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法还是轮回业。这些好事情,你所得的果报是六道里面的福报,你出不了轮回。我们今天要真的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把轮回的观念舍掉,这个重要,我们才能相应。轮回的观念就是为自己,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常常教导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舍掉、放下。自己意思,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意思,遵守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在经论里字字句句是不是他的意思?不是的。我讲得多了,不是他的意思,佛菩萨没有意思。佛菩萨说放弃你的意思,跟著我的意思走,错了。
  佛菩萨教诲是什么?是自性的性德流露。谁的性德?我们自己的性德。今天我们自己性德被烦恼遮盖住,他们的性德没有被烦恼遮盖,他的性德跟我的性德是一个性德,你认清这一点,你才肯欢欢喜喜的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佛陀的教诲,是随顺自性的性德,所以不是被别人牵著鼻子走。这个做法会帮助我们自己明心见性,帮助我们大彻大悟;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意思,跟著别人的意思走,我们开不了悟,也见不了性。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菩萨教诲不行,祖师大德教诲也不行,一定要随顺佛陀。为什么?菩萨、祖师大德那里头还有一点意思在里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尽,他的教诲就有一品生相无明在里头,不纯。佛陀的教诲纯,一丝毫的意思都没有。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菩萨是人,但是菩萨、祖师大德他们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参考。像注解,清凉大师、李长者的注解,我们可以参考。我们所依的,依的是经文。他所讲的与经文相应,这正确的,我们可以采取;他所讲的跟经文不相应,我们应当舍弃,不能听他的,这个就对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四依法」,是给后世弟子做一个修学的准则: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你只要守住这个原则就不会错误了。这个道理跟事实,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那一章,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也用许多比喻来告诉我们,对经典要有决定的信心。
  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同学他信人,他不信法;某人怎么怎么讲的,他不说经上怎么讲的。所以误入歧途的人很多,人不可靠,尤其是现代人。《楞严经》上佛讲得那么清楚,「末法时期」,就是指我们现在的社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佛给我们很高度的警惕。我们听人家说法,人家说法跟经的意思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我们不能听他的,我们还是要听经上所说的。经论上所说的,他们那些很聪明,这个经跟那个经矛盾了,让你在矛盾当中丧失信心。譬如有些经讲空,有些经讲有,他就会来告诉你,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说话自相矛盾,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到底是空还是有?他就把你信心打掉了。你听的是很有道理,其实根本就没道理。佛在《般若经》上讲了一句话,佛一生没有讲经说法,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是谤佛。佛是真的没有说一句法,佛所说的是什么?破一切众生的执著。你执著空,佛就说有,破你空的执著;那个人执著有,佛就说空,破他的执著。佛说法破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已,你懂这个原则。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只要你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就错了;放下一切分别执著妄想,你就成佛!佛哪有说法?不但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说过一句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没有说法。你要真的明白这个道理,透彻这个道理,你才能建立坚固的信心、清净的信心。这个信心现前了,《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智慧就开了,你才真正得佛法的受用。佛法在哪里?佛法在自性里头,不在外面。
  所以自利、利他实在不容易,理与事都深广无尽。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最可贵的是讲堂的作业。一个人,什么是福报?一个人一生不离开讲堂,大福报,第一等的福报。佛的弟子示现榜样给我们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追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天都不离开,为什么?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天天在听经,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你就不知不觉契入佛知佛见。脱离了讲堂,舍弃了讲经说法,你必定随顺烦恼。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一定是烦恼做主,自我为中心,换句话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读四书,孔老夫子非常感叹的说,他跟学生讲,一生想来想去,到最后一个结论,「不如学也」。这个意思明显告诉我们,学不厌,教不倦,教学相长,一生没有一天空过,都在认真努力的学习。佛法粗浅的说,学做人,学办事,学习与一切众生相处。佛法是教学,我们今天把它看作宗教,错误了。所以,对於什么叫自利、什么叫利他,观念一定要正确;自己的心正、行正,这是自利;心正、行正,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就是利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利益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做榜样,让一切众生看到这个样子,他反省,他能够回头,他能够改过自新。所以,自己起心动念点点滴滴都是利他。所以自利跟利他是一桩事情,决定不是两桩事情。
  他底下讲「并以身口为牛」。这是个比喻,农家耕作,牛是动力,牵著犁可以耕田。自利、利他的动力是什么?身口,身表演,口说法,为人演说。「犁」,你在土地上耕作,你有一定的方向,你有一定的目标。这个方向目标是智慧,般若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耕於心地」,佛法修学,我们在讲席讲过许多,大乘佛法从哪里学起?第一部经是《地藏经》,从《地藏》学起;地是心地,用现在的话说,心理建设。所以有一个道场成立了,我的惯例决定是先讲《地藏经》;这个道场成立,第一部经是《地藏经》。《地藏经》讲什么?孝亲尊师,根本法。佛法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佛法成就圆满在孝亲尊师;始终,自始至终,从初发心到成佛,没有别的,就是孝亲尊师,所以耕於心地。这个话怕大家不容易体会,我们换句话说,用真诚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在现在这个社会,决定不要怕别人欺骗我们。别人欺骗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统统接受,欢喜接受,我们对人用真诚心。我们提倡的,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慈悲心,耕於心地。不可以跟社会人一般见识,他对我不好,我要报复他,错了;等於说是他堕地狱,我也跟他一道去,不就是这种傻事情吗?所以这是一个错误观念,决定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下闻薰种」,这一段文里头,这一句是关键,这一句是中心。「闻」是闻法,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同学们,在佛法里面做种种事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到挫折,原因在哪里?闻薰太少了。所以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随顺自己的烦恼愈搞愈糟。佛法不能不多听,不能不多读,净业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我们有没有做到?天天做,天天讲,讲给别人听,也就是讲给自己听,劝别人就是劝自己,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己的思想境界转变了,这就是薰,薰成种子。自自然然的,一丝毫不勉强,观念、思想、见解转变了,转变成佛知佛见,正知正见。所以不读经怎么行?不参加研究讨论怎么行?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福德的人,不肯离开善知识。世尊当年在世,这些学生们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你看看这些山志,看看《高僧传》,我们能体会到,无论是在家、出家的学生,亲近一个善知识,不肯离开。纵然是在他的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不肯离开,最明显的大家常常读到的《六祖坛经》,能大师的学生开悟之后,离开他的人不多。照理说,开悟应当走,你有能力可以教化一方;可是居然还有不少人不离开他,一直等到六祖大师圆寂,这些学生才离开,才各人去教化一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给我们后来人看的,这个机缘太难得,世出世间无比殊胜的机缘。哪一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有这么长的时间天天听经,天天闻法,天天在一起欢欢喜喜研究讨论?
  唯有时间长了,薰习成种,这个种产生力量,自然他就改过自新了。今天我们听经,听得不少,可是烦恼还是那么多,还是不能把经典教诲来落实,什么原因?你天天在薰,还没有成种。没错,是在薰,薰得不够。古时候用熏香,不像现在,现在是科技进步,香水东西很方便,身上一喷,马上就有香气。古时候没有这个东西,用什么方法?用香熏衣服,衣服要熏香差不多熏三天,然后这个衣服穿在身上才有香气。要这么长的时间,熏上二、三个钟点,不行,拿出来抖抖,香气就没有了,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们今天也是在薰习,薰习的时间不够,未能成种,所以不产生效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依旧随顺烦恼,还是个轮回心造轮回业。你们大家都知道,我非常感激韩馆长,我感激她什么?就是她帮助我三十年,我在佛法上薰习不断,我今天的成就她帮助的。这三十年当中,她替我找讲经的这种机缘,租地方,借地方,她去奔波。所以我从出家到今年整整四十年了,没有离开讲台,天天讲,很少中断。这就是「下闻薰种」,我们的思想见解观念才真的转过来了,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转不过来。长时间锲而不舍,一门深入,别的统统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了,专注搞这一门,这一门当中收到效果了。所以这一段关键就在这一句,如何闻薰成种,我们才能得到受用;闻薰而没有成种,还是得不到受用。
  种子还要坚实,为什么?它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我们今天关键是种子问题,佛种,菩提种子,这是要靠闻薰,然后从这里「生信解芽」。清凉判《华严》四分:信解行证。信解从哪里生的?从菩提种子生的。种子从哪里来的?闻薰得来的。机会没有,自己要去寻找;肯找,这是福报。我一生都在求学,因为抗战期间失学三年,感到不读书之苦,所以我对於学就非常重视。到台湾之后,没有机会再上学了,自己要工作,自己才能够生活得下去。利用空余的时间,空余时间我没有去消遣、没有去玩,把这些时间都去求学。求学没有学校,到哪里去学?找这些好的老师、好的教授,我主动找他们,慕名写信,要求见面,要求听他们讲课。我在那个时代认识十几位名教授,他们都喜欢我。没有别的,真诚心想学。我的生活很清苦,对老师一分钱供养都没有;换句话说,全凭个热忱,他也热心教导。我们那个时候有个想法,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说如果我是一个教授,有一个这样的学生真正肯学,但是他家境清寒,一无所有,我一定很热心教他。所以我今天这个情形,就是一个很清寒的学生,我找一个好老师,好老师一定会教我。不肯教我的,我也不用跟他学,为什么?那个老师贪名利,有钱我就教你,没钱我就不教你,那不是个好老师,我也用不著向他攀缘。一生没有浪费时间,都在求学。
  我今天这一点成就,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