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 略讲-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有所归。便能息外驰求。回光反照。顿见自己。了了明心。如正饮醍醐。亲开宝藏。方悟随言之失。深惭背己之愆。
  永明寿禅师写这部大作是在宋朝,当时全国都笼罩在学佛的气氛之下,佛学是那么兴盛然而修行求证却慢慢衰落,他看到佛法的机运下去了,所以作了这部书。“今只为迷性徇文,背心求道者”,一般人只知道研究佛学跟着文字在转而不懂得修证。“假以言说指归自心”,你们念了佛学以为自己通道理,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方法就是把佛经上有关修证道理的要点抓出来,使大家能回转来求证。“从此一向内观”,你懂了佛法的文字、学问好有什么用?学问好了以后要把学问吃进去,向内去观心。“舍诠究理”,抛弃了理解,参究真理的境界。“斯则岂不是因言悟道,藉教明宗”,所以我写这部书的目的是藉此懂得佛经的理,你来求证而有所悟人,真正懂得佛法的宗旨。“为此之人不无利益”,我作这本书就是没有悟的人看了也会得到利益哟!“遂使初心学者信有所归”,初学的人看了将来会成就。“便能息外驰求,回光反照”,能放弃向外追求稀奇古怪的心理,不会让你精神的光明向外浪费而走上真正用功的路。“顿见自己。了了明心”,立刻可以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如正饮醍醐,亲开宝藏,方悟随言之失,深惭背己之愆”,读了这本书好象是喝了无上的醍醐妙品,打开了佛法全部的宝藏。那个时候才知道跟着佛法的文字跑,而不知修证返回自己的本地风光是错误的。
  故阿难等。因世尊开示自性之后。发自庆言。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故能不动尘劳。现身成佛。祖佛言教有如是不可思议之力。为是广大无边法利故。所以具引全文佛语为证。云何反有背己之言论文之诮乎。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
  “故阿难等,因世尊开示自性之后,发自庆言”,阿难因为佛给他讲了这个法门以后很高兴,就说了一个偈子来说明《楞严经》的伟大。“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使我无始劫来颠倒妄想的观念没有了,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就可悟道而获得法身。
  “故能不动尘劳现身成佛”,懂了这个法以后,不论在家或出家就是在尘劳烦恼中也可成佛。“祖佛言教有如是不可思议之力”,永明寿禅师此时语重心长地说,佛经祖师的话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力量,大家为什么不看佛经。
  “为是广大无边法利故,所以具引全文佛语为证”,因为佛经有如此广大无边的法利,所以我具体地把佛经里有关修证的部分整个给抽出来。“云何反有背己之言、论文之诮乎”,结果你们还讥笑我,说我不懂还当文钞公抄了一大堆。“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不管是讲经的法师、讲戒的律师或是打坐的禅师,如果没有真正地用功就有十种毛病。

  第五章  寻物多害丧心病
  上次我们谈到有关于永明寿禅师的评论。首先我们要知道,他所提的是中国唐宋以来佛教界里宗教与学术争论的重大问题。如果往上推,这个问题自从释迹牟尼佛涅槃以后就一直存在着,因为佛涅槃以后他的弟子们对于佛法的修持与见解就分了很多派别,而且彼此间争论得很厉害,经过大约一千年的演变,就成了般若宗的谈空与法相唯识宗的说有,这两家在争论。当佛法传到中国时与中国的固有文化儒家、道家又发生了争论,到了隋唐间十个宗派的兴起,彼此间又是争论!唐宋以后又有出家人与在家居士的争论。
  如果推开了宗教立场,光是从人类文化的立场来看,不论东方或西方都有以争论为尚的情形,学术界千古以来都是争论不息,这也是人类的一大弱点、一大丑陋面。因此使我想起了古人的几句话,在明朝时有人在南岳衡山上刻石碑,人生只有三条路,千古来所有的人都陷在这里,是哪三条路呢?那就是自欺、欺人、被人欺。另外在写字方面,古人说刚开始写字时“恨自己不入贴”,就是恨不得能写得象字帖一样;然而书法写得高明的,则“恨自己不能出帖”,不能自创一格,永远困在里头。我们学佛也一样,刚开始学佛就怕自己不入佛,学了佛以后则拿了一宗一派的方法,看别人都不对,就好象拿了鸡毛当令箭,而不能出佛,跳出这个范围。要能出入自由才能成佛。这是今天这堂课开始前的序言。

  自心不明是已大敌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如象法决疑经云。三师破坏佛法。略各有十过。一法师十过者。一、但外求文解。而不内观修心。释论云。有论而无慧。所说不应受。二、不融经息诤趣道。但执己非他。我慢自高。不识见心苦集。三、不遵遗嘱。不依念处修道。不依木叉住。非佛弟子。四、经云非禅不慧。偏慧不禅。一翅一轮。岂能远运。五、法本无说。说破贪求。名利弘宣。宁会圣旨。六、贵耳入口出。何利于己。经云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七、无行而宣。何利于他。八、又多加水乳,无道之教。教误后生。九、四众失真法利。转就浇漓。十、非但不能光显佛法。亦乃破于佛法也。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永明寿禅师是极力地提创真正地学佛,一个学佛的人不管在家或是出家,目的都在求证佛法,自己要悟道、证道成佛。要想悟道、证道成佛只有四个字一“观心内证”。不管是哪一种法门都要力求观心内证,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达到现心内证,不管他是法师、禅师或律师都会产生十种毛病。永明寿禅师的批评是很客观的,他引用了释迦牟尼佛在《象法决疑经》的话来批评。“三师破坏佛法,略各有十过”,法师、禅师、律师破坏佛法,简单地说各有十种过患。
  这个问题不但是宗教,就个人的事业而言也是如此,你的事业成功了,最后失败的因素是什么人?严格反省起来还是你自己。外来的宗教或其他力量想来打击一个宗教,那是不可能成功的,破坏的是自己内部;一个政治、社会、企业,甚至一个家庭也是如此。所以中国文化有句名言,“物必自腐,然后虫生”。一个水果摆在那里是不会生虫的,除非内部烂了,虫就出来了。“人必有自侮,然后人侮。”一个人一定是先把自己搞失败了,然后才会招来外界的侮辱。所以,佛在临死前问已经皈依的魔王,我走了以后你怎么来破坏佛法,魔王说:穿你的袈裟、读你的经、吃你的饭,然后在里头破坏你。佛说,你真伟大,我斗不过你,这样做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因此佛讲了一句名言:“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狮子是百兽之王,谁都对它没办法,但是狮子本身生病生了虫,虫便会把狮子给慢慢吃死。将来佛教也是这样,这是佛在《涅架经》上所说的话。因此我常告诉青年同学,将来做事业时不需去防范别人,你真正的敌人很可能就是你最亲信的左右手,而且最严重的是,你自己的心破坏了你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欲望,最可怕。法师、禅师、律师是佛教最主要的台柱,但是一不小心很容易破坏佛法,简单地说各有十种过患。

  法师弘法的歧路
  “法师十过者”,什么样的出家人才称为法师呢?必须是研究经教,佛经的大小乘、三藏十二部都通的人。以佛教的戒律而言,大法师是佛,其次的法师最起码是通一部经或一部论。破坏佛法的法师的十种过患有哪些呢?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内观修心。释论云:有论而无慧,所说不应受”,只晓得研究佛学,文字的解释很有道理,但自己没有内观修心做真正的功夫。所以解释这段文字说:有理论但没有真正的功夫所发出来的大智慧,他所说的不应该接受。
  “二、不融经息诤趣道,但执已非他,我慢自高,不识见心苦集。”,第二种过患是,不能融会各种经典的道理,平息争论趋向修道,结果学问越高了,自己主观的成见也越来越深,坚持自己的理论而批评其它的理论,因此我慢也越来越高,然而却认不到“见心苦集”,换句话说,学识越高烦恼越大,自己的心念都平静不了,平息妄念是学佛最基本的功夫。有些哲学家到了最后只好自杀,因为到处都看不惯、到处都不对。
  “三、不遵遗嘱,不依念处修道,不依木叉住,非佛弟子。”第三种呢?就是法师们光是研究经典而不遵循佛的遗教来修行,不依佛所教的三十七道品的四念处来入道。木叉的翻译就是戒,小乘的戒律又称别解脱戒,不依佛所制定的戒律来生活,所以佛说这不是佛的弟子。
  “四、经云非禅不慧,偏慧不禅,一翅一轮岂能远运。”第四,佛经告诉我们要想修证只有一条路子,那就是修定修慧,打坐不是修定而是练习修定的基本,所谓定,不一定要盘起腿来打坐,真正的佛法若真得了定,不论是行、住、坐、卧乃至跑步、跳舞都要在定中,这才是定。由定而生慧,达到大智慧的成就。
  有人常问:佛法的成就是什么?佛法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而不是功夫。但是真正的大智慧一定要功夫到了才能成办,所以佛经上讲:非禅不慧。不修禅定则不能得到真的智慧。“偏慧不禅”,如果只是光通学理的干慧,就没有真功夫的禅定。“一翅一轮”,定与慧就象鸟的一双翅膀、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岂能远运”,一个出家的法师假使不能定慧等持,哪里能够远大地弘扬、运转法轮。
  “五、法本无说,说破贪求,名利弘宣,宁会圣旨。”第五,真正的佛法没得话说,因此佛在《金刚经》中说,他没有说佛法,明明说了四十九年法,有三藏十二部经典纪录下来,却说没有说得一个字。因为真正的无上佛法,一切本空的境界不是文字言语所能到达的。所以说,法本无说。为什么法师们或是居士的佛学家们要说法呢?“说破贪求”,那就是为了破除一般人贪求世间的名与利。“名利弘宣,宁会圣旨”假如有人说法的动机是为了这两个字。名与利,那怎能合于佛法圣人的宗旨呢?
  “六、贵耳入口出,何利于己,经云如人数他宝,自我半钱分。”第六点,一般研究佛学的人“贵耳入”,比如我们同学们常说:老师找个时间讲什么课给我们听,好不好?一天到晚在贵耳入,然后耳朵听过来,嘴巴就贩卖出去了,就会吹了。就这洋“耳入口出”,心中没有正念。“何利于己”?佛学很熟,但碰到事情就过不了,这样对自己又有什么帮他呢?这也是我常讲的:“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佛经上说这种人整天虽然很辛苦、很用功,但都是在替人家数钱财,自己一点本事也没有。
  “七、无行而宣,何利于他。”,第七种,自己没有真地修行就随便信口开河乱讲,没有真正在宣扬一个东西,这样做不能利己更不能利他。
  “八、又多加水乳无道之教,教误后生。”第八种,有些在讲的时候,牛奶里渗了水,不是真牛奶,而且可能还发酵了有酸味,听进来吃进去可能就肠胃不适,这就是无道之教。“教误后生”,真正的佛法越来越变质了,而耽误了后一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