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学生的男老师-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贩子,坑害顾客,他们卖了菜,也卖了灵魂。”
    袁芳说:“是的,在市场上,我悟出了许多东西。比如秤吧,世上的一切都可用秤来衡量。有形的东西可以用有形的秤来称,无形的东西可以用无形的秤来称,人心不就是一杆秤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就是因为在价值的天平上放错了砝码。在市场上,有些奸商在秤上做文章,卖东西总是缺斤少两,他们的良心也是缺斤少两的。”
    赵电听后不禁一惊,说:“袁芳,你真不愧是我的学生,我为你自豪!人家说头发长见识短,那是偏见!你的披肩发很长,但你的见识更长!你的见识要比你的披肩发长二十倍!”赵电边说边做个手势。
    到家后,赵电就开始做菜。赵电告诉袁芳:“今天我买了西红柿、甜菜、苦瓜、辣椒、咸鱼,酸甜苦辣咸五道菜我给起个总名叫生活,做好后,我俩共同品尝‘生活’。”
    袁芳洗菜,赵电炒菜,一时间厨房里油烟弥漫。
    袁芳说:“难受死了!”
    赵电说:“这就叫生活气息,只有受到这种气息的熏陶,你才懂得什么叫生活。”
    赵电还说:“袁芳,你别小瞧炒菜,它可是一种艺术。烹饪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火候,放盐要把握住分寸,做任何事不都有个火候与分寸的问题吗?商代伊尹以烹调论治国得到汤王的重用,老子说:治大国若小烹。治国是一种艺术,烹饪也是艺术,艺术无大小之分,只有高下之别。”
    赵电和袁芳忙活了一个小时,才把饭菜做好。
    吃菜时,赵电提议:“各味菜都要吃,不可有偏爱。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五味俱全。”
    赵电扒了几口饭,又说:
    “学习不能偏食。有些知识苦味,有些知识甜味,有些知识酸,有些知识辣,有些知识香,也有的咸。不管它什么味,我们都应吸收。”
    袁芳点点头。
    赵电扒了几口饭,再说:“看文学作品也不可偏食,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滋味。《红楼梦》有橄榄味,《聊斋志异》有甘蔗味,《水浒传》有黄梨味,《西游记》有石榴味,《三国演义》有橘子味,《史记》有葡萄味。尽管味道不同,但都应品尝品尝,不能专挑合自己口味的去看。”
    袁芳点点头。
    赵电扒了两口饭,接着说:“交友也不可太偏窄。有的人苦味,有的人辣味,有的人腥味,有的人酸味,有人甜味,有人咸味,有人臭味。除了臭味之人不可交外,其余各味之人皆可与之交往。”
    袁芳提醒赵电:“赵老师,饭冷了,快吃饭吧。”
    赵电这才把碗里的饭扒完。
    饭毕,袁芳说:“赵老师,这顿饭,我不仅肚子吃得饱饱的,脑子也吃得饱饱的,我不仅得到了物质食粮,也得到了精神食粮。今天我不光是在品尝菜,更是在品尝你这个人。我觉得你的味道很丰富。”
    赵电听了袁芳的话,感到不好意思,自觉惭愧,说:“袁芳,你可不能夸我,我的确有点味道,那是苦味和酸味,这是生活给予我的两种味道。我是从苦路上走过来的人,当然有苦味。我是一介书生,当然有酸气,比西红柿酸多了。”
    “你别说,我就喜欢吃西红柿,只有你和西红柿合我的口味。”袁芳笑着说。
    赵电也笑笑:“谢谢你把我和西红柿并列在一起。”
第六十一章
    赵电前天就感到身体不舒服,四肢酸软,头晕眼花,高烧39度,不思饮食。今天,赵电和别的老师调了课,就没去上课了。细心的袁芳担心赵电是不是生病了,就到赵电的房中看看。
    赵电的门虚掩着,袁芳先敲敲门,赵电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请进。”
    袁芳连忙进来,看到赵电果然卧病在床,就走到床边,握着赵电的手,心疼地问:“哎吆,你怎么生病了?什么时候病的?”
    赵电面带微笑,说:“前天。”
    “前天就生病啦!怎么不给我带个信?”
    “我怕影响你学习。”
    袁芳用手摸摸赵电的额头,关切地问:“烧不烧?”
    “昨天烧得比较厉害,现在好些了。”
    “现在感觉怎么样?”
    “现在好多了,没什么。”其实赵电仍然乏力、难受。
    “你等着啊,我出去一下,马上就来!”袁芳急忙出去了,赵电也不知道她去干什么。
    很快,只见袁芳拎着一包东西回来了。
    赵电责备她:“干吗要买东西?你是个学生,哪有钱啊?”
    袁芳说:“没什么,就几瓶牛奶和芒果汁。”
    袁芳给赵电泡了一杯牛奶,拿来洗脸巾给他擦擦脸。
    赵电有气无力地说:“袁芳,你扶我一下,我想坐起来。”
    袁芳扶他坐着,赵电的头部还有点昏沉,但他强打精神,好让袁芳放心些。
    “袁芳,人在生病时,就会想到自己最亲的人。我在病床上,除了想父母,就是想你了。”
    这时,赵电看到袁芳的眼圈红了。
    赵电说,“人也只有在生病时,才感到健康的宝贵。”
    袁芳说:“我爸爸也经常告诉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要珍惜自己,珍爱生命,要有强烈的健康意识。”
    赵电又说:“袁芳,生病期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在世上,应对他人、对社会常怀一份感激的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一个人,受之于人的太多,出于自己的太少。比如我这次生病,当医生用药给我治病时,我就想,如果没有历史上那么多医学家发明了药,病人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啊,我们能不对历史上的那些医学家心存感激吗?尽管那些医学家我们没见过,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赵电说完这些话,已感到很乏力,袁芳忙用手轻轻拍着他的身子,然后又打开一瓶芒果汁,让赵电喝。赵电也让她喝一瓶,袁芳死活不肯。
    袁芳说:“我放音乐给你听。”
    赵电点点头,说:“好吧,但声音不要大。”袁芳放克来德曼的钢琴曲该赵电听,她知道赵电爱听这个。
    听着优美的钢琴曲,赵电感到舒服多了。
    袁芳说:“赵老师,想听故事吗?我来讲两个故事给你听听,有兴趣吗?”
    “那很好啊。”赵电说。
    “我给你讲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法国,都是说能治病的泉水。”袁芳说。
    袁芳挪了一下身子,坐到赵电的床头旁,说:
    “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中有一个小镇,叫劳第斯。小镇附近布满岩洞,其中一个岩洞后有一道泉水,飞流溅珠,终年不息。因为这道泉水能治愈许多不治之病,所以被人们誉为圣泉。
    有个意大利青年,名叫密查利。21岁时,他左腿被诊断患了一种罕见的癌症,无药可医。有一年,他在母亲的陪伴下,经过艰难的旅程,到达劳第斯,他第二天便去圣泉沐浴。他只在水中浸泡了几个小时,就产生了从病榻上起身行走的欲望,而且果真能拖着那条打着石膏的左腿走路了。后来,他的身体完全康复。”
    袁芳摇摇赵电的手,说:“这就是第一个故事。”又说:“如果中国也有这样的圣泉,我一定带你去沐浴。”
    赵电说:“中国有,它就是安徽的圣泉啤酒。”
第六十二章
    “再给你讲第二个故事。”袁芳说,“还是在法国的比利牛斯山区,有个名叫阿尔勒的小镇,镇子里有个教堂,里面摆放着一口石棺。这口石棺有1500多年历史,是用大理石精雕制成。据说,这口石棺是古代一个修士的灵柩。奇怪的是,这口石棺长年盛满了清泉一样的水,但没有人知道,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当地人把石棺里的水称为圣水。
    每年的7月30日,教堂里的修士们才把石棺打开,向人们分发圣水。这圣水有一种特别神奇的力量,可以医治很多种疾病,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关于这圣水的来源,有一种传说,是说公元760年,罗马来了两个人,他们是波斯国的亲王,后来成了基督教的忠实信徒。他们来到阿尔勒镇,还带来一样圣物,就放在了教堂的石棺里,从那以后,石棺里就开始出现圣水。”
    说到这儿,袁芳停了。赵电问:“完了吗?”
    袁芳说:“完了。”
    袁芳把两处圣泉的故事讲完了,赵电听后十分高兴。
    赵电想:“袁芳,你那美妙的话语,听起来就像一股圣泉在我耳边流淌,真的。”
    袁芳腼腆的笑笑。
    赵电说:“圣泉不止是比利牛斯山才有,最神奇的圣泉其实在人的心里。希望你我的的心里也有一股圣泉在流淌。”
    袁芳点点头。
    音乐的确很神奇,听了一会钢琴曲,赵电感觉舒服了很多。乐曲如一股圣泉流进他的心田,缓解了他的病情,无怪乎现在流行音乐疗法。
    赵电告诉袁芳:“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袁芳听后十分高兴,她说:“赵老师,说实话,有时候我真的希望你生病,因为我从你那里得到了许多,而我一直没机会报答,只有在你生病时,我才有机会照顾你,为你做事。哪怕是累得大汗淋漓,我也感到幸福。”
    赵电十分感激袁芳的那一片真情。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真情最可贵,真情最难寻。
    赵电说:“袁芳,在你毕业后,我想带你去两个地方:一是峨眉山,一是湖南洞口县。峨眉山有峨眉佛光,又叫金顶祥光。来到那里的人,都以被佛光笼罩过而自豪。我希望我们俩也会被佛光笼罩,受佛祖保佑。”
    “为什么要去洞口现呢?”袁芳问。
    赵电说:“因为那里有一处罕见的香地。这快香地不断地喷射出一种奇特的香味。而且一年四季都有香气。香气还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早晨露水未干是特别香,正午微微香,黄昏时香味又变浓。我想带你到那里,去接受那神秘香气的熏陶。”
    袁芳高兴地说:“那太浪漫了。到那时,我们俩既受峨眉佛光的笼罩,又沾上湖南洞口的神香,我们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人。”
    袁芳很勤快,她把赵电房子里的家具都擦洗了一遍,还替他充了几瓶开水。
第六十三章
    晚上,赵电要去给袁芳上辅导课。他以一身干净崭新的穿戴,意气风发地走进106,袁芳热情地招呼:“晚上好!”
    “晚上好!”赵电点点头。
    黄阿姨热情地问:“赵老师,晚饭吃了吗?”
    “吃过了。”
    黄阿姨给赵电泡了一杯茶,就到里屋“垂帘听政”去了――她在卧室监听赵电讲课。
    袁芳拿出一支蜡烛点燃,说:“上次我写了一篇关于‘燃烧’的作文,人们都说老师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蜡烛魂就是师魂。所以我今晚特自点上一支蜡烛,以表达对你的敬意。”
    听了袁芳的话,赵电很感动,也很满意,因为袁芳口口声声称他为老师,这样黄阿姨就不会怀疑他们有别的关系了。
    赵电说:“谢谢!由蜡烛我想起了一首歌,叫《烛光里的妈妈》,你会唱吗?”
    “会唱!”
    “能不能唱给我听听?”
    “好的。”
    袁芳站起来,深情地唱着,很甜很感人。唱完,赵电连声说好。
    ――要知道,这一环节是赵电刻意安排的,纯粹是讨好黄阿姨的。想必黄阿姨听到自己的女儿唱《烛光里的妈妈》一定会高兴的。
    “袁芳,我由蜡烛又想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