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子房,汉初张良的字。张良为刘邦建立统一的汉帝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邦曾称赞他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所以举以比马援。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注释' 
  1。钟山——亦称钟阜、北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宋〕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假日)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移文是官府文书的一种,晓喻对方移风易俗,故名)以讥之。”诗即写其事。周颙,字彦伦,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境)人,《南齐书》中有其传。考史传所载,颙曾为剡令、山阴县令,而未尝为海盐县令,一生仕宦不绝,并没有隐而复出的事,其立隐舍于钟山,系在京任职时供假日休憩之用。孔稚珪所作乃寓言体游戏文章,假设山灵口吻斥责周颙,以讽刺隐士贪图官禄的虚伪情态,未必都有事实根据。 
  2。“名利”句——你何尝存有什么名利观念。汝,你。程高本作“女”,二字相通。这句说周颙隐居钟山,语带嘲讽。 
  3。无端——平白无故,也是讥语。被诏——指奉命出为海盐县令。出凡尘——离开隐舍,出来到尘世上做官。 
  4。牵连——指世俗的种种牵挂、连累。 
  5。嘲笑频——历来嘲笑隐士“身在江海上,心居魏阙之下”者甚多,不独孔稚珪之讥讽周颙。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注释' 
  1。淮阴——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清江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韩信(?-前196),淮阴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封为齐王,徙为楚王,又降为淮阴侯。在楚汉战争中破赵、平齐、击楚,战绩颇著。但后来他闹独立,搞分裂,阴谋叛汉,被吕后所诛。 
  2。“壮士”句——指韩信年轻贫贱时曾遭淮阴恶少的欺侮,当时,他被迫从人家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3。“三齐”句——韩信被分封齐王之日,正是决定他最后结局之时。秦亡后项羽将齐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三齐位,指即齐王之位。韩信破赵平齐后向刘邦讨价,要求立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当时楚汉相持不下,“天下权在韩信”,韩信的向背关系重大,所谓“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齐人蒯通劝他不如割据一方,谁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则,“勇略震主者身危”,将来必自取其祸。韩信因受刘邦之封,不愿马上背汉。后来,他伏罪被处死前说:“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4。“寄言”句——韩信早年贫困,品行不端,不事生产,“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受“胯下之辱”时“一巿人皆笑信以为怯”。这里叫世俗之人不要小看和鄙视他,是说他日后大有作为,且能受恩知报。 
  5。“一饭”句——韩信有一次在城下钓鱼,一个洗衣妇可怜他饥饿,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个洗衣妇,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注释' 
  1。广陵——古郡、县名。广陵郡,隋时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三月,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谓之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2。蝉噪鸦栖——柳树上多蝉和鸦,借以说隋堤景物。 
  3。“隋堤”句——其实就是问当年的繁华欢乐如今是否还在。 
  4。“只缘”二句——这是说,只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确实,荒淫奢侈是隋炀帝的罪过,但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对杨广的鉴赏,颇有相似之处 。“占得”,程高本作“占尽”,与宾语“风流号”不相称。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注释' 
  1。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曾渡河与献之分别,献之在渡口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作《团扇歌》以答。后人就叫这渡口为桃叶渡。见《古今乐录》。 
  2。“衰草”二句——因人名桃叶,而用花草萧瑟的秋天桃树上叶子离开枝条来说人的分别。 
  3。梁栋——大臣的代称。王献之曾为中书令。多如许——多半如此。指难免都会有离别亲人的憾恨。 
  4。“小照”句——意即题着字的壁上空悬着小照,画像。空悬,徒然地挂着。王献之曾在壁上题字及作画事见《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献之)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侼牛,甚妙。”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注释' 
  1。“青冢”——王昭君的墓。传说纷纭,一说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王昭君,见《警幻仙姑赋》注。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近人张相文《塞北纪游》所记略同。别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说,当出于附会。 
  2。黑水——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咽不流——以流水硬咽不流极写愁怨 。 
  3。“冰弦”句——传说昭君出塞,弹琵琶以寄恨。冰弦,一种蚕丝所制成的琵琶弦。杜甫《咏怀古迹(昭君)》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弹琵琶事本不属王嫱是晋代以后的附会。翟颢《通俗编》:“石崇《王明君辞序》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昭君亦必尔也。’石崇既有此言,后人遂以实之昭君,误矣!” 
  4。“汉家”二句——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事。《西京杂记》中说,汉元帝因后宫女子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嫱不肯,所以她的像画得最坏,不得见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元帝就按图像选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她最美,悔之不及,就把毛延寿等许多画工都杀了。这个故事并不符合史实(昭君是自愿和亲的),但流传很广,这里也用了。两句说,汉元帝的这套办法实在可笑,如此昏庸的皇帝受到历来人们的讥刺,他自己也该感到惭愧吧!樗栎,旧时说它是不成林的树木,用以喻无用的人。这妄指汉元帝。樗,臭椿。羞,蒙羞,被讥。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注释' 
  1。马嵬——马嵬驿,亦叫马嵬坡,在长安西百余里处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死于此。杨贵妃,小名玉环,幼时养于叔父家。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之子李瑁)妃,后被玄宗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天宝四载册封为玄宗贵妃,极受宠幸。杨家一门因此显贵,其宗兄杨国忠为右丞相,三个姐姐封韩、虢、秦三国夫人,权势炙手可热。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兵攻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到马嵬驿,六军驻马不进,杨贵妃被迫缢死,卒年三十八岁。 
  2。“寂寞”句——脸上毫无生气,脂粉被亮光光的汗水所沾污。写杨贵妃缢死时的面相。渍,液体黏在东西上。程高本作“积”,误。从庚辰本。 
  3。付东洋——付之东流,成空。 
  4。“只因”二句——传说中杨贵妃的“风流”事甚多,是泛说。记其遗迹留香事的,如《新唐书·后妃传》谓玄宗从四川归来,过马嵬,派人备棺改葬,发土,得贵妃之香囊。刘禹锡《马嵬行》则说:“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传看千万眼,缕缉香不歇。”此外,《杨太真外传》中尚有贵妃领巾因风吹拂到贺怀智头帻上而引得一身瑞龙脑香气事。衣衾,戚序、程高本作“衣裳”,从庚辰本。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注释' 
  1。蒲东寺——唐代元稹《莺莺传》(一名《会真记》)和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的杂剧《西厢记》中所虚构的佛寺名叫普救寺,因在蒲郡之东,所以又称蒲东寺。故事中张生与崔莺莺同寓居寺中而恋爱。 
  2。小红——指莺莺的婢女红娘。骨贱、身轻——红娘是一个不苟同于传统礼教的女仆,她主动、热情地帮助张生和莺莺,在薛宝琴这样的贵族小姐看来,不安份的红娘是所谓骨头声得轻贱。“最”,程高本作“一”。 
  3。“私掖”句——指红娘为双方撮合。掖,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4。“虽被”二句——《西厢记》中“拷红”一折写莺莺母亲郑氏为逼问私情而拷打红娘,但为时已晚,张生与莺莺早配成了一对。吊起,当为牵合谜底而用,是泛说,剧中只言拷打。勾引,用剧中张生语:“怕夫人拘系,不能勾出来。”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注释' 
  1。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抑郁成疾,死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躯体救活。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2。“不在”句——杜丽娘死前曾自画肖,像,并在画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末句中隐柳梦梅名字。 
  3。个中——此中。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美好的样子,多形容女子。 
  4。“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来到而得团圆的情景,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一年了。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语。 
  '鉴赏' 
  薛宝琴常夸自己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