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尺寸要跟船身的宽度相当,大了有危险,小了力不足;船舵要跟船底取平, 

长一寸或短一寸,都会造成行驶时的困难。 

      《天工开物》的科学思想很先进,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强调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原则;重视见闻的实学精神;注意 

到数量的多寡对制成品质量的好坏有内在的联系。除《天工开物》外,宋应 

星在 《论气》、《谈天》这两部著作中,集中探索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也 

是他科学思想的体现。 

     在撰完 《天工开物》后的两三个月内,他写成了《论气》、《谈天》这 

两部自然哲学著作,对各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奥秘作了探讨,涉及到属于近 

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在探讨草木、土石、五金的 

物理化学性质时,已隐约流露出物质不灭的思想。 

     宋应星不仅对各种发声现象有详细的记述,而且探讨了发声的原理。他 

指出气是声音形成的物质基础。宋应星关于声音形成和传播的见解,有着朴 

素和直观的特征,从科学认识上看,有着科学上的合理因素。 

     作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内容十分丰富,图文并 

茂地记述了明末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成就,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更加突 

出。 

     在农业方面,记述了精耕细作、砒霜拌种、磷肥施用、甘庶育苗移秧、 

杂交培育蚕良种等先进技术。 

     把砒霜用来拌种子或蘸秧根,以防治鼠害和病虫害,这是中国农业技术 

的一大发明。宋应星首先把砒霜作农药这项发明正式记录下来。至于甘蔗育 

苗移秧的好处在于:节约蔗种,苗匀而壮,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这项传统 

技术至今仍在沿用着。 

     在纺织方面,宋应星记述了棉、麻、丝、皮、毛的来源和织造。其中轧 

花机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机械,在《天工开物》里有完整的轧花机结构 

图。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有一架清嘉庆、道光年间造的蜀锦机,结构跟《天 

工开物》所画明代的轧花机没有多大差别。 

     金属和合金冶炼是我国古代重要手工业,《天工开物》中有很大的篇幅 

反映这方面的成就。 

     煤不但是工业中的能源,而且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国虽有长 

期采煤用煤的悠久历史,但关于采煤技术的专门记载较少。《燔石》卷提供 

了这方面的可贵资料。宋应星依据煤的物理性状及用途,把煤分为明煤(相 

当于无烟煤)、碎煤(相当于烟煤)、末煤(相当于褐煤和泥煤)三种。在 

欧洲,法国人雷纽特于1837年才提出了与此相类似的分类法,采煤技术中两 

项最首要的井下掘煤的作业问题,即瓦斯通风与防止井塌,明代已有较为先 

进的技术措施作为解决的办法。对此宋应星亦如实记载。采煤时如果不排除 


… Page 39…

瓦斯,容易引起爆炸及中毒事故,用中间挖空的巨竹管插入把瓦斯排出地面, 

显然是简便有效的方法。中国人在17世纪解决的问题,欧洲人在18世纪尚 

未找到妥善的瓦斯通风办法。井下设“支板”,是一项防止井塌的重要安全 

措施。“支板”即巷道支护装置,这不仅可更多地采掘煤,而且可使井下工 

作时有安全的保障。宋应星对先用竹筒把瓦斯排空,然后,进行巷道支护才 

能挖掘的采煤技术,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表明明代采煤技术在世界上所处 

的领先地位。 

     在武器制造方面,宋应星记述了半自动爆炸水雷“混江龙”,以及边转 

边爆炸的守城武器“万人敌”等。在航运方面,记述了我国最早采用的一种 

航行操纵工具——偏披水板 (船翼),还总结了我国古代舵工创造的逆风行 

船的经验,并提出了舵和帆的力学原理问题。 

     在轻工、化工方面,记述了油脂、冰糖、井盐、天然气、造纸、染料、 

银朱、炭黑、铅丹、胡粉等我国许多传统名产品的先进生产工艺。 

     宋应星一生的科学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遍的自然现象的一般认 

识和作理论上的概括,一是对当时各种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的经验总结。这 

两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在经验总结中常常有理性的升华,不过,作为一个中 

世纪末期的科学家,宋应星也有它的局限性。 

     他采用了一些无稽之谈,如谈珍珠是海里的神奇生物,吸取月亮精华产 

生的宝贝。《天工开物》的记述也有不够全面之处,遗漏了土木建筑、水利 

工程、园林等,《舟车》卷的记载也不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这可能 

与他提倡重视农业,轻视奢侈品生产的指导原则有关。因为如果记载上述内 

容,就不能不记帝陵皇宫的营造、漕运的开通、皇家园林的修建,而这都是 

劳民伤财的,是为统治者荒淫享乐服务的,他不记载这些与普通百姓生计无 

直接关系的工程技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 《天工开物》确实是 

当时综合技术书籍的代表,是了解中国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状况的重要历史文 

献。 

      《天工开物》产生过广泛而深邃的影响,曾为同时代人与后世学者广泛 

加以引用。方以智与宋应星是同时代人,他在写《物理小识》时就参考了《天 

工开物》。 

     从清康熙到清末光绪的一个多世纪中,《天工开物》不断被一些著作所 

引用。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张廷玉主编的《授时通考》,这两 

部清初官修的大型百科全书与农书汇编,大量地引用了《天工开物》的文字 

和插图。此后吴其睿著的 《滇南矿产图略》和《植物名实图考》,刘岳云著 

的《格物中法》、岑毓英等编修的《云南通志》、卫杰著的《蚕桑萃编》等 

书,都对《天工开物》内容有大量的引述。 

      《天工开物》一直到近代都有较大影响,五四运动以后,科学思潮高涨, 

一些接受近代科学熏陶的学者如丁文江、章鸿钊等人,开始注意到《天工开 

物》的重要性。仅在本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天工开物》就刊行了6 

次。丁文江是本世纪中注意收集宋应星事迹材料和作专门研究的第一人,从 

此不为人们广泛注意的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建国以后,对宋应星的研究更加深入,除又有两种新版本的《天工开物》出 

版外,又出版了潘吉星撰写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1987年,国内学者齐 

集宋应星的家乡江西奉新县,召开了“宋应星诞生四百周年纪念”学术讨论 

会。 


… Page 40…

    在国际影响方面, 《天工开物》首先流传到日本。在江户时代,日本的 

一些学术界人士竞相传阅或传抄该书。1711年,大阪出版了《天工开物》, 

这是第一个外国刻本。整个德川时代读过这部书的人是很多的,特别是关于 

技术方面,成为一般学者们的优秀参考书。其影响波及到日本的思想界。在 

十八世纪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兴起了“开物之学”。一些学者认为这 

种技术观是受了《天工开物》的影响。1952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 

所的学者们,把《天工开物》全文译成现代日本语,并加译注、校注及标点, 

附中文原文。1969年,该书又发行增订第二版。 

     除了日本之外,欧洲也受到影响,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代表作,《天工 

开物》早在18世纪时就流传到了欧洲。19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家儒莲把 

 《丹青》卷中的银朱和制墨,《五金》卷中的制铜,《乃服》卷中的蚕桑, 

 《杀青》卷中的造竹纸等部分译成法文发表。他的译文有的还从法文再转译 

成英、德、意大利、俄等多种文字,在欧洲学术界受到相当的重视。这是因 

为宋应星所介绍的养蚕、造纸、制墨、制造铜合金和银朱的技术经验,是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在生产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结晶,并经实践证明行 

之有效。而这些经验总结对欧洲当时正在探索制造铜合金、防止蚕病侵害等 

所作的努力,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欧洲人在技术上首次用竹纤维造纸,也 

是受《天工开物》启发的,在1875年鲁特利奇写了一个讨论用竹为原料造纸 

的小册子。儒莲在1869年,又以《中华帝国工业之今昔》为题,把《天工开 

物》中的 《作咸》、《陶埏》、《冶铸》、《锤锻》、《燔石》、《杀青》、 

 《五金》、《丹青》等卷摘译成法文,并按清代资料与商毕昂的科学考订作 

了注释,还收录了一些插图,在巴黎出版。这使欧美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天 

工开物》的面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读过儒莲的译本时,称之为“权威著 

作”。英国化学家梅洛、俄国植物学家贝勒,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过《天 

工开物》的内容。本世纪以来,《天工开物》继续受各国学者的重视。1964 

年德国学者蒂洛将该书前四卷《乃粒》、《乃服》、《彰施》及《粹精》译 

成德文并加注释,在柏林以此作为博士论文的题材。196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 

大学的任以都博士以明版涂伯聚刊《天工开物》为底本,参考其他中、外文 

版本,将该书全文译成了英文,并加了译注,在伦敦和宾夕法尼亚两地同时 

出版。这是《天工开物》的第一个欧洲全译本。 

    宋应星生活的时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大, 

分工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都比以前进步,达到了新的水平。宋应星是个 

注重实际知识的学者。他重视了解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状况,强调对客观 

事物认真观察和仔细调查。他从当时的经济活动中获得了广博的学识。明朝 

末年的政治极端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作为一个比较有远见的封建官僚, 

他看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人民的疾苦,对统治阶级 

的残酷剥削和腐朽无能非常不满。他曾揭露封建政府的某些弊端,主张实行 

改革,因此他很注意探讨一些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问题,总结对发展社会 

经济有利的科技知识和生产经验。这一切使他后来所写的科技著作,具备了 

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切合实际的特色。 

      《天工开物》问世到现在已经300多年了,现代科学技术比那时候有了 

飞跃的发展,而宋应星的这部不朽著作,却永远留存在世界的知识宝库之中。 

凡是要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没有不引用此书的,而且都给予高度的评 

价。今天,我们应该为有宋应星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的巨著《天工开物》 


… Page 41…

而感到自豪。 


… Page 4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