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绪皇帝 - 二月河-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力弱,兵力不强,武器不精,打不过别国,不签订没有办法。”
  “最近我大清朝签订的《烟台条约》,我在朝座上听众人议论又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到底是对谁不平等的呢?”
  “皇上,这条约是对我大清朝不平等的,它答应了洋人许多屈辱的条件。”
  “以前签订过这样的条约吗?”
  “签订过,有许多呢,我大清朝国力贫弱,列强不断瓜分。这一切有待皇上能勤奋读书习武,早日独理朝政,通过振兴我大清天下来改变!”
  翁同和讲得很激动,光绪听得也很激动。
  “我决不辜负老师的希望,一定做个好皇上,振兴大清的天下。”
  “皇上有此雄心壮志,老臣能为皇上死也甘心,望皇上今后好好读书,早日学得满腹经伦。”
  翁同和说着,早已泪流满面。光绪也哭着说:
  “今天在朝上,我说不签条约,皇阿爸训斥了我一顿。”
  原来如此,翁同和知道皇上生气的原因,便劝慰说:
  “太后也不想签订,可是没有办法呀,咱大清朝打不过洋人。”
  “翁师傅,你不是常说丁宝桢是好人吗?怎么皇阿爸下令免去他的职务呢?”
  唉,山东巡抚丁宝桢一向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却遭小人陷害,又加慈禧一心要整治丁宝桢,终于被割职查办。李鸿章虽然明晰事理,但他迫于太后的压力也不敢讲出真相,只能让丁宝桢蒙冤下去,只好等待机会再作打算。
  翁同和虽然不知事实的真相,但他是很佩服丁宝桢的,也相信他不会私放钦犯,勾结教匪,有所图谋。但他也不知这事如何给光绪皇上说,只是常说他是好人,期盼光绪将来能给丁宝帧的蒙冤昭雪。今天光绪又问及此事,他估计朝中可能又有人提到丁宝桢的事,皇上这才又问起,怎么说呢?
  “皇上,一个人是好还是坏也许短时间难以分辨出,但经不住时间的检验,好人终究会被承认的,坏人隐藏得再深也会露出狐狸尾巴的,有句成语叫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皇上明白吗?”
  “我明白师傅的教诲,人心难测,但时间会让你明白一切的,好人和坏人一经时间的检验就自然一清二楚。”
  对,皇上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更高了。
  “按翁师傅的意思,丁宝桢是被冤枉了才撤职的,这事我一定报请皇阿爸给他官复原职。”
  翁同和大吃一惊,“皇上,万万不可,这样你会惹怒皇太后的,丁宝桢是好是坏,将来终究是会被查清的,皇上如果一口肯定他是好人,这道理从何说起呢!太后不会说你是小孩子气,没有一国之主,一言九鼎的风范吗?”
  翁同和知道这其中利害,现在可不能让皇上意气用事。否则,太后降罪下来,自己难脱干系,这教唆皇上的罪名谁能担当得起?
  “既然翁师傅这么说,我不问及皇阿爸就是了,将来要是发现他是好人,皇阿爸也会给丁宝桢复官的。”
  “皇上,我们不谈这些了,还是进行今天的功课吧?”
  翁同和说完,开始讲授新课。
  光绪毕竟还是个孩子,尽管翁师傅再三教导他回宫不可提及丁宝桢的事,他心中仍藏不住话,过了几天,终于忍不住向慈禧太后提及了此事。
  这天,光绪在宫中玩耍,有几个宫女悄悄说起阿鲁特皇后的惨死,其中一名宫女说道: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光绪一听好人活不长,坏人却长寿十分不解,翁师傅没有给他讲过这个道理,想问一下,翁师傅又不在。他想起皇阿爸也经常给他讲一些道理,可能皇阿爸知道这个道理,便跑去问皇阿爸。
  一到储秀宫,见两宫皇太后正在说话,也不便插话。两宫太后一见光绪来了,也都十分高兴,一致喊他到身边说话,询问了一些功课,光绪都能回答得很好,慈安太后特别夸奖了一番。
  突然,光绪插话问道:“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是什么意思?”
  慈禧和慈安都是一愣,问道:“这是谁教给你的?”
  “儿臣刚才听几名宫女说的。”
  慈禧一听,骂道:“这些狗奴才都该死,整日议论这。讲那,真是胆大包天,不惩治一下还得了。如此下去,还不把皇上给教坏了。姐姐,不能让皇上与这些奴才太过亲近,否则,对皇上的成长不好!”
  慈安一听,不置可否,也不好直说什么,只好对光绪说:
  “皇上,你现在还小,应好好读书,书读多了,人长大了,自然也就能分辨出好人。坏人了。”
  “这分辨好人。坏人的道理翁师傅早就教过了,我懂。不过——”
  光绪想起翁师傅不让他问的话,但他不知道能不能问,话到嘴头又咽了下去。
  “皇上,不过什么,有话就说,这里没有外人,都是皇阿爸。”慈禧知道光绪想说些什么不敢说的话,便开导说。
  “皇阿爸,丁宝桢是不是好人?”光绪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
  “你从哪里听到的丁宝桢这个名字?”慈禧追问。
  “以前上朝时不是有许多人议论过他吗?”
  “你说翁师傅教过你怎样分辨好人坏人,那你说丁宝桢是什么人?”慈安笑着说。
  “丁宝桢是好人。”
  光绪一出口,大出两宫皇太后的意料。
  “谁告诉你丁宝桢是好人?是不是你的翁师傅?”
  光绪见皇阿爸追问起来,想起翁师傅的话,后悔在皇阿爸面前提到此事,忙撤谎道:
  “是听宫中太监说的。”
  “哪个太监?”慈禧紧问不放。
  “儿臣想不起来了。”光绪故意装出一种想不起来的样子。
  “好好想,告诉皇阿爸。”慈禧改变了刚才问话的态度,开导说。”
  光绪摇摇头。
  慈禧思索一下,还想再问下去,慈安太后忙插话说:
  “也许他是无意问听太监们议论一下,就这样记住了,刚才听到几名宫女议论的话语才又想起丁宝桢的事。他还是个孩子,不必对他这么凶。”
  慈安说着,把光绪拉在自己身边。
  慈禧见状,不知为何,一种莫名其妙的怒火从心底升起,她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冲着慈安大声说:
  “姐姐,我们姐妹不能这样宠惯他,否则,长太后如何驾御得了他,到那时想管教也晚了。”
  慈安一见慈禧一脸凶相,并对自己用这样不客气的态度讲话,似乎所有的错都错在她身上,这火是对自己来的。慈安也满脸不高兴他说:
  “你做过母亲没有?怎能对孩子用这种态度,要用心爱抚他、教育他,不是要你到狱中管制犯人!”
  慈神速一听慈安的话是如此生硬,并含着一丝讽刺和苦,特别是那句“你做过母亲没有”更刺到慈禧痛处,她恼怒他说:
  “哼!我没做过母亲,同治帝是谁生的,你呢?做过母亲?一辈子也没尝过怀胎的滋味!”
  “同治是我养大的,是我将他抚养成人!”
  “哼!抢人家的儿子自己抚养,也有资格在这里炫耀吗?”
  “你——你当我什么不知道,你有资格说同治是你的儿子吗?虎毒不食子,你却——”
  慈安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但她还是忍不住说道:
  “同治我就不说,阿鲁特皇后是你儿媳,尚怀着皇上的骨血,你都将她逼死,你有资格说同治是你儿子吗?”
  慈禧自以为做事十分巧妙,万万想不到慈安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了如指掌,十分震惊,也十分害怕,可能她所知道的远不止这些,想至此,脸颊微微有点发烧,但慈禧还是强词夺理他说:
  “你敢血口喷人,我要看看你东太后到底有多厉害,兰姑娘愿奉陪到底!”
  “我血口喷人,好!我就让你明白谁在血口喷人!”
  慈安怒气冲冲他说着,拉着光绪就向外走。
  “把皇上给我留下!”慈禧冲着走到门口的慈安大喊,“光绪,我看你听不听皇阿爸的话,给我留在这里!”
  一个硬拉,一个大喊威逼,光绪也不知如何是好,一个慈如生母,一个严如生父。从感情上说,光绪还是倾向慈安皇太后的,慈安总是用一颗母亲般的心关心光绪,体贴他,安慰他。而慈禧在光绪面前总以尊长的面孔出现,强调绝对的权威,因此,总以威严对待光绪,而作为一个孩子往往难以接受慈禧的这种做法,也许真如慈安所说,她不会做母亲。
  光绪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站在门口,一只手在慈安手里,一条腿在门槛内。他抬头看看正用慈母般的目光注视他的慈安太后,又怯生生地回头看一眼正用冷俊面孔瞪着他的慈禧太后,实在左右为难。
  慈安见状,不想难为孩子,忙松开光绪的手说:
  “好,让他留在这里,但不要拿孩子撒气!”
  说完,带着几名宫女气哼哼地走了。
  慈禧走上前一把拉起倒在地哭泣的光绪,重重地拍打几下身上的尘上说:
  “不要哭,都是那臭娘们宠坏了你!今后凡事不听我的,我废了你!”
  光绪只是一个劲地哭。
  过了一会儿,慈禧稍稍消了气,这才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她蹲下身,用手绢轻轻擦去光绪脸上的泪水,心疼他说:
  “皇上,你皇阿爸对你要求严还不是为了你好,希望你长大能当个有所作为的好皇帝,想不到皇阿爸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反而招来非议。皇上,别人不了解,你可否明白皇阿爸对你的‘望子成龙’之心,理解皇阿爸的心吗?”
  光绪渐渐止住哭泣,用力地点点头。
  “皇上,你是听你皇阿爸的还是听慈安太后的?”
  光绪张了张嘴,他不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说了,“皇阿爸,我听你的,儿臣终生不会忘记皇阿爸的教诲。”
  无论光绪是出自内心讲的,还是违心说出这些话来安慰这位严厉的皇阿爸,慈禧听了还是满意的了,她希望得到的就是这种结果,用威压服他。
  慈禧轻轻抚摸一下光绪的头,温和他说:
  “皇上,你回宫休息吧,你皇阿爸也累了,要休息了。”
  慈禧喊两名太监领光绪下去后,望着光绪走出的背影,慈禧叹口气。接着,她脸孔一扳,冲着外面生气地喊:
  “小李子!”
  “喳!小的在,老佛爷有何吩咐?”
  “这老半天你躲到哪个龟孙羔子老鼠窟去了?”
  “老佛爷骂得是,奴才就在门外,奴才听见老佛爷和东边的争吵,但奴才役有资格上前插话,小的心早就和老佛爷贴在一起,恨不得将那慈安太后——”
  “小声点,我们好好商讨商讨。”
  “老佛爷,你可要留心东边的,最近我发现她和六王爷过往甚密,如果他们联起手来,这内外相勾结,会架空你的。我看还是从早计议为妙。”
  “要你们这些饭桶是干什么吃的,难道还要本宫亲自到东边去查看吗?”
  “奴才知罪,奴才今后一定多加留心,多派人打探。”
  “留心有个狗屁用,我要的是证据,是她和那奕欣做那苟且之事的证据!”
  “据小的们侦探,他们只是过往甚密,至于做那苟且之事尚没有?”
  “哼”难道每次做那事的时候都要先通知一下外人吗?有没有还不是靠你们的狗嘴?”
  “奴才明白,要是抓住证据更好,没有证据就让宫人放出口风来,说东太后和奕欣如何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