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 略讲-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得很!叫醒了才知是梦,才觉是假。要注意!我们现在活着,瞪着眼睛做梦,算不定有一天不做这个梦了,那几十年在那个世界上做梦,还梦到有个家伙在楼上乱吹,你们觉得那是自己以前在做梦,蛮好玩!然而究竟林是假梦、醒是真醒吗?很难讲,假假真真,假外是真,真处亦假。
  “且如正见相时,是谁见相,以六尘钝故,名不自立,相不自施。”现在,我们要体会了!此是哲学中的科学。“正见相时”,我们现在张开眼睛,我见的相,跟你们见的不同。我看到满堂菩萨,男女老幼在我前面;你们相反,看到有一个疯子穿着长袍,不今不古、不老不少、不男不女、不高不矮,站在那里乱说一顿。你们看的相和我看的相不同,“正见相时”。注意第二句话:“是谁见相?”眼睛瞪着,心里回转,谁在看?眼睛看到了吗?把意识拿掉,想到后面,眼睛看不到了,睁开眼都看不到。所以我说这是哲学中的科学,做实验的。
  “正相见时”,你要找一下是谁见相?比如有些同学是张着眼睛睡觉,其中有一位外交官,当年在大学时,一位女同学准备嫁给他,带他来看我。那位同学一直看我,谈话两个钟头没有眨过眼睛,走之后我又找女同学和她的父亲谈。我跟她父亲说,你那位女婿样子看起来蛮有前途,奇怪他的眼睛……?
  哈!老师您发现啦!我说我很注意他的眼睛,我素来认为自己的眼睛很有定力,看到东西不动,那是功夫,难道他的“夫功”比我好吗?我是功夫,他是“夫功”喽!那女同学说:“老师!他连睡觉都不眨眼睛。”
  怪不得小说上写张飞是开着眼睛睡觉的,真有这种人!这种人很好,当他要睡觉,观念一拿,眼睛还是张着,睡觉“照相机”从来不关的。你们把照相机后面的意识拿掉看看,当我们见相之时,要找一下自己,这就是真功夫哦!这就是学佛。那么永明寿禅师告诉我们,闭起眼睛看不大好找,闭起眼睛再向后找,永远在黑漆桶中,找不到的。接着讲理由:
  “以六尘钝故,名不自立”,什么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光、声音、气味,法即是思想、感情、情绪。即物质世界与吾人关联的、相对的,大概归纳为六种与我们有密切关系的作用,佛学名词叫六尘。换了名词,以现代观念言,物质世界,与我们生理、心理一切相关的作用,大概归纳为六种。
  我们生命的工具就叫六根,佛学的说法是眼、耳、鼻、舌、身、意,以现代语言来说,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思想。如果你跟学佛久的人这么说,他说你不懂佛学。
  六根本身是物质、物理的变化,没有灵性,很迟钝。譬如光的本身没有思想、没有灵性,它只是功能作用。人是利的,很锋利,一看到光,感想就来了,此光柔和不柔和,再添点绿的,气氛就更好了!如果把灯一关,这个道场点一千支蜡烛,那才有点青灯古刹的味道,这就是人的根利。
  他说“六尘钝故,名不自立”,光不会说自己的名字叫“老光”,它没有建立一个名词;声音也不会说它的名字叫“老声”,它只是个作用而已!没有思想、没有观念,它本身无有性,因此说“六尘钝故,名不自立。”
  “相不自施”,另一个理由,光不自动,多半是物理作用,再不然是人为的。现在灯开着是亮的,关了变黑暗,黑暗也是相。光的本身不自施,即不起作用,作用是人为地施,设施。施即现在所说的设计,所以说“名不自立,相不自施。”
  以六根利故,强自建立,而为缘对。
  “以六根利故”,我们的六根反应非常利,因为人有智慧。“强自建立,而为缘对”,刚才我叫大家看两方面,看的相不同,学佛用功夫就是这样用,不一定盘腿,你碰到一切,马上反省一下,或者看到一个人非常生气,你把自己生气的观念拿掉,心里的思想拿掉后,你瞪着眼睛看看,看不见人,无所谓生气不生气了!所以一切唯心造。
  由于人勉强建立这些现象,“而为缘对”,因此产生因缘相对,这个因缘产生也是唯心所造,自心在那里冤枉地造作,冤枉生气,我相信大家都有经验。有一次有位同学气另一个同学,气了三天,忍不住告诉我对方骂他。我说:没有啊!这个同学我保证不会骂你的!我问:他怎么骂你?他说:他骂我是混蛋!我问生气的同学那天有没有戴眼镜?他想了想说:好像没有。我说:我记得那天你一早起来没戴眼睛,你进来,人家在拿扫把打猫!嘴里念着:“你这个混蛋”,你刚刚跑进来,以为在骂你。他说:这样啊!白气了三天,气得几乎要吐血。人都是“强自建立,而为缘对”,一切都是唯心自己造的。

  第四十五章  天地一耳听无尽
  若能了境本寂,识自无生,则入平等真空,方称究竟见性耳。故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前面彻底告诉我们“不从生因之所生,皆从了因之所了”的道理,所以假如能了境本寂,彻底地“了”了,了怎么了?无法解释,了就是了。真的此心一了,了了一切境界的本身本来清净,换句话说,我们对境起念的这个本身也本来清净。我们及一切境(外物)都是本自清净,所以古人说“万法本闲,唯人自闹”,意指一切法本来都是清净的。闹就是乱,一切的乱象都是人为的。因此了境本来就是清净,不要你去空它,认识了自己起心动念一切处本自无生,生而不生。
  举个例子来说:自从母胎出生以来,我们思想感情的念头生生灭灭不知有多少次,其实生过了就消失,本自无生。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尽管长大了,变老了,但是和当年孩提时的童心是一样的。只是一般人怕人家笑他不懂事,所以添加了一些修饰,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更麻烦。体会了我们生命各种情绪的生灭变化,用过了就没有,生而不生,本来如此。所以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了境本寂,识自无生”,这八个字是学佛法的要点,假如智慧的理解及修养的功夫能切实进入这个情况,在佛经的学理上称之为“平等真空”。“方称究竟见性”,可以说是明心见性了,见了佛性。虽然这些道理都懂了,假如心仍在发狂,还是生生不已,还在生灭中,那就不是本来清净,本自无生了。
  “故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这是引用《楞严经》的原文,佛告阿难:所以说能见之性无所不在,这就是你的本性呀!

  一间圆通千万门
  闻性者,即今闻性具三真实。文殊简出,现证可知。观音入门,圆通立验。非从行得,不堕有为,岂假功成,本来如是。首楞严经偈云: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这一节引用了《楞严经》上说明修行观音法门的殊胜处。“闻性者”,前面从眼根下手,这里则从耳根入门。“即今闻性具三真实”,耳朵能听声音的功能具备了三种真实法门。“文殊简出,现证可知”,楞严会上二十五种圆通法门,文殊菩萨一一做了评判,特别推荐最适合这个世界众生的是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观音入门,圆通立验”,观音菩萨从耳根来修持的法门,很容易进入圆满而无所不通达的自性境界。“非从行得,不堕有为”,此法门不同于一般靠点点滴滴的善行,积功累德而成的有为法,它乃是清净无为之道。“岂假功成,本来如是”假就是藉的意思,此观音法门不但不是靠有为的用功而成就的,而且很现成,个个都能修到。
  “首楞严经偈云”,这里引用楞严会上文殊菩萨称赞观音法门的偈颂。“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例如一个人很宁静地待在某一处,此时十方八面一起敲鼓的话,他能同时听到这些鼓声,这证明了我们听闻的能力是圆满而真实的。“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我们的眼睛只有正前方的东西才能看得清楚,左右两侧面就不太清楚了,至于背后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存在。而且前方一旦遇到障碍物就看不过去,不能看到障碍物后面的东西,嘴巴和鼻子也同眼睛一样,受到许多的限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身体要接触到才有感觉,有距离就不行。至于我们的思想心猿意马,把握不住。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虽然隔着一道墙,远近的声音依然听得到。其它眼、鼻、舌、身、意五根,则各有缺陷。只有耳根最好,不会受到阻隔及距离的限制,所以是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声响叫动,无声响叫静。相对于能闻的功能而言,听到声响称为有,听不到声响称为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虽然有时听不到声响,然而能闻的本性却永远存在。“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有听到是生,没有听到是灭。换句话说,有听到是动相,没有听到是静相,把动静二相拿开了,能闻的本性还是摆在那里,它永远不变,所以叫常真实。上面引用《楞严经》的原文说明闻性具有圆、通、常三真实性。
  释曰:此是直说,如今一切众生,日用现行闻性三真实之理。一圆真实,二通真实,三常真实。一圆真实者,以闻性遍一切处。十方声尘,应时无有前后,以同时周遍一一皆不出自性。如水起波,波不离水。以声处全闻,闻外无法。即是本闻,自具圆通之性。非待证圣,方有斯事。故法华经偈云:父母所生耳,清净无瑕秽。以此常耳闻,三千世界声。又云:持是法华者,虽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
  “释曰”,从这里开始是永明寿禅师说明观音法门的殊胜。“此是直说”,观音菩萨用耳根闻、思、修而证果,只有这个法门是直截了当的。“如今一切众生,日用现行闻性三真实之理。一圆真实。二通真实。三常真实。”就是一般凡夫,日常生活中一天到晚谁不用到耳朵。现代科技昌明,噪音特别多,是噪音的圆真实、通真实、常真实。因此之故,身心不得安宁。如果真懂了观音法门的修持要领,第一,耳朵就不再受到噪音的影响,耳朵不会聋;第二,无论是如何恐怖的声音都不会怕;第三,就是整个地球爆炸了,心念也不会动。
  “一圆真实者,以闻性遍一切处”,所谓圆真实者,因为我们能闻之性无处不在。“十方声尘,应时无有前后”十方八面的音声一响,立刻同时听到。“以同时周遍一一皆不出自性,如水起波,波不离水”,能听闻十方有声响,是依自性而起的作用,就好像水上起了波浪一般,波浪本是水变的,所以波不离水。“以声处全闻,闻外无法”。由此可知,声音来它完全听得到,除了能听的闻性之外没有第二个东西了。“即是本闻,自具圆通之性”,以人来讲,能闻之性的本身具备了圆通的功能。“非待证圣,方有斯事”,并不是要等做功夫证到圣人的果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