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 略讲-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完了!他把方法告诉我们了!理论就是方法,结果我们还是定不了,嘴里讲自己很定,没有什么问题,提得起放得下。到那个时候定不了,那就是空洞理论。

  慈悲是什么东西?
  现在再接着下一段:
  其心虽广分别,心及诸法,而信念精进,毫善不生,即当凝停莫动,诸善功德因静而生。
  学佛的青年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哟!当我们用起功来,理论上都知道,这样可以静。“其心虽广分别”,佛学渊博,能多方面分别。
  “心及诸法”,什么是心?心的本体是空,理论也懂。“诸法”,唯识、般若、大智度论……什么经典都看过,考试一百分,但是信心不足。很多人佛学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真的信心没有建立,不是迷信哟!是正信心没有建立。不能依法而行就是信心、念力没有建立。信是信,念是念,念念都在这个法门上的心没有建立。所以念佛,要念念都在这个法门上。譬如嘴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着今天九号,爱国奖券十五号开奖,这就是嘴里念佛,而念念在奖券,想发财,或者想吃牛排或川菜,这个是念头。因此念佛要心念,念念在佛的境界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随时注意在这个善念上,不是口头的。所以说有许多人学佛,信是信,念是念。
  “信念精进”,随时不断地努力,并非只有打坐才叫修定,要随时修定。在做人处事时心境怎么定?在待人接物时心境怎么定?讲话走路心境怎么定?要随时研究。
  他说有些人佛学道理懂得很多,信、念、精进等等,但是“毫善不生”,像一根头发一样小的善行生不出来。譬如我们都晓得学佛第一个学慈悲,我们有很多同学也讨论这些,讨论的同学都是有修养的哟!没有修养讲不出来。有位老同学杨先生,修法很多年,经常跟我讲,他说:“我就是慈悲心发不起来,我怎么检查自己对人家要慈悲,老实讲我没有,慈悲不起来,可是我也没有做坏事啊!也没有对人家不好,每个人求到找,我一定帮忙,但是要我帮助人家又生起慈悲,我做不到耶!没有这个东西耶!”我说:“你讲这个是老实话!”大家尽管学佛,知道众善奉行,但是如毫毛一般的善的心理行为,没有建构成善的形态。

  静母生善子
  他说这个时候,你要真想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一步先要求得定静——“凝停莫动”,先把心念训练到住在一个境界上不动,不是空,而是止!或者念阿弥陀佛,念念都在阿弥陀佛境界不动,做得到做不到?大家在这里打坐坐了半天,你能不能在一个咒语上、一句佛号上,或者听呼吸、观鼻子红、鼻子白,观脚趾头也可以,随便用一个方法,把一念凝定住!?这个“凝”字用得非常好!也就是中国正统道家所讲的“神凝气聚”;佛家的道理是定,儒家也叫定,《大学》一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知止而后定”的道理。
  所以他说,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达到凝停莫动。有许多人讲:“叫我学佛做不到,但我认为我心不坏”。我说:“对啊!你这个很了不起啊!”“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这个话,叫作化妆擦粉,自己照照镜子蛮漂亮!我可不敢说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你看人的心性里头有多少坏念头啊!任何一个人做不到的!不要给自己脸上擦粉,心性的念头是很难检查的,人的两只眼睛看人家很明白,看自己很难。一个人每天有多少思想!这个思想、感觉、感情的浮动,不要说变成行为,这个坏念头很多耶!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人脑思想一动,好的念头、坏的念头所放射的光,颜色都不同,要发财、想钞票放出的光一样;想佛的时候又一样。
  我们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不好的心念行为,假定有人能在这几个钟头,或者一天,把念头始终定在很纯善的一念上,他不要做功德,就已经有多少功德了!不为恶就是善,所以他告诉我们定的重要,“凝停莫动。”
  “诸善功德,因静而生”,注意这几个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于科学定律,没有办法变动。

  沉滞待策进 马奔慰蹄劳
  接着再进一步告诉我们:
  若凝停时,弥见沉寂,都无进忍,当计校筹量,策之令起。
  永明寿禅师又进一步告诉我们,当我们修定时,想把心境定住,随即进入沉寂状态。你们诸位也有这个经验,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手一放好,那一刹那就定住,不过跟着睡眠就来了,沉默寂然!有些老修行非常有本事,明明没有功夫,两条腿坐一天都坐得住,你认为他在入定吗?没有,他在沉寂睡觉。他怎么睡?打起坐来,两个肩膀一紧,头在肩膀上卡紧了,外行睡觉会点头,内行的则不会。我懂了这个道理以后,一次一个朋友到纱厂当管理,夜里管几百个工人,怕工人睡觉,他说:“我的妈呀!我都想睡得厉害,怎么叫人家不要睡!”我问他:“怎么办?”他说:“我戴副黑眼镜,靠在墙上睡。”我说:“你笨蛋,戴墨镜大家也晓得你睡觉。告诉你,找个墙角站着,两个肩膀靠紧,手插在裤袋尽管睡,那些工人以为你眼睛看见就不敢懒了!’,就是这个法子,不过坏事不要学,讲笑话给你们笑笑。
  有些人一定下来“弥见沉寂”,越来越昏沉。“都无进忍”,打了几个钟头坐,白坐的,没有进步,把杂念切断的功夫做不到,换句话说,做不到神凝气聚”。实际上“进忍”就是神凝气聚,也就是佛家的“气住脉停”。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他告诉我们方法,以密宗来讲就是传法。此时要动脑运用思想,坐还是坐着,眼睛半开半闭,不要全闭;或者计数目字,或者拨念佛珠,计算一天念几千声阿弥陀佛,拼命拨珠子,手停了就晓得不对。不用心容易睡眠,这个时候非用心不可。用心就是用脑,脑不怕用,越用越灵光。年轻同学不大用心,一看书就头痛,因为你懒得用脑,头越来越痛。
  “当计校筹量,策之分起”,这个时候你应该计较筹量,提起心念精神。策是马鞭子,也可解释为算盘子,要鞭策自己提起心念。
  然而,这么一提心念又糟糕了!血液上冲,精神来了!
  若念念不住,如汗马奔逸,即当以止对治驰荡。
  当念头一提起来,眼睛一睁开,阿弥陀佛停不了,那糟了!这一下念念不住,心念停不下来,像一匹疲劳过度、跑出一身汗的马,马蹄止不住。等于行远路,一天走一百多里,最后两条腿已经不知道是自己的腿,只晓得本能地向前走,不会转弯,跟死人一样直着走,腿已经死了半截。又如思想过头,夜里失眠,思想如汗马奔逸。那么,这个时候赶快用止念的方法来对治驰荡。
  这是指心理状况而言;以生理状况来讲,可以赶紧吃点药,再不然将双腿泡在高温水中,强使血液下降,也可以睡着,有很多方法。
  你看佛法的研究多细腻!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那么难弄!必须要静,静了却又想睡,不让睡又乱想……,你看自己的心多难对付!这个身体也难对付,穿多了流汗多,容易感冒;穿少了又怕伤风;吃饱了消化不良;不吃嘛又饿坏了。生理难对付,心理也难对付。睡久了昏沉,越睡久昏沉越厉害;反之,越不睡散乱越厉害,这个真难办!

  睡时应能看 看境无两般
  若静默然,无记与睡相应,即当修观,破诸昏塞。
  有时候你心境静下来,一默然容易落入无记状态。佛经告诉我们心念有三种状态,善念、恶念、无记念。无记就是昏沉,莫明其妙,做了也不知道,现在叫下意识。有些人下意识喜欢打人,你问他怎么打人?他根本不知道,因为手动惯了。这个无记没有意识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记有无记报,来生变一个笨蛋。修行注意哟!打坐,搞得不好,把自己脑子弄得楞头楞脑,把无记的无念当成是定、当成空,来生就变这样一个人:打他一下,他哦一声:“干什么!”你们大概看过这一类人,无记报。
  静坐,默然以后无记很严重!往往很多人修行把无记当成定;把暗昧当成空,这是不对的。无记与睡眠相应,虽然没有真睡,却是轻微地昏睡。这个时候要警觉自己立刻修现,“破诸昏塞”。“塞”宇用得好!一个人在定也好、睡也好,昏沉得厉害,脑神经闭塞,乃至鼻孔闭塞呼吸不通。鼻子常塞住的人,换句话说,脑筋也不大灵光,真智慧没有,假聪明是有。昏与塞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错,所以此时赶快修观行。
  修止既久,不能开发,即应修现,观一切法无碍无异,怗怗明利,渐觉如空。
  他说我们修定,在一个无念或清净境界修持久了,或者住一境界久了,“不能开发”。老是定下去,不是佛法。佛法要修定,外道也要修定,定是“共法”,不是“不共法”。这些佛学名词要搞清楚。
  “修止既久,不能开发”,只有定的功夫,没有智慧,不算悟道。你不要认为打坐坐得好就有道!那毫不相干。我经常说:“打坐修得好就算有道,那北投成济堂前的一对石狮子,已经坐了三十几年,它们早成道了!”那不是道,那只是训练修止的一种功夫。修止既久不能开发,要赶紧转,要起心动念、要穷理、要研究、要修观。
  那么,在止静所引起的观慧,“观一切法,无碍无异”,这四个字很严重,不要轻易看过去!譬如在坐许多人都有打坐的经验,也稍有定力,你有障碍吗?有障碍,身体酸痛的地方,你能叫它不酸不痛吗?它才不理你呢!你还非听它的不可!有时听它的,酸痛得让你眼泪直流,有障碍。无挂无碍做不到,这是个关键,障碍就是业力,把生死根源纠缠封锁在里头,使你开发不了,所以无法解脱。好比建筑房子装设开关,壁纸一贴,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墙纸里面是电源电线与水泥混绞一起。你解脱不了,就没有办法无碍。
  何谓“无异”,异就是两样。我们是有点异,或许没有两样,开眼看得见,闭眼看不见,是两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做不到,色是色,空是空;暗是暗,明是明。我们是有异,修到了是无异。所以要观一切法,使观的成就到达“无碍无异”。
  “怗怗明利”,怗现在讲是古文,在当时却是白话。古文有“妥贴”二字,翻成白话就是恰到好处。怗怗就是妥贴的形容,不管定也好,慧也好,乃至身体空洞舒服得恰到好处的意思。那当然没有障碍,也没有头痛、腰痛,一身妥贴得不得了!你看人生活着,每个人回想身体哪里有舒服的时候?不是腿酸、腰痛,就是头昏、眼睛看黑板看得难受,不妥贴。

  第十七章  黄土让花红
  欲闻利观,破诸烦恼,如日除暗,即应听观。
  许多人学佛打坐最困扰的问题就是妄想不能断。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习惯性的习气改不了,譬如,有人功夫做得愈好脾气反而变得愈大。这是什么原因要找出来。脾气还是属于比较明显的,实际上很多其他微细的习气是我们比较观察不到的。例如,静坐得好有许多思想平常不太注意的,这时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