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钻石的历史 作者:[美] 哈特-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些新的矿业公司和勘探公司在安哥拉蓬勃发展起来,它们都是与所谓的安哥拉政府联合经营的,这个政府指的是联合国认可的罗安达MPLA政权。安哥拉钻石的诱人气息飘到了钻石行业,投机商人们嗅到了商机之后很快就追随而来。1995年,两个南非人从齐卡帕河里抽出一颗24克拉的粉钻。他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把粉钻以4,800,000美圆的价格卖给了约翰内斯堡的一家钻石交易所。那颗粉钻直接被销往纽约,成交价格是10,000,000美圆。根据其他地区钻石行业里的传闻,那粉钻在打磨之后被文莱苏丹的弟弟以20,000,000美圆的价格买走,这就是令安哥拉饱受20年战乱摧残的原因。
  又过了两年,在1997年,克里斯·詹宁斯指挥着一架俄罗斯制造的伊留申运输机,从约翰内斯堡的詹斯玛特机场到安哥拉的苏里穆城之间连续往返飞行了7天,把大批钻探工具运到了该地,他在齐卡帕河发现粉钻的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钻探活动。一年以后,加拿大小型矿业公司“钻石事业”也到达了齐卡帕河流域。这些商业活动本该象征着和平的到来,但是UNITA仍然握有实权,而且该组织的头目——老谋深算的乔纳斯·萨维姆比将军始终是个大权在握的独裁者。由于这个原因,不少投资者对安哥拉望而却步,而且1998年,钻石事业公司邀请一批股票分析家到达齐卡帕以分析安哥拉的安全程度。于是,一行人在1月某天清晨的5:30在约翰内斯堡机场登上了一架包租的波音737飞机,朝安哥拉飞去,飞机上的香槟和橙汁要多少有多少。
  (新闻媒体总是抓住钻石事业公司与惟利是图的南非金融组织EXECUTIVE OUTES之间的关系不放,但是该公司一直对此持否认态度,这样的纠缠后患无穷。2000年1月,英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彼得·黑恩宣布:南非勘探高级主管安东尼奥·泰克赛拉为联合国明令禁止进行钻石交易的商人之一。当时泰克赛拉刚当上钻石事业公司的负责人,遂对黑恩的发言进行了激烈的反驳,并对黑恩说:有本事就站出来再说一遍,别躲在英国众议院的庇护下大放厥词。)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地带。大西洋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从空中一眼望去,罗安达仿佛还是当年葡萄牙人到来时那个安静祥和的小城,城中分布着高层住宅楼和蜿蜒的街道。但是随着飞机的降落,城市中的废墟渐渐清晰起来,战争损毁的房屋和无人打理的街巷,视力所及一片凋敝。737客机降落在了跑道上,逐渐减速,掠过了两旁停在草地上破旧的安东诺夫运输机。
  钻石事业公司请来的人员通过了海关,再度登上飞机,一个半小时之后降落在了苏里穆。一架等在机场的直升飞机载着来人完成了最后一段旅途,飞行了20分钟以后,弯弯的齐卡帕河道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罗(地名)的钻石矿区就在河套地区。钻石事业公司让河流改了道,在河岸上尽情挖掘,旁边一家小型钻石回收厂负责消化挖出来的矿砂。河流对岸的树木开满了白花,沉甸甸的花朵把树枝压弯了腰,一直伸进了泥泞的河水。一条驳船正在河里工作,河面上的塑料浮漂标记着潜水员在河底放置虹吸管的位置。
  直升飞机在被称为“罗”地区的钻矿上盘旋了一圈之后,朝着钻石事业公司在河流下游的另一处开发地点飞去。一路上他们飞过了一段60英里长的河道,那里是UNITA的传统矿区,河岸上明显地留着近期开发过的痕迹。就在直升飞机到达位于叶特维恩的那处矿址的时候,作为小组成员之一的我拍了拍公司发言人的肩膀,问道:“UNITA是什么动向?”
  那人摇了摇头说:“他们已经完全撤离齐卡帕河流域了。”
  “那刚才咱们看到的上游矿址是谁在开发?”
  “这我就不知道了。这个地区的纷争早就平息下来了。”
  10个月以后,UNITA的突击队从灌木丛中杀将出来,袭击了叶特维恩钻矿。交火之中8人殉难。停战的希望成为泡影。交战双方MPLA和UNITA换了个地方,继续开战。钻石事业公司乱成了一盘散沙。那个小公司从一开始就缺乏在安哥拉开采钻石的基础必要装备——武装部队。

  若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钻石战争,就会发现整个战争不过是赤裸裸的经济行为。从1992年到1999年,安哥拉的内战造成了大约50万的伤亡人数,而UNITA靠钻石销售却赚了差不多40亿美圆。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如此鏖战的根本目的已经不再是击败敌军,而是夺取商业利益,所以钻石不光是战争的支柱,更是战争的诱因。
  安哥拉的钻石毛坯平均价值200美圆一克拉,这样的价格无疑是高的。(任何一份样品中那些最小的钻石将会降低一整包的价值。一包典型的安哥拉钻石毛坯中,都包含有价值几千美圆一克拉的上品。)一界之隔的刚果民主主义共和国出产的钻石毛坯,大多只值20美圆一克拉,即便如此,大批军队仍然是不请自来。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安哥拉、乌干达、卢旺达等国的军队,外加刚果自身的军队、以及数不胜数的游击队在刚果境内简直杀红了眼,那场混战不愧享有“非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称谓。
  2001年1月,刚果总统劳伦特·卡比拉遇刺身亡,那个时候,已经有超过35,000的外国部队进入了刚果,屠杀了100,000刚果人民,1,300,000难民流离失所,在灌木丛中苟延残喘,忍受着疟疾、脑膜炎以及饥饿的煎熬与折磨。众多外国部队中自然有人拥护卡拉比上台,又有人把他拉下了马,但是所有的军队都在为自己搜刮财产。不少侵略刚果的军官在占领了某处钻矿之后,便迅速成立了相应的公司进行钻石销售。在刚果东部,其他侵略者们直接瓜分了钻石加工区。
  走私贩们为了掩盖“战争钻石”的出处,特意取道利比里亚等助长此风的国家,像洗钱一般把那些毛坯上的肮脏的血迹洗掉,最后卖往安特卫普和特拉维夫等地。就拿1996年来说,根据当年的美国地质学报告,利比里亚本国的钻石总产量是150,000克拉,但是在同一年中,利比里亚朝比利时运送了12,300,000克拉的钻石,输出量是产量的82倍。要是相信利比里亚钻石输出额,就等于承认利比里亚的钻石产量比南非还要大。但是受比利时政府委托监控钻石行情涨落的安特卫普钻石行会“钻石高等委员会”,却心安理得地把那些钻石毛坯的原产地记录为利比里亚。虽然安特卫普的钻石中心曾多次失利,但在这一点上他们显然是在装傻充愣。那些钻石的真正产地乃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钻石战争”本来是钻石行业的秘密,但是突然间一切都挑明了。事情之快仿佛一瞬间把大幕拉开——钻石行业大口吞进各路钻石的鲜血淋漓、贪婪无厌的嘴脸暴露无遗。揭露真相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组织——“寰宇证人”。在“实践主义”的术语中,“寰宇证人”属于非政府组织,也就是NGO。非政府组织们的活动范围——从妇女解放到消灭汽车尾气污染,无所不包。“寰宇证人”原本组织调查的是柬埔寨境内的非法砍伐问题,但是到了1998年,他们开始关注安哥拉的钻石战争。同年12月,该组织提交了一份长达14页的控诉,题为《野蛮行当》,这一举动在公众舆论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整个钻石行业吓出了一身冷汗。
  那本小册子抨击钻石行业是战争的同谋。该控诉书引用了大量公开文件的原文,以证实钻石行业对于安哥拉“战争钻石”流向安特卫普的姑息态度。联合国本身是反对战争交易的,到头来也不了了之。《野蛮行当》中关于战争的细节,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这正是它的成功之处。统计数字简洁明了,大多配着地图和年表,编者还在册子后面列出了个词汇表。册子中的一副照片展示着堆满了战争死难者尸体的矿坑,里面的尸体沾满了污泥,令人不忍多看。另一副图片描绘了沦为奴隶的矿工们排成一队,从矿坑里往外一筐一筐地挖土的场景。一张表格列出了非法钻石交易的年均利润。人们只需翻翻小册子,就能想象出这场肮脏战争的全貌以及人员的伤亡情况和财产的损失,控诉书毫不留情地披露了钻石行业对那场战争的看法:
  安哥拉的钻石产量增加以后,我们本来可以收购2/3的份额以证明我们雄厚
  的经济实力和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摘自《戴比尔斯1992年年报·总裁声明》'
  CSO通过庞大的购买机构从非洲和钻石中心等公开市场上买进大量的钻石,采购员们多为翩翩少年,却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展采购工作。1996年的采购额达到了历史新高,其原因主要是安哥拉地区产量骤增。尽管此类购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支撑市场,但是对于安哥拉钻石的需求量正在上升。'摘自《戴比尔斯1996年年报·总裁声明》'
  在“寰宇证人”的努力下,原本属于钻石行业内部交流的基本常识,一下子在各大报刊上现了形。广大媒体抓住这个暴光事件大做文章。钻石行业对此的反应是竭力猜测“寰宇证人”的幕后主使是谁。于是各种言辞夸张的电子邮件穿梭一般传来传去,信文里写满了人们对“寰宇证人”揭露战争内幕这一事件的种种杜撰:有消息说为向“寰宇证人”提供经济来源的是,以削弱UNITA钻石交易而讨好罗安达MPLA政府的安哥拉海岸石油公司;另有消息说,出资赞助控诉书的正是戴比尔斯集团,他们意欲把UNITA所销售的钻石挤出市场,以便一分不花地得到安哥拉钻石;还有消息说,其实是美国政府通过中央情报局在控制“寰宇证人”的行动;甚至有消息说,挑起事端的是BHP,他们打算让非洲钻石蒙羞,以推广加拿大的钻石。这些道听途说,完全是钻石行业内部酝酿出来的天方夜谈,除了造谣声势之外一点实际作用也没有。
  人们只消去“寰宇证人”的总部参观一圈,所谓的该组织由富豪豢养的谣言便不攻自破,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伦敦北区一所废弃学校顶层的两间狭小的屋子里。工作人员身边全是一堆一堆的文件,每当有人造访的时候,他们只是匆匆地抬头看一眼就继续埋头工作了。“寰宇证人”的主席查尔敏·古齐,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是一位意志坚定的女性。她曾在1989年到1993年之间为总部设在伦敦的另一个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社”工作。1993年,她创办了旨在调查自然资源公司与侵犯人权现象之间的联系,她的工作目标从柬埔寨森林转移到了钻石战争。该组织的研究人员之一——阿利克斯·叶尔斯利,曾经是一家音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单看这两个人的能量,很难想象她们能让每年收益6,000,000,000美圆的行业遭受如此重创。
  就在《野蛮行当》发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寰宇证人”对钻石行业再度出击。这一次,古齐和叶尔斯利所运用的宣传手段就连戴比尔斯都会佩服,他们把装着精心雕琢的玻璃“钻戒”的黑丝绒礼盒寄给了世界各地的报刊主编。盒子里装有把钻石行业斥为“吃人恐龙”的 文章,里面详细列出了“钻石战争”中的死难者人数。那次名为“致命交易”的抗议活动赢得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