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沙尘暴(全文)-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老大死了,说不准哪天也就轮上我们了。”
  “支书,我一直想对你说声对不起。但是,总是没有机会向你说。今天,我就当着胡老大的面,向你……赔个情,道个歉。”
  是的,我们都老了。我们都会死,迟早都会死的。但是,年轻人还要活,还要好好地活。他不觉想起了天旺,那个为了自己的女儿,与家里决裂的小伙子,见了他,总是满脸的歉疚,客客气气地叫一声“奎叔!”也正是这位年轻人,在村子第一个办起了食品厂,解决了红沙窝村的一部分闲散劳动力,也拉动了红沙窝村的农产品的生产。他,他们,才是红沙窝村的希望,是红沙窝村的未来。
  老奎突然地感到了抉择的艰难。儿子呀,你给老子给了一个出气的机会,让我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却也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社会,审视人生的机会。你得让我好好想一想,再认真好好想一想。
  老奎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开顺妈却发话了:“儿呀,要是天旺的事,你能帮上忙的话,帮一帮也行。这娃不错,人老实,厚道,每次见了我,都乐呵呵的,对咱亲着哩。可就是,这事儿不完全是天旺的,说来说去,还是杨二宝的那一屁股的债。村里所有人的忙,我们都可以帮,就是不能再给杨二宝那种人帮忙了。早些年,他和田大脚一唱一和,差点没把你爹气死。一提这两个人,我的心里就堵得慌。树怕伤根,人怕伤心,我们的好心,都被他们当成了驴肝肺了。”
  老奎一边抽着烟,一边听着。脑海里突然地犹豫了一下,犹豫过后,眼前又一次出现了在胡老大坟头前的场景,杨二宝的话不多,却也给了他深深的震撼。尤其是他的那双眼里,盛满了悔恨、失落和看破一切的苍白。老伴儿说完了,他才收起烟锅,对开顺说:“开顺,爹问你,给他们办这件事,违犯不违犯党的政策?”
  开顺说:“这是协商解决的事,不违犯政策。”
  老奎又问:“协商解决的难度大不大?”
  开顺说:“也不会太大。”
  老奎听完了,又转过头对老伴儿说:“老婆子,我们都老了,杨二宝、田大脚也老了。迟早是个死。说不定哪天,眼睛一闭,腿一蹬,说走就走了。我们生带不来什么,死也带不走什么,他杨二宝、田大脚也带走不了什么,这世界,还是年轻人的。我思谋了好久,想起杨二宝,心里总是不平顺,但是,想起天旺,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那娃,毕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一个人,在外面闯荡了多年,回到红沙窝村来,又为大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不容易啊。为了这事,让他关了厂子,太可惜!如果不违犯政策,开顺能扶,就扶一把。扶起来,让他好好干去。”
  开顺妈说:“你呀,真是刀子嘴,豆腐心。我也是咽不下当年的那口气,才是那样说的。只要你心里畅快,怎么也行,就按你说的意思办吧。”
  老奎说:“一样,我们都一样,都长着一颗豆腐心,没有害人的心。”
  开顺听完,深为爹的大度、善良、宽容而感动,也为爹能说出这么深刻的话而吃惊。在官场中混了多年,他看人看得多了,也看得透了,有些人,虽然地位很高,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内心里却十分龌龊,心胸狭窄,报复性极强,相比他的父亲差多了,在人格上差多了。他常年在外,没有尽到孝道,知道父母受苦了,也受委屈了。作为儿子,有时想起,也很自责。没想到给了父亲这样一个机会,他却是如此的大度,他为能有这样的农民父亲而自豪,也深深地,被父亲的真诚所打动。他只好向父亲、母亲表态说:“爹、妈,儿子尊重你们的意思,你们说咋办,我就咋办。”
  老奎说:“开顺,如今你官当大了,但是,你毕竟还是咱农民的儿子,以后说话,办事,要常为农民想想。农民,真是太苦了。”
  开顺说:“爹,你放心,我会的。”
  开顺妈听了,就数落起老奎说:“你看你,又来了,儿子啥不比你强,还用得着你教育?早些年,也没见得你对儿子有多关心,成天拉着个脸儿,像个凶神恶煞一样,娃娃们见了,都躲得远远的……”
  老奎被揭了短,就笑着说:“那是过去的事了,提它作甚?”
  开顺也笑着打圆场说:“爹说得对着哩,以后有啥了,还是要说。说说对我有好处。”
  事情的发展正如富生想象的那样,只要开顺出面协调,肯定能成功。果不其然,经开顺与县上的领导协调后,银行痛快地答应了让天旺贷款还债。
  这一问题解决后,天旺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天旺非常感激开顺,更感激奎叔和婶子。那天他和石头匆匆赶到红沙窝村奎叔家,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向开顺讲明事情的原委,开顺就一口答应了。开顺说:“石头哥,天旺家的事我爹刚才已经给我说了,爹妈也要我想想办法,与县上协调协调,帮着度过这个难关。你们放心好了,我会尽力而为的。”
  一席话,说得天旺和石头感慨万端。
  石头高兴地对天旺说:“你看咋样?我说奎叔和开顺的境界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不会见死不救的,这会你该信了吧?奎叔、婶子,我代表红沙窝村的父老乡亲先向你们说一声谢了,也向开顺表示感谢!”
  天旺也止不住激动地说:“奎叔、婶子,你们真是好人,大好人!我天旺欠你们的情真是太多了,我不知道怎么报答才好。”然后又对开顺说,“开顺,劳你费心了。你虽然当了官,还没有把当年的那个天旺忘了,这让我非常感激。要是好说,你就帮我说说,让我度了这个难关,要是不好说,也不要为难,我能理解……”话没说完,一串长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挂在了脸上。他既感到十分的激动,又感到深深地惭愧。开顺依然把他当作过去的天旺,依然这么对他好,奎叔和婶子还是那么善良,那么通情达理,还是把他当做儿子一样看待。可是,他们一家给予对方的又是什么呢?是心灵上的伤害,是人格上的侮辱。这是多么的不公呀!他为此感到深深地自责,感到万分地惭愧。
  开顺说:“石头哥、天旺哥,看你们说到哪去了,小时候的情义,我什么时候都不会忘的。只要不违反政策规定,我都会尽力而为。”
  奎叔看到天旺动情的样子,也由不得动了情,便说,天旺,不瞒你说,奎叔和你的爹妈有隔阂,但是,隔阂归隔阂,事情归事情,你爹妈是你的爹妈,你是你,你为村子办了好事,大家都知道,奎叔也知道。人人心里有一杆秤,一杆公正的秤,为大家办了好事的人,红沙窝村是不会忘记的。你爹老了,我也老了,我们会迟早离开人世的,石头、你、锁阳还很年轻,你们才是红沙窝村的未来,是红沙窝村的希望。”
  天旺点了点头,抬起微红的眼睛,看了奎叔一眼,才说:“奎叔,我会记住你今天的话,永远会记住。”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也和别的小孩一样非常惧怕奎叔,一样的敬而远之。可就是在这种惧怕中,也在学着他的样子,在慢慢地塑造着自己的性格。在那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他心目中的英雄就是奎叔这样子,跺一下脚,能让红沙窝村抖落下一层土。后来渐渐地长大了,有了文化后,他才从奎叔的身上看到了被他威严的外表包裹着的,还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一种西部硬汉的特质,一颗博大善良的心。他不能否认,在他的心灵成长和精神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有了奎叔的潜质。奎叔对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爹对他的影响。他的个性的生成中,有对奎叔刻意模仿的痕迹,也有自然生成的某种相似。自从叶叶离开人世之后,他就觉得他欠下了奎叔家一份永远也偿还不完的心债。致使他后来回到红沙窝村后,每每见到奎叔和婶子,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总觉得欠着他们的什么,甚至,在这种复杂的感觉中,还隐隐地掺杂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情。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情感因素,才使得他也有了一种儿子似的责任。有时看到他们在忙什么,也会过去帮一帮,帮完了,也不多说什么,点点头就走了。
  厂子的死而复生,对天旺的触动真是太大了。这使他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上一代人,又想到了他们这一代人,正因为有了上一代的那种博大的胸怀,那种勤劳善良的优秀品格和吃苦耐劳的人格精神,才影响了像开顺、富生这样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也催生了像石头、锁阳这样新一代优秀农民的成长。正是靠这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才推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和扬弃,才使我们中华民族日益复兴。他仿佛看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滚滚向东流去。那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气势磅礴,永不停息!

  沙尘暴 56(2)

  杨二宝听到天旺的厂子开工的消息后,来了,来看热闹来了。杨二宝倒背着一双手,脸上挂满了抑制不住的喜色,看到天旺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说,这下就好了,压在我心上的那块石头终于搬开了。他说,爹,我说过,你不要担心,你把你的心放宽,只要你健康,我们比什么都高兴。杨二宝就笑了说,看着你的厂子被封起来了,我能不担心吗?那些天,我成夜成夜睡不着觉,把人都惆怅坏了。这次就放心了,真的是放心了。天旺说,这次,多亏了奎叔和婶子,要不是他们让开顺出面帮忙,这厂子怕是真完了。杨二宝听了,过了半天才说,他是个好人呀,是个好人,比我大度多了。是我,错怪了他。说完,默默地背了手,刚转过身要走,又回缓缓回过头来说,天旺,开顺不在他们的身边,你就替代开顺,多去照顾照顾你的奎叔和婶子。我们家,欠下他们的情,真是太多了,你就替我,多还一点。说着,转过头,蹒跚着离去了。
  天旺的心不由得强烈
  地震颤了一下,内心里不知是高兴,还是酸涩。这句话,他等了十多年,终于才从父亲的口中等了出来。他分明的,从父亲的话中听到了他的痛苦,也听到了他的忏悔。如果这句话再早说十多年,那花朵一般的生命也不会夭折,他的人生道路也许是另一种情景。为什么,一场历史的误会,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消除,甚至还得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了结?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他的心不由得一阵阵地酸楚,酸楚中,还有一种莫名的高兴。尽管这句话说得有些晚了,但总归是说了出来。
  厂子一复工,村人都很高兴,因为这毕竟关系到了大家的利益。村人都知道了,这件棘手的事儿,最终还是老奎让开顺出面摆平的。知道了,就十分感慨,都说老奎是个好人,是个大好人。老支书不愧是老支书,风格高,肚量大,站得高,也看得远。夸过了老奎,又夸起了开顺,说开顺自小就像个当大官的料,爱学习,爱劳动,听他爹妈的话,从不与别的孩子厮打斗殴。长大了,就果然地端了国家的铁饭碗。现在当了大官了,还没有忘记给家乡人办好事。红沙窝村出了这样的大官,真是红沙窝村的福。
  大家的议论自然也传到了老奎的耳朵里,传来后,老奎的心里就喜滋滋的,人也就越发的精神了。他又一次觉得他当初的抉择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