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1〕“雉”,音 zh@,野鸡。“呴”,音 g#u,鸟鸣。《史记》这一段 是以《尚书?高宗肜日篇》为据的。高宗即武丁。据后人研究,《高宗肜日》所记的并 不是“武丁祭成汤”,而是武丁之子祖庚祭武丁之事。《史记》说“武丁惧”,实际上 应是祖庚惧。“肜”,音 rng。据甲骨卜辞,“肜日”是一种祭名。《高宗肜日》说, 在举行高宗的肜日之祭时有野鸡鸣。《史记》说祭祀的明日有野鸡鸣,也是错的。旧说 “祭之明日又祭”为“肜”,《史记》当由此致误。〔2〕“祖己”,贤臣,近人或以 为即祖庚兄孝己(参看杨筠如《尚书覈诂》)。〔3〕《高宗肜日》作“惟天监下民”。 “下民”是跟“上天”相对而言的,泛指地上的人,意义与跟君上、官吏相对而言的“庶 民”不同。这一段里的“民”都指下民,其中包括统治者。〔4〕“典”,主。〔5〕“若”, 顺。〔6〕“附”,或谓当读为“付”,当付与讲,译文用此说。〔7〕《高宗肜日》作 “王司敬民”,疑《史记》“嗣”字当读为“司”,当主管讲。〔8〕“天继”,《高 宗肜日》作“天胤(音 y@n)”,“胤”的意思就是后代。〔9〕《高宗肜日》作“典祀 无丰于昵”,意思是说,在经常的祭祀里,不应对亲近的先人(如父亲)特别隆重。可 能祖庚在祭祀中有太重视武丁的情况,所以祖己这样告诫他。《史记》此句跟《高宗肜 日》的原文有很大出入,可能有误,译文姑且据《史记》勉强译出。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1〕
遂作《高宗肜日》及《训》。〔2〕


【注释】〔1〕《史记》对《高宗肜日》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因此这里说祖己由于 “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而尊之为高宗,也是不可信的。〔2〕“《训》”,此篇全名,
《书序》作“《高宗之训》”。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1〕帝甲淫乱,殷复衰。


【注释】〔1〕“帝甲”,从甲骨卜辞看,商王有时把已死的父王称为“帝”,“帝” 下可加天干字,但天干字上不能加“祖”、“武”、“大”、“小”等字。在祖甲之子 廪辛、康丁时代的卜辞里,有称祖甲为帝甲之例。《国语?周语下》也称祖甲为帝甲。 所以帝甲这个称号虽然并不是生称,但也不是虚构的,跟上文帝祖庚、帝武丁等称号不
 
一样。下文帝乙、帝辛这两个称号也不是虚构的,但是帝纣这个称号就又是虚构的了。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1〕是为帝庚丁。帝庚丁 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2〕

【注释】〔1〕“庚丁”,据甲骨卜辞,为“康丁”之误。〔2〕“徒河北”,据 古本《竹书纪年》,徙河北的是盘庚,而且自盘庚迁到河北的殷以后,至纣之亡,一直 没有再迁都。《史记》说武乙“去亳,徙河北”,恐不可信。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1〕令人为行。〔2〕天神不 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3〕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 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4〕帝太丁 崩,子帝乙立。帝乙 立,殷益衰。


【注释】〔1〕“博”,玩博戏。我国已知的最古博戏是六博,双方各有六棋,根 据投博箸的结果,在博局上行棋,以定胜负。〔2〕“为”,音 w8i,给,替。“行”, 指行棋。〔3〕“卬”,音 y3ng,同“仰”。〔4〕“太丁”,据《晋书?束晳传》等所 引《纪年》当作“文丁”,卜辞称“文武丁”。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1〕启母贱,不得嗣。少子宰,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2〕

【注释】〔1〕“微”,地名,故地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一说在今山西潞城县东 北。启封于微,故称微子启。〔2〕纣应是帝辛之名,辛是天干称号。

帝纣资辨捷疾,〔1〕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2〕知足以距谏,
〔3〕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4〕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 乐,嬖于妇人。〔5〕爱妲己,〔6〕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7〕 北里之舞,靡靡之乐。〔8〕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9〕而盈巨桥之粟。〔10〕 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11〕益广沙丘苑台,〔12〕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13〕慢于鬼神。大冣乐戏于沙丘,〔14〕以酒为池,县肉为林,〔15〕使男女 倮相逐其间,〔16〕为长夜之饮。

【注释】〔1〕“资”,资质。“辨”,明察。〔2〕“格”、打击、搏斗。〔3〕 “知”,音 zh@,同“智”。〔4〕“矜”,音 j9n,自以为贤能。〔5〕“嬖”,音 b@, 宠爱,亲昵。〔6〕“妲己”,有苏氏女子,商纣宠妃。苏为己姓国,故称妲己,妲是 字,己是姓。“妲”,音 d2。〔7〕“师涓”,纣的乐师,师是职,涓是名。古代多称 乐师为师。“涓”,音 ju1n。或谓“师涓”是“师延”之误。〔8〕“靡靡”,柔弱的 样子。〔9〕“鹿台”,建筑名,故址在今河南淇县南。纣的别都在妹(也作“沬”, 即朝歌,故地在今河南淇县),鹿台是妹邑的重要建筑。〔10〕“巨桥”,商粮仓所在 地,故地一说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一说在今河南浚县西。〔11〕“仞”,音 r8n,同 “牣’,充满。〔12〕“沙丘”,故地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苑,畜养禽兽的园林。〔13〕 “蜚”,音 f5i,同“飞”。〔14〕“冣”,音 j),同“聚”。〔15〕“县”,音 xu2n,
 
同“悬”。〔16〕“倮”,音 lu%,同“裸”。一音 hu4,义同。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1〕于是纣乃重刑辟,〔2〕有炮格之法。〔3〕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4〕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
〔5〕纣怒,杀之,而醢九侯。〔6〕鄂侯争之强,〔7〕辨之疾,〔8〕并脯鄂侯。 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9〕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10〕西伯之 臣闳夭之徒,〔11〕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 地,〔12〕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 用费中为政。〔13〕费中善谀,〔14〕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15〕恶
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注释】〔1〕“望”,怨恨。“畔”,同“叛”。〔2〕“辟”,音 b@,法。〔3〕 “炮”,音 p2O,烧,烤。“格”,搁东西的架子。“炮格之法”,把人放在下面生着 火的铜格上受苦的一种酷刑。〔4〕“西伯”,西方诸侯之长。“西伯昌”,即周文王。 “九侯”,有的古书作“鬼侯”,“九”、“鬼”古音相近。古代在今河北磁县西南有 九侯城,也称鬼侯城。或谓鬼侯即鬼方(商代西北方的一个方国)的君主,鬼侯城是任 职于商王朝的鬼侯在王畿内的封邑。九侯之“九”旧或音 qi*。“鄂侯”,有的古书作 “邘(音 y*)侯”,不知何者为是。鄂的故地在今山西宁乡县。邘的故地在今河南沁阳 县西北。“三公”,古代朝廷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5〕“憙”,音 x@,同“喜”。
〔6〕“醢”,音 h3i,肉酱。〔7〕“强”,古代称极力谏上为“强(音 qi3ng)谏”
(如下文“比干??乃强谏纣”),“强”字音义与此同。〔8〕“辨”,同“辩”。
〔9〕“崇”,国名,依旧说故地在今陕西户县(旧作“鄠县”)东,一说在今河南嵩 县北。〔10〕“羑里”,故地在今河南汤阴县北。“羑”,音 y%u。〔11〕“闳”,音 hng。〔12〕“洛”,即今陕西北部的洛河。〔13〕“费中”,他书或作“费仲”。“中”, 音 zh^ng,同“仲”。〔14〕“谀”,音 y*,奉承。〔15〕“恶来”,秦先祖蜚(飞) 廉之子,父子俱事纣。恶来以有力著称,武王伐纣时被杀。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1〕纣由 是稍失权重。〔2〕王子比干谏,〔3〕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 及西伯伐饥国,〔4〕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5〕恐,奔告纣曰:“天 既讫我殷命,假人、元龟,〔6〕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维王淫虐用 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7〕不迪率典。〔8〕今我民罔不 欲丧,曰:‘天曷不降威,〔9〕大命胡不至?’今王其奈何?”纣曰:“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 伐,至盟津,〔10〕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 “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注释】〔1〕“滋”,加益。〔2〕“稍”,逐渐。〔3〕“王子比干”,据说是 纣的叔父。他是商王之子,故称王子。〔4〕以下一段据《尚书?西伯戡黎篇》。西伯 此次所伐之国,《尚书》作“黎”,《尚书大传》作“耆”,《史记》作“饥”。“黎”, “耆”、“饥”古音相近,一般认为指同一个国家。黎国故地在今山西长治西南。〔5〕 “咎”,憎恶。〔6〕“假人”,《西伯戡黎》作“格人”。“格”、“假”古音相近, 古书时常借“假”为“格”,《史记》的“假人”似应读为“格人”。从文义看,“格
 
人”应是能知天意和吉凶的人。“格”字古有“至”义。《尚书?君姡Вㄒ簟h@)》说 商代贤臣伊尹等人“格于皇天”“格于上帝”,大概就是说他们能直接跟上帝打交道。 “格人”可能就指能“格于皇天”“格于上帝”的人。“元龟”,特大的龟,古人用龟 甲占卜,认为龟越大越灵验。〔7〕“虞”,揣度(音 du)。〔8〕“迪”,由。“率”, 法。〔9〕“曷”,音 h6,何,怎么。〔10〕“盟津”,即孟津,黄河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孟津县跟孟县之间。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1〕乃与大师、少师谋,〔2〕遂去。比 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 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3〕乃详狂为奴,〔4〕纣又囚之。殷之 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 野。〔5〕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 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6〕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7〕 表商容之闾。〔8〕封纣子武庚禄父,〔9〕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 大说。〔10〕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11〕而封殷后为诸 侯,属周。


【注释】〔1〕“数”,音 shu^,屡次。〔2〕“大师、少师”,《尚书?微子》 作“父师,少师”,解说《尚书》的多数认为指箕子和比干。《殷本纪》下文说“殷之 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本纪》说“太师疵(音 c9)、少师疵(音 qi2ng) 抱其乐器而儆周”,可知司马迁认为微子所与谋的大师、少师就是掌乐的太师疵、少师 彊。大师之“大”音 t4i,同“太”。〔3〕“箕子”,商贵族,封于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