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1229天下奇兽-麋鹿-郭 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耕,北京麋鹿生态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灵长类动物饲养繁殖、野外生物考察及动物保护教育;一九九八年至今在北京麋鹿生态中心工作,专职出事地位保护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 

  主讲内容 

  首先麋鹿是一种哺乳类动物。作为全世界不到五千种的哺乳类中,麋鹿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麋鹿又叫“四不像”,所谓“四不像”,就是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角似鹿非鹿;尾似驴非驴。 

  1865年麋鹿从科学的角度被一个西方人发现,就是法国的阿芒.大卫。当时也就是清同治四年,他到北京南郊来做动植物考察,当时他隔墙相望,见到很多鹿。可是他作为动物学家,竟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鹿,就引起他强烈的好奇。可是皇家猎苑是禁地,不让外人进去,于是他花了二十两银子,买通了守卫皇家猎苑的官员,拿到两套麋鹿的头骨、角的标本。经过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叫米勒。爱德华的鉴定,发现这不但是一个新种,而且是一个单独的属。为了表彰大卫的发现,麋鹿的外文名字,就叫大卫神父鹿。 

  可是到了1894年,由于永定河泛滥,永定河的泛滥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墙,大概里边有120多头麋鹿散失出皇家猎苑,被灾民给吃掉了,最后所剩无几的麋鹿熬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最后麋鹿在中国就没有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麋鹿的灭绝。 

  麋鹿虽然在中国本土灭绝了,但是在灭绝之前被运到了欧洲,放在欧洲的很多动物园。但是麋鹿它是一种湿地特有的物种,动物园不具备湿地的特点。所以麋鹿在动物园是越养越少,眼看麋鹿就要在异国他乡也要完全灭绝了。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使麋鹿绝处逢生的人,这个人叫贝福特。他拥有一个庄园叫乌邦寺,他就花重金把各地所有的麋鹿,全都买下来,养在他的庄园叫乌邦寺中。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空军轰炸伦敦,这时候乌邦寺的主人怕麋鹿再次毁于战乱,就把麋鹿输送到了英国、欧洲以至世界的很多地方。但是惟独没有给中国,因为那时候正是抗日战争,兵荒马乱。那么直到1985年,麋鹿才终于结束了这段寄人篱下的侨居生涯,才开始回到了北京南海子。 

  “萧瑟秋风今又是”。现在徜徉于麋鹿苑的麋鹿,仍在以沧桑多舛的命运和迷途而返的余悸告诫着行色匆匆的世人:人类称我为“麋鹿”,但愿人类自己不要“迷路”啊! 

  《天下奇兽——麋鹿》 (全文) 

  首先它是一种哺乳类mammals,哺乳类。作为全世界不到五千种的哺乳类中,麋鹿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那么它的奇特,不仅表现在奇怪的形态,奇特的习性,而且还有奇异的经历。麋鹿其实就是一种鹿科动物,但是大家可能都知道,麋鹿又叫什么呢?“四不像”。其实从麋鹿的名字本身来说,就非常有意思。它有好几个名字,首先古名就是麋或者是麋鹿;麋鹿的俗名叫“四不像”,它的拉丁学名叫长尾鹿,它的英文名字呢,叫Pere David’s deer“大卫神父鹿”。那为什么呢?从中国古代的文字的分析,麋鹿它是从鹿,米声,或者说它的目上有眉,因此为名也,所以叫麋鹿。那么另外又说,麋性淫迷,淫鹿,所以叫麋鹿。或者说糜、泥相近,在鹿沼中行走。麋鹿,它是一种典型的湿地鹿种。 

  大家不知道听说过没有,1865年,麋鹿从科学的角度被一个西方人发现,就是法国的阿芒.大卫。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的进入,以及洪水泛滥。麋鹿在中国本土的最后一群终于在北京南海子灭绝了,那么世界动物史上就增加了新的一页。到了1985年,它终于结束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华侨生涯,回归故里。图片中所见到的就是当年被大卫神父运到了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那副模式标本,那是麋鹿的骨架。 

  那么说到大卫神父,现在给大家展示,在大家面前的这位老头,虽然穿着中国官员的服装,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法国的传教士。1865年也就是清同治四年,他到北京南郊来做动植物考察。当时他隔墙相望,什么墙呢?是皇家猎苑的围墙。当时大卫神父隔墙往里一看,见到很多鹿。可是他作为动物学家,竟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鹿,就引起他强烈的好奇,难道这是一种没有被科学发现、认识、新的物种吗?可是皇家猎苑是禁地,不让外人进去,他从里边更拿不走一只鹿。可是他又放不下这个事。你想想,在两个世纪之前,正是整个世界上的物种大发现的时候,这些科学家们,这些动物学家们,以发现物种作为一种莫大的荣耀。那么大卫神父虽然进不去,他一直也舍不得离开。直到第二年,1866年1月,他花了二十两银子,买通了守卫皇家猎苑的官员,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皇家猎苑的官员从墙头给他吊下来两套麋鹿的头骨、角的标本。大卫神父如获至宝,把这两套东西,就送到了法国。这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经过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叫米勒。爱德华的鉴定,他一鉴定,大吃一惊,发现这不但是一个新种,而且是一个单独的属。那么他发表论文以后,就轰动了西方的科学界。为了感谢,或者表彰大卫的发现,麋鹿的外文名字,就叫Pere David’s deer,大卫神父鹿,这是大卫引以为荣的事情了。 

  刚才一来就说了,麋鹿,它又叫“四不像”。所谓的“四不像”,就是脸似马非马,它的脸很长;蹄似牛非牛,蹄子很宽;角似鹿非鹿;尾似驴非驴。其实最后一条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各位一下就能记住。麋鹿跟其他鹿科动物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区别,就是它的尾巴。因此它的拉丁学名叫长尾鹿,是非常贴切的。它在鹿科动物中是尾巴最长的,尾巴达到四十到六十厘米。那么这么长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呢?就是因为它生活在湿地,湿地多蚊蝇。所以它要驱赶蚊蝇,抡来抡去的。你们要是有机会到北京麋鹿苑就可以看到,特别是夏天的时候,蚊蝇多的时候。其实这“四不像”并不是一些人以为它是四种不同动物的组合,它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奇兽,神兽。实际上它的“四不像”的特征完全是对湿地环境的适应。比如说你看,它的蹄子这么宽,就便于在你沼上行走,不至于陷下去。 

  现在给大家展示了一幅南苑的旧图,这个地方,从元、明、清三代都是皇家猎苑,而麋鹿恰恰是这个皇家猎苑中最大的哺乳动物。这个地方从明朝开始,名字叫南海子,所谓南海子就是位于北京之南,汪洋成海。那么今天,我们用今天生态学的术语,实际解释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属于什么呢?湿地。为什么展示这个呢?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为什么麋鹿一直在皇家猎苑中得以幸存,而成为中国当时的最后一群。这是一幅清代著名的一个宫廷画家,其实是个意大利人,叫朗士宁他画的一幅画,叫南苑行围图,也叫围护涉猎图。这就是乾隆皇帝,在皇家猎苑中进行狩猎活动。这就给人一个奇怪的疑问,为什么麋鹿偏偏在这皇家猎苑中呢?那么皇家猎苑对我们今天,跟我们自然保护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强调麋鹿得以幸存的时候,那么考虑的第一个原因,麋鹿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它存在于皇家猎苑中。皇家猎苑本来是皇帝或者统治者的一种游猎的,或者是休憩的,甚至是习兵演武的场所。那么跟自然保护到底有没有关系,可能各位都很清楚,全世界的号称是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那么在美国叫National park,就是国家公园了,号称是黄石公园。是1872年。但是中国的皇家猎苑,它的年代在三千年以前就有了,可能在春秋战国时候就有,尽管它的目的不是自然保护,但是这种皇家猎苑却因为繁衍和保存珍禽异兽,包括麋鹿在内的很多动物,得以延续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皇家猎苑它的正面作用。 

  那么麋鹿我们刚才我说它不是神兽,但是确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记载,各位有没有看过《封神演义》,《封神演义》姜子牙的坐骑的就是“四不像”,而且有诗为证,叫“身骑四不像,手持剑锋枭”,这是说姜子牙的坐骑,就是他骑的那个“四不像”。可是说实在的,“四不像”是不是麋鹿,我也没有把握。因为在中国的民间被称为“四不像”的动物还很多。那么大卫神父当年在北京的皇家猎苑发现了麋鹿,我有时候说,大卫神父他在冥冥之中跟麋鹿有着非常深刻的关系。因为他发现了那么多种动物,上百种,惟有麋鹿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叫“大卫神父鹿”,麋鹿是1900年在北京南海子灭绝的,而大卫神父也是1900年11月10号在法国巴黎去世的。但是大卫神父到死恐怕都很难说清楚,麋鹿为什么在中国大地上只存在于一个小小的皇家猎苑。那么说小小的,实际上也二百多平方公里呢。但是中国的大陆版图大了,而且他到大江南北去的地方很多,北到内蒙,南到福建,到四川,到处都有大卫的足迹,可是偏偏麋鹿怎么就存在于这么一个小小的皇家猎苑中,这就是麋鹿背后的文化内涵。 

  那么现在就可以在这儿介绍一下,有时候我说,你们可能都非常熟悉这两个成语:一个是“鹿死谁手”,一个是“逐鹿中原”。那么这些“鹿”指的是什么呢?我说就是麋鹿,我把道理说一下。在远古,那些远古的统治者,当时历法还不太发达,他们对星象、天文,还不是太熟悉的时候呢。当时是以物候的变化,来判断这些植物年代的开始和结束。那么麋鹿,它跟别的鹿恰恰不一样的地方,它脱角时间是在冬尽春来的时候。那时候等于在长江流域, 它的角一脱落,那么新的植物年就开始了,万物呈现生机。所以那些统治者就把麋鹿的脱角作为一个非常吉祥的象征。后来那些统治者就是在周文王、周武王的时候,干脆就说别到野外观察麋鹿脱角了,干脆就把麋鹿给圈到了皇家的苑囿之中,那么由此就开始了苑囿动物,特别是麋鹿,作为苑囿动物,那就开始了,叫“建灵囿,筑灵台”。逐渐它就形成一种仪式化,皇家饲养麋鹿。结果它就成了皇权的象征,叫“承天受命,以行王狩”。结果那个麋鹿从皇家院落中跑出去,被别的统治者就去追。他认为,这既然是皇权的象征,我要抓住了,我就是正宗的皇帝统治者。所以就出现了“逐鹿中原”,你们可以翻一翻字典有这样的解释,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个“逐鹿”不是为了吃肉,不是为了打猎,而是一种皇权的象征,它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作为它的生态与习性。麋鹿,实际上它发生的年代并不是太早,在整个鹿科动物中,都是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个物种,才两、三百万年,而它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在三千年以前。所以在中国很多的古籍中都有这样的记载,包括屈原在他的作品《九歌》之中都有“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样的记载。那么大家可能更听过这样一句话吧,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下一句,“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些古人为什么都把麋鹿这种话挂在嘴头呢,其实还有很多的内容。庄子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毛嫱,丽姬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