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矛盾文学奖提名 红柯:西去的骑手-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洋里奔流的全是战马和骑手的血。

  河州骑手的血在青海湖里,他们的骨头在祁连山在神马谷。马仲英说:“在我们老家,湖是青的山是白的。”

  鞑靼人说:“你要是从大洋那边跑到这边,血就变稠了,海水就会发黑。”

  克里木半岛像马嘴深深扎进黑海里,海水如同高高的牧草发出哗哗的响声。

  鞑靼人说:“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斯大林不信任我们鞑靼人,要把我们迁到西伯利亚。”

  马仲英说:“谁能把克里木这个名字搬走?”

  鞑靼人说:“马群不上路,那匹大灰马是头马,谁也套不住它,明天要是套不住,军队就会朝它开枪。”鞑靼人说:“我不想让它挨子弹,实在不行我用刀子宰它,把它放进黑海。”

  鞑靼人把马群赶来了,大灰马独自在海边奔跑,家马就是这样沦落为野马的。

  马仲英打算明天去找那个鞑靼人,请求他把大灰马送给自己,死亡却赶在他的愿望之前。他回到旅馆,苏方军医要给他检查身体,他跟医生去医院。医生告诉他,他患有传染病需要住院治疗。吃过药后,躺到病床上,他真感到自己病了,护士告诉他这是伤寒,弄不好就会丢掉性命。尽管他意识到死亡在迎接他,他还是没在意,他想那疯狂的大灰马,死的时候应该骑在马背上,让大灰马把他驮到黑海里去。既然没有力量打到大洋,那么就像疾风和闪电一样消失。

  马仲英做好了死的准备。而那比死亡更卑劣的毒药已经发作了,疼得他满床打滚。克格勃特工人员准备拍照,回莫斯科交差。但马仲英竟打败了死亡,从窗户跳出去。楼道里铃声大作,这是克格勃秘密处决危险分子的特定房间。

  马仲英穿过草坪和铁丝网,进人森林。特工们追上来开枪,在他背上钻好多黑洞,黑洞里冒出血泡,秘密警察紧紧围上来,斯大林有指示,这个人需要用药,不能用子弹。用药可以使他悄悄死去,用枪弹就不同了,枪弹属于军人。让这个人以军人身份死亡不符合斯大林的意图,因为这个人在迪化跟苏联军队打过仗,打败了布琼尼的骑兵师。实际情形是,马仲英独自一人在克里木半岛与苏军作战,这是斯大林难以接受的。自克里木汗以后,俄罗斯人成功地取代了金帐汗国和青帐汗国,东方骑手纵横中亚与东欧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了。

  追击马仲英的部队迅速增加,保安部队的摩托车封锁了通往港口的交通要道,空军侦察机低空飞行,哥萨克骑兵在草原和群山之间巡逻。

  马仲英大声喘息着,他快要吐血了,他离海岸边还有好几十公里,他倒在岩石上,北斗七星在闪闪发亮,变成一把钢刀。这时,大灰马来到他身边,卧在地上,他爬上马背,马轻轻跑起来。这是大灰马最后的日子,天亮后,主人就要宰它,然后主人离开家园迁往遥远而荒凉的西伯利亚。

  追兵到达时,大灰马驮着它的骑手跃入黑海。骑手没有咬开马脖子,药性大发骑手开始吐血。血落在马鬃上,威风凛凛。后来马消失了,骑手继续向黑海深处滑行,水面裂开很深很宽的沟,就像一艘巨轮开过去一样。后来骑手也消失了,骑手消失时吐完了所有的血,海浪轻轻一抖,血就均匀了,看不见了。骑手的血和骨头就是这样消失的。

  这一天,鞑靼人全部被迁往西伯利亚。黑海岸边再也看不见东方骑手了,而那伸进大海的半岛依然叫做克里木,海浪像马鬃一样瑟瑟响着。

  苏联领事向盛世才保证:马仲英这回死定了,连人带马葬身黑海。

  “他哪来的马?”

  “克里木是鞑靼人的牧场,鞑靼人的大灰马把他驮进黑海。”

  “鞑靼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这里头有问题,他没有死。”

  “你这么怕他?”

  “死神都奈何不了他,我能安心吗?”

  必须研究马仲英如何从死亡中脱身。

  监狱里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有许多36师被俘人员,他们日夜奋战,赶写出一份内容翔实的材料。材料的结论令人发怵,河湟事变中,屡次将死亡带给马仲英的只有西北军名将吉鸿昌,而吉鸿昌几年前就被何应钦枪毙了。

  这是一种无法战胜的死亡,谁也驾驭不了。巨大的威胁跟云影一样罩在督办心头。

  对马仲英的死,盛督办耿耿于怀。

  领事说:“毁灭一个人的灵魂,只能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死了,什么都来不及了。人创造生命的同时也创造死亡,人最可贵的不是生命,而是介于生与死之间的创造精神。”

  “那么失败呢?”

  “失败也是一种创造。我们审判布哈林、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并且枪毙了他们,但我们没有枪毙托洛茨基。他是个军人,打过仗,红军是他组织起来的。

  布哈林这些人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灵魂在脑袋里边,可以让它出窍;而军人的灵魂是战马和钢刀,让他们跟武器分开就行了。”

  “你在军队呆过?”

  “我曾经是个军人。跟你一样又从政了,这是我们的不幸。”

  总领事跟他碰杯。他把伏特加喝下去,送总领事上车。外面阳光很亮,盛世才一身戎装,重返屋里时他在镜子里发现了这身戎装,上面挂着短剑盒子枪,加上浓密的黑胡须和大眼睛,是个很优秀的军人呀! 盛世才问卫兵:“领事的话你们听见了?”

  卫兵说:“领事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卫兵说:“我给张学良站过岗,少帅整个花花公子,比起督办差远了。”

  “那马仲英呢?”

  “马仲英是厉害,可他死了,队伍也散了,成了戏文里的人物。”

  卫兵的话扯远了,盛世才一下子没了兴致,沉着脸走进二号监狱,提审杨波清和吴应祺。这两个人曾作为马仲英的代表来迪化和谈,和谈破裂,被扣押在监。

  盛世才问他们对马仲英的失败有什么想法。他们说:“跟苏联红军交战的时候,马仲英就知道自己要失败。”

  盛世才说:“他驰骋西北四省,是为了寻找失败吗?他派人与苏联领事联系,又作何解释?”

  他们说:“中原大战时马仲英就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且加人共青团,他谋求苏联支持,不是让他们派军队来。冯玉祥是中央任命的边防督办,马仲英尚能揭竿而起,跟西北军周旋,外国军队擅自进入中国,马仲英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以一师之众与大国抗衡,他注定要失败。”

  吴应祺跟随马仲英时间最长,盛世才盯着他,他也盯着盛世才的佩剑和短枪,他说:“这次失败跟以往不同,打冯玉祥打马步芳时他年方十七岁,少年得志,志在必得,进入新疆以后,他一下子看清了命运的轮廓。这种悲惨的结局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那一类人。这类人注定要失败。”

  “为什么?”

  “因为他们太强大了。”

  “你是基辅军校的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不懂达尔文的进化论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那是自然法则,人类社会正好相反。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所以,马仲英驰骋西北四省力挫群雄之后,便意识到他梦寐以求的最后海洋是在真主的花园里,那是骑手的归宿。”

  “马仲英最终还是去了苏联嘛。”

  “他是去寻求真诚的帮助,不是去投靠。”

  吴应祺一直瞅着盛世才的佩剑和手枪。

  吴应祺说:“你那支枪能打响吗?”

  “该响的时候就会响,”盛世才说,“能屈能伸也算真豪杰。”

  杨波清说:“现在是盛督办伸的时候了。其实你应该早点提审我们。”

  “你很聪明。”

  “我们身上有督办的秘密。”

  “什么意思?”

  “从我们口中你可以重温一下军人的梦想。”

  盛世才吩咐看守不要弄出响声。杨吴两人被勒了两小时才断气,每次勒到七八成又松开,等他们大口喘气时再勒。死亡就这样艰难地进人他们的身体。

  那是1939年冬天。

  那年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苏军从东线进攻。波兰在历史上曾三次被德国和俄国瓜分。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1905年日俄在东北决战;1934年,日军进攻华北,苏军秘密进人西北。德苏夹击波兰的消息登在大公报上,盛世才看得很详细。

  报道介绍说,华沙陷落时。英勇的波兰骑兵直扑德军坦克,用马刀砍钢板,被坦克履带碾得粉碎。苏德大军所经之处,战死的波兰官兵被坦克压平在地面上,飞行员可以从空中看见,手持马刀的士兵与大地融为一体。

  卫兵们说:“波兰人傻帽儿,跟马仲英的兵一样,坦克车开过来转身跑哇,马比坦克跑得快。”

  盛世才厉声喝道:“坦克开过来能跑吗?”

  士兵不敢吭声。日军坦克进沈阳的时候,他们的统帅张学良跑得飞快,日本人赶都赶不上。卫兵说:“我们没跑,我们跟马占山在临江消灭了鬼子一个师团。”

  盛世才说:“波兰是小国,我们是弱国,弱小国家的军人应该这样!”

  卫兵们又把报纸看一遍。马仲英与苏军交战的时候,他们在红山嘴上看得清清楚楚:36师官兵被坦克碾碎,被炸弹送上天空,残肢断臂像鹰在天空飞了好久。

 
 
第三部(5)  
红柯  
 

  1938年正月,迪化郊外出现一支马队,为首的青年军官策马飞驰,离开队伍好远。城上的守军叫起来:“尕司令,尕司令打过来啦。”步枪机关枪乒乒乓乓打起来,装甲分队出城迎战,航空队的飞机盘旋扫射。盛督办亲临前线,把指挥部设在城头上,指挥省军奋力反击。

  激战两小时,听不到马仲英的回击声,飞机低空飞行用无线电向盛报告,郊外的部队不   
是马匪是自己人。督办问他们从哪里来,回答说是从塔城入境的中国军队。督办急了,“打,打死他们。”督办告诉左右:“马仲英中毒后下落不明,苏联人没找到他的尸体,说他骑马跑进大海,马会凫水,他又回来了。”

  指挥部的参谋们架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确实是马仲英。马仲英骑着大灰马,拿着一柄马刀,在城下跑来跑去,对飞蝗般的子弹视若无睹。老兵们说,尕司令跟西北军打仗的时候就这样子,不避枪弹。

  后来,大家的枪都打不响了,大家往下看,马仲英就在墙头下站着,问大家咋回事?大家的脖子挺得好长,空荡荡的嘴巴里甩出细软的舌头,仿佛被绞绳勒了半宿。马仲英要督办出来回话。督办掸掸军帽上的灰尘,梳梳大背头,佩剑和王八盒子一尘不染,督办以标准的军人姿势踏上城头,“你来得正好,听说你死了,我不相信,我找你四年了,这次定叫你万劫不复。”

  城下的马仲英叫起来:“大哥你不认识我了,我是老四世骐。”

  大灰马上的盛世骐脱下军帽,亮出跟大哥盛世才一样的大背头。卫兵们仔细看,果然是盛督办的四弟盛世骐。盛世骐二十多岁,戴上军帽和白手套,再骑这么一匹大灰马,跟马仲英一般无二。

  老兵们说:“盛旅长把我们吓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