在一旁倚老卖老地说:“听到没有,凡事要三思,三思而后行,多看少说,少说多做。”

刘远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让李二在单位上忽悠了一把,说出去丢人啊,可惜了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本来是想为这座华夏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名城作一点贡献的,没想到把自己也陷了进去,闻言只好谦虚地说:“伯父和岳父大人所言有理,晚辈回去后,一定吸取教训。”

“这个敢情好。”崔敬摸着自己的胡子,颇有成就地说。

说了这么多,是时候向在场的两位大财主化点“缘”了,刘远搓了搓手,一脸憨厚地说:“既然摊上了这事,还立了军令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还请伯父和岳父大人捐点银子,清河崔氏是天下士族之首,名下田庄物业无数,还望两位给天下人做一个表率。”

果然来了,崔尚和崔敬眼光一对视,相互无奈一笑。

“咳咳……”崔尚干咳二声,然后笑着说:“侄女婿做事,作为长辈的,岂有不支持之理,老夫与你岳父商量过了,清河崔氏捐三千两,而老夫和你岳父以个人的名义,各捐五百两,支持你做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什么?

堂堂清河崔氏,加上个人的捐款才四千两?这也在少了吧,刘远听闻,大感失望,小声地问道:“是黄金吗?”

刘远站着说话不腰痛,那正在喝酒润喉的崔尚一听,身体一个激灵,差点呛着了,有些狼狈地用丫环递上来毛巾擦完嘴后,没好气地说:“你这呆瓜,为官作府,哪个不是往自家里搬金弄银的,像你的意思,还要倒贴出去?”

兄弟啊,果然是不折不扣的兄弟,除了兴趣不同,崔尚爱官,而崔敬好女色,说到捐款,二人都是一脸苦色,就是说的话,也是一模一样的,有缘才能结为夫妻,看来做兄弟,也得有缘才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崔敬在一旁低着弄着酒杯不说话,而崔尚不等刘远开口,继续说道:“并非我们这些做长辈不支持,只是最近境况不太好,长洛高速一事,为了筹到现银,忍痛变卖了一些产业,还没缓过来,又购买了债券,秋实还没入仓,税赋亦未收取,现在用银短缺,心用余而力不足,若不是看着你是清河崔氏的女婿,这几千两银子还不想出呢。”

“是,是,伯父说得是,晚辈说话鲁莽了,请两位不要见怪”刘远不敢再把失望挂在脸上了,对二人笑着说:“其实除了捐银,晚辈还准备一个慈善事拍卖,请二位伯父也响应一下。”

出师不利啊,本以为以清河崔氏的实力,一下子丢个十万八万出来不是问题,最少也捐个三五万两,没想到费了这么多口舌,才弄了四千两,还是银子,刘远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不过他知做事不能莽撞,银子化得少了,马上又化起“物件”来。

第837章 筹备工作

“慈善拍卖?这是什么?”崔敬好奇地问道。

刘远解释道:“就是收集一些名人名流的物件,如一幅字、一锭宝墨、一件画作、一方古玉、大至珍宝古玩,小到针头线脑皆可,然后集中拍卖,卖拍得款项,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也就是修路之用。”

崔尚摸着胡子好奇地说:“若说珍奇古玩,还值不少银子,像针头线脑这些什物,要做何用?”

“伯父你可就不知了,寻常百姓对这些东西趋之若鹜,一些你们用不上又或不要的东西,在普通人眼里,那可是一件宝物,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沾了贵气的物件,买回去有利于增气运、保平安,拍卖本身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物件它本身的价值,像伯父和岳父大人出身清河崔氏,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又贵为尚书,简直贵不可言,两位捐出的物件,肯定备受追捧。”

在唐朝这种风气还没形成,到了后世,像那些名人用过的物件、明星用过的饰物等,一经拍卖,那价值可是几何倍数增长,就是古董珍玩,一件有了来头或背景,特别是有某个名人作炒作,那价值就会像火箭一样向上窜。

也许是那个“贵”字打动了崔敬,闻言高兴地说道:“嗯,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支持,理应支持,这样吧,我捐一块玉佩好了。”

崔敬说完,从腰间解下一块古玉,递给刘远。刘远接过一看,还不错,晶莹剔透,温润,一看就知是上品,玉的本质还有他的名气,估计卖个三五百两不是问题,真不愧是自家人。

“既然三弟这般慷慨,老夫也不甘人后,这样吧。我有一套酒具,越窑所出,也算是雅物,也就捐出去,慈善了吧。”崔尚也笑着响应道。

刘远闻言大喜,连忙谢过二人,就是几句话。一下子又多了上千两,总算没有浪费口水,如果算出场费的话,也算是天价了。

崔梦瑶半年没回崔府,在崔敬操办下,晚饭弄得非常丰盛,可是刘远却有点兴致索然,主要是理想和现实的距离相差太多了,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却是骨感的,眼中最大的金主。最后只淘了几千两银子,大失所望。

“相公,要不,我找我爹再要点,他出五百两,也太少了。”离开崔府,二人坐马车回府,崔梦瑶感到刘完有些心不在焉,温柔地劝道。

好在崔敬那老小子没在这里的听到,若不然,肯定又得捶着自己的胸口说什么“女儿是白眼狼,手往外拐”一类的话了。

看到娇妻这般体贴,刘远轻轻握住崔梦瑶那柔软的小手道:“不用,岳父大人目前也有困难,为夫可不愿看到你为了这点银子,和岳父大人有争执,这事你不用管了,我会想办法的。”

崔梦瑶担忧地说:“可是,一百多万两啊,这怎么筹,大伯父和爹爹看在一家人的份上,这才捐了几千两,恐怕到别家化缘,只怕是更为艰难。”

“不就是银子吗?”刘远突然咬着牙说:“他们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不勉强,梦瑶,你等着,到时我要他们拿着银子上门求我收下。”

“不会吧,拿银子上门,还得求你,相公,你没有喝醉了吧?”

“怎么,不信?”

崔梦瑶摇摇头说:“不信,你这牛皮可是吹大了啊。”

“那你等着。”刘远也不争辩,只是嘿嘿一笑。

半晌,崔梦瑶又好奇地问道:“相公,你到底有什么办法,让别人乖乖把银子送上门?”

“山人自有妙计,佛曰,不可说,说了就不灵验了。”

“哼”崔大小姐有些无趣地把头扭到另一边,不理会刘远了。

……

第二天一早,刘远第一个目的地就直奔长安报馆,自己口述要点,让龚胜捉笔操刀,准备有计划在长安报上大肆宣扬铺水泥路一事,先是讨论长路的路况,然后重点讲述黄土路的缺点,特别扬尘方面有什么危害等等,从而慢慢引出铺设水泥的好处还有必要性,刘远是长安报真正的幕后东家,自己的衣食父母,龚胜自然是连连点头,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募捐的方式等等,刘远对此极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