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芍药记事-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挑战的屡屡失败,排在后面的军士们便起了退缩之意,有那心眼灵活的忙嚷嚷:“大将军的厉害小的们已经领教了,不如让大将军身边的亲卫们教咱们兄弟几招。”

这话纯粹是假客气,他想着既然打不过大将军,不如退而求其次,若是能将大将军的近身亲卫给打败了,岂不是也很长脸?

其余已经站出来报名要挑战夏景行的军士们各自在心里赞了他一声聪明,齐齐热切的望定了夏景行身边的亲卫们,露出热情的笑脸,邀请他们下场。

夏景行只好收了手,还颇有几分遗憾:“本将军许久未曾下过场了,今儿还有些不过瘾呢,不如咱们改天约过再战如何?”

众人默默低头,考虑单打独斗不能取胜,是不是可以无耻的提起组团来战。

吴忠咧嘴露出一口白牙,笑的十分开怀:“正是正是!咱们兄弟们许久不动手,都有些手生了,初来乍来还请各位兄弟多多关照。”手里不客气,上来就下死手。

那方才嚷嚷着要跟夏景行的亲卫交手的军士是第一个上手与吴忠较量的,还当自己稳操胜劵,好歹他要比吴忠既高且壮,自己的格斗术在京郊大营还是出挑的,哪里就能败给一个亲卫了。哪知道交上手就知道他有多幼稚了。

所谓的强将手下无弱兵,大约说的就是怀化大将军。

他自己弄个军中较量,原本是友好和谐的状态,也让他弄的杀气腾腾,才交手就能让人感觉到战场上百战而归的杀气,弄的人心头发怵,完全没有了较量的氛围,而成了生死博斗,太煞风景。他如此也就算了,没想到手底下的亲卫也是如此。

瞧着最具有亲和力的亲卫队长吴忠临交手之前还是眯眯的叫“兄弟”,真交上手分分钟将“兄弟”变“敌人”,交手的那位在五招之内就被笑的极力气的吴忠给摔趴下,半个膀子都差点被拧下来。

——太可怕了!

一番较量下来,这些言官们熄了让夏景行在校场上灰头土脸的打算,老老实实跟着军士们操练起来了。

还有人考虑到年关将近,家人也有往京郊大营来送衣服吃食,探问过年可回家的,还往夏景行面去问,过年可放假的。

齐帝可是发过话的,只等营中诸事顺遂了再令他们回朝堂上去,何时回去,竟然还要经过夏景行首肯才算。

夏景行正为妻儿不能来京与之团聚而烦恼,这个年大概只能一个人过了,纵京中还有交好者如秦少安之类的旧友,可也没个大过年往朋友家去蹭年夜饭的道理。听得这几位言官来商议过年假期,当下粗气粗气道:“既是与营中将士们同甘共苦,这个年大家都在营里过罢。几位大人可有异议?”

他们哪有说不的权利,当下唯有点头答应的份。

消息传到宫里,齐帝还在朝堂上大赞夏景行一心扑在军务上,连家都不肯回,过年还要与营中将士们在一起,顺便表扬了一下几位进宫去体验生活的言官。

没了他们在朝堂上聒噪,最近齐帝的耳根子可是清静了不少。

到了年底,长安城里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备办年货的都往街上涌。各处的学堂私塾闭了馆,就连国子监都放了假,年轻的学子们也开始往街上窜,哪儿热闹往哪钻。

王老先生闲了下来,就打发人往怀化大将军府上去探问,外孙子回了京,连个照面都没打,就一头扎进了军营,想着他总有回来休息的时候。

哪知道王家下人跑了一趟来回话,道是将军府上自赐下来之后,就没见过大将军的身影,如今那些下人们还束手等着讨将军的主意,备办年货呢。

王老太太听得外孙子这般忙,吩咐厨房给准备了吃食派下人给送到京郊大营去了。

夏景行从幽州带来送礼的东西如今还寄存在燕王府里,未曾拆过,如今倒正好可以拿来做年礼。只他自己没空出去,便吩咐吴忠带人往燕王府跑一趟,将自己带来的东西送到王家去。

夏芍药装车的时候就分派好的,为怕他乱中出错,给王家的礼物还特意贴了条子,就怕送混了送到别家去。

************************************

崔家今年喜气洋洋,擎等着崔连浩升官庆贺,往东宫送的年礼早早就准备好了,才过了腊八崔连浩便迫不及待带人送到了东宫去。

崔夫人正教导魏氏准备其余的年礼,以及过年要准备的东西,文姨娘跟着打下手。

她在崔二郎面前得脸,又育有磊哥儿,又是聘来的良家妾,地位自然不同于一般的妾室通房。

“等老爷的任职文书下来,做了京官儿,往后咱们家在长安城里的应酬就会越来越多,你是长媳,可得打起精神来。等开年与老爷的同僚走动起来,就好给二郎相个媳妇回来了。”崔夫人转头又安抚文姨娘,“等主母进了门,你只要用心服侍就好。磊哥儿放在我身边,没谁敢给他不痛快。”

“多谢老太太疼磊哥儿。”

文姨娘心中大定,面上瞬间就有了笑容,她有了儿子,又有崔二郎的宠爱,就算再娶正房奶奶进门,也没什么可怕的。

独魏氏心中颇为伤感,细想她这个大房奶奶连二房的妾室都不如。宽哥儿在崔夫人身边长大不是假,嫡长孙得祖父母辈的疼爱,但细想想他长这么大,连亲生父亲的面儿都没怎么见过,完全及不上在崔大郎身边长大的庶子得他宠爱。

她虽是正室,可瞧着文姨娘与崔二郎在人前偶尔流露出的柔情蜜意,如何不摧断心肠。

青春枯守在婆婆身旁,数年难见丈夫的面儿,当年夫妻也算得恩爱,分开这么多年,他身边早有了贴心贴意的妾室,自己这个正房再见到丈夫,大约待遇与崔二郎续娶进门的新奶奶也没什么不同,不但拢不住丈夫,还得容忍他与妾室生的儿子。

唯一的区别大约就是她的肚子争气,抢先生下了崔府的嫡长孙吧。

魏氏心中黯然,正有条不紊的指派着下面丫环婆子们干活,忽听得外面喧哗,已经有丫环跌跌撞撞闯了进来,直呼:“不好了——”

“掌嘴!大过年哪里不好了!”

崔夫人眉头已经拢在了一处,方才的笑意全没了,她身边体面的婆子立刻开口斥责那丫环,那丫环哆哆嗦嗦伏在地上,头磕的砖响,“太太,二门上被官兵堵住了,说是刑部的官员上门来,请老爷过去,有一桩案子与老爷有了牵连,苦主告到了御前……”

魏氏吓的面色都白了,暗自思量公公可有做过什么事情,只许多事情她做人儿媳的并不知道,反倒是崔夫人更清楚。

崔夫人强自镇定,喝令丫环:“胡说什么?老爷才往外面去送年礼,刑部的人上门,也许只是请老爷去做证,哪里就与案子有牵边了?”崔连浩往东宫去送礼,却不能在丫环面前大声嚷嚷出来,这等事情也就家中儿子媳妇以及极贴心的下人知道。

下面仆人总有些不知轻重,若让下面仆人觉得崔府巴上了东宫这条大腿,往后在外面狐假虎威招摇生事,岂不要惹出祸事。

那丫环跪在冰凉的青砖地上,额头贴着青砖,早吓的六神无主,又怕被崔夫人责骂,忙顺着她的话说:“是奴婢糊涂了!奴婢吓昏了头,刑部的人上门定然是请了咱们老爷去作证的……”心里却觉得那阵仗不像。

二门上都让刑部的官兵给封住了,只进不出,二门上守着的小厮全被拿下,只内里守着的婆子被轰了进来,不曾动粗,这光景哪里像是来请人的,说是来抄家的还差不多。

崔府里乱轰轰的闹成了一团,崔夫人自不肯信丫环所说,派了心腹婆子去二门上打探消息,探来的消息跟丫环所说一般无二,顿时瘫倒在了椅子上。

崔连浩这些年在外面为官做下的事情,十停里有九停崔夫人都知道,多翻出来两件这官也就做到头了。可为官的哪个不是欺上瞒下的?只巴望着如今有太子这个靠山,能将这些事情都抹了去。

崔二郎昨日出门访友未归,他进京这些日子,跟着崔连浩往几个同年家中走过,倒也结交了几个年龄相当狐朋狗友,一起出门吃酒听曲子,吟诗挟美,多付两会钞,这些人俱都拿他当酒肉朋友待。

崔连浩送完了东宫的礼,想到年后就能上任,心中开怀,坐着马车快到家门口了,瞧见骑马的崔二郎宿醉未醒一般,摇摇晃晃坐在马上往家赶,小厮牵着马在前,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吩咐车夫快点驾车,将儿子挡在当路,揪上马车来,开口就是一顿臭骂。

崔二郎还在强辩:“父亲不是也说过,让孩儿多与京中年轻人结交,来年下场大有助益?”

崔连浩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敲开了儿子的脑袋问问他在想些什么。

父子俩同乘一辆马车,才拐进了自家巷子口,跟车的长随就道:“老爷,咱们家门口守着不少官员……”

崔连浩掀起帘子去瞧,心中咯噔一下,崔二郎还在马车里笑嘻嘻道:“恭喜爹,想来是任命的文书要下来了。”

父子二人才下了马车,便有刑部官员上前来,打头的是刑部侍郎,道一声“得罪”,上前来先将崔二郎给绑了,这才道:“有人敲了登闻鼓,有一桩案子与崔大人有些牵连,圣人下旨让燕王主理,刑部彻查,倒要委屈崔大人跑一趟了。”

对崔连浩倒没绑,只呼啦啦冲出来十来名刑部官兵,将他围在当间,竟是个怕他逃脱的模样。

崔连浩才要问自己到底犯了哪桩官员,可今儿前来的这位侍郎与他素日无交,嘴牢的很,半点风声不肯透露,父子俩从家门口被押走,跟随的小厮长随马夫都被一起带走。

能跟着崔家父子出门的,必然都是心腹之人,也许从这些下人嘴里也能拷问出线索来也不一定呢。

主犯落了网,崔家二门上的守着的官员便撤了出来,只书房里还有人在抄检,大门侧门角门统统有人把守,院内仆人倒可随意走动。

崔夫人见得这阵仗,始信了之前丫头的话,让婆子拿了荷包去外面守门的那里打听消息,得到的消息却是崔连浩连同崔二郎都被官兵给锁走带走了,顿时天眩地转,差点晕倒。

“这到底是哪个杀千刀的跑来找老爷的麻烦?”眼瞧着要升官了,却被送进了刑部大牢,分明就是见不得她家好。

她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宁景兰,镇北侯府,以及晋王府,心里恨的要喷出毒火来,暗自思量挽救之法,却不知此事崔府出事,与镇北侯府半点干系也无。

何渭在燕王府住了些日子,等齐帝重回朝堂执政数日,才去宫门口敲登闻鼓,状告前洛阳知府崔连浩的不法行为。

齐帝正对太子不满,此事不必查也已知晓了结果,当下顺水推舟,命燕王主理此案,带着刑部官员彻查崔连浩,务必平了民怨。

况且敲鼓的何渭可是当初为国捐献过棉衣,解救过幽州急难的商人,也算得爱国商人了。

燕王得了旨意,这才派人往崔家走一趟,先将崔家父子锁拿到案,再行审问。

等崔府书房里的要紧书信文件都被搜罗了出来,刑部的官员才从崔家撤了出来,只向崔家人留了话,家下仆人一律不得乱跑,若是逃逸的将等同犯罪,直接打入牢房。

崔家人还不知道崔连浩所犯何罪,全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况且卖身契全在崔夫人手里攥着,俱都老老实实守在府里,等着听刑部的消息。

过得几日,崔夫人派出去打听的下人才得到消息,说是洛阳何家的少当家何渭状告崔连浩,都不必传出状告的缘由,崔夫人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必是那批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