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超越空间,时间、空间也是它变的,都不是真的。这些事情很难得,现代科学家发现了,发现时间、空间不是真的。这个诸位看钟茂森博士的报告你就晓得。大概是六、七年前,美国太空总署发布科学家最新的发现,发现物质是无中生有,这都跟佛法讲得一样。那个无是什么?无是自性,因为自性不是物质,它能够变成物质。实在讲,这跟近代科学家,像爱因斯坦他们,他们认为物质不存在。宇宙之间只有什么东西在?科学的名词叫场,他说只有场存在。场是什么?场是能量稀薄的状态之下,这个能量是充遍了宇宙,能量要是聚集就会变成物质。这个能量它是动的,它不是静的,就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个东西是不是佛经讲的法性?不是,这个能量还是法性变的,法性不是能量。
  什么人能见到法性?中国禅宗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科学家永远见不到性,为什么?因为他的方法错误。法性是自然的,所以你要用自然的方法,你才能见到。你要用思想,思想不自然,自然里面没有思想、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佛教给我们,你要想见到宇宙真相,怎么样?你要把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在佛法里讲,就称你作阿罗汉,你对於宇宙真相了解少分,虽然是少分,他是正确的,那个正确的作用已经非常可观。然后你再放下分别,那你就见到多分;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你就见到了全体。换句话说,你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你有无量无边的能力,你有无量无边的福报,统统现前。那个世界就像《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净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真的,一点都不假。在哪里?就在现前。你肯放下,它就现前;你不肯放下,一真法界被扭曲了,变成六道。
  六道是一真法界的变形,为什么会变?妄想分别执著把它改变了。这个变形是佛的比喻,不是真的。如果一真法界真的会变,那就不叫一真,那也是虚妄的。所以变形不是真的变形,自己的真性没有变,外面境界也没有变,看走样子是你眼花,这个道理很深,这是修行最重要的枢纽,不能不知道。八万四千法门都离不开这个最高的指导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只要跟这个原则相应,你就是正法,与这个原则不相应就偏了、就邪了,那古人讲盲修瞎练。念佛,你要是守住这个原则,不违背这个原则,你很容易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你不知道这个道理、不知道这个原则,完全违背,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里还是乱糟糟的,不得受用。这个原理原则,《华严》讲得透彻。首先我们要肯定、要认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么我们对一切众生真诚恭敬心自然就生起来。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他在迷,你在悟。悟的人会尊重迷惑的人,迷惑的人不尊重觉悟的人,这是一定的道理。你也不会怪他,因为他迷惑颠倒。
  所以此地讲的诸佛,用我们现代话来讲,不但包括一切动物,还包括植物;不但包括植物,还包括矿物,包括所有的自然现象。为什么?统统是法性变的,法性是佛,它变的哪里不是佛?法性本来具足见闻觉知,本来具有色声香味,这你一定要知道。这是法性里头,虽然它不是精神、不是物质,见闻觉知是精神,色声香味是物质,它为什么会变物质?为什么会变成精神?它本来有这个东西。它在没有变化的时候,连痕迹你都看不到。
  所以唯识讲阿赖耶识讲四分,这个四分,这么多年来,我们初学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的,照本宣科,古人的注解我们可以照著去讲,意思不懂,到什么时候我才真懂?读《华严》的时候是真明白了,恍然大悟。四分里面,自证分就是本体、就是法性;证自证分是智慧,我们一般人讲觉性,在佛法叫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句话很重要,所以他称为诸佛。泥沙石头都是诸佛,为什么?它有佛性,它有见闻觉知,这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非常难得,日本江本博士在水实验里面发现水有见闻觉知,水是矿物。我在日本开会,到东京去访问,参观他的实验室,他给我做出很详细的报告,做了几十万次的实验,确实证明水会看文字。你看我们很多外国文字不懂,水都懂,不管哪一国的文字它都知道;水会听,我们听各种语言有时要翻译,听不懂,它什么都听懂,什么言语都能听得懂,怪事!起心动念它都知道。我们一个善念对待它,善的言语,它听到之后,反应变现的结晶非常之美。所以他做这十年实验下来,他告诉我,所有结晶里头图案最美的就是「爱」跟「感谢」,他告诉我爱跟感恩是宇宙核心。我告诉他一点都不错,是真的。你看我们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教学,父子有亲,亲爱,那就是江本博士从实验当中,宇宙的核心找到了,中国五千年就懂得了。所以精神里面有,所有一切物质里头也有。我告诉江本博士,水里头有见闻觉知,泥沙也有见闻觉知,石头也有见闻觉知,你好好的去做实验,我们在佛经里面把这个理搞清楚,希望你在事上做出证明。
  诸佛包括的范围大!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礼记》,「曲礼曰:毋不敬」。夫子只是这样说,但是后来他的学生注解范围没有佛家这么大。佛法「礼敬诸佛」的范围是太大,为什么?普贤菩萨是个明心见性的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赞叹普贤菩萨的,所以普贤菩萨的礼敬也是遍法界虚空界,太大!遍法界虚空界无不是诸佛,哪有不恭敬的道理!
  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对生活要恭敬,那是什么?生活要有规律,生活要与道德相应,在中国讲是伦理道德,工作也如此,处事待人接物统统要相应。这个相应,中国古时候把这个相应订了十二个字,德,这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中国人讲八德,八德有两个讲法,两个讲法我们把它合起来,重复的去掉,十二个字。这两个讲法都是古人讲的,第一个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二种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个合起来,去掉重复的,讲十二个字。我们日常生活,从早晨起床穿衣吃饭,能与这十二个字相应,工作也相应,处事待人接物也相应,你是随顺大自然的规律,这叫有德。这些东西不是叫你念的,不是叫你会讲的,是叫你落实在生活上,你统统都做到了。
  在《华严经》普贤菩萨十条,头一个是「礼敬」,一切恭敬。中国古人教人,讲「慎独」,慎独是一个人在自己卧室里头,可不可以随便一点?不可以,随便就不恭敬。穿衣服,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脱下来也要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收拾得整整齐齐,恭敬。吃饭的时候,你看夫子所说的「席不正不坐」,座位摆得不正不坐,一定要把它摆正。餐具不但要干净,都要摆得整整齐齐,这敬,对事敬、对物敬。工作要认真,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尽善尽美,这是工作恭敬,这是敬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真诚恭敬,头一条。过去普贤十愿我曾经详细讲过,每一条都是讲两个小时。现在我们时间到了,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普贤大士之德。前面我们学过第一条「礼敬诸佛」,现在我们再看第二条「称赞如来」。你在这个文字上很明显的能看出来,他用的名词不一样,你看礼敬用诸佛,称赞他不用诸佛,他用如来。如来跟诸佛是一还是二?有时候是一,有时候有两个讲法。这个地方既然名词不同,用意就不一样。经上凡是讲诸佛多半是从事上讲的,而讲如来则是从性上讲的,那就不一样,意思不相同。如来是讲性德,诸佛是讲事相,凡是心现识变的都是诸佛,所以佛才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从性上讲的。可是现在的事相,众生迷了,迷了是什么?糊涂佛。糊涂佛做的事不一定跟道德相应。称赞就不像礼敬,礼敬是没有分别心的,称赞有分别。他的心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道德相应的称赞,与道德相背的不称赞,所以称赞跟礼敬不一样。礼敬,佛我们对他礼敬,天人我们对他礼敬,善人我们礼敬,恶人也礼敬,妖魔鬼怪也礼敬,根本就没有分别,为什么?他本来是佛,他是心现识变的。所以这个是礼敬没有差别,只有称赞有差别,这我们要懂得。
  在《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出榜样。五十三位都是善知识,这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十三个代表。善财有五十三参,他成佛。我们今天不会参,不要认为善财运气好,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们比善财不差。我们从早到晚,你接触的这些人物就是五十三参,可惜怎么样?你不会。善财的高明,他会。佛法里面讲善学,我们一般讲他会学,所以他一生就成就。我们不会学,所以这个机会当面错过。
  在称赞里面,这真的是讲到学问。他的起心动念,他的言语造作,与善相应的称赞。像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参访甘露火王,那是一个瞋恨心很重的人,杀人不眨眼,善财童子去参访他,有礼敬没有赞叹,参的甘露火王。胜热婆罗门是愚痴,伐苏蜜多女是风尘女子,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妓女,善财童子去参访,有礼敬没有赞叹。也就是与烦恼相应的杀盗淫妄、自私自利,违背道德的统统接触,不是不接触,那是什么?我们今天讲反面教材,就是孔子在《论语》里面说过这么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会学的人。三个人是什么说法?自己是一个,另外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你看到之后,要想到我有没有这个善?我要是没有,要向他学习,这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我们看到他做的恶的行为,我们要反省我们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恶人也是我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是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你,一个从反面教你。从正面教你的有赞叹,反面教你的有礼敬也有供养,没有赞叹,差别在此地,除此之外,没有差别。人家会学,所以一生他就成佛了。
  我们一般凡人学佛,你看从凡夫修成佛,经典上常讲要无量劫,要三大阿僧只劫,为什么要这么长?不会学。所以会学、善学,这非常不容易。在《华严经》里面特别用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学生的榜样,修行人的样子,学道人的样子,这个要懂,要学会。学会之后,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天所看到一切人事物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我们的环境有顺境、有逆境,我们遇到的人有善人、有恶人,善人帮助你,恶人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你常常都会遇到,这些在华严会上全是善知识。
  他来毁谤我,我听到有什么感受?如果觉得很难过、很气愤,我错了,我不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修忍辱波罗蜜,你怎么不能忍?先用忍辱波罗蜜,要忍受,然后再用般若波罗蜜把它化解掉,这是佛教我们的。没有这种人,我们的瞋恨怎么会断得掉?他是帮助我们断瞋恚、断嫉妒、断傲慢的好老师。如果觉得受不了,特别是,这也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古人常讲「士可杀,不可辱」,杀头没有关系,羞辱不能忍受,所以翻经的这些大师把忍这个字特别下面加个辱,忍辱,这就是说明辱都可以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