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芽发曜」,曜,光明照耀。由此可知,我昨天把这一句说作慈善救济,慈善救济到极处是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慈善救济。教学与真实智慧相应,才能发曜。真实智慧是性德,性德很难懂,我们把它落实在生活里面,诸位比较容易体会。我们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说这十个字大家好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十个字相应就发曜,就与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应。所以在教学里,最重要的是道德的教育。儒家的教学,孔子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政事是办事情的能力,将来你在社会上你要生活,你要有能力生活,我们今天讲一切技能,孔老夫子是讲政事;最后才是艺术、文学,那是精神生活。先把物质生活解决了,然后才能提升精神生活,夫子讲得很有道理。这里头特别要注重的是前面这两种∶德行、言语。言语,他老人家看得这么重,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善护三业,第一个是善护口业。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没见过面、没开过会、没有交换过意见,他们的看法做法相同,这是我们中国谚语所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为什么?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漏掉。辛辛苦苦修,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那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话要是说错就造口业,把你的功德就流失掉、漏掉了,这有漏法;在有漏里面,口是最大的漏洞,这不能不知道。请看第四尊:
  【吉祥净叶主林神。】
  什么是『吉祥』?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多半用吉祥。现在人问候,看到人:你好吗?用这种口气了;可是远不如吉祥含义之美。吉祥的浅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决定不可以取,这就叫吉祥。这里面范围包括就很广,包括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应该得的我才得到,不应该得的遇到也不可以取,这是吉祥的意思。凡是,不仅是不义之财(义就是应当得的,不义是不应当得的),不应当得的名、不应当得的利,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如果不应当得的你要是得到,在佛法里面都是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了。非分、非法,或者是夺取、或者是欺骗,或者是以威势逼迫人不能不奉献出来,统统都叫做偷盗。所以「不盗」跟儒家五常相配是配在「义」,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盗是义。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守住自己本位的德行,长养自己的善根,非分之一切我们都不能够去取。即使是应该得到的,诸佛菩萨所表现的都是把它供养给一切众生,去做布施供养。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福报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佛应该接受一切众生供养,九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供养佛,供养佛的福报大。
  佛得到的供养都供养众生,都布施给别人,佛没有享受。菩萨示现在世间,阿罗汉应化在世间,都是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要知道向他学习。他能舍,唯有能舍,他才有圆满的大福德,他的福德是在生活上,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决没有缺乏。生活在我们看起来很清苦,而实际上他的生活是大乐。世间人在饮食一定是肉食,这个饮食是丰盛,我也没吃过,说不出来,你们比我知道得多。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那种饮食造罪业,在旁边叹息「可怜悯者」。他看到我们素食可怜,我们看到他肉食可怜,到底哪个可怜?到后来结局才知道。好心、善行、素食,果报都是生天,后来享天福;杀生、肉食,跟一切众生结下冤仇,来生在三恶道。你说哪个有福?真正的福报不是看眼前,眼前不容易看出来,眼光往远处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才知道哪个是吉祥、哪个是不吉祥。实在说就在眼前,如果诸位有微细的观察,你也能够看出来。为什么?素食的人身体健康长寿,少病少恼,能令人羡慕,这是现前的好处。也许有人问,素食的人也有短命的,也有生病的?那是另有原因,决不是素食的影响,别有原因。果然心善行善,能够依照佛的教诲、经典理论方法修学,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健康长寿,一定是法喜充满。
  经典上记载,阿难一生没生过病,他的名字阿难,翻成中国意思叫庆喜,你懂得这是什么道理吗?常生欢喜心就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病从忧虑来的。你心里很烦很忧,你就会生病;你每天法喜充满,怎么会生病?这两天念佛日夜不间断,有些同修来跟我说,他参加了,念得很欢喜,念到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因为自己以为没有这个体力,两天两夜一定会倒下来,没有想到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好,来告诉我。你在这里能产生信心,两天两夜念得生欢喜心,你要念上二十天二十夜更欢喜,信心不就生起来了吗?你不经过,不历练,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你经过念佛堂一段时期经历之后,我跟你讲的话你会相信。当你疲倦的时候,精神不能振作起来,到念佛堂转一圈马上就好了,体力就恢复;不需要打针,不需要进补,那个很麻烦。世间富贵人家天天进补,补得一身的毛病,补得一身的不自在。所以真正的补品在念佛堂,不过听说念佛堂吃的东西、饮料也在进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忆佛念佛,我们心波波动跟诸佛的磁场能相应,这才是真正带给你法喜充满,带给你无比的健康快乐,这真正是吉祥。
  『净叶』,树,我们知道树木,叶是最重要的,它吸收阳光、吸收养分,叶是净叶,表清净,唯有净叶才是吉祥的。所以这名号里面因果具足,吉祥是果,净叶是因。这个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切的造作,也就是事业。世间所有一切的工作,佛弟子都可以去做,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读到,世尊教诫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有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世间意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轮回心造一切事就是轮回业;如果你是清净心,清净心造一切事就变成清净业,就是「净叶」。佛法的水准高,但是并不是高不可及;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达到的,问题都在自己。自己真肯学习,没有做不到的,我们确实可以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我们在经上读到,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在六道十法界里面示现,游戏神通,游戏多快乐,神通就是没有障碍。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华严经》上讲,四无碍的生活: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正是大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叶子叫净叶。
  我们怎么学法?从哪里学起?从转变念头上做起。过去我们起心动念,念头一生起,第一个念头是我,为自己,这个念就不善。初学佛的同修听到这个话感觉得奇怪,好像这个话不通人情,确实是不通人情,不通人情它通法理。佛为什么这么说?佛告诉我们,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从我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法第一个教你把「我」这个念头突破。你再不执著有个我,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生死,大小乘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由此可知,我们怎么转变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从今天起不再为自己想。我要吃饭,就立刻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吃?我要穿衣,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衣穿?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我想幸福,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到幸福?我想避免灾难,一切众生有没有避免灾难?念念想一切众生,久而久之「我」这个执著的念头自然就淡化,这是大乘法的教学。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观念转过来,给诸位说,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决定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执破了,我们念佛往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余土,再向上去那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这才是真正的净叶,得最吉祥的果报。第五尊:
  【垂布焰藏主林神。】
  『垂布』就是慈悲布施供养,『焰藏』是智慧的宝藏。在佛经里面,光、焰、金刚,这些字样都是表智慧。焰藏两个字就是指无尽的智慧德能,这些智慧德能随著你的修学不断的增长;你的智慧天天在增长,你的能力德行也天天在增长。增长出来做什么用处?一定要利益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说,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虽然尽心尽力服务社会大众,除自己生活必需,对社会一无所取,这是菩萨。应当得的也舍,不应当得的更不必说了,决定不取。应当得的统统都舍,这是真正度众生,做出榜样给众生看。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应该得到的他也想要得到。菩萨示现「我应当得到的我都不要」,菩萨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愚痴众生看久了,看久了就会觉悟。最初的时候他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个人傻瓜,他应当得的他都不要,他傻瓜、他愚痴,久久之后他就觉悟到,他才会效法。所以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很有耐心,凡是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这是《地藏经》上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起初要随顺他的烦恼习气,然后慢慢的来转变,这东西急不得,谚语常说「欲速则不达」。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一定要观察他的时节因缘,因缘没成熟,因缘不具足,一定要随顺,这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技巧,佛经里面常讲善巧方便,方便。垂布,垂是慈悲,我们讲爱心、关怀、照顾,无微不至。
  这个德号总结就是以清净平等心,将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个企业家,主林神我们把他看作现代的企业家,他能够以这些原理原则去服务社会大众,他的事业、他的前途无比的辉煌,他的福报永远无尽。绝不是说这样做法就赚不到钱了,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要赚钱,你能赚得到吗?如果你能赚得到,我就不学佛,我跟你学了。赚不到!你所赚到的,你命里头有的,命里头没有的,想也想不来。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财富从财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说多在那里就不施了。不施,你就那么多,再就没有了。没有之后,它不但不增加,它天天损耗,现在钱币会贬值,会损耗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这个意思深。你所得到的,得到的也要舍,舍所得。不是说舍了之后,我就得了,得了之后不再舍;得到的要舍,你才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自性,六祖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你得到一物赶快舍掉,才与「本来无一物」相应。你要不肯舍,你就又有一物,再得两个又两物,你的物一大堆,那个麻烦就大了,那就带来无穷的灾难,灾难是从这里来的。舍尽之后,什么灾难都没有了,业障舍掉了。所以要懂得布施,懂得真正的服务社会大众。第六尊:
  【清净光明主林神。】
  这个名号里面的意思非常鲜明,可是不容易做到。虽不容易做到,你要真正肯发心,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