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兵败自杀。〔169〕“安都”,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高阳 西南。〔170〕“侯志为济北王”,济北王刘志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
〔171〕“平昌”,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商河西北。〔172〕“卬”,音 2ng。〔173〕“胶 西”,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胶河以西高密县及其附近地区,都高密,在今高密 西南。胶西王刘卬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4〕“武城”,邑名, 即春秋鲁之南武城,汉于其地置南城县,故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175〕“菑川”, 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寿光、益都等县部分地区,都剧县,故治在今寿 光南。菑川王刘贤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6〕“白石”,邑名, 属安德县,故地在今山东陵县南。〔177〕“胶东”,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平 度、莱阳、莱西等县及即墨、胶县北部地区,都即墨,故治在今平度东南。胶东王刘雄 渠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8〕“波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 臣表》作“沶陵”,古地名,疑在今湖北保康、南漳、宜城一带沶水所经地区,确切地 点今不可考。“沶”,音 yí。〔179〕“阳陵君”,魏驷何以封阳陵君,今不可考。“阳 陵”,当系地名,但非汉景帝所葬之阳陵,确切地点亦不可考。〔180〕“南■”,地 名,今不可考。“■”,音 zhēn。〔181〕“信平”,地名,今不可考。〔182〕“侯起”, 此人史失其姓,亦不知原先因何得封信平君。〔183〕“后”,用作动词,居后。“后 父”谓侯起在朝会之时不顾朝廷按爵秩排列先后的规定,而居于没有爵位的父亲之后, 违反了礼仪。“夺爵级”,《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削爵一级”。汉承秦制, 定爵位为二十级,列侯(彻侯)是最高一级,削爵一级则为关内侯。〔184〕“关内侯”, 秦汉时二十等爵中的第十九级,仅低于列侯(彻侯),受封这种爵位可以在京畿地区食 邑若干户,但不象列侯那样有自己的封国。〔185〕“阜陵”,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和 县西。〔186〕“安为淮南王”,依文例,“安”上当有“侯”字。刘安封淮南王,封 国仅九江一郡,辖境约当今安徽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较汉初大 为缩小。刘安后于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被人告发,畏罪自杀。其事 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87〕“安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正阳南。〔188〕 “衡山”,诸侯王国名,分淮南国之衡山郡置,辖境约当今河南信阳市、湖北红安、黄 冈以东,安徽霍山、怀宁以西,南至长江、北至淮河地区,都邾县,故治在今湖北黄冈 西北。衡山王刘勃后于景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徙封济北王,卒于景帝前五年, 谥“贞”。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89〕“阳周”,乡名,属莒县,故 地在今山东莒县一带。〔190〕“庐江”,诸侯王国名,分淮南国之庐江郡置,辖境约 当今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黄梅、广济及河南商城等地, 都舒县,故治在今安徽庐江西南。庐江王刘赐后于景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徙封
 
衡山王,至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被人告发,畏罪自杀。其事迹详见 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91〕“东城”,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定远东南。〔192〕“犁”, 或作“黎”,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郓城西。〔193〕“召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人,吕后时任齐相。吕后死,齐哀王刘襄欲发兵争夺帝位,召平力阻不成,自杀。文帝 封其子为侯,当与此有关。〔194〕“泽”,《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溃”。
〔195〕“不出持马”,“持”,当作“特”,“特马”谓牡马,亦即公马。据《汉书?食 货志》,武帝时因与匈奴作战需要大量马匹,曾颁布法令,规定自列侯封君以下至三百 石以上的官吏都要依不同的等级向国家提供不同数量的公马。“不出特马”,即把应按 规定提供军用的公马匿藏起来,不肯献出。〔196〕“缾”,音 píng,县名,故治在今 山东临朐东南。〔197〕“匈奴”,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散居大漠南北,以游牧为生, 精于骑射。汉初,势力强盛,屡屡入侵边地,对汉王朝形成重大威胁。匈奴入北地,孙 卬战死,事在文帝前十四年(公元前一六六年)冬。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冬在春前,其 子三月封侯,事在同年而时间为后。〔198〕“弓高”,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景县西北。
〔199〕“韩王信”,姓韩名信,战国时韩襄王的庶孙,秦末参加反秦武装,曾从刘邦 入关中,又鼓动刘邦出汉中与项羽争天下,汉二年(公元前二○四年)被刘邦封为韩王, 略定韩国故地。后一度降于项羽,旋又归汉。汉六年,刘邦已定天下,因其封国为军事 战略重地,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地,防御匈奴,匈奴势力强盛,韩王信遣使求和,受到 朝廷责问,害怕因此被诛,与匈奴约共攻汉,公开反叛,屡次带领匈奴骑兵袭击边地。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被汉将柴奇击斩于参合(今山西阳高南)。其事迹详见 本书《韩信卢绾列传》。“孽子”,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200〕 “庄”,谥号。 “韩颓当”,《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隤当”。〔201〕“侯则元年”,本书
《韩信卢绾列传》记韩颓当“传子至孙,孙无子,失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亦记韩颓当死后“不得子嗣侯者年名”,韩则为韩颓当之孙,于元朔五年嗣位,同年薨, 无后。疑此表有误,景帝前元年嗣韩颓当侯位的当是韩则之父,而非韩则。〔202〕“襄 成”,县名,故治在今河南襄城城关镇。〔203〕“诈病不从”,汉制皇帝出巡,列侯 当扈从。韩释之假称有病,不去扈从,是对皇帝的不敬。〔204〕“故安”,县名,故 治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按,故安侯申屠嘉本梁人,早年曾从刘邦击项羽、黥布,为都尉, 惠帝时任淮阳郡守,文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七六年)任御史大夫,后二年(公元前一六 二年)任丞相,封故安侯。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因与鼌错不和,愤激呕血而 死。其事迹详见本书《张丞相列传》。〔205〕“举淮阳守从高祖入汉功侯”,此“侯” 指关内侯。文帝前元年六月,曾封当时二千石以上官员中曾从刘邦入汉者三十人为关内 侯,申屠嘉受封食邑五百户。〔206〕“节”,谥号。“申屠”,眩铡!207〕“恭侯 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共”。〔208〕“清安”,地名,今不 可考。申屠臾改封清安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在元狩三年。按本书《张丞 相列传》记共侯蔑嗣位三年即卒,子去病嗣,三十一年卒,子臾嗣。此表无去病一代, 与之异。〔209〕“九江”,郡名,元狩初淮南王刘安因谋反事发自杀,汉废淮南国, 即以其地复置九江郡。“太守”,官名,即郡守,景帝中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改郡 守之名为太守,职权不变。〔210〕“国除”,据本书《张丞相列传》,申屠臾是因为 “受故官送”,亦即接受了前任官员赠送的财物而获罪削爵。〔211〕“章武”,县名, 故治在今河北黄骅西南。〔212〕“孝文后”,姓窦,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 吕后时入宫,被赐给代王刘恒,深受宠幸,生一女二男,长男即景帝刘启,后代王入继 帝位,即汉文帝,其后已先死,乃立窦氏为后。至景帝时被尊为皇太后,武帝建元六年
(公元前一三五年)去世,从夫谥称孝文皇后。其事迹详见本书《外戚世家》。〔213〕 “景”,谥号。“窦广国”,字少君,幼时曾被人掠卖为奴,后至长安与窦后认亲。其
 
事详见本书《外戚世家》。〔214〕“恭侯完”,《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定”。
〔215〕“侯常坐”,《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常生”。〔216〕“南皮”, 县名,故治在今河北南皮西。〔217〕“窦长君”,长君为字,其人名建。〔218〕“平 陆”,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汶上北。一说为乡名,属尉氏县,故地在今河南尉氏境。〔219〕 “侯礼为楚王”,刘礼曾任汉宗正,立为楚王后在位三年,景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五一 年)卒,谥“文”。按,刘礼为楚王,楚国的辖境约当今山东微山、江苏徐州市、铜山、 沛县东南部、邳县西北部及安徽濉溪东部,较汉初大为缩小。〔220〕“休”,乡名, 或以为故地在今山东滕县境。〔221〕“兄子戊”,指楚夷王刘郢(郢客)之子刘戊。 刘戊于文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七四年)嗣位为楚王,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参 加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222〕“北阙”,指未央宫北面的门楼,是官员等 候朝见或奏事的地方。汉制并允许臣民赴北阙向皇帝上书言事。“自归”,自行归罪, 请求处分。〔223〕“印绶”,汉制不同等级的官员和封君用不同的印玺、印纽,上系 有不同的绶带。列侯印用白玉,绶为紫色。“上印绶”,是表示要求削除自己的爵位。
〔224〕“诏复王”,谓不绝楚国之封,复立楚元王他子为楚王,奉元王宗庙。〔225〕 “红”,乡名,今不可考。一说“红”通“虹”,虹为县名,放治在今安徽五河西北。
〔226〕“沈犹”,乡名,属高苑县,故地在今山东博兴境。〔227〕“刘秽”,《汉书?王 子侯表》记其人名“岁”。〔228〕“宗正”,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宗室(皇室宗亲) 事务。“听谒不具宗室”,谓接受别人的私下请求以至没有办好照顾宗室的事宜。〔229〕 “庄侯富”,《汉书?王子侯表》记刘富谥“夷”。〔230〕“悼侯澄”,《汉书?王 子侯表》作“怀侯登”。“悼”、“怀”,皆谥号。〔231〕“敬侯发”,《汉书?王 子侯表》记其人名“嘉”。〔232〕“宛朐”,又作“冤句”,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曹 县北。“朐”,音 q*。〔233〕“埶”,音 yì。〔234〕“反”,指参与吴楚七国发动的 叛乱。〔235〕“魏其”,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南。“其”,音 j9。〔236〕“大 将军”,官名,为最高军职,一军统帅。〔237〕“扜”,音 h4n,通“捍”,抵御。〔238〕 “窦婴”,窦皇后从兄之子,文帝时曾为吴相,景帝时官詹事,又以大将军主持平定吴 楚七国之乱的军事,封魏其侯。后官太子傅,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任丞相, 二年后罢相家居,因同武帝母王太后之弟丞相田汀剖Ш停谠馑哪辏ü耙蝗∫荒辏┍幌莺Υλ馈F涫录O昙臼椤段浩湮浒埠盍写贰!239〕“灌夫”,颍阴(今 河南许昌市)人,曾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中立功扬名,为中郎将,又任代相,武 帝时先后官淮阳太守、太仆、燕相,因事免官,家居长安,为人刚直,与魏其侯窦婴交 好。窦婴与丞相田汀Ш停馊辏ü耙蝗辏┫模喾蛟谔锿‘的婚宴上醉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