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环境自己都有利。从事实观察,尤应先修苦行,一切看不惯的要修忍辱波罗蜜,修禅定波罗蜜。最后再修处顺境,样样称心如意,容易懈怠。顺境淘汰人更厉害,满足于现状,向上奋发之心就没有了。佛弟子在般若会上,须菩提尊者代表苦行,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也是代表苦行,都是从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华严经善财童子是由顺境中锻炼出来的。逆境中修忍辱,破嗔恚心,顺境中断贪爱。善财童子初生时,家中七宝涌现。处顺境修持比苦行困难,无论顺境逆境均为断贪嗔痴之手段。

 

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位不退指圣人的果位,小乘初果即证得位不退,不会再退转到凡夫。证得初果后,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即证阿罗汉果。佛经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由几时算起呢?要由初果算起,若不如此,修行人可能退到六道轮回。佛在金刚经、楞严经、无量寿经中都说,我们与佛的缘份乃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集的善根,为什么还未成佛,因从来未曾证到初果。华严说成佛要无量劫,也要从位不退算起。证得位不退并未离开三界,但他不是凡夫,只在人天道来回,绝不堕三涂。怎样才能证得位不退的位子,佛说要把见思烦恼内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

 

符按:上文提到位不退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这八十八品又称为八十八使,列表如下:

 

 

 

 

 

 

 

见惑

 
  

 

┌欲界







┤色界







└无色界
 ┌苦(贪、嗔、痴、慢、疑、

│   身、边、邪、见、戒)

┤集(除身、边、戒禁取)

│灭(同上)

└道(除身、边)

┌苦(除嗔)

┤集(除嗔、身、边、戒禁取)

│灭(同上)

└道(除嗔、身、边)

┌苦(除嗔)

┤集(除嗔、身、边、戒禁取)

│灭(同上)

└道(除嗔、身、边)
 十

 






















 ┐



├三十二







├二十八







├二十八




  

 









├八十八








 

 

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指临终十念言。临终能念佛亦不简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神智清楚,2、有善知识适时提醒,3、听后真能遵行。以上三项非人人所能遇到,一定要平时努力,幸勿存侥幸之心。入三恶道是迷惑,如神智清醒,不会堕三涂,故平时要常常存心利益众生,修福为先。

 

我们能往生多半生同居土,证位不退。这个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是我们没有证到位不退,而生到西方之同居土后即证位不退,可见西方比娑婆殊胜。更殊胜的是西方世界一生一切生,一证一切证,同时圆证三不退。西方如此殊胜有三大理由:1、到西方天天见佛。2、时时闻法,不但佛菩萨说法,六尘皆说法。3、常与大菩萨们聚会一处。处此环境没有退转的机缘。娑婆世界很难听到正法,恶知识多,善知识少,故易于退转。

 

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至心是一心、真诚心。散心有夹杂。无论有心无心,或懂不懂,只要听到一声佛号或经的名字,即种下成佛的种子,将来迟早能入佛门,修行证果。法华大成,佛在世时,有一老者要随佛出家。佛的弟子有证得罗汉者,具宿命通,知过去未来,观察此老五百世中无有善根,不予接纳,此老悲泣不肯离去。佛见到即叫他前来,为其剃度。佛对弟子们说:无量劫前此老为樵夫,上山砍柴,遇一猛虎,急忙爬到树上,无意中喊了一声‘南无佛’。有此因缘,今生机缘成熟,发心出家。此老后来证到阿罗汉果。

 

‘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此数句非常重要,必须牢牢记住。不但自己求生净土的愿望真正能生起来,也可以解答不少人的疑惑。这是最极殊胜,其他法门无此快速。如大小乘经上讲的,证得须陀洹果,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不可能在一生中成就。唯独念佛法门,一生到极乐世界,即与补处等觉菩萨在一齐,也是同时圆证三不退。在娑婆世界,证位不退是小乘须陀洹,证行不退是大乘菩萨,证念不退是法身大士,分得很清。西方世界一往生全证到了。

 

最后蕅益大师劝勉我们,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均无圆证三不退之说,十方诸佛世界亦无此种情形。他又以禅宗作比,禅宗是顿悟,而烦恼习气不是一生中就能断尽,要生生世世不退。禅宗彻悟之后,生生不退不容易。在中国佛教史中禅宗大彻大悟之人,来生退转的很多。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三生石,讲的是圆泽法师,他能知过去未来。还免不了来生投胎。幸亏他没有隔阴之迷,能记前生事,可是还要轮回,继续再修。然而换个身体,他就没有机会与诸大菩萨在一齐,也不能圆证三不退。因为禅宗有修持,第二生有福有慧,可能大富大贵,再投胎愈投愈迷,每况愈下,这就是学佛成佛要无量劫的原因。

 

符按:上文提到小乘须陀洹,恐初学仍觉陌生,兹略作说明:1、须陀洹是小乘初果圣人,译为入流,或作预流,即参预圣者之流,悟平等法性。亦名逆流,谓逆生死流,入圣智海。2、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尽,得法眼净,见真空理,再经七番生死即入涅槃。3、入圣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4、不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一切境界相,因其情识已空,无我我所,故不入六尘。既不入六尘,故须陀洹虽称入流而亦不自觉入圣者之流,不过假名入流耳,故称曰无所入。得果正由无念,作念便非得果。所以金刚经说:‘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五、明教相

 

《解》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此说明教学之对象,世间有些人对经教无深入研究,以为念佛属小乘是自了汉。其实这个法门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判教相上说,在大小乘经中属大乘,在五乘中属菩萨乘,在十二分教中属无问自说。其修持方法,普被三根,烦恼重障碍多的人亦最契机。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亦属生灭法。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现在正是末法时期,还有八千多年,日后佛法将逐渐衰微,最后消灭。有人怀疑,现在印刷术进步,大部份经书已贮藏于各大图书馆,可以长久保存,焉能消失。应知经典虽不消失而无人相信、读诵、受持,亦等于消灭。佛在法灭尽经中说:将来末法时期到最后,第一部先消灭的是楞严经。待佛法灭尽,佛以威神力故,嘉惠众生,特令阿弥陀经多住世一百年。等经教全消失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仍然有效。

 

此法门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无论什么根性统统适合。在一切经中,古今中外大德公认华严法华为佛法的代表,尤其是华严,各宗皆称之为根本,余经为华严之枝叶。大师称此经为华严之奥藏。此念佛法门能令九法界一切众生在一生中平等成佛。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亦用这个法门,都不出于此经持名念佛之法。我在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解的序文中有一句话说:‘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完全相同,不过大本小本而已,它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这是我这些年来修学体会到的。过去有人问我,如在大藏经中只取一部,你取那一部?我说我取阿弥陀经,此经对于众生之利益,若细说之,穷劫不尽。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正释经解)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清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序分

正宗分—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正宗分—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正宗分—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流通分

 

肆、正释经解

 

《解》入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腑脏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释法华。初一品皆为序。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必提一经之纲。流通则法施不壅。关系非小。后人不达。见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此段解文是说明经文的分科。中国在东晋时代,道安法师把每部经分为三大段落,前无此例。当时有人不以为然。其后印度清光法师佛地论(即华严经十地品的注解)传来中国,翻译后亦把经文分序、正宗、流通三分,从此以后一切经文均如此分法。藕益大师对弥陀经分科与古大德有些不同,所以他特别举出天台宗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之例,初善、中善、后善,三者皆善。序如首,正宗如身,流通如手足,三者皆善,不分高下。智者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诸位若欲知其详,请参阅智者大师传。法华经共二十八品,分前后二部,前半部讲迹门,后半部讲本门。‘迹’是讲迹相,完全显露在我们面前。‘本’是讲已往证得的果位。例如观世音菩萨,论迹他是以菩萨身份来到世间度化众生。论其本,他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以菩萨身份降世度生。又如世尊大弟子舍利弗是小乘四果阿罗汉,他也是古佛再来。

 

法华经在迹门也有序、正宗、流通三分。第一品是序分,从第二品到十七品即分别功德品是正宗分,由下半至最后二十八品为流通分,故称初善中善后善。大师又将二十八品分本迹二分,迹门是前面十四品,第十五品是本门的序分,一直到十七品属本门正宗分,从十八品到二十八品属本门的流通分。由此说明经典自始至终皆善,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从序分可以看出全经之纲要,流通可以流布十方三世而无障碍,关系非小。后人不知其重要性,见经文稍涉义理即判为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此三分法是后人所拟定,世尊当年讲经并无区分。

 

一、序分

 

(一)、通序

 

《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解》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时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