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垂——降,赐下。旷恩——大恩。 
  6。朝乾(qián前)夕惕——从早到晚慎勤戒惧,不敢稍有懈怠。《易经·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即“健健”,勉力而为、自强不息的意思。惕,小心谨慎。 
  7。厥——其。 
  8。懑愤金怀——心里忧闷烦躁。懑,闷。金,饰词,表示尊贵。 
  9。祈——祈请。业业兢兢——也作“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的样子。 
  10。庶——表示希望之词,也许可以。眷——爱。 
  '鉴赏' 
  如果要了解封建伦理纲常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曹雪芹所描写的贾政与元春之间畸形的父女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从小说中,我们看到封建礼法宣扬男尊女卑,父尊子卑,最后都得服从于君尊臣卑。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中,有一种关系是最主要的,高于一切的,那就是阶级的统治关系、政治上的等级关系,它在种种关系中享有绝对的权威,不容许别的什么关系与之相抵触。如果有了矛盾,它就可以把别的关系踩在脚下。 
  省亲,表面上看是让嫔妃回家看看父母亲人,叙天伦之乐,尽做女儿的孝道,倒确乎有点象贾府中人所颂扬的“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第十六回)而实际上如何呢?为了恭迎元春,贾府上下老小从五更起身直等到上灯,身为祖母和母亲的贾母和王夫人,见了元春怕她“行家礼”,全都“跪止不迭”。做父亲的贾政更连见女儿一面都不可能,有话要说也必须象臣子对皇帝那样奏启,而且一个只能在“帘外问安”,一个则只好“垂帘行参”。比起这样“隔帘”的“省亲”来,囚犯家属的探监倒可算是比较自由的了。为什么连父亲也不能见呢?因为元春首先是贵妃——皇帝的小老婆,而贵妃,除了太监,是不准与别的男人见面的,哪怕你是父亲也罢。就连自己一手抚养的亲弟弟宝玉,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元春没有传命,他也只能站在室外,所谓“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同时,贵妃的身份、地位,又使元春成了皇帝的代表,所以,她的父母长辈不但都要向她下跪,行“国礼”,而且说话必须称臣道名,用最恭肃卑顺的语言,就像一个下贱的奴才侍奉最尊贵的主子一样。这一切都表明,封建的伦理纲常只不过是维护封建宗法统治的工具而已。 
  贾政的奴才相,我们今天看来确是十分丑恶。明明是世家大族,偏说是什么“草莽寒门”;人家都说“上昭祖德”,他却偏要说“下昭祖德”。为了“颂圣”,当然不妨自卑自污,把贾家人说成是“鸡群鸦属”,或者比作别的什么也都无不可。只是这一来也就发生了问题:元春难道不是贾家人,不是贾政的女儿?所谓“凤鸾”难道不是“鸠鸦”所生?曹雪芹抓住了这种矛盾的现象,深刻地表现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秩序、政治上的等级关系,如何轻易地抹煞和颠倒了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让我们看到封建专制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被改变到何等程度,这是很有价值的。 
  其实,也并非贾政比别的处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更善于阿谀奉承,更会挖空心思地想出“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一类话来。脂批就说:“此语犹在耳。”可见,此类语言,作者的前辈倒是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这种在我们社会主义时代已难以想象的十分可笑的现象,在曹雪芹那个时代里,那种社会制度下,那个阶级之中,实在是被看成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题大观园正殿额对(第十八回)    
  顾恩思义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说明' 
  元春游园后,提笔为“几处最喜者赐名”,正式名园为“大观园”,并书此一匾一联于正殿。 
  '注释' 
  1。“天地”四句——慈爱之大如天高地厚,老百姓人人都感恩戴德;典礼之盛乃古今罕有,天下都得到恩惠和荣耀。赤子,本指初生的孩子,因婴儿皮红;一说因未有眉发。后亦用以指百姓,与“苍生”同义。旷典,久未举行的大典。这四句是歌颂“皇恩浩荡”的话。 
  '鉴赏' 
  这类文字,就作品反映政治方面的内容看,既是掩护,又是暴露。由于它“称功颂德,眷眷无穷”,所以是一种掩护;但由此看出贾府受皇帝特别宠幸的身份地位,就让我们清楚地了解这个衰败的仕宦人家族的政治靠山是什么,这也就是一种暴露。          
大观园题咏(第十八回)    
  '说明' 
  元春书匾额、对联后,又题大观园一绝,然后命众姊妹也各题一匾一诗;又要宝玉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处各赋五言律诗一首,借此面试其才情。 
  题大观园(贾元春)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注释' 
  1。这首总题大观园的绝句与后面几首不同,作者是有深意的:说的是园林建筑,其实也指小说创作。 
  2。“衔山”二句——环山萦水的构建,设计精心,工程浩大。作者借此暗寓小说创作呕心沥血,周密构思,花了他一生大半精力。 
  3。“天上”二句——可以看出:一、“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只有通过艺术的典型概括才能创造出来。考证它的地点是荒唐的。二、“天上”,也隐指“太虚幻境”。宝玉初见大观园正殿,“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以及“省亲别墅”原称“天仙宝境”等,都在暗示“天上”与“人间”两种境界的联系。三、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是广阔的,从“天上”到“人间”,亦即从皇家到百姓,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为“大观”,确是一部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锡,赐。 
  旷性怡情(匾额)(贾迎春) 
  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注释' 
  1。羞题额旷怡——不好意思地题了“旷性怡情”的匾额。 
  2。宁不——怎不。畅神思,就是额题“旷性怡情”的同义语。 
  万象争辉(匾额)(贾探春) 
  名园筑就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渐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注释' 
  1。势巍巍——指建筑气势雄伟,所谓“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 
  2。何惭——切合探春性格。这句说,既然奉命而作,我纵不学无文,也就不怕献丑了。 
  3。“精妙”二句——写出探春“随众塞责”。 
  文章造化(匾额)(贾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注释' 
  1。文章造化——景物之华美如天工神力造成。“文章”义同“文采”。造化,谓天地创造化育万物。常指天运或神力。 
  2。“山水”二句——上句极言地广,下句极写楼高。五云,五色云霞。隐以神宫仙府作比。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3。“园修”二句——大观园修建于皇帝贵妃的恩泽荣光之中,风光景物有巧夺天工之奇。古代文人多以日月比皇帝。这首绝句全用对仗。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注释' 
  1。文采风流——这里指景物多采,风光美好,人事标格不凡。 
  2。抱复回——要合抱而又回转。即曲折萦绕的意思。 
  3。蓬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 
  4。“绿裁”句——歌扇用绿绸裁制成,与芳草颜色一样,迷离不分。歌扇,古时女子歌唱以扇遮面,所以有歌扇之称。这句写歌,下句写舞,带出景物。 
  5。“红衬”句——“湘裙”疑当作“缃裙”。古乐府《陌上桑》以“缃绮为下裙”写罗敷,李商隐也有“安得薄雾起缃裙”句。缃,浅黄色绢帛。这是说裙子浅黄底子衬着红花,舞动时如红梅落瓣,随风飞回。这两句用七十回中提到的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句法。 
  6。珠玉——喻诗文美好。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当时,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岑参等也有同题和作,传为一时风流盛事。这里借以说大观园题咏。 
  7。瑶台——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这句说元妃省亲,如仙女下凡。 
  8。“名园”二句——名园一经贵人游赏,便增价百倍,犹如仙境不许凡人来到。亦借此“颂圣”。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注释' 
  1。 凝晖钟瑞——光辉瑞象毕集于此的意思。晖,日光。瑞,吉兆。都是借以歌颂帝后的说法。钟,聚集。 
  2。“芳园”句——以近帝居为荣。小说中设想的贾府在宫城的西面,加写元春归省时“忽见两个太监骑马缓缓而来,至西街门下了马”。 
  3。“华日”句——说气象佳胜。喻所谓“体仁沐德”受皇帝的恩荣。这两句即额题之意。 
  4。“高柳”句——喜庆莺从幽谷飞到高柳上去。喻元春出深闺进宫为妃。《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5。“修篁”句——时刻等待凤凰飞到竹林里来。喻元春归来省亲。传说凤凰食竹实,呈祥瑞。参见宝玉题“有凤来仪”注。篁,竹林。竹修长,所以称修竹、修篁。 
  6。文风——指儒家所宣扬的君主提倡文学、重视礼乐的风气。这是从某些政冶的意义上来说大观园赋诗一事。着,表现得显著。宸游,皇帝外出巡游。这里指元春省亲。帝居叫宸,贵妃亦可称宸妃。 
  7。孝化——孔孟认为能做到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以后的一些君主就利用它作为维持国家宗法制度的道德基础,以此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亦即所谓进行教化,所以称孝化。隆,发扬光大。归省,回家探亲。 
  8。“睿藻”二句——睿,明智。这是古时候常用作吹捧帝王的字。藻,辞藻,泛指诗文。两句说:瞻仰了元春所题的才智非凡的联额和诗后,自惭才疏,不敢再措辞了。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注释' 
  1。“名园”句——程高本作“宸游增悦豫”,大大增加了颂圣的色彩。 
  2。别红尘——不同于人间。别,区别。 
  3。“借得”二句——上句说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