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在圣贤教育在社会上是冷门,有人知道好,不敢学,为什么?怕学了之后将来找不到饭吃,好像这个社会不希望有这种东西,干这个事情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现在大家头脑里头只有一个理念,竞争,圣贤教育教我们忍让,小孩从小就学忍让,他将来在社会上还能立足吗?这是很大的障碍。我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圣贤教育,我在台湾就一个人,没有家,一个人的生活很简单,我就选择这个行业,一生不跟人竞争,「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曾经有一个节目主持人,是个很有名的主持人,在香港来访问我,问我这么一句话,他说「中国谚语有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法师,你对这句话怎么看法?」我说「这个话错了,说错了,怎么说错了?孔子、孟子不为己,天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释迦牟尼佛一生不为自己,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我在这个时代,我也学孔子,也学释迦牟尼佛,老天爷也没有诛我,也没有灭我,我不是活得很好、活得很快乐吗?可见得这句话害了很多人。」我说你是搞媒体的,以后再不要说这个话,再不要误导人家。真的,许多人被这句话误导,认为非要跟人家竞争不可。人要是各个人都有竞争的心,那真是天诛地灭,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长者为我们的开示,我们学到「无欣无厌,任性无思」。「任理不作」,理就是自性、就是真性,不作是自性无作,「智自明矣」。作是有为的心,这就错了,你有所作为。所以中国老子说得很好,「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是自性。自性作不作?你看大自然,太空当中无数的星系,它都能按照自己的轨道在那里运行,这是作。它有没有作的念头?没有,它是无作而作。像在我们地球上你细细观察,地球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千万年没变过,它有没有作?无作,它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我要这样做,我要帮助草木生长」,它没有这个念头。所以老子说,教我们,我们人要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我们看大自然运行、运作,它多和睦,地球上无论是动物,不同的族群,它确实是群居的,不但动物群居,植物也群居。你看树木花草,这一片森林只有一个树种,一大片,那是一个族群,它并没有意思,自然生长的。
  人也是如此,也是自然的,也不是有意的。夫妇结合,生育儿女,到第三代孙子见到,第四代重孙见到,到五代、六代的时候,这一家多少人?一、二百人。从两个人变成一、二百人,是不是他自己有计划这样做的?不是,自然的。无作就对了,现在有作,麻烦来了,现在有作是什么?叫计划生育,这就有作,有作问题就来了。古时候无论是自己的生活、工作,没有一样不是顺其自然,与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法则相应,这叫道,这叫德。违背了自然原则,灾害就来了,麻烦就来了。我们现在能看得很明显,最明显违背自然规律的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里面讲求人能胜天,能改变自然。没错,它是改变自然了,可是自然要是晃晃身体,就吃不消了,那就大地震来了。不可以过分,过分它只弯个腰摇一摇,地球就会毁灭。所以古人他对这个重视、讲求,决定不违背自然规律。
  下面说「是名方便,是名无量,以净无量妄想故,不可以情量思度所知故,故名无量方便三昧」,这段话说得好。自体、自性本智起用,这是佛菩萨的方便、法身菩萨的方便,这种方便,确实用我们在《华严经》上的讲法,决定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与性德完全相应,完全是自性起用。《十住经》里面讲的方便是这种方便,所以也叫做无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无量。《妄尽还源观》里面给我们举例子说,一微尘,这是依报里头小得不能再小的,是物质里头最小的,一微尘「出生无尽」,那就是无量。它这里面有宇宙圆满的能量,科学家讲的场能,有圆满的信息,所以它随缘起无量无边的变化。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有意的,有意就有限量,无意无限量,不可思议!「以净无量妄想故」,这个净是清净,就是清净心融化无量的妄想,把无量的妄想变成无量的智慧。迷就是妄想,现的相是妄想,觉现的相就是智慧,觉悟的时候转烦恼成菩提,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一断,将来菩提就没有了。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就是一个在迷的状态之下,一个是在悟的状态之下。然后你才晓得,自性不生不灭,烦恼不生不灭,菩提也不生不灭,只是迷悟它有转变。迷的时候,智慧变成烦恼,悟的时候,烦恼变成智慧,转变,没有生灭。实在说,染净,净是真的,染是假的,迷的时候称之为染,觉的时候称之为净。因为我们观念当中染净是对立的,实际上讲,染净是一如,染净不二,这是真的。染净到底怎么回事?是你分别执著里头变现的,你要不分别不执著,哪来的染净?不但染净没有,善恶也没有,诸位想想就晓得了。所以菩萨回归到清净心,不但社会清净,宇宙清净了。
  下面说「不可以情量」,情是感情,量是衡量,人生、宇宙不能用情识去衡量它,也不能用思惟去度量它,你全错了。为什么?用情量、用思惟,你所知道的有限,你所知道的不圆满,你所知道的有偏差。这就是科学跟佛学差别在此地,佛经里头有科学,但是佛菩萨不用情量、不用思度,科学家用情量、用思度,再加上一套仪器,他来观察宇宙。宏观世界讲太空物理,微观世界讲量子力学,讲这些东西,这个东西佛经上都讲到。佛经,它不用情,它不用思,它用什么?它用真心。为什么真心能知道?因为所有现象是真心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把能变的真心找到,所变的不就全了解了吗?它用的是这个办法。真心在哪里?妄的放下就是真的。你一定要知道,执著是妄想,分别是妄想,起心动念是妄想,只要把妄想放下,真心就现前,真的,所以这自性智慧透出来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菩萨赞叹如来万德万能,这句话不是恭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话,真的是万德万能,诸佛如来真是万德万能。换句话说,既然佛在《华严经》上说了很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说明万德万能每个人都有。
  佛这个能力能现得出来,我们现不出来,要找原因在哪里,为什么他能现,我们不能现?为什么他有那么大的智慧?你看讲出这些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无论哪一部经,我们现在明了,一生一世都讲不完,字字句句都是无尽意,菩萨里头有个无尽意菩萨,字字句句无尽意,你怎么能讲得完?为什么?它称性。只要一称性,现在我们有一点概念,我们听说的,没有证得。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一微尘周遍法界,是讲它的能量,周遍法界;一微尘出生无尽,这是现在科学讲的信息,出生无尽;一微尘含容空有,含是包含,包含虚空,容纳万有,遍法界虚空界它都包含,一微尘里面。一句话多少微尘?一个字多少微尘?怎么能说得尽!我们从《还源观》里面得到这一点信息。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对佛陀、对祖师所说的这些话,祖师说的这些话根据《华严经》说的,我们不怀疑,我们肯定。现在在我们的分上,我们非常想证得,证得,前面李长者也教我们,我们现在有信、有解,行的功夫还不到位。
  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是什么?放下。《华严经》,清凉大师把全经分为四个大段:信、解、行、证,行这一段的经最少。这四大段,解的分量最大,差不多占二分之一,行占一小部分,最小,只有一品,五卷。你看那个题目,「离世间」,远离,这个世间,《华严经》上讲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这三种世间都要放下,你就是真佛。你本来就是佛,你放不下你才作凡夫,三样都放不下,六道凡夫。三样放下一样,执著,这最严重的,执著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没有了,你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你在这个法界。这个法界,他有分别,执著没有,他有分别。他要把分别放下,四圣法界也没有了,他还有起心动念,如果起心动念也放下,给诸位说,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最后剩下什么?最后剩下就是你的自性,常寂光。常寂光是一片光明,光明遍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但是它能生物质,也能生精神,它能生。怎么生的?佛在经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宇宙出现、生命出现、我出现了,就这么回事情。讲得好!所以佛家是科学,我们可以证得。佛不是随便说的,你能照这个方法,把这三样,执著、分别、起心动念放下,你就证得,证明佛所讲的没错。它是可以证实的,那就是科学,不是玄学,可以证实的。
  情量、思度这是我们众生的老毛病、严重的习气,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应酬上,自己总是去想一想,想一想就是情量、思度。去衡量一下是真还是假、是利还是害,特别是想到对我有没有好处,「我」没有忘掉。这就是六道的根,「我」没有忘掉。阿罗汉能出离六道,为什么?无我,他真正做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做到了。再也不执著这些,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他能脱离六道轮回,这叫无量方便三昧。必须这三种烦恼放下,你就证得无量方便三昧。这个三昧,法慧菩萨证得的,在《华严经》上讲,圆教一乘初住菩萨证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开悟,就是这个境界;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半夜三更在五祖的方丈室,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也是这个境界。所以,惠能大师表演的,跟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境界。真的是无量方便三昧,为什么?他证得之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当然他没有念过,因为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念过,无论哪一部经,你念给他听,他就会讲给你听,这不就都通了吗?念的人不懂意思,他一听就懂,他就能把意思给你讲,讲得让你也开悟。这是科学、这是证据,你证明的,不是随便说的。
  下面他举个例子,「如色界无色界三昧」,六道里面色界天四禅,无色界天四空定,这个禅定也叫三昧。他们怎么样?「皆以息想虑而得之」,是把我们的心想止住,不要想,他得定。起的作用也相当可观,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他不是自性本定,他不是真正放下,是暂时放下,他要真放下就超越了,暂时放下,这个我们要知道。「声闻缘觉三昧」,这是四圣法界,「修厌患观而对治,乐观空而灭悲智,以寂灭为乐」,这是讲他们所修行的问题在哪里。这是四圣法界,阿罗汉修的,辟支佛所修的,他们厌恶六道轮回,六道太苦、太麻烦,我想出离,出离怎么样?你得修止观来对治。可是他们喜欢「观空而灭悲智」,观空,空的境界清净,但是他悲心也空了,智慧也空了。所以他怎么样?他不愿意去帮助众生,众生太麻烦、太难度,这就是小乘,「以寂灭为乐」。他不是不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