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云英雄-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重质冷笑道:“为国为民?你的境界倒高。我为别人做奉献,谁来为我做奉献?”
    吴元庆见姐夫神色间始终冷冷的,笑道:“姐夫,你还在怪我吗?我原来误会你了,不知你是卧薪尝胆,待机而动,实在是个大大的英雄,还骂你无情无义,贪生怕死。我现在向你道歉。”
    董重质脸色稍和,说道:“我怪你干什么?那点误会算得了啥?”
    吴元庆点点头,问道:“我姐姐还好吗?外甥们好吗?他们现在在哪里?”
    董重质道:“他们很好,他们还在蔡州。”
    吴元庆急道:“他们还在蔡州?你怎么还不接他们到身边?那里多么危险!你不知道吗?”
    董重质冷冷的道:“蔡州危险,这里就不危险吗?这里是前线,只有更加危险。”
    吴元庆道:“姐夫,这里虽然危险,但他们总是跟你在一起,若哪一天你投过朝廷这边,家人也不至于落到吴元济手里。”
    董重质道:“投到朝廷?我为什么要投到朝廷?”
    吴元庆听他这话,不知是何意,道:“姐夫,你其实是心在曹营身在汉,不是吗?吴元济不会有好下场的,何况他又是咱们家的仇人,难道你还会真心为他卖命不成?”
    董重质道:“吴元济自然不会有好下场,我也绝不会给他真心做事。”
    吴元庆道:“对呀,你迟早要投到朝廷这边来,就迟早要与吴元济摊牌,为什么还不早做准备,把姐姐他们接出来?”
    董重质冷笑道:“我不帮吴元济做事,就一定要投到朝廷这边来吗?”
    吴元庆吃了一惊,道:“姐夫,你这是什么意思?”
    董重质道:“我什么意思你不懂吗?吴元济固然是我家仇人,朝廷就不是我家仇人吗?吴少阳杀了岳父大人,占了节度使之位,可是朝廷竟然批准,你还给朝廷效力,这能说得上是孝顺吗?”
    吴元庆道:“吴少阳父子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固然要报仇,但这怎么能怪朝廷呢?节度使之位并不是我们家的,都是朝廷的,朝廷有任命谁当节度使的权力。若要说,则是父亲大人对朝廷不忠在先,朝廷可没有对不起吴家。”
    董重质冷笑道:“你这还是吴家的儿子吗?你怎么能说这话?你真是孝顺!”
    吴元庆道:“孝顺不孝顺我自己心里知道,若是定要继承父志便是孝顺,那么忠孝不能两全,我宁可不孝。”
    董重质道:“父志怎么了?男子汉大丈夫,就当以天下为己任,岳父大人以横扫天下为志向,以建功立业开朝立代为理想,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身为岳父的儿子,却想把父亲开创的大好基业拱手让给别人吗?”
    吴元庆想不到姐夫说出这话,他忽然明白,自己真是不了解这个姐夫,真想不到他心中竟还有这样的异志,说道:“姐夫说这话,元庆可不明白得很,什么叫父亲开创的基业拱手让给别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都是国家的基业,你说这话,与吴元济有什么区别?说得不客气点,就是反贼。”
    董重质冷笑道:“反贼就反贼!成则为王败则寇,难道天地起始,就是他李家当皇帝吗?他李家也是从别人杨家夺得的天下,高祖李渊曾经也是个反贼。如今天下已乱,正是英雄四起的时候。元庆,咱们杀了吴元济之后,以你之名,举起义之师,不怕天下不归你所有。”
    吴元庆道:“哼,你只记着自己的一己之私,却不想想,若因此天下百姓将受多少苦?你带了这么多年的兵,打了这么多年的战,你看到的流血牺牲还不够多吗?你没看到老百姓悲惨的样子吗?”
    董重质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今英雄要想成大事,哪个不是用别人的尸体堆砌而成?那又有什么好说的?”
    吴元庆道:“难道那些人就不是人吗?就不是生命吗?我只盼战争快快结束,只盼以战止战,平定叛乱,百姓就会过上太平的生活。”
    董重质道:“太平?唐皇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国家早已经四分五裂,徒有其表,你还想看到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你要想百姓太平,唯有自己站出来,解民于倒悬,推翻腐朽的唐王朝,自己建立太平盛世,这正是你刚才所说的:以战止战!”
    吴元庆听了这话,不禁哑然失笑,说道:“姐夫,你当我是圣人下凡吗?是英雄再世吗?我是个什么东西,还解民于倒悬呢!”
    董重质道:“你不是东西,是人,是个有作为的人。”
    吴元庆道:“姐夫,如今你掌握重兵,只要你反戈一击,吴元济马上就完了,我家的仇也就报了。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吧。”
    董重质道:“我如今只作壁上观。趁机培养自家力量,既不为朝廷效力,也不为吴元济卖命。淮西几万里基业,可是岳父大人在血泊中拼杀出来的,你舍得丢掉,我可舍不得,岳父大人在天之灵,也必然不肯。我本想拥你为主,你既然不肯,我只有自己干了。”
    吴元庆知道,这句话才是主旨。说什么为了父亲的基业,又说什么拥立自己,那都是言不由衷的假话,只有这句,才道出了他内里的野心。
    吴元庆淡淡问道:“你认为可以成功吗?”
    董重质哼了一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转过身去,拿了桌上的《孙子兵法》翻看。竟似不再理他。
    吴元庆道:“姐夫,小弟告辞,希望你多以我姐姐、外甥为念,多为他们想一想。”见他毫不理睬,只得叹了口气,缓缓出门。到得院外,吴元庆猛吸一口气,从黑夜里跃出,一路狂奔,心中说不出的感觉。
    与姐夫不欢而散,让他满怀希望的心受到挫折,他深感到,战争之路还有很长。
    夜色漫漫,月晦星稀。
    回到营中,李祐见吴元庆闷闷不乐,忙问端的,吴元庆把董重质之言说了,李祐也甚是讶异,说道:“我见董将军励精图治,总以为他想报效朝廷,谁知他竟有此一想,实欲待时而动。这事先别跟李将军说,免得多事。”
    吴元庆叹了口气,去见李愬,只说董重质左右摇摆不定,一时尚不肯投诚。
    吴元庆提出由他训练出一支突击部队,李愬大喜,说道:“我早有此意,只是无合适的人选来训练带领,由你来训练,比我强多了。”遂选出三千勇敢之士,号曰突将。
    吴元庆天天亲自加以训练,教他们博击、剑法、箭术、骑术、水性,训练他们绝对听从命令的意识,人人勇猛不畏死,有稍微懒惰者即与淘汰。
    一日,李愬派吴元庆领兵攻打朗山。朗山是淮西重要守寨,位于汝水之边。吴元庆领兵来到山前,朗山山不高而谷深,林茂水长,只见山谷内怪石嶙峋,奇花异果到处开放,蝶舞鸟鸣其间,一片芳香扑鼻。山谷中溪流纵横,一路流水潺潺。
    朗山守将李宪,是为淮西名将,吴元庆来到朗山中,却只见山林,未见兵卒,他带领士卒长驱而进。
    上得半山之腰,才见山上排兵列阵,却也稀稀疏疏,不成队形。吴元庆奇道:“素闻李宪智勇双全,怎么可能这样子?莫非有诈?忙命军队停了下来,不敢冒然而进。
    第三十四回 将军威武兵自雄 第六章 突将
     更新时间:2009…11…13 12:56:25 本章字数:2059
    众突将武功初成,皆跃跃欲试,吴元庆怕有伏兵,独人匹马向前查看,到得一条山涧之侧,只见果然一声炮响,两边伏兵尽出。
    吴元庆见这些兵士脚步虚浮,队形散乱,心中冷笑,见敌军攻来,便即边杀边退,无人能阻。
    回到军中,吴元庆心想,敌军纵然有埋伏,此种兵士,却又济得何事?带领三千突将在前开路,大军跟随其后。
    上得栅来,果见敌军毫无斗志,抵挡了一阵,便即退却,三千突将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城,上得山来。吴元庆见敌军从后边退下,有条不紊,心中忽然一凛,心想,攻下一座山哪有那么容易?只怕还有名堂。
    当下顾不得追敌,叫且埋锅造饭,还没一柱香十分,忽听砰砰两声,两个士兵倒在地上,接着又是砰砰数声,又有几个人倒在地上。
    吴元庆大吃一惊,忙过去查看,竟是中毒之像,心中大奇,心想又没吃什么东西,怎么可能中毒呢?他站起身来,一边沉思,一边向远眺望,却见云封雾锁,望出去一片茫茫,更看不到远处。
    吴元庆心想,这山也不甚高,却为何有如此多之雾?忽然心中一凛,想起一事,叫道:“大家快快屏住呼吸,跟我冲下山去。”
    心中对自己怨恨不已,这山中有瘴气,自己身为将领,竟然不知道,真是该死。为将者,该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难道光凭一股刚通之气,就能打战了?
    思量未了,忽闻四周喊杀之声响起,敌人竟然把山栅团团围住。吴元庆大吃一惊,心想怎么敌军在此长期驻扎,却又不中毒?那自然是有抵抗之药了。带着三千突将,在前开路,杀奔山下。
    李宪没想到官军竟然如此利害,也不禁吃惊,本以为能将上山之人全部陷入瘴气之中,谁知他们中毒之余,仍是勇猛异常,淮西兵抵挡不住,只得让他们冲下山来。
    吴元庆到得山下,计点兵士,损折两千余人,连突将之中也有数十人身死,心中又痛又悔,正要整兵再进,却有李愬传令收兵。将令不敢有违,吴元庆只得带兵而回。
    李愬出郊区而迎。见吴元庆垂头丧气,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二弟乃是最为心情豁达,胸怀宽广之人,怎么也做出这副模样?”
    吴元庆道:“我花无数心血,训练突将,第一战便出师不利,只怕影响士气。”
    李愬笑道:“影不影响士气,在于怎么看,若你当将军的尚且如此,何况士兵?”
    吴元庆道:“大哥为什么叫我收兵?此战虽然失利,但我有信心攻破朗山。”
    李愬道:“二弟,为将者万不可焦急,朗山之中既然有瘴气,你再去攻打,纵然得胜,损失也必大。此战固然失利,其实也未尝没有好处。”
    吴元庆不解,道:“失败了还有好处?什么好处?”
    李愬笑道:“我自征战以来,便喜欢以懦弱之态迷惑敌人,此战若胜,固然大涨士气,但既然失败了,敌人必然轻视于我,因此不作防备,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吴元庆觉得甚有道理,不禁对这位大哥甚是佩服,看来为将之道,实在大有学问,自己实不如他。
    这日李祐忽然秘密来见,说朗山其实不用攻打,李宪与他乃结拜兄弟,他愿去说得李宪来降。
    吴元庆大喜,便命其快快前去。果然李宪听了李祐之言,率兵来降,李愬大喜,便为其更名为李忠义,重加任用。
    却说吴元济兵力日益窘困,处境越来越艰难,与众将商议,欲投降朝廷,钟铁映极赞其事,众将也都不反对,于是上表认罪,愿自缚回朝。
    唐宪宗李纯接到吴元济上表,遍与众臣观之,众臣听说能够停战,竟皆欢喜,都极力赞成。遂下诏应允吴元济所请。
    这日吴元济做好准备,决定明日出蔡州,赴长安投降。心中思潮起伏,不能禁止。忽有人报:“董将军至。”
    吴元济吃了一惊,董重质已经闯了进来,神色甚是不善。
    董重质自帮吴元济夺得节度使之位,威权日重。在朝廷征伐后,吴元济倚为干城。董重质文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