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雅琴小故事大道理白金纪念版 (全-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暂时存留下来。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为人骁勇善战,屡屡立下战功,驻节燕京,是建文帝最大的威胁,最为建文帝嫉恨。建文帝方面派官员去燕京,直接行使军政大权,一方面又将燕王府的长史葛诚收买过来,埋伏在朱棣的身边,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朱棣感到形势危急,灵机一动就装起病来。
  建文帝乍一听说此消息有些不相信,就命派在燕京的官员前去探听虚实。当时,正逢盛夏天气,酷暑难熬,只见朱棣穿着皮袄,围炉而坐,浑身直打寒战,还直喊天气太冷。派去的人见此情景,认为他确实有病,但燕王心腹葛诚已被收买,则密报朝廷,说燕王病得十分可疑,估计是为了蒙蔽朝廷,应立即采取行动。建文帝就密令燕京守城副将捉拿朱棣押至金陵。
  张信在金陵时原是朱棣密友,两人志趣相投,还受过朱棣很多恩惠。他不忍朱棣受害,便去告密。朱棣仍是装得病势严重,不肯说话,张信着急地说:“我冒着灭门之罪来实情相告,你难道还不相信我吗?”朱棣这才翻身起床,和张信计议应付之策。
  因为当时燕京的军政大权已掌握在两位朝廷大臣手中,当务之急,必须消除这两个人。朱棣就诡称,自己即将赴京请罪,燕王府的官吏也悉数看管起来,请这两位朝廷大臣来府中捉拿法办。那二人不知是计,就来到燕王府,当即被朱棣布下的伏兵逮捕,同时朱棣又将燕王府的内奸葛诚也一起捉了起来。
  其实朱棣早先已用了谋士姚广孝的计策,在后花园秘密地训练了一支精兵。这时,他率领了这支精兵,发起了反攻。由于守将已被俘虏,军心涣散,朱棣很快占领了燕京的各战略要地,控制了燕京的局势。
  接着,朱棣又以“靖难”的名义,向金陵发起进攻。经过数年战争,打下金陵,夺取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
  大道理:适当地伪装自己弱小,可以麻痹别人,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使自身得以保全。
  杨暄御前巧揭奸
  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一份奏疏搁在明英宗的御书案上。明英宗慢慢摊开展读,越读眉头皱得越紧:锦衣指挥官门达因为袁彬深得英宗信赖而非常嫉妒,胁逼巡逻兵揭发袁彬隐私,自己却为人奸诈,十恶不赦,犯有20多件违法乱纪之事。明英宗心中“格登”一沉:门达掌权,另一个锦衣指挥官袁彬曾随英宗到北边狩猎,有护驾之功。两人究竟怎么搞的?
  明英宗仔细一瞧,告状人的签名是京城民间艺人杨暄。他马上发令:让门达找杨暄问个水落石出。
  杨暄应召入门,门达非常憎恨别人告发他,此时一脸凶神恶煞样。而杨暄神色坦然,毫不惊慌,似乎啥都不在乎,好像事情根本不是他做的一样。门达沉下脸,逐条追问:“大胆杨暄,那奏文内的事,可是你造谣中伤本官的?”
  杨暄对门达的问话,一律回答“不知道”,并且显出一副挺委屈的样子:“我杨某人一个下贱艺工,没念过什么书,既不识文断字,又同您大人无怨无仇,怎么会干这缺德事?不过,我可以告诉您这件事的真相。”
  门达会意,马上屏退左右。
  杨暄见四下无人,就神秘地眨巴着眼睛告诉门达:“告诉门大人您吧,这都是内阁李贤教我干的!他要我呈给皇上一封奏书,至于上面内容到底写了什么,我实在是不知道。您如果当着文武百官,敢在朝廷上质问我,我就敢讲个彻底,图个痛快。这么做了,那李贤一定再也没有办法抵赖了!”
  门达听后,马上得意地笑了,命令道:“来人,摆酒。设宴好好款待杨暄!”
  第二天早朝时分,门达忙将此事上奏明英宗。明英宗当即发话:“诸位大臣都集中午门外。今天,朕要当着你们的面,把门达和袁彬的事弄个清楚。”
  杨暄刚给领到午门,门达右手直指李贤:“这是非全由你搬弄出的,杨暄已经都从实招认了。”
  李贤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惊讶得发起呆来。杨暄突然大声喊叫:“我该死,我该死!我死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诬蔑好人?我是个市井小人,怎么有缘见得着内阁李贤大人?老天在上,这实在是门达叫我死咬住李贤大人的。”
  门达正诧异间,杨暄利索地数落着门达干的20多件违法乱纪之事。门达听得无地自容,当场灰头土脸。明英宗听罢,一声长叹,眼光复杂地注视着门达。
  英宗虽然未将门达治罪,但是从此对门达疏远很多。袁彬开始分掌南部。一年后,被召回京城升任要职。奸官门达因另一案件受牵连,被明英宗贬往广西,最后死在那里。
  大道理:对待坏人,应该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来战胜他们,勇敢地揭发坏人,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
  假戏真做救穷人
  少司马梅衡湘当初任固安县令时,固安县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官员,他们很瞧不起县令,稍微有点不满意,就同县令争执,从不肯让步。梅衡湘总是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有一个宦官带了个猪蹄子送给他,要求他代为收债。梅衡湘便烧好蹄子,摆下酒席宴请那个宦官,并派人将欠债人召来,当面斥责欠债之人。
  欠债人诉说自己是多么的贫困,梅衡湘斥责他说:“贵人的债是什么债?你怎么敢以贫困来推托呢?今天一定要还来,否则,那就用棍杖打死你!”欠债人涕泪横流地离开了,那个宦官生出恻隐之心,开始有点可怜欠债人了。
  梅衡湘觉察后,又把欠债人叫到面前,眉头紧锁说:“我也知你十分贫穷,但实在没有办法。你赶紧卖掉妻子和儿子,快拿钱来见。尽管如此,我既当了你的父母官,怎么能够忍心让你们骨肉马上就分离呢?暂且宽限你一天,晚上回去跟妻儿诀别,黄泉下相见吧!”
  欠债人听到这话哭得越发厉害。那个宦官也哭了,终于推辞说不愿再要债了,为他毁掉了债券。此后凡是欠中贵人家的债都得到了宽大处理。
  大道理:为了救人于危难之间,有时候可以“不择手段”,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达到救人的目的是根本。
  假借摔跤捆鳌拜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八岁时就继承皇位。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欺康熙年幼,索尼年老,遏必隆无才软弱,苏克萨哈威望低,横暴专权,屡兴冤狱,栽培死党,甚至乱杀苏克萨哈及其子姓。
  康熙对鳌拜的专横乱政耿耿于怀已经很久了,早就想解除他的权力,但又考虑他战功多,势力大,所以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下手。
  康熙八年(1669),康熙已成为十六岁的小伙子。对鳌拜的专权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最后,他终于想出除掉鳌拜的计策。他一方面亲近任用鳌拜,另一方面装作不理朝政,经常挑选一些同龄有力的少年侍卫在校场练习摔跤扑击,以此来麻痹鳌拜。鳌拜见康熙每天这样庸庸碌碌,不务正业,心中非常高兴,觉得康熙难成大器,因此对康熙放松了警惕。
  一日,鳌拜去观看康熙摔跤角斗。康熙见机会来了,乘其不备,命令侍卫们把鳌拜摔倒捆起。这位老谋深算的鳌拜被擒,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康熙在和他开玩笑。鳌拜四面树敌民愤极大,王公大臣列其三十大罪状,请求康熙帝灭其族。
  康熙下诏说:“尽管鳌拜罪大恶极,该夷其族,然而念其多年为国效力,屡建战功,以其家财抵罪,免死拘禁。另对其死党逐一治罪。对鳌拜制造的冤案逐一进行平反,这样,康熙皇帝从此开始牢牢掌握了大清的政权。
  大道理:当我们的实力尚无法和敌人抗衡的时候,不妨韬光养晦,迷惑对方,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一举将对手制服。
  林则徐设计筹款
  清朝的名臣林则徐(1785-1850)去广州查禁鸦片之前,曾在湖广总督任上大力查禁鸦片,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是1838年遇到罕见的大旱,田地里收成大减,一时间米价十分昂贵,老百姓购买不起粮食,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路边常常有人迫于生计,乞讨度日。林则徐看在眼里,忧心如焚,除了拿出自己的薪俸周济饥民外,还动员下属们尽力捐助。然而,两湖的官员们口头上一个劲地说同情百姓的好话,待到真要出钱了,又一个个面呈难色,诉说自家经济的困难,有的干脆说有了上顿没下顿,家无隔宿之粮,结果没有人捐出一文钱来。
  林则徐见状,心里明明知道是下属们不愿意捐款,但是嘴上也不言语。回到家里,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第二天,他让人在官府衙门前张贴告示,说明某日他要率领众官设坛求雨,因为此事关系着天下无数黎明百姓的生命,在这两天内大家必须沐浴戒荤,表示对苍天的真诚之心。
  到了求雨那天,沐浴清心的林则徐,徒步来到广场,走上高坛,俯伏在地,口中念念有词,极为虔诚地祷告起上苍来。大小官员们也鱼贯走上高坛,俯伏在地祭祷。
  求雨仪式完毕,林则徐叫侍卫在高坛下铺设了大片芦席。自己带着官员们依次坐在芦席上休息。
  当时烈日当空,一丝微风也没有,炎热异常。一贯娇生惯养的官老爷们哪里经受过这样的折磨,坐了没多久,就一个个口渴头晕,面色灰白起来。
  林则徐这才说道:“平时我们一直高高在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贵生活,很少有人能来到百姓中间,体验百姓的疾苦。在这大旱之年,我们怎知道‘农夫心内如汤煮’的情景?今天,我愿意跟大家都来尝尝贫苦百姓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苦滋味。”
  大小官员们虽然满心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林则徐跟着一起在田地里劳作起来。
  过了大约三炷香功夫,林则徐才说:“看来我们喉咙里都冒火了,茶水可不能不喝啊。” 说完,他即刻传唤差役将事先预备好的凉茶桶扛了过来。他自己拿了葫芦瓢先舀了一瓢
  “咕咚咕咚”地喝了个饱,喝完显得神清气爽,十分舒适。其它官员们早就渴得受不了了,此时也迫不及待地依次喝了。
  不一会儿,由于冷热交攻,林则徐首先呕吐出来,接着大家都呕吐了,弄得芦席上一片污秽,狼藉不堪。
  林则徐笑道:“既然已经这样了,倒可以顺势测量测量各人的心肠和家庭经济状况了。”
  于是,他不顾脏臭,亲自检验各人的呕吐物,并且叫侍卫把所含的成份——记录在案。检查结果,林则徐自己吐出的是粗糙低劣的杂粮野草,而其他大小官员们吐出的不是山珍海味就是鱼肉荤腥,显然他们都没有遵从林则徐的命令,没有诚心戒斋向佛,众官员顿时都羞愧难当,恨不得立即找个缝钻到地下去。
  林则徐严肃地望着众官员低下的脑瓜,沉痛地说:“今天我真心诚意地向天求雨,为的就是解除旱情,让百姓活下去。可你们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不是素食素汤,真心诚意呢?再说,前几天我号召大家慷慨解囊,捐助灾民,你们一个个哭穷,有的还说什么揭不开锅啦,可是今天看看你们吃的都是些什么呀?我说啊,天公所以如此发怒,制造旱灾,完全是因为你们做官当老爷的从不体恤人民的缘故啊!你们难道就不怕天谴么?”
  官员们自知理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