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女谈往录-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没在乐寿堂住过,没伺候过老太后,就不知道乐寿堂怎样回事,容我细细跟您说。

  “我不说什么零碎,先从环境和天气说起。谁都知道,一过清明节,北京的天气就逐渐暖和起来了。随着天气的变暖,各式各样的昆虫也都旺盛起来。到五月节,天也显得长了,黄昏是最好游玩的时间,可洋槐树花开,白蛉子来,白蛉子是比小米粒稍大些的小白蛾子,被它叮上一口,奇痒,会起大包的。再说颐和园四周全是水洼洼,种的是稻子,颐和园的后山更是野草丛生,白天蠓虫子、小咬、瞎虻到处有,夜晚扑灯蛾、蚊子乱飞。天气越是晴朗,人越是应该玩的时候,虫子越多,‘五月十五伸嘴儿,八月十五伸腿儿’,直到八月节,虫子才收敛点。再说高脚花斑的蚊子,有毒,专在白天叮人。在这个时候,不想办法把老太后保护起来,那不等于大逆不敬吗?如果那样我们一群伺候人的也随着全高升了,都成了曾国藩啦——曾国藩长了一身癞,整日的手不停搔。一旦我们被叮了一身包,整天手不停地抓,那成什么体统!

  “老太后对这些事是深有感受的。也是在颐和园的一天傍晚,不知看什么高士的一幅画,我根本不懂,画是挂在墙上的。画上有一个秀才式的人物,背倚在船上,横吹一支笛子。小船漂浮在水面上,船后一片疏散的荷花,头顶上一轮明月,岸边有两棵老柳树。我刚给老太后敬上一袋烟,在一旁侍立着。老太后心神悠闲地看着画,看着看着,嘴角上笑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是个活人,早让蚊子叮跑了。’我在一旁只好拾笑。老太后是最讲究实际的,不赞成这种玄虚的意境。

  “避蚊虫最好的办法是给老太后搭天棚。

  “乐寿堂的天棚不同于北京一般大宅门的。北京大宅门讲究‘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死玩意,活东西,都是摆阔气,壮门面,讲样子的。乐寿堂可不行,伺候老太后要实实在在的,猫盖屎的事绝对办不到。

  “具体地说,给老太后寝殿搭天棚,目的是做成一个大蚊帐,把宫殿罩起来。而这蚊帐是非常的大,包括整个乐寿堂。对天棚的要求也必须是严丝合缝,不许有一点空隙往里飞蚊子钻蠓虫。

  “前边我说的天下一绝,就是指棚匠搭天棚说的。北京的棚匠出奇的巧。巧到通神的地步。只要你能画出样子,他们就能扎出来,这俗名彩活。庭院里一草一木不许移动,更不许挖坑动土,把沙篙(桅竿)往方砖地上一戳,用绳子一捆,全凭各方面的拉力,就把天棚搭起来了。不许用一尺铁丝,也不许用一根钉子。搭成起脊的天棚,飞檐鸱尾,跟正式宫殿一样。四面有通风进阳光的窗子,窗子里有像浏阳粗夏布似的窗纱,窗子根据晨昏晴雨不同的风向,可以随意地开阖。不管刮旋风还是下暴雨,天棚安然不动,不许进一星水点儿。四面都有泄水的垅沟,包括乐寿堂正殿在内。最出奇的是天棚和乐寿堂接榫的地方,好像天棚伸出长舌头一样,伸在乐寿堂的殿廊底下,把乐寿堂的雨水全接住,顺着天棚的垅沟宣泄在外面,更重要的是把乐寿堂和天棚之间的缝隙全堵死,蚊子、蠓虫绝对进不来,保证老太后舒舒服服地过一个夏天。这种搭棚和光绪大婚前因贞度门失火后焚烧太和门,彩扎起来的太和门不同。那是应急,这是燕居,要由五月初到八月底,朝夕都在这天棚里,不精致实用是绝对不行的。屋里的陈设,有宝座,宝座后有八字屏风。前面也有炉、瓶等一切陈设供奉。旁边有矮榻,榻上有倚枕,即迎手,榻下有矮脚凳。总之,这里的一切据老太监们说,和养心殿一样(我们是不许去养心殿的)。记得很清楚,每年五月节吃粽子的时候,天棚已经搭好了。




'上一页''下一页'
玉堂春富贵(2)



  “早晨起来第一个进宫门的数不上梳头刘了,而是一个老太监领着个小太监,小太监担着两只鹦鹉蹒跚地走来。他们像钟表一样,到什么时辰干什么活,一丝也不乱。可怜的老太监,已经过了五月节了,上身穿的已很单薄了,可下身还是鼓鼓囊囊的。据说他们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多有淋尿的病,腰里不论冬夏,要围着大手巾,越到年老越厉害。我最初不明白,以后才知道。最明显的是膝盖上的护膝,常年缝在裤筒里,到了夏天显露得最清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有跪在地上的可能,不论什么地方,假山石上,沙岸旁边,该跪一定要跪,丝毫不能犹豫,所以裤筒里要常年缝着护膝。这就是当上差的难处。阔太监秋冬的裤筒子要用最好的皮子。李莲英用金丝猴皮作裤里子,又柔软又轻松又治关节疼痛。——老太监穿着臃肿的裤子缓慢地走着。他们脑子里都有一个表,不管多慢但特别准,当的差事要准时做到。他们由东边台阶上来,须要走多少步,办完差事由西边台阶下去,须要走多少步,差不多心里都有数。他们就这样面带微笑,向前躬着身子,有条不紊地伺候着老太后。小太监把两只五彩的鹦鹉送来后,挂在天棚的正门里,它俩的嘎嘎的呼声夹杂着‘老佛爷吉祥’、‘老佛爷万寿’的叫声,冲破了乐寿堂寂静的早晨,哄得老太后高兴,大家也图个顺当。清早起来谁不求个吉利呢!

  “有了天棚以后,老太后的活动就在天棚里,除解溲、洗澡、洗脚、睡觉以外,经常不进屋里。前面说过,老太后是不愿意闻吃完饭的菜味,所以膳桌摆在东南角上。这里比储秀宫宽敞多了,老太后爱豁亮,正遂他老人家的心愿。

  “送水的、送点心的在台阶上来下去,鞠躬似地走着,人渐渐多了起来。吃过早膳后,老太后照例出来遛弯儿。经常在乐寿堂外台阶下观赏一群鸽子。老太后对花鸟虫鱼、古玩玉器都爱,兴趣是多方面的,对鸽子也十分爱好。皇家的园林讲究有珍禽异兽,鸽子也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都门豢鸽形成一股风气,各王侯府第,都是几棚几棚的养,每棚百十只。聘有专门饲养人。他们争奇斗胜,因为鸽子打架斗殴,以致殴伤人的事时有发生。但最好的鸽子要数颐和园,颐和园养鸽子的太监也是师徒相传。他们最绝的是能给鸽子相面,选择雌雄鸽子配成对,能够把它们的后代的变化,直下看七到八世,预言到第几代能出好鸽子。明明看来是一只俊俏的好鸽子,他们用手一托,一拨头颈,一看眼神,便说这只鸽子没出息,孵不出好种来,它的祖先哪一代不好。判断非常准确。老太后就专养着这样一群人。

  “鸽子是恋巢的鸟。为了让珍奇的品种多生蛋又不孵雏,专供老太后玩乐,把它们生的蛋交给别的鸽子孵和喂。这叫给鸽子顾老妈子(保姆)。老太后最喜欢的是十几对墨环和十多对紫环。那真是无价宝,浑身都是白的,只是脖子上套一道项链,墨环套黑的,紫环套紫的。环到了胸部突然扩大起来,这叫带兜肚,兜肚上面带有亮光,紫红色,一闪一闪的,这叫带闪。短红嘴,砂眼,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活像贵妇人,真讨人喜欢。更有一种叫玉环,浑身乌黑,只是颈上带一道白圈,尤其珍贵,据说很难孵出纯的品种来。还有一种叫喜鹊白,身上像喜鹊的白肚子似的雪白色,头顶端端正正的长着荷包凤头,两支翅膀左七根右八根,油黑油黑的翎,真是黑白分明,加上红嘴、高粱眼,特别显眼。还有一种银灰色的小鸽子,俗称小灰,据说是山海关总兵进贡的,打出水声来(行话把鸽子叫的声音叫打水声),像一串银铃铛似的,非常好听。

  “它们吃高贵的饲料:精稻米、绿豆、黑豆、带壳高粱,另外还有宫廷不外传的秘方,时常喂绿茶叶、甜瓜籽。据养鸟的人说,甜瓜籽是鸟的接骨丹。老太后遛弯的时候,碰见小动物总是要跟它们玩一会儿。这是多么随心如意地享受人间清福的事呀!我们侍候老太后时间长了,也渐渐地明白这些花鸟的事。这全是老太后平日零碎地说,我们也零碎地记下来的。老太后从来不跟小牲口发脾气,这可以说是老太后的性格,和隆裕决不一样,隆裕主子专拿猫狗和底下人撒气。她养猫没有过半年的,也就可以知道她的脾气了。

  “您不嫌我口罗嗦,我还要往下深说一步。就拿老太后喜欢鸽子这一件事来说,不知道有多少人为鸽子当差。天上飞的有鸦虎子(雀鹰子),地下跑的有黄皮子(即黄鼬,东北俗称黄皮子),这都是鸽子的致命对头。最讨厌的是鸦虎子,它不在天上飞,专在树林子深处藏。当鸽子飞起来的时候,它也跟着飞起,比鸽子飞得低,在鸽子底下打旋,鸽子怕它,于是往高处飞,鸦虎子一旋一旋地往上飞,鸽子也一旋一旋地往高处旋。飞到高空的时候,鸽子没有它飞得快,力气也没它大,就被它抓获了。它眼睛非常尖,专拣肥的吃。养鸽子的人最恨它。还有颐和园四外有好多野鸽子,掺在老太后的鸽子群里骗吃骗喝。这些都在必须铲除之列。

  “好在这些事丝毫也难不倒八旗子弟。过去皇上还专养着一帮八旗子弟陪自己玩乐。这群人上树能掏鸟,下水会摸鱼,放鹰走马,玩鸟斗鹌鹑,无所不干,也无所不能。这个衙门叫上虞处(上虞是古代管理园囿的官),叫白了叫粘竿处。现在老太后当朝,粘竿处不吃香了,好多人转入了护军。在颐和园里也正是这些人显本事的地方,拿着弩弓子,在园子边围着树转悠。这也算是他们一份正经差事。




'上一页''下一页'
玉堂春富贵(3)



  “我仅仅举出一件事来说,其他像卖红虫子、卖地蚕、卖僵蚕、卖玉米虫、卖蛆、卖各种鸟(包括鸟雏和鸟卵),入夏以后卖金钟、油葫芦、蛐蛐等等,围着颐和园东门、北门,随时都有,都是赚颐和园的钱。我不说这些闲篇了,但这些都是围绕老太后一个人的生活而产生的。我还是说老太后的燕居吧。

  “入夏以后,天渐渐地长了。宫廷里晚膳又比较早,进晚膳差不多在太阳没落以前。吃过晚膳以后,就是宵夜的时间了,时常传几个老太监给老太后说书。宫廷里专养着十几个老太监,预备说书给慈宁宫里的太妃们解闷的,现在有的也跟着太后到颐和园里来了。与其说老太监说书,不如说老太后评书,一段书没说完,老太后就评论起来了。老太后听前汉时,说吕后太糊涂,大将们都是刘邦的人,封很多姓吕的当王有什么用处。听到隋唐那一段时,老太后喜欢程咬金,说他忠心耿耿,大事不糊涂。记得最清楚的是,说到刘邦被项羽打败时,被追得直跑,他嫌车跑得慢,把自己的闺女推下车去,随从的人把她抱上车,刘邦又推下去时,老太后夸刘邦是个英雄,是条硬汉子。我记不得太多了,一来我没知识,二来时间长,记忆模糊了。

  “最惹人注意的是李莲英带着小太监担着两笼子鸟来了。这鸟叫蓝靛颏,是鸟里最爱叫,也是嘴最巧的一种。把笼子罩(担鸟的时候必须把笼子用布罩罩上,免得鸟乱飞,保留鸟的精神)打开,一小会儿,蓝靛颏就开始叫了。学黎鸟叫,学蝈蝈叫,学纺织娘叫,学油葫芦叫,学蛐蛐叫。这种鸟很特别,别的鸟太阳一下山,就把眼一眯,预备睡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